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Wh时代加速到来,供应链变局下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应对?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动力电池市场供不应求,碳酸锂等关键材料价格暴涨……行业出现突发状况,供应链也随之动荡起来。受供应链影响,部分中小型电池材料厂面临关停、倒闭的风险,大型企业正焦头烂额于如何维持供应稳定。


早前在新材料在线®3月31日的锂电圆桌论坛中,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曾经表示,车企在产业链中占强势地位,零部件企业的利润有限,电池占电动汽车成本的40%,更是车企砍成本的重点对象。正略咨询合伙人姚振宇也表示,车企不会独自消化这种成本压力,而是想办法把这种压力转嫁到隔膜、负极材料、溶剂等等环节。


供应链变局下,如何保证锂电池关键材料供给稳定?动力电池企业如何保证供应链安全?原材料大规模制备的要求下,设备配套如何保障?锂电供应链新进者的切入点和机会点在哪里?针对上述问题,2022年4月19日,由新材料在线®、寻材问料®联合举办的“有锂走遍天下”企业家私董会线上高端圆桌论坛顺势举办。


在真锂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墨柯的主持引导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大族激光销售总监魏宁、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3位嘉宾围绕《迎战TWh时代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危”与“机”》主题展开圆桌讨论。



话题一

原材料大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保证供应链安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实时针对性地变革、并且把握好方向。


新的机会来源于各环节企业主动变革。一方面行业持续积极发展,增加产能、抢资源、抢人才的力度和竞争愈发激烈。说明众人都看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预计2025年步入TWh时代,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是一个又宽又长的大赛道。


具体来说,设备企业正在加速关键零部件及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当技术更新迭代,如设备也要迅速地同步变革。材料方面同样需要变革,动力电池将进入第三代。汽车行业需要能量密度高于三元电池的新电池,如何减少正极中钴的用量,如何提升锂资源利用率等,对材料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危”表现在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暴涨,下游整车厂或许能够接受其中一部分的传递但绝对不可能全盘接收。这意味着上中游环节中的企业仍然需要通过技术革新、管理优化等方法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全球已探明锂储约为2100万吨锂金属当量,足够7亿台车使用;在加上锂电回收再利用,从总量上来说,锂足够使用。目前是供需不平衡带来阶段性原材料大幅涨价。上游成熟锂矿扩产需要12-24个月;新增锂矿需要耗费数年;下游电芯厂扩产9-12个月,形成了供需不匹配。当前状况下,为保证供应链安全,头部电池厂,主机厂,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纷纷进军上游,锁定锂矿资源,通过包销形式确保自身供应链安全。目前随着碳酸锂产量的逐渐释放,市场供需关系得到缓解,但市场博弈状态仍将延续,受供需格局及情绪面影响,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将止涨维稳。根据欧阳明高老师的预测,预测2-3年后将实现供需平衡。


原材料涨价从投资角度上看也有很多的机会。在盐湖锂矿提、锂电回收方面,国内出现了很多新的项目和投资机会。于新进入者而言,应当重视并把握住。



话题二

TWh时代,动力电池供应链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按照每辆车80度电,1Twh意味着可以满足1250万辆车用电池,意味着电动车接近50%占有率。那个时候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格局会相对稳定;稳定会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动力电池企业前10份额占比会在90%以上,其次动力电池企业的排名及格局也会非常稳定,不会像今天还在剧烈变动,第三,电池厂与主机厂, 电池厂与上游供应链会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盟关系。第四,参考汽车行业发展历史,行业趋于稳定后,专业化分工会建立起来,电池产业链会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家各司其职,整个链条成本最优。



话题三

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如果进入TWh时代,固态电池新技术会不会导致动力电池产业的供应发生变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还处于半固态电池的阶段。至少在未来3年中,供应链可以忽略固态电池发展变化带来的供应变化。可能需要到2030年以后,再考虑固态电池带来的供应链变化。到那时候,需要考虑固态电池在电池的制造和材料方面的新需求。相对应需考虑电解液、隔膜等材料是否会被更换掉。



话题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危的同时也有机,行业中危和机的各自情况如何?


