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热爱之名,用坚持让“机械梦”绽放!
步履不停,因前路更添风景
勇攀高峰,因山巅真理无穷
一步一脚印,艰辛亦从容
在少年心中
有一座机械之城
他站在那城之上
用十一年风雨兼程
换来满身荣誉的厚重
“大家上午好!我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赵博……”在华南理工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赵博作为博士毕业生代表发言,引来一片会意的笑声。“博”,既是他学位的称号,亦是他名字的内涵,还呼应着学校的校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华工博士生。
个人简介
赵博,1995年生,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10篇,包括中科院Top期刊论文7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Google Scholar个人累计被引500+;受理发明专利2项。担任IEEE Sensors Journal、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JVC、AME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荣获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奖学金2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次。
见证时代发展,难忘科研岁月
对于被遴选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赵博感到十分荣幸,六月初就接到这一消息的他,对发言稿进行了一遍遍修改与完善,只为将自身的科研经历与大家进行更好分享。把每一件事尽力做到最好,也正是他人生的信条。
“奔赴热爱,山海弗远”,这是赵博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主题。回想在华园的1400多个日夜,赵博感触颇深。
赵博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四年前,赵博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加入张宪民教授所在团队——广东省精密装备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启了他的博士生涯。实验室里多元、多学科交叉的浓厚氛围,极大地开拓了赵博的眼界,使他获益匪浅。
“张老师鼓励我们以团队视角看待科研工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学术。我们每周都有例会,每次约由一位博士生和两位硕士生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这对我们开拓眼界、思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乃至创新性研究都很有帮助。”赵博对能加入张老师的团队感到幸运,同时也十分感恩张老师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术态度、敏锐的洞察力指导着博士课题的逐步推进。
赵博与导师张宪民教授合影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如今诸多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智能化时代蓬勃发展的今天,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传统学科开拓新的路径,也为传统工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赵博进行学术分享
赵博对此评价道:“传统机械学科往往更加关注设计、制造、装配等不同环节的机理因素,探索其本质属性。如今借助信息化时代的新兴技术,人们对机械领域有了更多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他深耕于超精密与机器人装备的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在新工科、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交叉融合中,不断迸发灵感,实现创新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凭借突出表现,赵博于2021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于2021年和2022年两度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奖学金。
赵博毕业答辩现场
当然,科研之路也没有一帆风顺。对赵博而言,成果被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从一开始的“因为被否认而感到沮丧”,到后来“被退回了改进后再投”,心态愈见沉稳也是他成长的写照。在成功发表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后,赵博受邀担任了IEEE Sensors Journal、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JVC、AME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其工作职责是对投稿论文进行审阅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投稿者进一步完善论文。能够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服务,赵博感到十分荣幸。
赵博整理科研成果
赵博表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工业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但他更倾向于以乐观态度去看待:
“新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工具,这更加要求复合型的人才。信息化时代会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但具体到问题的原理性分析,依然脱离不开传统领域的知识,比如机械专业的动力学机理分析,传统学科依然是行业发展的基石。”
对于当前就业竞争压力加剧的社会现象,赵博认为,相比于“标准件”,更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成为“定制件”,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就业的敲门砖。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时代的发展为学科研究创设新的方向,团队的协作给予赵博更多科研的灵感,而在赵博的心中,还有一个伴随他成长的“机械梦”,赋予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回望青春征程,致敬逐梦人生
“作为一名‘机械人’,华工深厚的工科底蕴和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集群优势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来到这里追逐我的科研梦。”赵博在毕业典礼上如是言。
“机械人”这一词,并非是赵博即兴起意,早在本科阶段的受访中,他便有所言及。赵博年少时便对机械有浓厚的兴趣,高考后特意报考了机械类、航空航天类等专业。
