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把脉】中山医首度强强联合共啃“硬骨头”!
当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为关注重点。截至3月4日24时,广东在院的184例确诊病例中,危重型有19例。3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三家附属医院首次协同攻关,一起来啃危重症患者救治这块硬骨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组成的20多名顶尖专家,涉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CCU、肾内科、放射科、体外循环科、营养科等10多个学科,齐聚中山一院高端远程会诊中心,为省内对口支援3家医院的5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把脉问诊”,讨论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降低病死率需多学科努力
此次会诊由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主持,云集中山一院副院长陈旻湖教授,中山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新冠肺炎国家专家组成员谢灿茂教授,中山二院副院长刘超教授,中山三院副院长、感染科崇雨田教授等20多名业界大咖,共同为东莞市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5位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为综合救治提供中山医智慧、中山医方案。
据悉,此次会诊的5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重,其中3人已使用高精尖医疗设备“人工肺”ECMO进行救治,4人需要气管插管。一位病情最严重的患者已利用ECMO维持生命达18天,气管插管28天,同时进行CRRT(床旁血液滤过)治疗20天。
“这些危重病人很多有消化道、肝肾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多器官衰竭,不单单是一个肺部的问题,救治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不会放弃,生命是无价的。要尽最大能力降低病死率,就要靠综合实力。”肖海鹏说,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多,有关专家已经派驻到对口支援单位进行会诊,今天集中三家医院的顶级专家,希望能够对这些病人提出一个更有针对性的、多学科共同努力的治疗方案,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精准施治避免患者转危
避免患者转为危重型的关键是什么?
“最有效的方法是临床判断。”专家表示,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发烧程度、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对于高龄,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要有预判。
专家发言
文字:朱琳 彭福祥
图片:蔡良全
视频:侯家辉 蒙柳燕
编辑:朱晓华 李滢 梁杰祥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
强强联合,协同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