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的故事,我们记得!”跟着这场慢直播,为英烈献花→



清明
标记着自然与万物的轮转
也镌刻着生活与生命的轨迹
又是一年清明节
又是寄托哀思时
让我们致敬先贤,缅怀英烈
和西安团团一起
将这份敬意和深情送往全国各地

2022年4月5日7时-19时30分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联合全国15个省(区、市)的
17地英雄烈士纪念设施
为安葬在那里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等不同时期的革命先烈
以及和平年代的革命烈士
云祭扫、云献花


今天
我们一同走进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陈延年、陈乔年的墓前
留下跨越百年的告白


英雄从未离去

我们不会忘记!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活着》 视频来源:@青微工作室 ,剪辑:李威


陈祥榕的侄女说
“他去当兵打仗打牺牲了
但是他在天上
他变成了一颗星星”

陈红军的妻子说:
“我从此失去了我的好丈夫
因为他平时对我特别好
对于孩子来说
失去了一个好爸爸
对于父母来说
失去的是好儿子……”

肖思远的母亲说:
“想梦都梦不着他
见也见不着
梦也梦不着
从他出事到现在
哪天都要来这屋几回”

王焯冉的父亲说:
“我失去一个好儿子
为国捐躯是个大事
我也会同意他的选择
谁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儿女
可是有些事
作为一个军人
他崇尚自己的职业
我想着他也不会后悔”

牺牲后的第二个清明节
再念他们的名字:
陈祥榕、陈红军、肖思远、王焯冉
我们记得你
我们想念你!


这是陈祥榕生前
参加连队篝火晚会的视频


他曾请求班长为他拍摄一张照片
至今他的班长还很懊悔
“我当时为啥没有给他多拍几张……”


这个爱笑的战士
牺牲时不过才18岁


在家人眼中
陈祥榕从小就很独立、有主见
他很早就想当兵
而且还只想去边疆当兵
终于到了能当兵的年纪
看到征兵信息后
陈祥榕忍不住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支持你去当兵
但当兵很苦”
“我不怕苦
又不是去享福的”

就在陈祥榕离开家去部队的前一晚
家人给他举办了欢送会
祥榕成了全家的主角
他腼腆害羞却又难以掩饰自豪


那一晚
祥榕和家人们合影留念
还和堂弟比赛扳手腕
可没有人知道
那一晚
却成了祥榕和家人在一起的
最后的夜晚


妈妈至今记得
最后一次与祥榕联系的情景
“去年6月4日
祥榕叫他战友给我打电话
说他去山上联系不到
叫我放心……”

陈祥榕曾郑重写下战斗口号: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当时,班长问他:
“你一个00后新兵
口号这么‘大’?”


陈祥榕说: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
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也会这么做”
网友说
这句话直戳心窝
他用生命完成了誓言

像陈祥榕、陈红军
肖思远、王焯冉一样
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人
中国有太多太多
为了人民
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他们不再是谁的儿女 
不再是谁的丈夫妻子
不再是谁的兄弟姐妹
他们
是人民的战士!

“一个排的战士

直接滚到帕龙江里了”



签订和平协议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
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这标志着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西藏的社会发展
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

1952年2月10日
奉中央军委命令
西藏军区宣告成立
标志着旧西藏有边无防的历史
宣告结束
标志着保卫边疆
巩固国防、建设西藏的使命
从此开始

进西藏
往往绕不过两条路
川藏和青藏
临空俯瞰
这两条公路
形如一个“人”字雄踞高原
蜿蜒曲折
路况极其险峻
进西藏
通常也绕不过一座桥
怒江大桥

作为川藏线的咽喉要道
连接两岸悬崖绝壁的军事要地
这座大桥常年由荷枪实弹的武警把守
不许逗留
不允拍照

当年
二野十八军战士在这里
为打通怒江天险
每天要爬上4000多米的峭壁
开山修路
而下面是万丈深渊
一不小心便会失足丧生

在险山峻岭中修筑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天路”

