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机构:入住率上不去,一定不只是渠道出了问题

文/养老行者1988
                         

图:2019年,北京某新开业养老机构房间实景图

2019年,在政策已大幅向“社区居家养老”倾斜的背景下,机构养老却“逆流而上”,从开业数量、产品类型、到项目整体品质,基本达到历年之最,有些出乎行业预判。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短期内,相比“养老驿站”这类社区居家生意,“机构类项目”依然是盈利模式最清晰、盈利能力最强、也是最为安全的业务选择。
 
但,“安全永远是相对的”,以目前北京150000张左右的床位规模,以及对应的50%-60%实际入住率来看,整个养老市场依然处于“存量市场”阶段,大部分项目,尤其是这些年的高端养老项目依然奔跑在“解决温饱的路上”。
 
在当前的存量市场大背景下,如何“更快、更有效的实现去化”就是主旋律,营销渠道便成为了新的痛点、新的机会。
 
然而,“渠道”真的是那根救命稻草吗?
 
01. 一位院长的困惑:找不到“有效渠道”
 
最近,一位院长陷入了困惑,他的项目开业已近6个月,但只入住了10几位客户,这与他之前的预期和测算差距巨大。
 
据他所说,该做的广告都做了,该花的钱也没少花,也找了很多业内前辈取经,挖来了有经验的销售团队,但一直也无明显起色。
 
他觉得,问题还是出在渠道上,用这位院长的原话表述是:“可能还没找到有效渠道”。
 
养老行业真的有“有效渠道”吗?
 

图:北京晚报的养老院集中式广告
 
02. 一位营销总监的困惑:无法复制的“成功”
 
最近,一位养老连锁运营品牌的营销总监也遇到了困惑,他们公司的前两个养老项目顺风顺水,很快实现满住。但从第三个项目开始,也开始遇到了入住瓶颈。
 
而且,前两个项目总结的“成功经验”似乎都“不再那么有效”,曾经“屡试不爽”的打法遭遇了接连的滑铁卢,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是前两个项目太过“幸运”,从而提高了销售预期?还是没找到新的渠道和打法?
 
其实市场和需求在悄然变化,行业和竞争也在快速迭代,只关注自己,不关注外部,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图:让人又爱又恨的百度
 
03. 在存量时代,用“产品思维”代替“渠道思维”
 
那位院长和营销总监的困惑,其实,都源于一个行业背景——目前的养老行业依然处于,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存量时代”,各种档次的养老项目都存在大量的空置床位。
 
而在“存量时代”,渠道并不会是解决入住率的“那个命门”,因为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更对称的信息触达途径,更从容、理性的选择空间。
 
在这个阶段,比拼的并不是谁的渠道有优势(PS:渠道都是公开、透明的),而是谁的“产品力”更强、“性价比”更高、打法“更野蛮”、更接近“真实的市场”。
 


因此,“产品思维”将是“存量时代”的真正杀手锏,产品是1,营销是0,产品对了,入住率就不是问题。
 
04. 展望未来:“大数据”将带来深刻变革
 
让我们跳出养老,看看2002年携程和首旅创立的“如家酒店”。
 
如家酒店的股东之一是“携程网”,当时,携程网通过后台酒店预订系统的大数据发现:有一类酒店几乎每天的客房预订率都是爆满,经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了这类酒店的“产品共性”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图:携程、如家联合创始人、汉庭创始人——季琦
 
大数据证明:这是已经处于红海的酒店行业中新的蔚蓝港湾,于是,携程网联合创始人季琦牵头与首旅共同创建了“如家”品牌,也从此开创了“经济型连锁酒店”这个品类。
 
之后的如家,基于携程网的“大数据”支持,几乎开店必满,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我们相信,未来的养老行业也将迎来一场数据变革,基于大量、真实、动态的B端和C端数据分析,会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养老真实需求市场”,掌握这些真实数据的养老企业将更容易接近成功。
 
这些数据将给我们呈现出:
哪个收费区间、哪个区位、哪种定位、哪种收费模式、哪种户型的养老项目去化速度最快;哪些渠道的营销转化率、费效比最高;哪个时间段是最佳的开业时间……
 
然后,我们就会像当年的如家一样,通过大数据呈现出一个清晰的“产品画像、价格画像”,然后倒推,从而建立“真正可落地的产品商业模型”。
 
大数据,会让我们的一切决策更加理性,每个养老项目都势如破竹,这一定是未来的升级打法。
 
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提前布局这片战场。
05. 关于“口碑”,最重要的两个公式
 

图:关于口碑的两个公式
 
很多院长都会提到,“口碑”是最有效、最低成本、转化率最高的营销渠道,这没有错,但口碑依旧有局限性,如何建立口碑也有更科学的技巧性。
 
让我们先看第一个公式:口碑 = 客户体验 – 客户预期,这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提出的“超预期”概念,即:
 
只有当客户的实际体验远远高于他的预期时,口碑才能产生,口碑才能自发地传播。
 
也就是说,当客户体验刚刚好于客户预期、客户体验等于客户预期、客户体验低于客户预期时,口碑是不能产生的。
 

图: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
 
因此,刘德讲:“建立口碑最难的并不是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而是对客户预期的管理”。
 
这对我们做养老服务,也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带着情怀地、不计成本地提供好的服务并不是最聪明的做法,而是要同步做好客户预期的管理,现实运营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
 
让我们再看第二个公式:口碑 = 客户规模 * 好评率 * 传播力。
 
“客户规模”决定了口碑产生的基数,“好评率”决定了这些基数中有多少会产生正向口碑,“传播力”决定了这些个体的传播范围和能力。
 
因此,我们发现对于新开业的养老机构,“口碑”的作用往往很小,因为此时入住人数有限,基数不大,口碑的作用也就无法凸显。
 
这就是“口碑的局限性”,它更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入住基数,运营和服务进入正轨的项目。
 
“口碑”可以锦上添花,但很难雪中送炭。
 
06. 最后的话
 
存量时代,产品说话;产品背后,数据说话。



来源:养老有话说


推荐阅读

嘉年乐:招商加盟,诚邀您的加入!

嘉年乐征稿启事 | 众里寻君千百度

2019年嘉年乐养辅用品精选图集 | 已更新请收藏

中国老龄人口将超1/3,真相可能比想象更残忍

【报名倒计时】2019中国老龄产业标准化论坛--最新完整演讲嘉宾&议程公布!(二)

日本研发多款护理机器人,喂饭洗澡擦屁屁样样精通

● 解密:养老机构适老化用品清单

日本推出简易浴床 让卧床老人沐浴不再成为难事

收藏 | 养老机构80个适老化细节

秒懂 |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础配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