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一文读懂养老:中国养老产业研究报告全文


一、养老产业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 


 1、人口老龄化定义及标准 

 

(1)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其中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标准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人。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高达2.3亿人,位居世界之首。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而且老年人口比例还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9.7%,到那时,每五个中国人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人。按国家统计局2005年出版的报告,现在出生的中国人,男性平均寿命是69.6岁,女性的预期寿命是73.5岁。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预计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图2为1953年到2013年60年的人口比例变化情况,中国的高龄化趋势明显。



(3)地区发展不平衡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北京、天津等四个直辖市和浙江、江苏等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要远强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将会通过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的流入而得到满足,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西部地区的老龄化速度预计将高于东部地区。


(4)城乡倒置显著 

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改革开放前20年,我国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的进行城镇化,导致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从农村流入城市,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1900万人。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1)死亡率降低,平均预期寿命增加

即老人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下降。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建国后消除了战争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根除了饥荒、疾病、溺婴、社会剥削等因素,基本上控制造成人口大批死亡的霍乱、天花、疟疾,还着手完善和提高了医疗、卫生设施和保健服务水平。哈尔滨市人口的平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10.6‰,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5.2‰。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1990年的69.82岁。人口平均出生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42.2‰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13.9‰,1998年下降到9.72‰。2000年以来进一步下降到9.0‰以下,自然增长率更降至5.0‰左右。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

 

(2)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建国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一五”时期,全市大规模经济建设,迁人大量青壮年人口,这包括外省市的人口,也包括县城和大量农民等寻求生存的人,这是导致20世纪50年代人口机械增长的原因之一。在此之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与全球这时期的“婴儿热”一样,结婚生育出现高潮,当时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一度超过七个,这些人口群体绝大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步入老龄人口行列,从而增加了老年人口比例。 


(3)历史原因

“文革”期间人口生育的无政府状态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负责计划生育的机构取消了,人口生育又处于无计划、无控制状态,在此期间出生率基本处于30%以上的较高水平。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的低水平,而自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0‰的较高水平。这期间出生的人口数量极大,到目前其年龄结构基本在40~50岁左右。

 

(4)基本国策的原因

 “文革”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出生率保持稳步下降,1991--1999年人口出生率在9‰~12‰之间。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到9‰以下,自然增长率更降至5‰以下,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


(5)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对生活的追求发生转变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二)养老产业服务对象简析 


养老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构成的一个产业链,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养老产业服务对象为老年人。 


1、老年人的定义


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5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老年斑的症状,偶见记忆力减退。

 

2、老年人的需求分析


从老年人生活的一般性特点来讲,如果按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老年人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从生理上讲,老年人的吃、穿、住以及保健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而应建立的支持系统也应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那么我们所要建立的养老社会支持系统就应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他们所提供的社会资源应涉及社会设置,经济,服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结合需求层次理论和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老年人需求有以下几点: 


(1)“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使老年人在退出职业生活之后,仍然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吃穿不愁,生了病能够得到治疗护理,保障其生活无忧。随着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其养老功能削弱,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成为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单独生活的、有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一方面,需要通过医疗或者借助辅助器具的帮助,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或代偿,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而身体机能的改善也能一定程度的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延缓其智力衰退,并减少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依赖,进而增进家庭的和睦程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确保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2)“老有所为”为老年人发挥其潜能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人老并不等于无用,许多老年人从职业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精力还很充沛,他们有专长、有经验,希望还能再就业,为社会继续做贡献。老年人在重新工作之后,不仅增加了收入,有助于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且从工作中收获家庭成员外的社会关系,从而,老年人的社交或情感的需求也得到满足;而工作中收获的成就感,更让老人的体验到自我实现。 


(3)“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体现了老年人对更新知识和更新观念的追求。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如果不学习,不接受新知识,人就会与社会产生隔膜,就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所以,老年人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继续学习,不仅可以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跟上社会前进的节拍,使自己更好地融于社会,而且能够从学习中增长知识,获得乐趣,得到精神的满足。另外,知识的增长,也有助于老年人通过所了解的知识更好地照料自己,从而延缓身体的衰老,并且减少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老年人要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就离不开老年教育产业的发展。 


(4)“老有所乐”体现了老年人对不断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老年人退休之后,闲暇时间很多,文化娱乐在老年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要娱乐就需要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有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有适合于老年人使用的文娱用品,这些也需要靠发展老年服务业来提供。 


(5)老年人所处的家庭也应该是满足老年人需求所应当关注的点。 “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老年人所处的家庭不幸福,老人过得大概也不会多快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有社会结构下,居家养老仍然是老年人养老主要的形式,不能把老年人的需求和他所处的家庭割裂开来进行讨论。一方面,要弘扬孝顺长辈的优良传统,强化公民敬老意识、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普及养老知识,让广大的家庭成员参与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中来。先前,在我国,“育儿经”人人都爱念,而“养老经”却关注得不够。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状况已经有所转变。