赵博在本科阶段先后修读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学位。辅修后者,是由于他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全面发展。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由于课业众多,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赵博牺牲掉了几乎全部休息日的时间用来学习新知识。在课程之外,赵博还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竞赛,并获得了包括“第六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南省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那时的他自称为“机械人”,常会为着一些奇思妙想,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对机械的热爱使他乐此不疲。他主动加入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实践、参与比赛,并通过努力逐步从一名普通的干事成长为团队的领头羊。凭借自己的努力,赵博不仅获得了2014-2015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还成为了2016届湖南省优秀毕业生。
赵博生活照
本科学习结束后,赵博出于对科研的兴趣,决定在机械这一领域继续深造,并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赵博在刚开始的时候也不免经历了一段迷茫的低谷期,于是他主动寻求导师帮助。经过与导师几次促膝长谈,以及和师兄师姐进行交流,赵博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了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之路。
赵博的第一次科研经历便历经坎坷,当时他耗费近一年的时间对领域中相关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完成了小论文的成稿,却在与老师一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某处方法的应用不得当,致使整个模型架构都需要重新调整。于是他不得不重新来过,紧接着又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重新仿真计算。但福祸相倚,那篇久经打磨的论文,最终成为了他科研阶段的第一篇ESI高被引论文。同时,这些经历也为赵博后续科研工作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赵博在硕士期间
谈及此事,赵博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并且坚持下去,同时也要多向前辈请教,沟通合作往往能使看似复杂的事变得简单许多。”
也正是在科研过程中,赵博了解到如今的导师张宪民教授,对其超精密与机器人装备研究方向产生向往。他通过邮件与张老师积极沟通,硕士阶段的积累、优秀的科研素质获得了张老师的认可。
进入华南理工大学读博后,他感觉到了这所学校广纳贤才,包容四海,为莘莘学子提供卓越的科创平台。在这里,在青春征程上奋进不止的赵博,继续他的逐梦人生,建设起他心中的“机械之城”。
感怀知遇恩情,愿得桃李芬芳
赵博在毕业典礼上说:“青春的答案不止一种,人生的课题绚烂多姿。”对赵博而言,站在更高的视野上看待世界,“梦想”的格局也随之扩大。
曾经在本科阶段的一次受访中,21岁的赵博便说出了他当时的梦想:“读博或者出国,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这些都在我的计划之内,显然,我是一个抱负型的梦想家。”
赵博毕业照
如今,7年过去,再次谈及梦想,赵博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当时作为本科生,感觉博士还是比较遥远的,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发展;现在我博士毕业,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落地’,产生某些实际效益或者社会价值,同时也想着攻克一些专业领域的难题。”
对于自己研究项目的社会应用价值,赵博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进行了概括:“我的主攻方向是智能运维,如果说那些坏掉的机械装备是病人,那么我就是一个‘把脉问诊’的医生角色。我们专业的应用很广泛,小到精密的零部件,大到船舶装备,都在我们‘号脉’的范围之内。”
赵博在准备工作汇报
博士生的科研生活并不轻松,赵博日常八点多便开始到实验室工作,中午只休息半个多小时,直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宿舍,每周也只有周末不到一天的时间用来放松。但有朋友在,短暂的休闲时光也是愉快而温馨的。赵博喜欢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打球、约饭、看电影、探店,有时也会去师兄的住处一起下厨,大家聚在一起,如同一家人。
赵博与同门聚餐(右二)
华园独特的美景与丰富的美食,也给赵博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华园给我的印象就是既‘秀气’又‘沉稳’,各种湖水和树木,一年四季都是很清新的感觉,而且作为老牌工科名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带来的厚重感。”平时,他很喜欢在华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用快门记录下校园里令人心动的光影瞬间;或是在夜晚饿了的时候去华园的“深夜食堂”大快朵颐一番,为自己加续科研路上奋进的力量。
赵博在华园拍摄的照片
赵博在毕业典礼上总结四年经历感悟时说道:“只有将自身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才能在科研中获得不竭的动力;只有保持百折不挠的韧性,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实现突破;只有坚守自己心底的那份热爱,才能更深刻的感悟科研之美。”
从11年前步入大学时稍显青涩的少年学生,到如今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青年学者,赵博认为自己的成长经历算得上差强人意,但仍有一些可臻于完善之处。“如果满分100的话,我能给自己85分吧,不过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
赵博(第一排左二)与同门合影
谈到未来,赵博说,自己计划去高校做一名教师,同时继续深耕科研工作,“教师是一门令人向往的神圣职业,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学生,在帮助学生成长并完成梦想的同时,也能从一批批学生的身上学到更多。”
赵博对社会的感怀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提及自己最想感谢的人,赵博觉得不胜枚举,“我想感谢我的亲人,我的父母,他们一直以来都十分尊重我的个人想法,对我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大支持;我想感谢我从小到大遇见的所有老师,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每位导师,他们对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帮助与鼓励,让我得以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向前;我想感谢陪伴我的小伙伴们,他们陪我度过了无数轻松或艰难的时光。”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迈向人生新起点的赵博,怀揣着对机械一如既往的热爱,怀揣着对亲友念念不忘的感怀,怀揣着对社会欣欣向荣的期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时代发展贡献华工人的坚实力量。
心怀热爱,无惧天高路远
胸有丘壑,擘画人生版图
在华园上千个日夜里
你留下的不只是篇篇佳作
更有一段逐梦往事
你的热爱与坚持
同无数华园校友的记忆一起
铸就成这片土地最坚固的城
祝贺你,博士生赵博
祝贺你们,每一位2023届毕业生
请带着母校的祝福
奔赴下一场山海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文:韩有为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