没有公路
那就将路修到拉萨去
1950年
一部分进藏部队
被分配到了新组建的进藏支援司令部
他们领到的武器不是钢枪
而是铁锤和镐头
任务就是以最快速度
修筑一条从雅安到达拉萨的公路

在险山峻岭中
修筑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天路”
战士们几乎天天都在与死神抗争
烈士张福林
是一名爆破手
不幸被悬崖上滚落的巨石砸倒牺牲
永远长眠在了雀儿山
而他的精神
却激励着战士们继续前进
为了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
把光明和幸福带进西藏
无畏的战士们忘不了出征时的誓言


由于四处是悬崖峭壁
机械完全施展不开
一切只能靠人工
战士们只能用绳索
拴着身体在高空中凿石开路
而山下面则是冰冷刺骨的浩荡江水
十八军不仅要常年风餐露宿
等待他们的还有
沼泽、塌方、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的随时发生
但即使这样
战士们还是克服着
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
他们高喊着
“让高山低头
让河水让路”的口号
不惧危险不怕牺牲

时任十八军53师
宣传干事杜琳称
“海拔5000米
气温-30℃
开水沸点70℃
我们的士气100℃!”


5年艰苦卓绝的筑路岁月里
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
时任康藏公路西线四工段
指挥长吴晨回忆起
那段难忘的岁月
泪眼婆娑
“一个排的战士
拴上绳子坠到半山腰的
一块巨石上打炮眼
忽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滚落
整个排的战士
连着那块巨石
直接滚到帕龙江里了”


百米埋忠骨
一里一座碑
十八军将士
以每公里牺牲一个人的代价
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
劈开悬崖峭壁
降服险川大河
先后穿越二郎山、折多山等
14座大山
横跨岷江、金沙江、怒江等
10余条大江大河
横穿龙门山、青尼同等
8条大断裂带
在祖国边疆架起了
一条3000多公里的“金色彩虹”
他们真正做到了
“背着公路进西藏”
用双手硬生生地造出
无数个“怒江大桥”
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用生命铺就起一条“天路”
使北京与拉萨、内地与高原
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连同那些英勇的人而去的

还有中国屈辱的历史


1999年
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5点45分
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晚11点45分
数枚北约导弹划破天空
直奔位于萨瓦河左岸的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来


一声巨响
火光冲天
浓烟滚滚
三名中国同胞倒在血泊里
当场罹难
另有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
遇难的3位中国同胞分别是
时年48岁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31岁的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
和他28岁的妻子朱颖


三位烈士
我们从未忘记

邵云环
1951年6月19日
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9月和1999年3月
两度赴贝尔格莱德担任记者
在她工作的地方
空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邵云环时刻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全
而是担心稿子发不回来
作为一名记者
面临生死考验时仍坚守岗位
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临危不惧的勇气
1999年5月8日
邵云环不幸以身殉职
时年48岁


许杏虎
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1990年毕业于
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专业
后入光明日报国际部工作
1993年2月入党
1999年5月8日凌晨
在导弹袭击中不幸遇难
以身殉职
年仅31岁


朱颖
1971年11月2日出生
1994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
1998年与许杏虎结婚
婚后不久便随许杏虎赴贝尔格莱德工作
1999年5月8日凌晨在导弹袭击中
不幸被弹片击中
以身殉职
年仅28岁


在江苏省镇江烈士陵园
许杏虎、朱颖烈士的墓前
每逢清明节和5月7日
都会有人自发前来悼念

23年前
中国记者用生命和鲜血
记录了那段历史
23年后
北约仍坚持“误炸”论
并将日益强大的中国
称为“挑战”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所指出的那样:
“不要忘了
北约至今还欠着中国一笔血债”
 
逝者已矣
但生者更需警醒和反思

这一次

王伟不准备再让了


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
遭到北约野蛮轰炸……
中国的领土主权一次次遭到挑衅和侵犯
中国人民子弟兵们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而作为这支人民军队当中的一员
我们在王伟的任务日志里
也能找到对于这种情形的记录:
1999年除夕
中午11时30分
担负战斗值班的王伟
奉命驱离抵近我国领空的
美军电子侦察机
接近美机时
王伟发现座舱里的美军飞行员
人人都戴着一顶“圣诞帽”
仿佛是来度假一般
视跟随的我空军战机为无物

