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0天,华南理工与你一“研”为定!(内附学长学姐备考秘籍)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邢静远
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专业
我的考研开始于大三的暑假,主要是复习政治英语,对于专业课和数学,更多的是复习理论知识。起初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政治要背的东西很多,短时间内很难有效记忆。在大三下学期,我调整了复习方案,减少了每天看书复习理论的时间,在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的情况下开始通过刷题复习,从往年卷到模拟卷再回到往年卷。从很多不会,到做出有效的分数,这让我的复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于考研,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觉得大家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考研期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制定的整体学习计划框架内,发挥每天学习计划的能动性,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当你看书复习效率下降时,可以通过模拟一张试卷来改变状态;当你对于刷题有抵触情绪时,可以通过复习理论、背诵单词来缓一缓自己的状态。
考研之路虽漫长,却是一段收获与成长的旅程。愿你在这个征程中,收获知识的果实,感受进步的喜悦。一切都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你一定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祝福你,考研成功!
几自芬芳,终折桂枝
陈沛彦
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三时我一直在忙课程设计和课程考试,除了温习英语和数学,其他的科目我都是在六月中下旬考完试才开始正式准备。刚开始确实焦虑,担心时间来不及。但完整的学习计划,让我内心的焦虑渐渐消散,每天的坚持让我的内心有了更多底气。正是考研的过程锻炼了我的耐性和韧性,让我能够沉淀下来做事情。
关于考研,大家不用焦虑,可以在小红书微博上搜索关于考研的进度分享,以补充调整自己的考研计划。每个人的基础都不一样,每个专业的难度也不一样,不必要跟着他人的步伐,做好自己的复习工作即可。开始时可以先制定整体的计划,每一个阶段再对计划进行细化。每天进步一点点,终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学弟学妹们,在最后这段时间里,加油哦!不要焦虑,也不要因为忽高忽低的模拟分数而崩溃,因为这是你查漏补缺的大好机会。一“研”为定!
越过高山,终寻所想
曾凡灏
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
考研这件事对我来说不算一件顺便就做了的事,而是一个我必须要完成的目标。我一直坚信一件事:只要我们足够相信,其实大部分事都能成功。信念是支撑我们在苦闷的时候坚持下去的力量,剩下的那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考研这件事也是如此——做好自己该做的,尽可能屏蔽一切杂音,一心用在学习上。
考试的话,首先最重要的是字要写好,毕竟这还是一个手写卷的形式。不求字体娟秀,但至少排版工整,每个字写清楚,形式是让老师更愿意深入内容的前提。其次,备考期间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尤其是现在还有20天的时候,今天没学完就没学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最后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要模考!上考场之前至少给自己全真模考一次:要模拟一下正式考试的气氛,以及预测正式考试会出现的状况,以便提前想出对策,尽量少地把问题带到考场上。
最后想跟大家说,考研是场持久战,磨练的是意志力,也是心性,但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那就一往无前吧。最后有一句歌词分享给大家:“climb every mountain, ford every stream, follow every rainbow, till you find your dream.”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加尔仙
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之所以想要考研,是因为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备考过程中,前期主要是以背英语单词、刷英语卷子为主,并结合网上资源给专业课做思维导图。后期还剩一百天的时候是冲刺阶段,基本没有休息,每天重复,一直复习到最后一天。如果给同学们经验分享的话,我会给出以下三条:
背书背单词坚持到最后一天,背书有输入也要有输出,定期自我检查背书情况;
尽量挤出时间,每门课进行2-3次模拟考试,完全掐时间做卷子;
多重复,多记忆,多模拟,稳住心态。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杜欣然
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选择跨考新传,一方面是因为想弥补高考的遗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比较喜欢新闻传播。当时选择华工的时候,身边很多人都觉得跨考的风险太大,但我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不努力试试,怎么能轻易言败呢?