3、老年人购买力分析 


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有经济实力和经济使用决定权的消费群体。以城市老年人为例: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到2020年时将达到28145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73219亿元。再加上子女、亲属为老年人支出的消费,实际数额更巨大。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此外,虽然老年消费市场的产品针对老年人,但其市场本身并不仅仅面向老年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多数中青年人经常为身边的老人采购老年用品,所以他们也是老年产品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达到8.6万亿元,2040年达到17.5万亿元。由此说明,老年市场的购买力比中青年人市场的购买力可能还要大,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

 

(1)老年人有长期的储蓄积累,而中青年人工作时间相对较短,积累也相对少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用于自身消费的支出比例会越来越大。 


(2)老年人的经济负担相对较轻,因为子女多已长大成人,绝大部分能自己养活自己,故老年人的收人很大一部分能够用于消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口消费市场的购买力水平。 


(3)随着老年人在消费观念上的转变越来越快,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花费。 


(4)从老年人口购买力进一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老年人的购买力保持稳定并有所增长。


 4、老年人消费特征分析 


(1)消费自主性强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就成为纯消费者,部分老年人还可能会再参加一段时间的社会活动,但相当部分老年人再就业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在65岁前后还是会真正退回到纯消费者的行列之中。相对同样是纯消费的低龄人口来,老年人有着更加漫长的纯消费年数。与低龄消费其消费意志主要通过父母来体现不同,老年消费在意志上是自主的,老年即使到了高龄,行动不便,消费行动可能会发生障碍,需要别人帮助方可完成时,只要老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依然存在,老年消费意志的自主性就不会消失。


(2)消费习惯稳定,消费行为理智 

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冲动型热情消费和目的不明的盲目消费少。对消费新潮的反应会显得较为迟钝,他们不跟时髦,讲究实惠。另外,老年消费者有着几十年的购买消费的实践,在长期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老年消费者也往往非常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对哪些商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业已成为的标准,再三思量,然后再进行购买。老年人的习惯购买心理还表现在:对于不了解的商品不轻易采用。因而大量的广告轰炸对于其购买商品难以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年消费者对某些商品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购买消费习惯,对某些品牌更是产生了一定的偏好,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这类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反过来,这会使老年型商品市场变得相对稳定。 同时,由于自己是家庭中的长辈,在家庭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尽管购买消费是个人的行为,老年消费者也会较多地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兼顾家庭,有时个人消费还富有牺牲性。综合这种因素,老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是趋于理智型的,特别是高值消费品的购买,决策的过程都会较长。 


(3)消费追求便利 

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对商品消费的需求着重于其易学易用、方便操作,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同时有益于健康。老年消费者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还体现在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上,老年消费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于一般消费,这是老年消费的质量特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品能够使老年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舒服,不必为其保养和维修消耗太多的精力。 目前,商品市场常常以经济效益来确定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服务质量上对老年消费者往往缺乏耐心,更谈不上周到。这种市场消费质量倾向实际上对老年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许多老年人因为在消费中曾经遭遇冷淡或抢白,由此而产生害怕消费、躲避消费的心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不进行消费或惰性消费。这种消费心态与消费现象对积极发展老年消费市场是很不利的。 


(4)商品追求实用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性,他们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我国现阶段的老年消费者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并不富裕的生活,他们生活一般都很节俭,价格便宜对于他们选择商品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形成的买方市场下的“过剩经济”,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格,品质和实用性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价格便宜也是老年消费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由于理性消费的原因,老年消费总的来说属于节俭型消费。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薪中年人加入老年行列,价格因素在老年消费中发挥的决定作用逐渐趋弱。 


(5)消费地点就近 

就近消费也是老年消费的一大特点。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日渐不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他们在消费时会尽量避免过多的交通劳累,因此通常会选择在大商场和离家较近的商店购买。这是因为大商场所提提供的商品一般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如商品咨询、导购服务、运行较慢的自动扶手电梯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6)有补偿消费动机,休闲性消费比例大 

很多老年消费者有补偿性消费动机。在子女成人独立、经济负担减轻之后,一些老年消费者试图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他们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和年轻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老年消费中休闲性消费与服务性消费所占比例大,这是老年消费的内在特征。一般来说,低龄老人以休闲性消费为主,高龄老人以服务性消费为主。随着老人所处的年龄段的不同,在消费上会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7)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一般 

由于老年消费者心理成熟、经验丰富,他们一般相信通过多家选择和仔细判断就能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当然老年消费者还是希望通过广告了解一些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某些商品,但是要尽量避免夸大性和虚假的广告。 通过对老年人购买力、消费特点的分析表明,我国老年人市场是个日益庞大、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的购物群体。而且,到目前为止,老年人在我国仍是一个待研究待开发的市场,谁最先有效地进入这一市场,谁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三)中国养老产业的特征分析 


1、养老产业的定义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养老产业是指适应养老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由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它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2、养老产业的分类 


养老产业按需求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家政服务业、房地产业、保险业、金融业、娱乐文化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其它特殊产业等十个细分产业。


