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采荷满袖香,励吾志气扬!那是一段传颂“爱”的奏鸣曲




200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组建50周年之际,1956级校友、香港校友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永远荣誉主席蔡建中捐资建设励吾科技楼。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庆之际,蔡建中先生捐资改建后焕然一新的采荷建筑楼(27号楼),全面投入使用。


3月17日,在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蔡建中校友、学校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学校老领导刘树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人的共同见证下,“采荷建筑楼”正式命名。


为“采荷建筑楼”揭幕


“蔡建中校友是广大校友中的杰出代表,有胆识、有魄力,是优秀的实业家;有仁心、有大爱,更是令人钦佩的慈善家。”章熙春代表学校感谢蔡建中校友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支持、关怀与厚爱,并向为大楼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建设者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他指出,大楼改建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建筑等专业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章熙春表示,校友和母校既是情感共同体,更是发展共同体。学校关注校友,校友支持学校,成为新时代华工发展的新常态。目前学校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正朝着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向阔步前行。希望各位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母校,继续为母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学校也将继续用力、用心、用情,联络校友、服务校友、支持校友,不断夯实更高质量的全球华工人“发展共同体”。


章熙春书记、张立群校长向蔡建中校友颁发纪念卡


“一日华工人,一生华工情!我1956年考入华工,如今已过67年,可以说算是一生了!”蔡建中校友在致辞中回忆道,1962年初到香港时,华工人已经在香港建筑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给了他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蔡建中表示,母校就是“源头”,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就是“活水”,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源头”与“活水”,自己与多位校友为27号楼的改建出钱出力,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有更多事业不断壮大的校友也一直积极回馈母校和社会,这既源于作为华工人的荣誉与骄傲,也饱含着华工校友的家国情怀。

采荷建筑楼

                                             励吾科技楼


从此,宏伟高耸的励吾科技楼和温婉玉立的采荷建筑楼,分别在美丽的东湖两岸伫立,同迎朝晖,共沐晚霞,静静地守候华园的四季……


而鲜为人知的是,“励吾”与“采荷”正是取自蔡先生父亲和母亲的名字。



采荷:以所爱之名 铭记华园情深


校友蔡建中先生

1956年,蔡建中从广州第六中学考入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从小喜欢体育和音乐的他,考虑到当时新中国刚建立不久,人民亟待改善衣食住行,他最终选择了建筑专业,希望为将来人们的安居幸福贡献力量。


1962年年初,随着南下的人潮,蔡建中只身来到香港。学建筑出身的蔡建中,得益于当时香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建筑系同学的帮助,在建筑公司找到了地盘监管的工作。但由于当时港英政府不承认中国大学的学历,尽管香港的华工建筑毕业生普遍非常出色,但待遇与贡献不成比例。


1957年,蔡建中参加第一届全国田径运动会

1966年,蔡建中与在香港的师妹、曾就读于华工化工学院的罗爱梅喜结连理。这一年,香港的轻工业渐有起色,在这个历史时刻,蔡建中把握机遇,及时由建筑行业转入漂染行业。此后数十年间,蔡建中先后建设高泰染厂和互太公司,并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蔡建中先生(左7)

参加华南理工大学首届全球校友代表大会

蔡建中曾表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母校的培养,他始终心系母校,竭尽所能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蔡建中就在母校设立了科研和体育等基金,支持学校轻化学科建设、电信学院学生奖学金和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母校老教授夏昌世以多年心血凝结成的著作《园林述要》出版时缺乏资金,蔡建中得知后,主动承担了全部出版经费。在2002年华南理工组建50周年之际,他捐赠1000万港币用于母校建设励吾科技楼。2011年,为迎接母校组建60周年,蔡建中校友伉俪不但捐资设立了支持教师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的资助基金和奖励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金,更再度向母校捐资2000万港元用于校园基本建设,后主要用于27号楼改建


选择用父母的名字“励吾”“采荷”分别为两栋楼冠名,更是用所爱去铭记被爱,饮水思源,初心不忘。




励吾:怀心中所敬 不忘饮水思源


蔡建中校友捐资的励吾科技楼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2004年2月动工,并于2005年11月20日举行了落成庆典。



巍峨大气的励吾科技楼,现代风格的室内装饰使其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而两侧高3层的裙楼红墙碧瓦以及双翼飞檐的装饰,则让其再现了古典风韵。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不但使它与周边老建筑协调而和谐,更延续了校园原有的人文气质。



从此,高48米的励吾科技楼,成为了学校五山校区的最高“峰”。其耸立于湖滨北路北侧,东近7号楼,南望绿化广场与东湖,西邻8及9号楼,形成以绿地、水面为主的宽阔大空间。作为在校园里大多数地方抬头所见的最高建筑,励吾科技楼成为了华园的又一道风景、又一处地标。


