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专刊】刊首语:初心向未来


编者按

癸卯伊始,万象更新,不忘来路,勇拓新路。春季学期即将开始之际,新华社客户端、《瞭望》杂志客户端先后刊发了华工校庆专刊《百年恰风华》中的系列文章。学校官微将从即日起陆续转发,以激励全体华工人不忘初心,奋进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再创更大荣光。今日转发第一篇——刊首语《初心向未来》。



刊首语《初心向未来》


云山珠水,煌煌上庠。1952年11月,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巍然崛起于南粤大地。她以原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后调入7省18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来自6个主要工业国家20多所世界名校的42名教授汇聚华工,“科研书记”张进、“海陆空专家”罗明燏、“士子楷模”冯秉铨、“珠峰测高第一人”陈永龄、“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等一大批名师大家躬耕华园。百川入海,方成其大。学校甫一成立,便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追溯风雨传薪之始,历史清楚地标记着,1918年1月,华南理工大学重要办学源头——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为“造就完全人才”而正式开办。她于民族危难之际诞生,肩负实业救国的梦想,承载工程技能培训的任务,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之一;她在觉醒年代激荡风云,青年师生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奉献青春与热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声名赫赫,世称“红色甲工”。“红色基因”就此镌刻进华工人的骨髓,深深融入华工人的血脉,成为百年办学最鲜亮的精神底色。


百年初心,七秩芳华。从百年前薪火肇端到1952年正式组建,从改革开放勇立潮头唱大风到新时代擘画一校三区新格局,学校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传承“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作育栋梁担大任,融入发展促发展,共建办学开新局,树立起“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子。


——这是一条栉风沐雨、积厚成势之路。大学发展自有其规律和模式,每所大学也有其独特的轨迹和路径。学校始终坚守“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信念,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1960年跻身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先河,2017年启动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广州国际校区,并先后成为“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位居“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两个学科在US News 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内地高校共8个),五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科排名居全球第22位。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一代又一代华工人砥砺前行、团结奋进,终成今日办学之大气象、大格局。


——这是一条作育栋梁、英彦蔚起之路。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大学之大不仅在于汇聚名家大师、研究高深学问,更在于培养“大写的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理念特色鲜明、优势突出。1999年,学校在全国率先系统开展“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2019年,启动“新工科F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受全球关注。从改革开放先锋“彩电三剑客”,到“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的“科学小牛人”,从80%以上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到超200名校友掌舵上市公司、大型企业,57万余优秀学子,勇开先路、勇挑大梁、勇毅前行,在产业、工程、学术、国防等各个领域熠熠生辉,强力支撑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发展,为广东省推进“制造业当家”贡献了卓越的“华工力量”。学校因此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涓滴入洪流,星辰亮银河。全球校友永远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美丽华园永远是学子成长的沃土。


——这是一条兴国报国、自立自强之路。服务国家是大学的最高追求,科技创新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聚焦“四个面向”,坚持“顶天立地”,既敢闯“无人区”,凿空勇进,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走出了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华工路径”。从建校伊始多个“第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5项科研成果获奖,到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次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创新成果,学校重大原始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屡获突破。从改革开放初期“星期六工程师”在全国开风气之先,科技特派员居全国高校首位,到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2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五院一园一室”协同创新体系直接支撑大湾区创新发展,国家专利奖总数连续12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持续领跑在穗主要高校总体支撑指数排行榜,连续4年居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前10…… “没有哪一所高校能像华工这样,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起到如此特别的作用”。这是赞誉、是褒奖,也是鞭策、是方向。我们将更加聚焦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着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知识高塔输出“华工智慧”。


——这是一条放眼全球、面向未来之路。开放的世界,开放的大学,大学只有置于全球大舞台才能赢得未来。学校立足开放前沿,借力湾区优势,深化对外开放,与世界百余所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伙伴关系,形成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夯实全球“朋友圈”。2017年,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四方共建广州国际校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探索在地国际化办学新范式,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度合作,大力延揽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全要素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初步实现国际化教育同质等效,获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个案试点,加速成为引进顶尖人才的综合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端基地、推进科技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卓尔不凡、臻至一流,我们将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华南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守学之“大道”,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大力推进“学术华工”“开放华工”“善治华工”“幸福华工”“大美华工”建设,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华工力量”。


七秩春秋育桃李,百年初心创一流。让我们铭记昨天的筚路蓝缕,扛起今天的使命担当,奔向明天的伟大梦想,自强自信、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新奋斗实现新跨越,用新发展造就新荣光。


党委书记 章熙春

校  长 张立群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来源:《瞭望》杂志

编辑:刘伊婷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何镜堂院士团队牵头设计!这一国内顶尖会议场馆惊艳首秀!

华南理工大学首部原创歌剧即将上演

猜灯谜、吃汤圆,华南理工邀您一起闹元宵!

关于2023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的通知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