(1)老年医疗保健业 老年医疗保健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到药品、保健品、医疗器具、健身器材、康复器材、老年人常用的辅助医疗设备、疗养休养、住院陪床伺候等产品的生产与服务。


(2)老年生活用品业 老年生活用品业是为老年人提供诸如手杖、服装鞋帽、饮食、餐具、防滑器具、放大镜、助听器、拐杖、轮椅、成人尿布以及其它方便老人的专用品,比如,座椅式便桶,升降式轮椅或床,呼叫器或警报器等。 


(3)老年(家政)服务业 老年服务业是高年龄段老人尤其需要发展的项目,主要以家庭护理、日常家庭照顾、家庭修缮以及各种用品修理等为主。主要包括家务服务,包括家务、购物、打扫卫生、整洁环境、洗衣等事务;活动服务,包括用餐、洗澡、淋浴、上厕所、陪同上街、逛商店、换衣服等;友爱服务,包括电话交谈、上门交谈、聊天、代写书信、生活谈话、网上聊天等。 


(4)老年公寓(房地产)业 老年公寓(房地产)业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建筑设施,如老年公寓、托老所、护理医院、敬老院等。住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养老和安身之处,拥有住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住房不能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计修建,那就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楼层不宜住得太高;由于视力衰退,要求房间透光好;由于行动不便,要求有防滑防跌设施等。 


(5)老年保险业 老年保险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希望在遇到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时能够得到医治,在年老体弱,没有经济收入时,生活能得到保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与家庭变迁相联系的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保险意识增强,对保险的需求增大,保险业在老年人中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6)老年金融业 老年金融业是指随着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行和保障面的不断扩大,以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将会越来越好,会有一些理财观念很强的老年人购买金融产品,储蓄、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理财咨询等。 


(7)老年娱乐文化产业 很多老年人在退居、赋闲时,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开展娱乐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娱乐方面包括老年活动中心、老年茶园、老年棋牌室、阅览室、歌舞厅、游乐场等,文化教育方面包括老年大学、老年职业培训、各种学习班等老龄教育产业。 


(8)老年旅游业 老年人对旅游也情有独钟。他们在度过了繁忙紧张的职业生活之后,希望晚年生活能够过得轻松、和谐、愉快而有意义,游览名山大川,尽享旅游之乐,成为许多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一种重要选择。在当今,外出旅游已开始成为许多老年人追求的一种时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 


(9)老年咨询服务业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在老年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社会给予帮助解决。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咨询服务将会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如解决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为老年人健康提供帮助的健康咨询,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法律咨询,以及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的家政咨询等。 


(10)其它特殊产业 其它特殊产业是指有些老年人有着自己特殊的喜好,这些需求不具有普遍性和通常意义上的不可或缺的特点,如古玩等老年消费品、老年特殊需要品,花卉种植、老年表演、老年交谊、老年气功、书报影视等。


 3、养老产业的特殊性 


(1)综合性 养老产业横跨了一产、二产、三产、四产,是一个横向产业,是一个横向产业,因此跨产业整合难度就非常大。 


(2)群体特殊性 这是一个以老年人为核心、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这个群体对产品价格、服务态度、服务价格相当敏感甚至挑剔。 


(3)微利性 养老产业中单一产品和服务获利能力很有限,但是不等于产业做不大。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所以做大做强必须靠规模化和品牌化。 


(4)缓慢性 老年人这个群体本身在认知、决策、行动过程中就不会像年轻人那样雷厉风行,而是比较缓慢的、易变的。


(5)公益性 养老,永远离不开社会责任,离不开公益属性,这一点全球都公认。


 4、养老产业和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我国正在经历深刻的人口结构转型。随着生育率的迅速转变和死亡率的明显降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认清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充分认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只增不减和比重相对提高的现象出现,老年人口消费在整体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预计到2050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将日益扩大。在城市,老年人的收入在不断提高,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拥有离退休金和储蓄存款;在农村,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农村的老年人口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除了老年自身收入外,在具有养老传统美德的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还有来自子女的奉养。因此,从老年人的需求和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看,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体,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为养老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养老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涵盖老年人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需求,涉及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多个领域,产业链长,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多,在促进生产、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养老产业是极具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二、中国养老产业政策及现状概述 


(一)中国养老政策(2015年-2017年)



(三)中国养老产业现状 


2013年在国务院35号文、40号文的鼓舞下,中国养老产业正式启动。2014年政府密集出台了20多项政策,2015年政策出台速度减缓,以消化吸收落实为重点,2016年开始走向法制法规建设及“十三五规划”。政府的核心任务主要集中在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第二、重点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三、推进PPP模式的养老产业发展; 

第四、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按照3%入住机构的判断,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是达到了标准,当然空置率的问题、失能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230万张左右的增量。由此判断,床位数增加的空间有限,失能床位比例需要增加、空置率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床位是没有意义的。 