励吾科技楼更是五山校区校园“一轴一带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使校区形成了经孙中山塑像、1号楼,2号楼(笃行楼)、东湖,直抵励吾科技楼的完整、恢弘的南北中轴线空间,满足了几代华工人对校区整体建筑空间的统一、均衡、序列与韵律的追求。




蝶变:旧貌焕新颜 增色大美华工


采荷建筑楼的前身27号楼,建成于1987年,位于五山校区核心景观区,共有地上7层。其建设初期是建筑、土木、机械等专业共同使用的设计制图教学楼,后历经多次调整,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设计教学和其他相关专业制图的场地。


经过30余年的使用,27号楼的建筑和设施逐步陈旧和老化,各专业扩招后使用面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虽然通过“微改造”等模式对其空间进行了优化,但始终受限于客观条件。其时代特色鲜明的灰白色外墙基调,也与周边建筑、环境不尽协调。


改建前的27号楼(摄影:谢光源)


2020年,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建设“大美华工”“幸福华工”。学校积极拓展和汇聚各方资源,下大力气推动重点民生民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 “一轴一带一区”(校园中轴线、滨水景观带、文化核心区)规划,着力提升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次年4月29日,27号楼改建项目正式开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实现一次从内到外的蝶变,为教学科研腾挪出更有品质的空间,并融入及提升学校核心区域的景观及文化品质。



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整体方案设计,校友企业参与设计,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城建达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各方力量全程参与,沟通磋商,将师生们的需求融入改造方案。


改建后该楼总建筑面积增加至11554㎡,不但尽可能保留了原本大量八边形的建筑特色,而且空间利用也更加合理。

按照新的消防规范改建后的27号楼


针对课程特点,将部分课室打通,恢复为大课室,将部分走廊并入教室,增大使用面积。焕然一新的展厅,便于展示图纸的大评图室,营造快乐廊,多功能报告厅,美术教室,图书室……还增加了半集中的中央空调系统,让学子们的学习环境更加舒适。


新楼不仅加装了独立承重的电梯,也按照新的规范做了完善的消防设计。红色的喷顶装置,各层的隔离门……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师生们的安全。


在大楼外观改造上,经过设计团队多轮尝试,最终选择了既能和谐融入“一轴一带一区”整体色调,又自成一色的褐色墙身,让大楼融入景观,却又不隐没于环境。

焕然一新的采荷建筑楼外观


此外,之前大楼主入口直接指向外部的交通交叉口,在这次改造中,也出于对交通秩序及美观的考虑,增加了清水混凝土廊柱,巧妙地将出入口改为了侧面。



“饮水思源,是中国人做人最重要的准则……”多次为母校发展慷慨捐资的蔡建中先生,这样阐释自己回报母校、回馈社会的动机。





焕然一新的采荷建筑楼,蔡先生对母校和师生的情谊,也收获了大家的好评。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的温杰轩为它点赞:“学习氛围特别足,功能设施齐全,比如为需要裱纸的同学专门提供了洗纸用的水池。”2020级城乡规划专业的刘梓锜对大空间无隔断的格局情有独钟:“采光通风显著改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十分方便,还可以灵活地适应课室、工作室、组会、团建各种功能。”
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韦晓蔓说,蔡建中校友从华园出发,带着梦想不断披荆斩棘。这一路上,华园始终在他的心里。所以,他带着满满的爱和真挚的祝福在母校捐资助学,希望母校师生的成长之路更加顺利。这种对华园师生的挂念和帮助都让人动容。



“27号楼是众多校友的青春记忆载体。这次改造,让师生真正拥有了适应新时代设计学习需求的教学空间和配套设施,也充分对外展示了华工相关专业的形象,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的持续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筑学院苏平教授参与了改建工程,他表示,蔡先生对于华南理工大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为教学硬件设施、活动组织以及品牌推广,都提供了大量帮助。



自此,27号楼“蝶变”为采荷建筑楼,成为华园里一个镌刻“铭记”的故事,铭记着赤子对父母的敬爱与思念,更铭记着学子对华园的守望与回馈;一段传颂“爱”的奏鸣曲,交织着爱的收获、爱的奉献、爱的传递……

采荷满袖香,情深终不忘;励吾志气扬,健儿当图强。屡次为助力学校发展慷慨捐资的蔡建中先生,将其敬爱的名字留在了他始终情牵的华园,从此守护与见证一代又一代华工学子们,成长成才。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文字:赵春旭 韦晓蔓

图:何启洋 富嘉俊 华工新闻网 建筑学院提供

特别鸣谢:建筑学院 基建处 公共关系处(校友工作处)

排版:何婷 韦晓蔓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华南理工大学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学校工作会议召开

今年全国两会,华南理工人发出了这些“好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公布

除了热搜第一的木棉花,这期华园赏花指南不容错过!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