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 | 时雨纷纷,遥寄哀思

 


 清明


时节雨纷纷



忽见家家插杨柳

始知今日是清明


今日9时13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

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

两种“身份”的清明


桃花初绽,杨柳泛青

莺飞草长,风轻雨润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

故谓之清明


 / QingMing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其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此外,清明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月芳菲万物春

朦胧雨落万家门

春风拂柳 细雨如丝

清明时节  总有诗情


让我们在这思念的季节

循着格律

找寻清明时节的诗词与习俗之美



清明



阴雨连绵 更似缠绵

清明时节 遥寄思念

清凉的风吹起故时的余味

潮湿的景铭刻历史的温存

你站在楼台目及远方

雨中的树影婆娑

街上的人影绰绰

都与另一场时空相仿

静默的往事便在眼前长鸣



清明


雨滴滑落 更似抚摸

天地相生 万物润泽

那陪伴青翠的淅淅沥沥

如耳鬓厮磨的虔诚眷侣

在这座久经时序的校园里

静候一场暖阳的降生

雨是清明的魂灵

更是前人的冀望

值此清明 爽籁相赠




   诗写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春之始也  




   民俗清明  

01


祭扫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02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意已浓,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03


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有三种传说。一是具有祈求长寿的意蕴。二是据说晋文公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三是以示赐福驱疫。



04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  


春雨酥  润万物

晨露划过叶间  云缕寄托归思

忆昨日  

英烈折柳赴沙场

抛头颅  洒热血

保家卫国  马革裹尸

如逝去的星点亮夜空

而如今

山河无恙  天地洁净

我们定当敬这铁血忠魂

不忘先祖  不负先烈

秉承思念  勇毅前行!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策划:张越婷 宋佳训

图:刘薰蔚 吴睿祺 陈扬 学生记者团

文:李桥顺 韩有为 邱亦欣 郭金燕

音频:焦点 陈杨柳 吴宇桐 编辑:张雨晴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章熙春书记走进金陵中学!本周五,综合评价招生宣讲江苏站开讲

报名截至5月7日!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

收藏!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综合评价报考指南

华工掉落的木棉花都去哪了?后续来了!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