社区服务仍然是国家养老资源配置的主战场。大陆正在构建从向活力老人提供的基本居家服务到介护介助辅助的社区服务,再到养老机构、社区护理院等类型的三级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大版图。从养老产业发展看,2013年之后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大型养老综合体、大型CCRC社区等。这些远郊大盘、近郊养老综合体、CCRC,以及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涵盖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大陆的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中国养老产业凸显的深层次问题。

 

1、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过去中国大陆养老机构基本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办,几乎没有什么营利性的存在。现在市场格局变了,政府只保基本,把一个庞大的养老群体推向了社会,由社会力量来承担养老服务。社会力量要接政府的盘,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社会资本能进能出。目前如果投非营利的话,资产不能抵押、收益不能分红,社会资本能进但不能出,只能投营利性的。而中国市场要解决的主要是非营利性、保夹心层养老服务的问题;第二,实体经营必须能够活下去、能生存;第三,人才必须能留下来。这三个基本问题不解决,市场是没有办法承接的。 


2、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这是国家体制上的障碍。医养结合的主管在两个部门,医管医,养归养,二者之间的主导、权力、责任、资源、支付体系怎样融合?在这样的障碍下,同时服务于养老的两类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体系内,所以他们在同一个养老机构服务同一个老人的时候,在一体化连续性照护服务过程中就会发生职责划分不清、边界模糊的问题。比如:老人身上插的管路,这个管儿掉出来了或出现问题,身边没有护士,养老护理员管不管?如果动了,老人出现危险可能是违规甚至是违法;如果不动,能眼睁睁看着吗?有护士那就最好,但绝大多数民营养老机构雇不起专业护士,这样的问题就给机构管理带来非常大的法律风险。中国讲的医养结合,也就是台湾所说的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到底谁负责把各种相关资源整合在一个体系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这个问题不解决,医养结合推进得就非常困难。 


3、营利和非营利之间的关系 


过去养老服务是纯福利性的,是政府提供的,这是完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另一端,是现在一些企业做的高大上的纯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那么中间这一段,既不是完全福利性的,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他们的存活问题到底怎么解决?非营利可不可以营利?可以营利但不可以分红?企业做养老就面临非常艰难的选择。为什么要做非营利呢?政府可以买一部分单、免税、甚至划拨土地,给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等等优惠政策。但你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资本进来,你不能分红,资本怎么把钱收回来呢?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只能左手做营利,右手做非营利,左手右手来回倒,这里面其实就产生了很多不合法的违规交易。 


4、公办和民营之间的关系 


中国大陆的特点是公办的或者央企国企的养老项目,从资金获得、审批、信任等方面都能获得了非常好的条件,从2016年开始,大型的央企国企杀进来收购民营企业,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进入了养老市场。 


5、失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每年面临100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700万大学毕业生,300万产业工人转型下岗等,而养老产业刚好缺1000万照护人员(4000万失能半失能按1:4的照护比)现在一线的养老照护人只有50万到70万。这么大的养老照护缺口,却又有这么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劳动力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很多原因,政策引导下的劳动力转移就十分重要。


6、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运营的“二八定律”,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 我国养老产业的现状是:养老需求旺盛但给付能力不足,与老年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相比,国内养老市场的供给能力并未能与之相配。我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国家,目前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每千人床位数27.2张,仅为国际标准规定的一半左右,存在较大差距。



2014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容量为4.1万亿,占GDP的6.44%,但与美国22.3%、欧洲20.1%-36.8%的比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 万亿,到2030年有望实现22.3 万亿。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龄人群支付能力的提升,超20万亿的养老市场规模静待挖掘。



三、中国典型养老模式发展分析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概述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2、家庭养老优势

 

(1)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 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费孝通教授讲过:“家,强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它给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它也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但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计较经济贡献上的平等问题”。可见,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 


(2)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 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3)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道德强大内在力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在全社会形成养老尊老的风气,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子女一种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义务。 


3、家庭养老存在问题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独居老年人问题、留守老年人问题、空巢老年人问题、高龄老年人问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一定的关系。养老成了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1)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然而,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状况是社会的隐忧。 


(2)子女数量减少 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如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进入老年。“421”家庭模式作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是一个风险型的家庭架构,对养老而言更是如此。独生子女的现实不仅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更长的经历空巢期,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文化”的基础,使得众多家庭养老的对应措施黯然失色,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中建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实践或许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供经验。 


(3)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公民的个体价值给予了多方面的承认,并从道义上肯定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合理性,个体价值的确立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中国的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观念、生活方式也不断在自觉、不自觉中发生变化,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了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他们转变了养老观念,开始走出“养儿防老”的圈子,加之受效益主义、拜金主义、个体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念、家庭义务观念等都在不断更新、蜕变,有些人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年人。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老年人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均处于较低的地位,再加上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等因素的影响,渐渐地,几世同堂的家庭就少了其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4)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大 

 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的75%,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可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养老压力更大。与此同时,农村养老还面临着城市化、家庭结构小型化、计划生育和人口价值观念改变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导致赡养脱离,养儿难以防老,这是农村几千万留守空巢老年人面临的普遍难题。从今后发展看,随着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农村老年人老难所养问题将更加突出。 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1、社区居家养老概述 