备考的初期并不是特别痛苦,看看专业课,背背单词,感觉每天的生活还挺充实。但是到九月份,开始专业课背诵,背了一遍又一遍发现自己还是无法输出的时候,压力开始疯狂生长。不过当时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监督做题、打卡图书馆,一起互相鼓励着。其实感觉当时复习到12月份,自己对考研结果已经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就是想认真的把这一条考研路走完,对得起自己就好!查成绩的时候,我做了10分钟心理建设,才敢打开平板看成绩。看到的那一刻就感觉过去一年经历的所有,无论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都值了,非常感激一直没放弃的自己。
我记得备考的时候在公众号看到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潮水退去之前,学习至少是一件救生衣,它能保证我拥有漂浮的能力。当下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正在考研和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考研的道路上,破防是常态,请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即使当下可能身处旋涡,但你要相信总有一天,潮水会带你来到岸边。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屈琳欣
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
考上华工是我从小的梦想,虽然有种种原因让我高考时未能如愿,但梦想的力量和对华工的向往,让我毅然决定踏上考研之路。我的备考之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我主要把精力放在观看教学视频上,早上我的状态较好,就会选择看数学,同时刷一些数学的练习题。下午2点半,开始看专业课和英语阅读教学视频。晚上比较疲惫,就刷一些专业课的习题和英语阅读。
到备考后期便是把重心转移到做题上,早上掐着点去练一套化工原理的题,同时更正错误做好总结;下午做数学或者英语(隔天换着来); 晚上看政治的教学视频,当做一天疲劳过后的精神放松,但每看完一章也坚持刷对应的习题。我觉得虽然备考的过程很艰苦,但还是要劳逸结合,苦中作乐,享受这份辛苦,享受在辛苦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聪明的脑袋,缺乏的是“笃行”,“笃行”在这个“快餐时代”最为难能可贵。我认为在考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拒绝“无效社交和精神内耗”,坚持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即使步子小一点,那也无妨。我知道我走得慢,但我从不回头。
膏油继晷,兀兀穷年
凌睿鹏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我的本科专业是车辆工程,相比于传统工科,我对电子信息专业更感兴趣,所以决定跨校跨专业考研。由于专业课是跨考,所以我从暑假开始就着手学习,从各个平台查找资料信息,最后综合设计出自己的备考安排,将一点一滴的计划落入实践。跨考和非跨考在初试时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保证每天的学习质量才是关键。
备考期间焦虑在所难免,但努力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重要的一环。压力大时,我会通过打篮球来放松身心,用汗水褪去疲乏,以崭新的状态迎接第二日的奋斗。
在我看来,考研是一场对知识的试炼,但更是一场对心态的打磨。所以我想对即将考研的学子说:大胆地往前走吧!倘若只敢想不敢做,那就没有事情会成功。
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郭子瑞
现就读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
我从大三下开始准备考研,大概有10个月的复习时间,对比大部分人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但过长的战线也带来了很长的疲惫期,在备考后期确实是非常痛苦,加上疫情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我很难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备考复习。但最后还是重新振作,及时调整目标和方向,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
学弟学妹们,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到最后你永远不会知道结果是什么。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坚持每一天高效率的学习,将细节做好,静待花开。还有20天就要上考场了,我知道大家心里的焦虑和不安已经要把自己吞没了,但我想说,在这个阶段,你只要努力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不论结果如何,整个备考过程都是对自己的磨练和升华。祝学弟学妹们一战上岸,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一以贯之,勇往直前
王杰鑫
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这些天,以前关注的考研公众号偶尔发出的消息,让我有种恍惚的感觉。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每天还在自习室奋斗,而今天的我,已经坐在另一个学校的教室里上着课,这一切都好似如梦一场。
考研的准备时间算不上充分,反而有些火急火燎,十月份的时候我都还在担心基础知识过不完。但是越担心只会越焦虑,我只能给自己暗示,每天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哪怕考不上也没关系。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份,我每天早出晚归,按部就班,查漏补缺,一以贯之。但很不幸的是,考前的两天我“阳”了,这两天,我无法学习,只能休息。你要问我心里慌张吗,那肯定是会有一点。但都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头晕就躺下睡觉,清醒了就起来吃个饭、看看书,调整好状态,心无旁骛,安心备考。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瓦尔登湖》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充满自信地在他的梦想的方向上前进,并努力过着他所想像到的那种生活,那么他就会遇见在普通时刻里意料不到的成功。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追梦路上勇往直前,成功上岸,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
要知道
全力以赴
走过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算数的每一步 都是生命在起舞
那些努力的痕迹
都终会助力奇迹
我们万里蹀躞 也终会以梦为归
愿正在倒计时备战的
还有准备考研的你们
坚持正确的前行航向
每一个脚步 铿锵有力
向着光亮远方
每一寸进步 灿烂生辉
点亮人生篇章
华南理工大学
和大家一“研”为定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策划:甄卓 李子琳 “知书达鲤”辅导员工作室
图:林雅枫 黄城烨 张愉彬 冷华锋 陈彦杰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文:王一茗 李静颐 崔思彤 李思宁 王延 甄卓 李子琳 李桥顺
制图:黄心怡 李裔 方婉霓
排版:陈钰莹 余碧韵
整理:罗若彤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走近优秀传统文化,王立群先生做客华园讲坛畅谈历史建构和文学传播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