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松:华南理工大学的产业领袖培养

高松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9-01


为什么华南理工大学能赢得“工程师摇篮”“企业家摇篮”的美誉?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营商环境催生的?是学校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影响的?还是学校特殊的培养模式产生的?1月8日,高松校长应邀出席2020未来教育论坛并作《华南理工大学的产业领袖培养》主题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高松校长作主题演讲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北大,共同探寻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大学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之前经常用杜威的一句话来评价北大,“世界上很少有一所大学能像北大那样,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样紧密相连”。到华工一年多,我也有这样一句话来评价华工,“国内很难找到一所大学像华南理工一样,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这样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产业领袖的培养。


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长期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融入发展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科技型企业家、研究型工程师培养方面成效突出,赢得了“工程师摇篮”“企业家摇篮”的美誉。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在穗主要高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华工的贡献度多年来排名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近60%的企业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是华工校友。目前由华工校友创办和领导的上市企业近百家,其中TCL集团、广汽集团等10余家企业进入2019年中国五百强。在2019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上,华工位列全国第6,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在杰出企业家培养方面的成果和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华工校友投身到产业革命中,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无线电“50177超级班”出了我国彩电“三巨头”: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机械专业出了“格力之父”朱江洪、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


此外,在LED、集成电路、建筑陶瓷、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也有不少行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是华工校友。


近年来,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催生了一批新生代企业家群体,华工已有5位新生代创业校友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单。



以上提到的这些,只是华工校友企业家的缩影。我们也在思考,形成华工这一优势和特色的根源在哪里?是珠三角、大湾区特有的营商环境催生的?是学校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影响的?还是学校特殊的培养模式产生的?


实际上,从2009年起,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赴全国各地对校友进行采访。提到母校赋予的特殊印记,“务实”是校友们口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在校友们的回忆中,正是学校开放务实的校园文化和搭建的一系列锻炼平台,让他们能快速地成长起来。


我们选取了110位知名校友企业家,从所学专业类别、从事行业分布和专业行业相关性三个维度,进行数据上的统计与分析。统计显示,在所学专业类别上,理工科占比82%,这一结果契合了学校在工科领域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在从事行业分布上,制造行业的高达77人,可见华工校友企业家更多选择了坚守实业,服务支撑制造业发展。在所学专业同从事行业的关联性上,经大致判断,相关性较强的占到85.5%,说明扎实的专业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挥专业所长,更好地成长为相关产业的领袖。

 


我们知道,技术打破了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大学早已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单一主体,在产业领袖的培养过程中,大学、政府、市场及企业这些主体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足大学维度

厚植产业领袖成长的肥沃土壤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继承发扬了“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岭南文化特质,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传统、理念和特色。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其办学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这所学校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之一,出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和民族精英,世称“红色甲工”。


这种“红色基因”和工程教育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1999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这个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互补和互融。



一是鼓励老师把课堂建在企业上、生产线上,让学生真刀实枪地锻炼成长。华工的产学研结合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改革开放之初,学校就有不少教师加入“星期六工程师”大军,教师自身所积累的丰富行业实践经验,有利于培养出学生更为敏锐的行业触觉。当前,学校依然注重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每年有2000多人次本科生在参与横向项目过程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了产业意识。


二是系统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深度融合。学校构建了“国家-省级-校级-学院”四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和“一院一赛”为核心的学科竞赛体系,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举个例子,机器人创新基地是华工最大的本科生实验室,基地成员来自各个学院,连续两年夺得全国大学生机甲大师赛总冠军,已孵化出8家创业公司,培养出500多名优秀机电一体化人才。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年来已孵化团队140余支,超过30支团队注册公司,获得风险投资项目近20个,参与学生达900多人。

 

立足社会维度

整合产业领袖成长的优质资源


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创了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与联合办学的先河。进入新世纪,学校进一步前伸触角、下移重心,服务区域发展,与地方经济形成了共生共进、深度融合的关系。



一是深化校政企协同,培养卓越人才。学校与政府共建交通学院、电力学院、广东民营企业家培训学院等,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研究机构和企业组建校企联合培养创新班,成建制培养行业优秀人才。


二是大力拓展企业资源,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与科大讯飞等规模以上企业共建5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与知名企业共建641个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实施“名企实习计划”,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织学生实习教学。与名企共建“未来创新实验室”,接收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实景式培育指导。


三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读懂社会,感知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趋势。


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一流大学的共识和使命担当


当前,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在服务与支撑的基础上,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已成为一流大学的共识和使命担当。


《新工科F计划》


为此,学校于2019年正式发布《新工科F计划》,大力推进“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这三项核心关键能力的“三创型”工科领军人才。我们在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广州国际校区规划了10个新工科学院,这些新的学院和专业更多是跨学科的,跟现在、未来的一些产业密切结合。


此外,我们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更好的环境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师资,帮助激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 未来教育管理研究

微信编辑:鲍恩


推 荐 阅 读


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

小可爱上线!华南理工校园惊现新萌宠!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报告会召开

祝贺!陈克复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和小编一起

为高松校长的精彩演讲点500个“在看”(赞)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