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当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原材料涨价,疫情等各种影响,当前液态电池材料体系本身也面临着能量密度接近极限, 高低温性能还需提高,安全性待加强等众多挑战;问题带来机会,动力电池作为大行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问题就是新的机会,锂电池材料体系还处于不断革新中,新进入者目前还存在比较多的机会,如高镍正极,磷酸铁锰锂等新型正级材料, 硅碳负极,新型锂盐,固态电池等领域都存在比较大的机会。

对我们做投资来说,主要关注现有材料体系的头部企业;或下一代材料体系的中早期创业团队。



话题五

锂电材料大宗化趋势明显,大宗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边缘供应如何向主力供应角色迈进?


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其具有同质化,可交易,广泛使用的特点,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大宗化趋势下,主力玩家一定是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边缘供应商或者通过更积极的扩产提高自己的份额;或者可以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寻找面向细分市场的更高性能的产品。



话题六

在材料涨价的情况下,设备是否也在涨价?


大族激光销售总监魏宁:设备供应商牺牲了自己,为保障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价格稳定做出了常人看不见的巨大贡献。电芯厂商客户将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到我们设备厂商,毛利压缩到10%-15%。要知道芯片、原材料价格稳定、供应稳定的时期,设备厂商的毛利率是可以达到40%-50%的。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小型设备厂商已经顶不住压力退出市场了。



话题七

原材料大规模制备的需求下,设备配套如何保障?锂电材料加工差异对供应链有何影响?


大族激光销售总监魏宁:PACK和电芯产品迭代日新月异,对设备的定制化程度要求很高。这些新研发的定制设备需要高昂的后期人工维护成本,占到总服务成本的30%以上。

解决这一大难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将新设备标准化、精细化、单元化。提供产品给客户选,而不是大量产品都定制化研发;其次,设备厂商要培养大量技术成熟的维修专家,缩减维修时间及成本;第三,设备厂商和头部的电芯、PACK企业进行捆绑,加强合作;第四,关键零部件及设备应重视国产化、自主研发。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以降低采购成本。


圆桌讨论结束后,针对线上观众提出的热点问题,主持人及嘉宾们耐心地进行了答疑解惑,以下为部分整理内容:

问: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未来对锂电池行业的影响如何?氢燃料电池未来会取代锂电池吗?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燃料电池实际上是一种用于发电的装置。而锂电池本身并不发电,只是一个能量的存储装置。从长期的发展路线预测来看讲,氢能主要是解决特殊长途出行应用的问题,一些大型车辆有可能需要用到氢燃料电池。

2

真锂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墨柯:我觉得氢燃料电池是锂电池的有益补充。刚才黄老师也说了,在一些长途的运载工具上,比方说飞机,远洋轮船,还包括长途重卡,在这些场景中使用氢燃料电池更加合适。

3

但是就像刚才黄老师所说的,氢燃料电池它是发电的装置,锂电池是能量存储的装置。如果选择了氢燃料电池驱动,那么运载工具必须要有一定的能量存储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氢燃料电池真的能够实现大规模发展,对于锂电池市场来讲是有帮助的。

问:动力锂电池产业还有什么投资机会吗?

1

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现有的动力电池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新进入者的机会不会太大。如果要投资的话,就找已经成型的头部企业。另外,目前有很多的院校和机构在研究下一代材料和电池,比如固态电池、新型锂盐、硅碳负极、高锰基的新材料。这里面可能存在比较多的机会。

问:动力锂电行业何时会迈入产能过剩的阶段?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大概是明年年底到后年年初。

2

真锂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墨柯:对于朝阳行业来讲,适当的产能过剩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国内锂电行业十几年来的产能情况来看,其实产能一直都是过剩的。包括去年“领头羊”宁德时代,一年下来他们的产能利用率基本上没有超过80%的时候,但宁德时代仍然持续在扩产。为什么?因为市场的增速总是难以预料。朝阳行业具备消化新增产能的能力。

3

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不必过多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无论行业增长有多快,产能过剩都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优秀的企业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关键还是要看企业在行业内的位置。去年有一组数据,大概是58家电池企业实现了装机,大概还有十几家企业已经退出动力电池市场了。每年都会有小型电池企业退出动力电池市场,我觉得这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这种过剩很难完全解决,对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是正常的现象。


封面图及文章图片来源:新材料在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