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请注意:这5句口头禅,慎用!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不光明星偶像的一言一行备受关注
党员干部也更应在聚光灯下谨言慎行
为啥呢?
党员干部身份特殊,
发出的观点、评论和意见,
不光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味,
更会从侧面体现其规矩意识和工作作风。
所以,党员干部,
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
或位居比较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
在发表文章和言论时,
需要格外慎重和严谨。
下面这5句不合时宜的口头禅
党员干部需慎用
一起来看!
1
“我的……”
时下,有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单位或部门的一把手,把单位提供的公务用车和司机叫作“我的车”“我的司机”,把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说成“我的办公室主任”“我的财务科长”,在向他人介绍单位或部门副职时也常说这是“我的副手”。
点评
经常这样说话,是规矩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表现,也是党纪党规所不容许的。
“我的”与“我们的”相比,虽然只少了一个字,但意思大相径庭。“我的”具有特定的归属之意,意在凸显自己的特殊定位,有鲜明的排他性;“我们的”则具有归属集体的意思,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意识。
有人可能会说,将“我们的”说成“我的”不过是句口头语或“口误”,如此这般的深剖细究有点吹毛求疵。其实不然,见微知著这个成语意在告诫人们:只有从小的方面看到事物发展的走向,才可能及时防微杜渐。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口头禅既是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体现,也是其内心深处权力观、政绩观和群众观的下意识流露。特别是一把手,他们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其口头禅甚至会成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风向标,不可不慎重对待。
2
“看着办”
近日,一名年轻的基层公务员在朋友圈发问求助:“领导交代了一项工作,叫我‘看着办’,这是什么意思?我该怎么办?”
“看着办”这句话,在各种场合都会频繁出现,既不明确具体标准,又不提出解决措施,而是丢下一句“你看着办吧”,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
点评
“看着办”表面上看似是对下属的高度信任,实则“另有玄机”。一句“看着办”成了领导的发号施令,领导却当上了“甩手掌柜”,“看着办”如果办出了问题还会指责下属不会办事。与其说让下属“看着办”是对其的一种充分信任,实则让下属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流露了颐指气使的官僚习气。
一句“看着办”,一些违规违纪之事办了,一些谋取私利之事也办了。在工作接待上“看着办”,就可能把工作餐吃成公款吃喝的“超标宴”;在阿谀奉承上“看着办”,就可能把一点“心意”收入囊中谋取私利;在违纪案件处理上“看着办”,就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蒙混过关。
当下,讲原则、讲党性、守规矩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要想“看着办”不办出问题,不翻出“花样”,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维观念,少说“看着办”,多点“按规矩办”,“按原则办”,更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给下属出难题,莫让“看着办”成为违规违纪的“挡箭牌”,给了贪腐分子的 可乘之机。
3
“问责”
问责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利器,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地方和干部热衷于把“问责”挂在嘴边,大事小情言必问责。
“在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上级部门常常以‘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使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没有‘安全感’。”一位一线扶贫干部说,“问责多了大家可能就麻木了。一个棍子,打一下疼,打多了就不觉得疼了。”
点评
问责是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治理懒政怠政的有效方法。但前提是厘清责任内容和履职边界,减少职责交叉和推诿扯皮,同时要敢于较真碰硬,发挥震慑效应。
问责是个利器,但要用之有道。用好问责利器,首先要对各级单位部门的具体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而不是一味地往下“踢皮球”,把工作压力传导异化为层层推责,变相下移。
其次,要做到权责一致、问责到人。在工作安排中,要考虑基层完成工作的实际,对于工作没落实、没进展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最后,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真问责、严问责,杜绝“雷声大雨点小”,通过严肃问责让基层干部认清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在工作中履职尽责。
4
“帮你问问”
有些干部在为民服务上下工夫不够,“帮你问问”便成了口头禅。明明就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还要“帮你问问”,且之后就没了下文。这些干部不敢直接拒绝群众要求,但又懒得真下工夫真担责,于是就以委婉的“帮你问问”加以搪塞。
点评
“帮你问问”该怎么理解?如果问了之后,对官员来说有行动、有落实,恐怕也是承担责任的良好开始;但是,假如仅仅或者永远停留在“问问”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地步,那就只能说这也是官僚作风和衙门习气的变相折射。
其实,群众满意的是“帮你办”或“立即办”的干部。如何让“帮你问问”变为“帮你办”或“立即办”呢?
一是要深知自己是人民公仆,深知当公仆的天职就是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
二是要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多些“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多些将心比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会有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能办的立即给群众办,不会以“帮你问问”来搪塞群众。
三是要熟悉办事程序,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5
“有本事”
我们留心注意便会发现,“有本事”一词成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口头禅。有的领导干部政绩平平,却提拔重用,官运亨通,便称其“有本事”;某人职位不高,权力不大,但关系甚广,办事皆成,便称其“有本事”。
有些党员干部只看结果,不看手段,只要有人敢于做出常人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来,便一言以蔽之曰“有本事”。
点评
“本事”一词是指一个人的才能,这种才能应对社会或他人有益,至少无害。而一些党员干部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自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便是“有本事”。其实,“有本事”的前提是要坚守住本分,不能逾越党员干部做人的道德底线。
实际上,“本事”一词不可乱用,特别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不能将“有本事”这顶帽子给人乱戴,尤其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对干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进行严格把关,不仅要看他取得的政绩,更要看取得政绩的手段和途径,切不可只重其才而不重其德。那些只为取得成绩而不择手段“有本事”的干部,不仅不是真本事,而是一种“祸害”,这种本事越大,对人民利益损害就越大。
来源:共产党员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