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白福 :傣家儿女的“好书记” 小康路上的“领头羊”

无限红河 2020-01-15

红河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号


以下是正文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那么一些人,一直用行动在践行,一直用初心在坚守。今天,跟小编一起走进白福的故事。

画面中正在与村民交谈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翁。


白福,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因病落下残疾,但是身残志不残,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白福初心不改、勇于担当,带领勐龙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勐龙村农业产业的三次转型升级,带领村民踏上致富路。

勐龙村委会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26户,2188人,可耕种土地仅有80公顷。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4公顷的村委会,却创造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9600元“奇迹”


村民 白海仙

之前房子都是土基房 ,自从在白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会栽冬早蔬菜,我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房子都崭新的盖起来了,每家每户都能买起轿车。

过去,“地是闲着的,肚子是瘪的,口袋是空的。”

家乡的贫困,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白福心里,为了彻底改变乡亲们守着土地却过着穷日子的情况,1997年冬季,白福利用当地热区资源,借鉴外地经验,引进黄瓜、辣椒、豇豆等冬早蔬菜在老家勐龙村委会南洞村进行试植,成了当地种蔬菜“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自家田地里试种成功后,白福开始动员村民们与自己一起推广蔬菜种植。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白福与种植户签下责任书,如果销路不好,就以保底价收购,一个人承担下了风险。这一年,当外地还是霜雪冰冻的时节,南洞村的冬早蔬菜却已提前上市。

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党总支书记 白福

两拨水稻顶多是几百块钱到一千多的(收入),通过种植冬早蔬菜上来,一亩的土地在原来的基础上,每一亩的土地已经可以达到一万多元的收入。

在白福的示范带动下,勐龙村调整了单一的产业结构,种植模式从“稻稻”轮作转型为“稻菜菜”轮作,实现了村级的第一次产业转型升级。

1999年6月,白福带领村民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成立南洞村果蔬专业协会,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白福有效整合全村各类资源,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订单农业,同时也实现了农业产业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2007年4月,在群众的拥护下,白福全票当选为勐龙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开创了党的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2016年,白福带领村民成立红河县南洞润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稻渔共作”养殖模式;2018年,红河县南洞润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定为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基地,养殖牛蛙1.67公顷,1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勐龙村的产业发展又一次迎来了转型升级。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数十年的尽心尽责、为民担当,让白福多次荣获省、州、县表彰。如今,虽然到了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是这位老书记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还未止步。


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党总支书记 白福

我们要寻找更多的思路,我还有个愿望,引进一些高科技、高端的产品来发展,让老百姓在收入上能够上一个新台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小编心语

在这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里,已迈入花甲之年的白福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从未止步。他以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点燃了群众心中战胜贫困的希望与激情,让穷了几辈的山里人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就有奔头,就有希望!


记者: 葛军  毛敬华

编辑:象走田



更多精彩视频,请下载【无限红河App】观看



红河广播电视台广告投放热线 

0873--2147579


往日回顾

国旗尊严不容践踏!个旧损毁国旗的三人被依法处罚!
“砍一刀”“帮我加速吧”……微信出手封杀了!
时间的万般柔情,藏在红河州这8个地方,美得让你心醉!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红河州新增9个,有你去过的吗?
开远七彩云菊首家旗舰店开业了!有花有草有故事...
全国第六个扶贫日 来听听他们用行动与成效书写的脱贫攻坚“红河故事”



下载无限红河 发现更好的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