中国居家养老基金会统筹,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其中,创办老年食堂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它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养老照顾,由正规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支撑,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生活。 


2、社区居家养老优势 


(1)契合文化传统 

养老,既要物质上养老,更要精神上养老。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很多老人心里很空虚、很寂寞。在填补老人们的空虚和寂寞,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无疑具有先天优势。 


社区是城市老年人生活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居家养老保留了传统在家养老的形式,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就近而又便利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和物质需求,让老年人拥有稳定、良好的生活状态,减轻其子女的日常照料负担,弥补社会养老机构的不足,能较好地解决老年居民的实际问题,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这样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更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2)顺应发展实际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孩子长大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家,就留下老人,让老人缺乏安全感。老人们为社会的发展辛苦了半辈子,也该是时候让他们享享清福了。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就近养老,不但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去适应、磨合,而且投入小、经济高效,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好办法。 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3)改善老人生活品质,经济负担轻 

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不仅能切实改善这些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各种配套费用,减轻其家庭负担,使其家庭成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际上,在社区中,老人并非是完全被照料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老人还可以自我照顾,甚至还能为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余热。可见,社区居家养老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还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依赖感,可谓一举多得。 


(三)机构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概述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2、养老机构的基本类型 


根据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不同,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可以将养老机构划分为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民办公助养老机构、民办民营养老机构。 


(1)公办公营养老机构 

公办公营养老机构是由公共部门投资、经营的养老机构。其日常运营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但是社会捐赠也是重要的经费来源。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具有很强的福利性,一般免费向入住者提供养老服务,或者仅收取少量费用;但是申请入住者必须接受严格的资格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状况,有些国家或地区 的审查内容还包括财产状况。在不同的国家,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服务群体有很大不同,有些国家该类养老机构数量众多、能够提供大量床位,向本国所有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有些国家仅有少数该类养老机构、仅能提供少量床位,主要向本国贫困老人提供服务。 

 

(2)公办民营养老机构 

公办民营型养老机构是公共部门投资、私人部门经营的养老机构。 在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中,公共部门又称产权方,私人部门又称合作方,前者在保证公有资产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租赁、承包、股权转让等形式将养老机构的使用权转让给私人部门,私人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的具体经营事务。产权方和合作方通过正式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其中一方违反合同,另外一方有权责令其改正。需要注意的是,养老机构使用权的转让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如果是部分的,则产权方也能很大程度上参与具体经营事务;而养老机构维修、改造、扩建事宜及牵扯到养老机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事宜,即便是在合作方获得全部使用权的情况下,也应由产权方和合作方共同决定。 


(3)民办公助养老机构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是由私人部门投资、私人部门经营、公共部门适时提供帮助的养老机构。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的投资经营者一般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的私人部门,而其之所以能够从公共部门获得帮助,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该类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民办公助养老机构能够获得的帮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政策优惠,比如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的征收;二是资金、实物帮助和人员支持;三是向其购买床位,比如香港社会福利署正在推行的“改善买位计划”,就是由政府向私营养老机构购买床位,提供给申请入住资助安老院床位的老人,这一方面能够缩短申请入住安老院床位老人的等候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属于间接为其提供帮助。 

 

(4)民办民营养老机构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是私人部门投资、私人部门经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养老机构。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养老机构,通常在利润的驱使下建立、是营利性的,公共部门及基金会、慈善机构等一般不向其提供帮助;但是由于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仍然是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所以该类养老机构又天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福利性,因此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民办民营型养老机构也能够从公共部门一定程度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营利性的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福利性的降低,因为入住民办民营型养老机构并不必然意味着入住者本人付费。


3、养老机构基本类型的比较分析 


上述四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各有优势、劣势,分别适用于向不同的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不同的国家、老龄事业发展情况不同的国家、养老机构模式不同的国家,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适用性也有很多不同。 

 

(1)公办公营养老机构 

 

优势 

公营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第一,有政府雄厚的财力作为后盾,有稳定的人员配备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公平,保证贫困老人在满足资格条件的情况下获得入住养老机构的机会;第三,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老龄产业发展初期下,公办公营型养老机构能够在日常管理、服务提供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第四,公办公营养老机构是福利性养老机构,能够广泛获得社会各界的帮助。 

 

劣势 

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劣势在于:第一,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强调福利性,这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第二,长期工作在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常常会形成一种官僚思想,把入住者当成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这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第三,该类养老机构没有竞争压力,工作人员待遇与经营状况关系不大,因此容易产生管理松懈、人浮于事等低效率现象,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竞争发展意识,所以经营方面的灵活性比较差;第四,容易滋生腐败,比如在福利性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的情况下,有权势但并非真正需要养老服务的人群常常通过非正规途径入住公办公营养老机构。 