2001年4月1日9时07分
这一次
王伟不准备再让了

一阵警报声骤然响起
王伟和他的战友
紧急驾驶歼-8Ⅱ战斗机
向目标飞去
来者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这是一架美国的EP-3军用侦察机
此时
这位不速之客正侵入
距离海南岛东南仅104公里的
中国近海领空

美军EP-3军用侦察机


王伟和战友驾驶战机迅速调整航向
死死咬住对方
试图将其驱离

从事后的相关影像资料里
我们能够看到王伟的战机
在高昂着机头
与EP-3保持平飞

这种不寻常的姿态
表明王伟的战机当时已处于
危险飞行的边缘
由于歼-8Ⅱ是第二代战机
其根本无法维持这样的低速
可面对一而再再而三入侵中国领空
以致于到这一次摆出了危险姿态
进行挑衅的美机

王伟知道
中国南海的海空虽然宽广
但是我们已不能再让!
突然,EP-3大动作
向王伟驾驶的歼-8Ⅱ撞压过来
而王伟则继续驾驶着歼-8Ⅱ
坚定地迎向美机


王伟驾驶的歼-8Ⅱ战斗机
垂直尾翼被打成碎片
尾部遭到狠狠的撞击
然而战友却听见王伟在坠落的战鹰上
以镇定的声音报告:

“飞机控制失灵”

直到此时
王伟依然继续驾驶
那已经失控的歼-8Ⅱ战斗机
试图以自己的最后努力
拯救战机

战友急得大声命令:“跳伞!”
王伟这才终于选择
离开了他的战鹰

王伟跳伞坠入南海后
军民们遍寻了整整14个昼夜
可是
王伟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大家的身边


在浙江安贤陵园
每年清明节前后
大家都纷纷通过自己的方式
来向王伟烈士寄托哀思

据在陵园已工作了12年的
工作人员表示
这12年来
王伟墓前摆放的战机模型
已经越来越多了
歼-20、歼-15、歼-8Ⅱ……
甚至还有辽宁舰的模型


而这一切
王伟烈士若能看见
一定会非常开心吧
中国
已经不是21年前的中国
更不是100多年前的中国

今天
来到您墓前献上鲜花和模型的人们
可以平静地告诉您:
“今天的中国
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81192,请返航!请回家!”

只有一颗五角星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
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这里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
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里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
其中无名烈士有17225位
他们的墓碑上没有名字
只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

据陵园的工作人员介绍
迁葬的那天
成千上万送陵的群众挤满了山坡
无数人悲痛流涕
而这些分开了几十年的红军老战友
也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团聚了


1934年1月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入王坪村
红军将士一路跋山涉水
把受伤的战友转运到这里
后来
很多重伤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

烈士陵园的墓碑上
简要记录着战士们
最基本的生平信息
例如姓名、部队番号、牺牲年月等
很多战士牺牲时都只有十八九岁


更多长眠在此的红军烈士
没有留下任何信息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
但他们的功勋我们永远记得!


据不完全统计
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
为国捐躯

今天
我们感激
那些牺牲终究换来了春回大雁归
换来了农田里的春华秋实
换来了工厂里的机器隆隆
换来了城市里的热闹繁华

制图:@钢铁时代2011

我们悲伤
那些年轻的生命定格在青年
再无机会感受人世间的美满和幸福
如果不是为了祖国挺身而出
他们也可以享受青春
也可以子孙满堂
也可以踏遍名山大川……
我们应当在心里
默默记住那些为了换回这盛世繁荣
而逝去的、年轻的生命

因为我们记得
他们就永远活着!

制图:@江苏共青团 @钢七连Unbreakable7

     ◆来源:共青团中央、央视军事、高原战士、央视新闻、微博@共青团中央、@中国军网、@央视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

◆编辑:小泽◆审核:岳明
往期回顾

紧急寻人!4月3日西安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青年大学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附上期学习情况)


求分享求收藏求点击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