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华南理工第三届“青年说”演讲大赛重磅来袭!
2021,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回望百年党史
红船精神,敢为人先
苏区精神,无私奉献
长征精神,勇往直前
改革开放精神,开拓创新
.......
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的引领下
锐意进取、奋力拼搏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建党百年之际,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
正是新一辈中国青年发声之时
面对下一个百年
青年们,喊出你们的心声
党和国家的未来需要青年的声音
时代的篇章需要青年来谱写
华南理工大学第三届
“青年说”
主题演讲大赛
正
式
启
动
脱贫攻坚的凯歌在身后回响
建党百年的喜悦在心头绽放
我们静候华工青年
迈向舞台
发出极具华工特色的
时代强音!
我们期待
才华横溢的你!
口若悬河的你!
志向高远的你!
目光坚定的你!
......
活动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青年说”主题演讲大赛是由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记者团主办的校级演讲大赛,现已成功举办至第三届。今年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演讲内容将紧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结合歌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热爱,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信仰根基。
演讲的本质就是把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我心传达到你心里去,只要有同道者,只要有同路人,只要有情感情怀的共鸣者,只要有愿意一路同行的真理追寻者,演讲就将继续。
站在舞台中央,滔滔不绝、尽情表达是我一直所向往的场景。所以当看到青年说的宣传时,我就果断报名参赛,尽管结果不是非常满意,但是一路走来,我认识了同样喜欢演讲的朋友,还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和培训,收获了一段宝贵的经历。正如自己在复赛舞台上所说“心里有勇、有执着、有热烈的人,哪怕过路的人只看到烟,也会知道,诶,那个人心里有火焰噢。”
经济与金融学院17级本科生 第二届“青年说”八强选手 苏香轩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你不断地暗示自己,克服自己的恐惧,相信自己。总之,要做到要开口,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出来,不用在乎讲得好与不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希望每一个参加《青年说》的选手都能从容表达,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新闻与传播学院19级本科生、第二届“青年说”季军 周铭倬
参加《青年说》对选手们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参赛的最大收获和感触是帮助我重拾了信心,不仅因为在舞台上淡定从容,自由地、畅快地输出个人观点,而且还因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在冠亚PK环节遗憾落败,但最重要的是享受了整个比赛的过程,自己的想法也被更多人听到,如此足矣。
经济与金融学院17级本科生、第二届“青年说”亚军 陈子豪
参加《青年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表达的朋友,此外通过这次比赛,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参赛选手的闪光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实习生活中,我会继续发扬优点,并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
软件学院16级本科生 第二届“青年说”参赛选手 刘一达
赛程设置
初赛:4月10日
比赛方式:自选主题进行演讲,前十六名晋级
(初赛可辅助ppt进行演讲)
复赛:4月17日
比赛方式:材料演讲+主题演讲,前八名晋级
决赛:4月24日
比赛方式:主题演讲+即兴演讲,角逐冠亚季军
参赛对象
华南理工大学全体研究生、本科生
我们欢迎:
渴望用文字激昂青春梦想的你,
希望用话筒传递时代声音的你,
盼望用才华倾泻磅礴热爱的你。
奖项设置
冠亚季军3人、优秀演说奖5人、最佳人气奖1人
均可获得校级荣誉证书
此外更有丰厚奖品
冠军:小米小爱音响pro
亚军:小米手环5NFC
季军:舒克G32电动牙刷
除了丰厚的奖品外,报名参赛的你还将获得专业的演讲培训和指导。
报名方式
1. 线上报名:关注“华南理工大学”“华工学生记者团”微信公众号,点击本推文中的“阅读原文”进入报名系统进行报名,或者扫描文末的报名二维码报名。
2. 现场报名:4月1日—4月2日在五山校区北二饭堂、中区饭堂,大学城校区一饭、二饭前摆设摊位,可在宣传摊位直接填写报名表。
3. 报名截止日期:4月6日24:00
想来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语言的魅力吗?
想要传达你的声音,掌握话语权吗?
我们在寻找“华园最会说话的人”
4月10日参加初赛更有校级活动票哦
扫描下方二维码
赶快报名吧!
“你是怎么样的,中国便是怎么样的”
百年党史积淀下
新一辈中国青年的模样
新时代华工青年的声音
我们翘首以盼!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邹锦琦 陈雨荷 皮一可 黄楠
文:陈倩彤 鲍睿安 李嘉茵 林炳都 谭雯文
海报:蔡斯翰 黎冲 赵嘉驹
编辑:黄楠 钟婧雯
◇愿盛世如你我所愿!《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用诗情美学致敬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