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伏击战,围歼日军“观战团”120余名军官

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带兵伏击日本军官战地观战团,让晋绥军的楚云飞佩服不已。这场战斗的原型,正是抗战时期王近山率部在韩略村进行的一场伏击战。这一战斗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少将旅团长以下军官120余人,击毁汽车13辆,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对粉碎敌人的“扫荡”起了重要作用。

王近山


1930年,15岁的王近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在几次战斗中屡立奇功

1932年,王近山在一次战斗中

带领部队和敌人展开肉搏

他抱住一个身材比高大的敌兵滚下山崖

对方身亡,王近山奇迹生还

他指挥作战无所畏惧,敢于向敌人“亮剑”

刘伯承称他是“拼命三郎”“王疯子”


1943年秋

日军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国民党反动派也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矛头直指陕甘宁边区

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

兼太岳第2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

奉命率16团赶赴延安

他们日夜兼程,顺利通过日军两道封锁线

10月22日抵达山西洪洞县韩略村附近


韩略村本为16团的隐蔽集结点

距日军前敌指挥所驻地很近

在此处并无作战任务

王近山走访调查后觉察到可能有仗可打

此时地下交通站和群众送来情报:

韩略村附近的公路

每天有日军车辆往来且警戒松懈

24日将有一个日军军官中队从此处经过

战机在前,稍纵即逝

王近山果断决定暂缓行军

准备痛击日寇


韩略村战斗伏击日军处


23日,他对地形和敌情缜密侦察后发现

韩略村西南侧公路是打伏击的理想地段

这里是敌人进入韩略村的必经之路

两侧是两丈多高的陡壁

便于我方部队隐蔽部署

韩略村距离敌占县城最近

且日军在村东制高点设有据点

战斗一旦打响,必有敌军增援

但情报显示

日军机动兵力已被抽调至太岳根据地

可调动的兵力有限

只要速战速决,这依然是歼敌的好机会

且此地群众基础很好

16团千余官兵完成隐蔽集结

并未被敌人察觉

伏击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王近山与16团指挥员认真讨论后认为

在此设伏,整体对我军有利

这一仗可以打,也应该打

为慎重起见,王近山令随行辎重

先行转移到便于撤离的安全地带

留下4个连参加作战:

9连拦敌之头

并配合民兵监视韩略村东端据点守敌

6连截敌之尾

并阻击可能由临汾方向来援之敌

4、5连分别配置在公路两侧陡壁处

开打后迅速完成对敌分割、合围



10月24日3时

各伏击分队进入伏击地域

严格执行灯光、声响管制

同时开始构筑阵地

并利用高粱秆、玉米秸等进行伪装

8时左右

日军车队大摇大摆地向伏击地域开来

一路竟连警戒观察哨都未派出

毫无防备地钻进我军布好的“口袋”


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6连率先发起攻击

快速击毁车队最后一辆汽车

彻底封死敌后撤之路

日军先头车队妄图加速冲出伏击圈

也被9连迎头痛击

我军很快便将敌人压缩在

不足500米长的狭窄路段

各连随即发起冲锋

被围之敌也迅速收拢兵力

对我军实施反扑

企图夺占有利地形,进而固守待援

王近山马上意识到

拖下去对我军非常不利

他当即命令部队猛冲猛打

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歼灭被围之敌

危急关头,5连指导员郑光南

抱起集束手榴弹扑向敌火力点

与敌同归于尽


激战仅一个半小时

日军就被我军全部歼灭

战后部队在当地群众积极配合下

迅速打扫战场,实施转移

当敌增援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

前来寻找我主力部队决战时

16团已顺利跳出敌封锁线

按照预定计划西进


毛主席对韩略村伏击战非常满意

在延安接见旅以上干部时曾说:

“太岳有个王近山,

敢打没有命令的仗。

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

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

后来从缴获的文件中得知

被歼灭的敌人正是准备

前往太岳区前线参观的日军战地观战团

这场战役在电视剧《亮剑》中被艺术再现



指挥员在战场上

需时刻保持积极主动

敏锐洞察战局变化

敢于适度合理冒险

进行充分周密准备

方能“致人而不致于人”



往期推荐
“油印博士”邓小平,到苏区如何重操旧业?
90年前的苏区,这些“海归”干的大事
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满江红”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微综合中国国防报、湖北日报等

本期编辑|王先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