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科研,不负青春!来看这位科研路上精巧“造物”师的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Author 研小萌
杨阳,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2019级博士(2+3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曾独立研发微热管抽真空机、微热管二次除气机等多款均已投入生产使用的产品。硕博期间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博士第一学年发表5篇高水平SCI论文且均为第一作者,期刊累计影响因子42.204,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11,单篇最高被引7次。
“设计第一张图纸,组装第一个零件,那是一种造物的感觉。”
在科研的道路上,杨阳有过难题不解的迷茫、投稿被拒的失落,也经历过论文发表的喜悦、机器投产的骄傲。“机械工程师的最高境界是将技术与美学完美结合”,他也将这一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科研生活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
1号产品 科研航向灯
组成零件:使命感+专业认同+规划性
当其他小伙伴将“航天员、老师、警察”等职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年幼的杨阳却将成为一名博士生作为个人的目标。起初这仅源于想帮助父母实现年轻时的愿望,而在读研后,随着对所学专业了解的深入,杨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读博的想法。他逐渐意识到:机械是一个了不起的专业,它不仅完成了代替人工的壮举,还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实用型学科。对所学专业一直饱含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他,越发喜欢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在享受研究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杨阳亦做好了探索专业更多可能性的准备。
杨阳研究的产品工艺示意图(左右滑动查看)
虽然科研之路并不容易,但杨阳都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当然这也得益于他良好的规划意识和超强的执行力。在入学之初大部分同学仍处于适应阶段的时候,杨阳已经在导师所提出的“没有期限的计划毫无意义”的理念引导下,按照课题指向,根据自己博士大论文的框架,开始着手撰写博士就读期间的所有年度工作规划。
他认为,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只有规划清晰,才能胸有成竹、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即使遇到挫折也能稳定心智、有条不紊地继续前行。
图
杨阳手机里的日常规划便签
2号产品 实验减压器
组成零件:平常心+情绪调节+多交流
作为一名博士生,泡在实验室是杨阳的常态。在一方空间里,不断失败、重复操作的实验不仅需要研究者的体力的投入,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面对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杨阳却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并在这种生活中挖掘出了「科研的乐趣」:学会一个新的操作,一个小的实验技巧和一个新的力学知识,都会让他感觉到进步的喜悦。
图
杨阳在实验室做实验
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的尝试。面对实验失败,杨阳起初会觉得心情沮丧,但转念一想,失败只是一时的,况且不论如何,摆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坚持或者放弃”两个选项,多思无益。与其过多地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不如积极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整好情绪后,杨阳开始冷静地剖析问题,并重新设计实验去验证,一次又一次将原本沮丧的情绪转化成下一次实验的动力。
吸取了几次失败的经验后,杨阳还有了一个“意外收获”:实验是一条孤独的求索道路,实验的失败情绪更像是无底洞,而团队则是照亮这条路的光。他回忆起数次处在研究瓶颈期时,一些自己苦思冥想都想不通的难题,却在和导师以及伙伴们的交流过程中迎刃而解,原来这些问题大家也都遇到过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图
杨阳与导师团队的合照
3号产品 优秀打工人
组成零件:撕标签+大胆实践+戒依赖
杨阳曾经有两年的工厂实习经历,起初他不理解老师的这种安排,但实习一段时间后,他逐渐认识到“同课堂学习一样,工厂实习也是促进自身技能提升的重要渠道。只不过前者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汲取,后者则主要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这些实习经历不仅为他后续的理论研究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实践基础,还成为了他尝试研发产品的重要起点。
为了更快地适应实习生活,杨阳不断提醒自己需要撕掉学生的身份标签。他认真工作,并积极向同事学习请教。在同事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完成了一系列基础零件的设计和投产。与此同时,杨阳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通过改善和升级零部件,提升产品整体性能的想法,并尝试抓住承担创新项目这一机会,大胆创新并将想法付诸实践,从而完成了从想法到产品的转化。
杨阳所获专利证明(左右滑动查看)
除了改变学习方式外,在承担创新项目期间,杨阳还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坦言:当真正成为项目负责人时,就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主导重任,并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面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杨阳并非像在学校中一样找老师或伙伴请教,而是倾向于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再去向同事请教,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
实习结束后,杨阳也将这种“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导思考地位”的思维方式延用到科研学习中,“强迫自己”增长理论积累厚度并加深思考深度,从而大幅缩短了科研问题的解决时间。
干货分享
1.关于文献阅读的经验。
一是多阅读一些综述类的文章,在形成对相关领域较为全面认识的同时,积累一些基础性知识;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可以根据自身选择的课题多阅读相关的实验性文章;三是注重精读和反复阅读,务必将重要的文章“吃透”;四是伴随着思考进行阅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做好笔记和分类。
2.关于如何选择期刊投稿。
首先,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期刊类型,明确可选范围;其次,根据自身所做实验的深入程度、所选期刊的水平、期刊论文的质量及投稿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好若干备选期刊;最终,经过与导师商议后,确定目标投稿期刊。
3.关于如何充实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一方面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科研时间。就工科生而言,首先需要多读文献,根据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现有课题查找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其次,在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可以结合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现状,选择一种自己想做的课题;最后把自己确定好的研究思路与导师进行沟通,征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己,比如自学一些软件等,丰富自己的技能。
小到机械部件,大到璀璨人生
他一直都在不断设计
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小小世界
也许有过失败
有过他人的不理解
可这些都没能阻挡
在他所规划道路上前行的步伐
通过巧妙“构思”,精致“造物”
他走出了自己精彩的科研之路
生命不息,造物不止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文:吴楚泓 邓钦艺 岳炼 付世强
图:杨阳 杨翊
微信编辑: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