适用性 

公办公营养老机构适合为收入低但确实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能够适应“补缺”、“普惠”、“保险”三种养老机构模式,而且在“普惠”和“保险”两种养老机构模式中,该类养老机构可以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出于不断提高养老机构运营效率和养老服务质量的考虑,随着老龄产业的发展,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应该逐步下降;在“补缺”型养老机构模式中,该类养老机构不应占据主体地位。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在发达国家,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可以在养老机构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以达到由国家直接为低收入者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甚至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的目的。在欠发达国家,老人收入普遍较低、养老需要又非常多,仅从这个方面看,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应该在养老机构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要作用,因为这样可以为大量需要养老服务的低收入老人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但是考虑到欠发达国家的财政实力,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体系中却只能发挥补缺功能和示范作用,即为最贫穷的老人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为其他养老机构提供业务示范,原因在于:第一,这些国家的财政实力没有达到独自提供如此多的福利性养老服务的程度,只能首先满足最贫困的老人的需要;第二,为尽可能降低低收入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这些国家区应积极鼓励私人部门特别是私人部门中的非营利机构进入养老服务业;第三,这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不足的问题、以及养老机构管理经验不足和欠规范的问题,所以公办公营养老机构有责任对其他养老机构提供业务上的示范。 


(2)民办民营养老机构 


优势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第一,该类养老机构通常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意识,这不仅会促使其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以节省成本、提高收益,而其会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第二,在利润的驱动下,该类养老机构总是不断寻求养老服务的盲点以获取高额回报,这有利于促使其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补充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不足,比如,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通常不将富裕老人列为服务对象,而这两类机构提供的服务也难以让富裕老人满意,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则完全可以专门为富裕老人提供形式多样的优质养老服务,同时获取高额回报;第三,该类养老机构管理方法灵活、管理手段多样、用人上不拘一格、服务上敢于创新,是养老机构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劣势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劣势在于:第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出于对成本的控制,该类养老机构常常存在一些“偷工减料”的行为,比如在工作人员的选择上、基础设施建设上,常常追求便宜的价格而忽视了质量要求;第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该类养老机构常常夸大自身设施的完备与精良、服务的完善与人性化、收费的低廉与灵活,这不仅会对潜在入住者形成误导甚至欺骗,而且会干扰养老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第三,该类养老机构强调市场调节和效率优先,却不可避免的忽视公平,特别是在该类养老机构占据养老机构体系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昂贵的养老服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存在第三方付费,那么中低收入老人的利益必然受损;第四,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从公共部门及社会各界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很小。 


适用性 

在不存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适用对象是福利性和非营利型养老机构覆盖之外的老人,特别是其中的高收入老人,其提供的养老服务既可以是休闲型的,也可以是普通型高质量的。通常情况下,一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老人生活水平则越高,该类机构的发展也越具有优势;但是在欠发达国家,特别是贫富差距大的欠发达国家,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富裕老人,所以在这些国家的养老机构体系中,民办民营养老机构也应占据重要地位。 


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所有收入层次的老人都可能成为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因此如果抛开经济发展情况不论,只要是采取了“福利”模式或者“保险”模式,该种养老机构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补缺”模式国家,民办民营养老机构不仅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应该成为养老机构体系的主体。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适用于老龄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但是其良性运行需要以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前提,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如果要发展该类养老机构,政府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规范,同时在信贷、人才等方面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 


(3)公办民营养老机构 

 

优势 

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能够广泛动员私人部门参与到老龄产业中来。现实中,很多私人部门希望能够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这种资金短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投资资金缺乏上;该种类型养老机构的硬件投资由产权方承担,合作方只需要在软件方面进行投资,这就为很多私人部门提供了便利。 


此外,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是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因此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在经营上的优势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同样拥有,只是程度略低。 


劣势 

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劣势也会在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经营中得到体现,除此以外,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还具有如下劣势:第一,硬件设施并非由合作方投资,所以很容易出现合作方在经营过程中过度使用硬件设施的行为;第二,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出于对日后产权界定困难的忌惮,合作方追加硬件投资的意愿也不是很强,这显然不利于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性 

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虽然会协助公共部门为低收入老人提供一定的福利性养老服务,但是这种服务仅限于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其提供的福利性床位在总床位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太大;同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虽然追求营利性,但是却不具备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资金实力,因此很难提供能够满足富裕老人要求的休闲型养老服务。所以,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适用对象是中等收入老人,这部分老人对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同时对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在“补缺”、“普惠”、“保险”三种养老机构模式中,公办民营养老机构都可以有所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往往出现在欠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原因是:第一,在发达国家,私人资本通常比较雄厚,因此除非政府限制,否则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必定非常成熟,各种层次的养老服务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较小,但是在欠发达国家,公共部门和大部分私人部门的力量都不是非常强,因此两者联合、推动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可能性较大;第二,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中等收入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通常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他们常常面临“质量好的负担不起、负担得起的质量太差”的情况,但是在老龄产业发展的中后期,私人资本逐步变得雄厚起来,因此常常出现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转化为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情况。 


