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21期(2023年2月)

建筑师 建筑师 The Architect 2024-04-16

(点击图片,直达购书)



编者按

城市是会生长的,

城市也是要呼吸的,

如果说城市需要代谢,

那么城市也必须要更新。


221期专栏“为人而更新的城市”分别从经典案例解读与借鉴、城市公共空间及私有住宅更新理念与设计等不同切面回应:城市为何需要更新?城市应为哪些人更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何参与到更新活动中?而我们生活的城市更新如何可持续地推进?……诸多关于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栏目四篇文章分别呈现阿尔瓦罗·西扎的社会住宅实践、勒·柯布西耶在住宅设计中拱结构的应用探索、巴克敏斯特·富勒设计实践中的协同学映射和克里斯蒂安·克雷兹在建筑设计中的设备与结构整合设计探索四个议题。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栏目两篇文章分别是关于唐宋建筑模数制度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研究。


“书评与导读”专栏,作者王正老师通过分析《现代功能性建筑》一书中关于建筑物的“工具”还是“玩具”属性的讨论,呈现该书作者阿道夫·贝内(Adolf Behne,1885—1948)对现代建筑基本属性的辩证认识,对建筑形式观念和态度的审慎辨析和批判,不仅有助于廓清关于现代主义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对于当下纷繁复杂社会条件下的建筑实践和思考亦不无现实意义。


 “至上堂书话”专栏,方振宁老师撰写的《不是主意,而是主义!——埃尔·利西茨基和汉斯·阿尔普合著<艺术主义:1914—1924>一书的索引系统》,帮助缺少观念的画家或艺术家,认识到一种被承认的“主义”,意味着其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


“设计点评”专栏,张路峰老师本期剖析的两个作品是丽列瓦茨美术馆新馆和大西洋之波人行桥。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面临多功能需求设计挑战,建筑师尽量用一个动作解决所有问题,其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也是一件优美的艺术作品。


衷心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颇具深度而精彩的学术文章,这些成果必将对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纸刊荟萃更多精彩研究内容,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多多关注与支持。点击购买 | 点击投稿



目  录


专栏 为人而更新的城市

004

为人而更新的城市

董亦楠  沈旸

006

巴勒莫的形式和皮埃尔·路易吉·切维拉蒂的地图

[意]马可·德诺西欧  [意]玛蒂娜·克拉波利基奥  肖潇

013

城市更新:形态/衍进中的后工业城市

[意]米凯拉·巴罗西奥 文  吴红叶 译

020

自发演化下的传统小城镇多样性公共空间营造

——威尔士考布里奇的历史经验

林岩  [英]克里斯·特威德  李柯染

029

谁的城市更新

王辉

037

从标志性到公共性与自然性

——存量语境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

支文军 王欣蕊 张懿文

045

从城市研究到驿站实践:关于日常性的思考

张斌

059

第三条路

——基于“日照权转移”的老旧多层住区更新实验

李京津  王雨潇  夏杨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067

参与式设计与决策

——阿尔瓦罗·西扎的社会住宅实践及启示

王江  田芸  赵伯伦  范伟  高海岑 

077

砖拱在山墙的隐匿、显现与再现

——以加乌尔住宅为例

旻杰  李燊  夏珩

088

能量几何

——巴克敏斯特·富勒设计实践的协同学映射

仲文洲  张彤

097

紧致抑或灵活:以克雷兹两件作品为例研究设备与结构的整合设计

孙宇璇  朱竞翔  翟玉琨  龙灏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105

材栔到材分°

——再论唐宋模数制度的发展演替过程

喻梦哲

112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过程及思想渊源的历史考察

——兼谈关于名城制度提出者之惑

李浩


书评与导读

123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观念思辨

——《现代功能新建筑》导读

王正



至上堂书话

127

不是主意,而是主义!

——埃尔·利西茨基和汉斯·阿尔普合著《艺术主义:1914—1924》一书的索引系统

方振宁


设计点评

131

19. 丽列瓦茨美术馆新馆:无影的展厅

张路峰

133

20. 大西洋之波人行桥:少就是多 

张路峰



精彩栏目推荐


巴勒莫的形式和皮埃尔·路易吉·切维拉蒂的地图[ 意 ] 马可·德诺西欧 [ 意 ] 玛蒂娜·克拉波利基奥  肖潇
由于城市规则在改造建筑环境方面的应用,以及其作为塑造社区的新工具的价值,它的重要性成了最近的研究前沿。本研究以意大利历史名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皮埃尔·路易吉·切维拉蒂于1989年制定的巴勒莫(西西里岛首府)总体规划(包括对此规划图纸的绘制、发展和最终成图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城市特征保护、历史建筑肌理的形态类型学方法以及设计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等关键性问题。
▲ 切维拉蒂(Pier Luigi Cervellati)于1989年绘制的类型学地图(Cervellati, 1989),详细总体规划(PPE),首层平面和开放空间,巴勒莫总体规划第10、13板块
▲ 建筑类型学和更新模式的地图(Cervellati, 1989)

 切维拉蒂类型学地图局部(Cervellati, 1989)

 切维拉蒂绘制的博洛尼亚历史中心总平面(Cervellati, 1969)

从标志性到公共性与日常性——存量语境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支文军 王欣蕊 张懿文
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扩张时期,上海已逐步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在全球城市竞争深化、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切实改善人民日常生活体验等本质问题。聚焦公共性与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建设也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转型的路径之一。近几年上海以“全球卓越城市”为愿景,在城市发展思维、空间转型、治理模式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批典型项目体现了上海城市在公共性、日常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思考与实践的新维度。
▲ 毛麻仓库

▲ 杨树浦驿站
▲ 边园

▲ 百禧公园

从城市研究到驿站实践:关于日常性的思考张斌
致正建筑工作室从田林新村到定海桥的基于上海的系列空间研究,揭示了基于日常生活的正规与非正规混杂的自发空间实践中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而从东岸望江驿到武宁路桥下驿站的系列市民服务驿站的设计和用后调研及观察,讨论了城市更新语境下基础设施功能复合化与空间协同化对于日常生活的支持作用和公共性提升的触媒作用。本文结合城市研究和建筑实践的关联性,将使用者基于日常生活的空间实践作为一种空间权利,探讨了其对于理解上海城市特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价值。
▲ 定海港路与定海路路口 
▲ 不同人群对望江驿的多样使用

▲ 日常状态下的桥下驿站

能量几何——巴克敏斯特·富勒设计实践的协同学映射仲文洲 张彤
本文通过对巴克敏斯特·富勒作品与理论的关联性建构,以其设计呈现的几何特征为叙事线索,揭示其实践与思考的协同学内核;以戴马克森地图为纽带,寻求富勒早期戴马克森住宅模型与后期测地线穹顶原型的内在联系,阐明三者通过“能量几何”共同构成了连续嵌套的协同网络,思辨富勒设计对象、方法与观念协同学映射的隐性逻辑;从而在技术革新与环境问题凸显的当下,为建筑师的专业视野、价值取向与设计方法提供借鉴与指引。
▲ 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

▲ 戴马克森住宅(左);戴马克森住宅单元(中);戴马克森居住机器社区(右)


批量生产预期住宅的全球运输
▲ 富勒与4D戴马克森住宅



《建筑师》No.221丨2023年2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21期杂志


【日常征稿】


【新刊征订】

2023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刘川内容统筹:陈海娇内容终审:易娜微信编辑:周淏然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The Architect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