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述华园|vol.2 石牌坊的故事


口述华园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华园里行走时突然停下脚步,环顾周围,却发现你对每天生活的地方似乎不是特别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什么?有哪些人曾经在这里生活?又书写过怎样的故事?为了让大家更加熟悉校园历史、校园文化,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开通“口述华园”这一栏目,希望通过声音拉近你与华园的距离,了解华园的故事。欢迎大家和主播一起,走近华园,聆听华园之声。



下面,我们来聆听口述华园第二期节目《石牌坊》。



当你走在一些古老的村落或街道前,常能看到一座座高高耸立的牌楼。牌楼又叫牌坊,它是一种门洞式建筑艺术,也是反映人文精神的构筑物。过去的牌坊多建在庙宇、陵墓、祠堂或街道路口等,主要起标志、导向或观赏的作用,当然也有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教的用意。古时有一定地位或功勋的人,皇帝会特许其府院门前立牌坊。


原中大石牌校区的正门和西门,各有一个牌坊。不知你是否留意到华南理工大学校徽中的牌坊图,图中牌坊即以正门牌坊为式样。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正门牌坊现立于五山路与广园快速路立交旁边,也位于学校现正门之南,所以又叫它南门石牌坊。南门石牌坊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用钢筋混凝土做骨架、12根冲天方柱双行排列。牌坊最高的地方约有11米,宽25.3米, 柱顶用莲瓣图案装饰,6寸厚香港白花岗岩石做柱面;云板等构件则是用香港白石打制的。牌坊共分5个门,中间门宽约8米,东西两边厢门分别宽约5米和4米。南门石牌坊造型雄伟,结构匀称,给人豪放、流畅的感觉,它曾是进出学校的必经之地,也是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最南端标志性的建筑,是人们心目中华南理工的重要标志之一。华南理工原校报编辑部主任杨和文盛赞此牌坊:


一坊巍立石牌村,廿万儿郎入此门。

数载熏陶成大器,凤云际会校风存。


校门石牌坊——南校门(1940年前拍摄)


西门石牌坊位于东莞庄路与粤垦路交界处,分3个门,坐东朝西,为4柱3门的单挑冲天柱式样,用料与南门石牌坊一样,但牌楼体量不及南门石牌坊的一半,柱头最高处约9.3米,全坊宽约15.2米。由华侨林仕椿、区国良两人捐资建造,于1934年动工,1935年竣工。


现在的西门石牌坊


2011年10月11日,《广州日报》刊登《网友微博呼吁保护中大老牌坊——位于东莞庄路 题字风化磨损严重》一文,呼吁加强保护,指的就是西门石牌坊。在高楼林立、交通繁忙的道路旁边,独立着的石牌坊,确实应该唤起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校门石牌坊——西校门(1935年拍摄)


南门石牌坊的南面横额上题写的是“国立中山大学”,北额题写的是“格致  诚正  修齐  治平”8个字;西门石牌坊的西额也题写了“国立中山大学”,东额则是“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8个字,都是由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写的。南额校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就曾被毛泽东书法 “为人民服务”5个字覆盖过。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9月上旬,旧校名改用水泥砂浆披覆后,南额用红漆写上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


2013年12月,对牌坊进行维修时,重新恢复了南额“国立中山大学”校名,并将“格致  诚正  修齐  治平”8个字也描绘一新。西门石牌坊与南门石牌坊命运一样,所书写的“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也被认为是封建阶级礼教思想,同样遭到水泥砂浆覆盖,现一些文字只能依稀可辨。


南门石牌坊


2002年7月,两石牌坊均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一栋建筑就是一段历史,一处景观就是一个故事,它们在岁月的洗礼和打磨中与一代一代的华南理工人心手相连,执着而真诚地守望着华园这一片母亲般亲切的热土,共同见证着学校百年办学发展的风雨历程,承载着代代华南理工人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


这就是本期节目带领大家领略的华园故事,下期《口述华园》,再会!


华南理工大学 新媒体工作室

图文:《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建筑之旅》

录音: 华南理工北校广播台 刘子琬

创意设计:张天一

微信编辑:鲍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