(4)民办公助养老机构 


优势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的优势:第一,民办公助养老机构通常是非营利的,通常追求一种低价养老服务的提供,因此容易从公共部门及社会各界获得广泛的帮助;第二,该类养老机构的投资经营者大都具有很高的服务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特别注重人性化服务,善于与入住老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善于为入住老人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 


劣势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的劣势:第一,民办公助养老机构不仅接受公共部门的帮助,而且接受基金会、慈善机构的捐助,而在此过程中,出于对资金来源连续性的考虑,该类养老机构常常以公共部门或者捐助机构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这种标准却未必符合入住老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第二,民办公助养老机构通常是非营利性的,这虽然有利于为更多的老人提供低价养老服务,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存在效率低下、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人员安排、服务提供上都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 


适用性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常会协助公共部门提供一部分福利性床位,而且比重比较大,因此低收入老人是其重要的服务对象。在不考虑福利性床位的情况下,该类养老机构主要面向中等收入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原因在于:第一,该类养老机构是非营利的、具有公益性,因此高收入老人不是其服务对象;第二,该类养老机构虽然是非营利的,但是出于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通常要向入住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在“补缺”、“普惠”、“保险”三种养老机构模式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普惠”模式中,非营利性的民办公助养老机构是提供低价甚至免费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而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该类养老机构都应在一国养老机构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中国新型养老模式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单纯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面对老年人口的现状,中国未来可能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购买服务甚至养老专项按揭贷款等手段加快解决老龄问题。养老正在突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形成家庭、社区、市场化养老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互联网+”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生态养老等新模式。养老产业开始走出一条与国际经验接轨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道路。 


(一)“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 


 1、智慧养老行业概述 

 

(1)智慧养老行业定义 


所谓智慧养老,就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 


(2)智慧养老行业的特点 


①科技集成 

智慧养老是现代科技的集成平台。集合了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现代医疗保健、智能控制技术等,实现了养老方式的革命。

 

②以人为本 

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高科技的技术、设备、设施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③绿色环保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为老年人营造一个适宜养生养老的生态环境。


④优质高效 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 


⑤整合资源 通过智慧的科技集成平台,整合了养老服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物业管理、建筑设计、社工方法等等。 


2、智慧养老产业的优点

 

(1)需求量大 随着老年群体的日益扩大,面向维持生命、提高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消费规模日益壮大。由于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趋势。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互联网信息等新科技的发达带来养老方式的变化以及老年人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养老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2)辐射面广 智慧养老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产业辐射面广,直接涉及的有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同时,还对上述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如建筑、交通运输、科技、文化教育等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除采矿业和国际组织没有直接涉及外,其余18大类产业都有涉及。 (3)经济发展贡献大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产品的消费量也将不断攀升。这是因为,一方面,智慧养老产业对应的消费群体具有其特殊性。从经济能力角度,老年人自身的存款、子女的赡养费用以及养老金标准的逐渐提高,使得老年人更具消费能力。从消费时间角度,老年人在休闲娱乐、旅游、养生等方面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弹性空间。另一方面,智慧养老产业涉及行业多,能够产生极大的带动效应。按照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来测算,要满足其基本的家政、医疗保健服务,将产生1.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3万亿甚至4万亿,增长速度为年均11%~15%,远远高于目前的GDP增速。因此,养老服务产业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是政府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的重要法宝。 


3、智慧养老产业存在问题 


(1)产业间发展不均衡 未形成产业链带动效应 

智慧养老产业覆盖面广,涉及多个领域,不仅能直接促进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家政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旅游、老年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家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相关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层次。另一方面,针对较高层次的“互联网+养老”区域发展水平高低层次不齐。此外,养老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也是阻碍智慧养老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原因,“花钱买服务”的养老理念还得不到老年人的广泛认同,导致智慧养老产业只是“看起来很美”。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各个环节较为独立,上下游产业间未形成带动效应。 

 

(2)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随着老年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养老需求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供给远远不足,养老服务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里的技术是指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系统知识,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技术、医疗保健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养老服务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活动场所等方面,而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投资理财等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尚未大范围展开,这些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信息服务技术是指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平台,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要提供这些人才和技术支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养老产业资金来源有限,难以实现服务设施和服务市场资源共享。除了政府有限的资金支持外,民营资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资金投入有限。 

 

(3)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养老需求逐渐增大,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客观存在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大量养老资源被浪费,有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有的却有大量床位无人问津。造成养老产业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资源并未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方式,这给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阻碍。智慧养老借助互联网将闲置资源整合,发挥互联网效应,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1、“医养结合”概述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2、“医养结合”的4种存在形式 


我国未来“医养结合”的目标,是面向社区在全国建成一个覆盖城乡、规模适宜的医疗服务网络,明显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会有四种存在形式: 


(1)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现有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办养老服务。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原来的医疗机构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 


(2)原有的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服务资质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去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做出规定。只要有一个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鼓励它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很多社区,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现在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有很多地方甚至排了几百人,这种模式也是国家特别鼓励的。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 这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十三五”是我国两次人口老龄高峰的低谷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鼓励各类资源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医养结合的上游是健康管理、中游是急性医疗、下游是康复护理。急性医疗对于养老产业来讲是很重要的,也是入住老人要求具备的,但是不是说,就要自己去盖三甲医院?医院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技术对于任何一个养老项目来讲都存在着亏损的风险而非盈利的机会?因此,医养结合对于养老界来讲更多的是做前端的健康管理和后端的康复护理,连接急性医疗资源以备使用,而不是去动急性医疗、大医院的奶酪。医养结合的本质是老年长期照护,而老年长期照护的任务主要是由养老机构自己去做的,而不是依赖医院。中国内地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生护士真的是太忙了,他们对养老的积极性并没有养老人对医疗的积极性那么高,这种状态对长照体系构建来说是非常难的。


“医养结合”是养老的好方式,也是养老制度的一种创新,但是要使这一好的方式能够推广的开,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不单是增加医疗人员和添置医疗设备的问题,还得选好人。治疗老年人的病情,即使是同一种病,相比其它人员来说更为复杂,有的一种病牵扯到多种病因,再则,老年人行走不便,性格又各有不同,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要耐心和理解,因而,选配医务人员需要较高的技术,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尊老爱老的医疗服务态度。 


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

 

(1)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根据卫生部2010年印发的《诊所基本标准》规定,医务室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设有独立的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和输液观察室等场所,可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标准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养老机构要保证医务室24小时运营服务,须配备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或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如按月人均工资2000~3000元的标准,一年需要支出人员工资10万~15万元,对微利甚至不盈利的养老机构而言负担较重。如果要建设成康复院或护理院,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就会更大。综合能力强的三级医院主要关注于盈利高的常规医疗,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紧张,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养老行业的低利润等因素,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并不高。 


一些社区和小型养老机构主要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合作,但由于合作方医疗设施简陋,基本上很难满足社区和养老机构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很多较大规模的养老机构虽然与附近大型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合作协议中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要求不够细致明确,而且缺乏有效监管和问责,很难确保老年人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2)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


与普通养老院相比,“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因为其更高层次、专业的医疗服务而导致收费较高,这就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老年人、患病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符。如北京市首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恭和苑养老院根据户型每月收费标准分别为7800元、9800元和12800元[15];合肥市滨湖医院所设的养老院如果只是提供生活照护,每个月的收费在3500~4000元,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按照正常的住院费用结算。各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收费一般是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2~3倍甚至更高,大部分老年人难以负担。 


此外,许多国家会对老年人的状况进行评估,从而保证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标准化。而我国目前对老年人缺乏全面评估,导致无法明确老年人是否需要医养结合服务以及服务的具体内容和需求程度,很难做到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相吻合。设有医务室的养老机构主要还是以简单生活照护为主,以提供简单治疗为辅,无法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与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养老机构和社区注重对慢性病老年人提供治疗性措施,但忽视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服务内容。大型三级医院内设的养老机构能提供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往往忽视精神卫生、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等服务内容。 


(3)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 


普通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办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部门认定和管理,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民政、卫生、老龄和社保等部门都要介入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情况。如民政部门进行年终考核时要审核“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资质、设备等项目,这就与卫生部门的职责存在交叉,导致管理部门和养老机构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同时,由普通养老机构转型的,有机会获得政府一次性建设财政补贴和运营补贴,但由医疗机构直接转型的却得不到任何补贴。这种“多头管理”或“多头不管”的局面使得各部门对各项扶持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


 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各地政府在土地、税收、排污、水电气暖、有线收视、医疗、通信和培训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优惠政策基本上难以落实到位。此外,能否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影响较大,但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后难以获得医保定点资质。同时,由于监管体系的缺乏以及利益驱动,部分已过治疗期的老年人借机将常规的养老服务费用转移到医保,损害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进一步促使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后难以获得医保定点资质。 


 五、国外经典养老案例 


 (一)最适合养老十大国家



来源:行业研究报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详情咨询:

电话:13585895112 微信同号(罗文)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


推荐阅读

● 嘉年乐案例 | 上海市崇明区福利院

● 嘉年乐方案 | 养老院康复训练室,空间虽小舞台却大

● 小乐告诉你,养老机构该如何设计

● 干货丨13年居家养老经验分享

● 干货|养老机构运营面临的法律风险与相关规避举措

● 干货|听说做居家养老服务的小仙女和老铁们都收藏了!

● 【案例】养老运营必须警醒的九大教训!

● 一个高端居家养老服务商的折戟之路

● 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运营模式、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

● “跟保姆到农村”是不错的养老方式

嘉年乐以专业“养老用品设备解决方案”为主,配套养老项目评估、规划设计、软装工程、设备设施、运营管理、供应链金融、养老产业投融资及并购,形成养老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嘉年乐整合国内外400多家优秀供应商、国内顶尖养老项目设计机构及国际知名养老机构管理运营品牌,为养老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养老机构的交易环节和交易成本,提升运营品质及管理效率,实现“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更加简单高效”的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