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微党课|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土绿化纪实



第 87 讲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三月的中国,又迎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首都各界一同植树。率先垂范带头植树,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国土绿化事业,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建设绿色家园的美丽梦想拼搏奋进。

党课第八十七讲,让我们一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01

绿色的希望


永定河畔,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北京市多个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植下的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

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历来高度重视。“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眼睛”和“生命”为喻,彰显出总书记对新时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认识。


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附近群山云雾缭绕(2021年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每一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国土绿化事业殷殷嘱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亿万人民植树绿化的步伐坚定不移。


这是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2021年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塞罕坝,这颗位于河北北部的“绿色明珠”,半个世纪前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点赞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这是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七星湖景区(2021年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看望护林员,“我们建这片林,它的生态屏障作用,要永远发挥下去”。

从塞罕坝向西1700多公里之外,祁连山脚下,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续治沙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续。

2019年8月,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


在甘肃省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和群众一起扎草方格压沙(2020年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几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习近平总书记走过去,向他们询问作业方法,并拿起一把开沟犁,同他们一起干起来,一会儿就在沙地上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习近平总书记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02

绿色的力量




2021年10月21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春日暖阳下,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雅尼湿地,水波潋滟,不时有黑颈鹤、斑头雁鸣叫着飞过。

时针拨回2021年7月——在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这是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池(2021年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此后不久,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成了“看树人”,来自内蒙古、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就是其中之一。



拼版照片:上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照片;下图为2018年4月24日,游客在整修一新的余村游览(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新华社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绿树掩映、屋舍俨然,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30多年前,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采石经济”红红火火,可环境却遭了殃,植被破坏、灰尘漫天、溪水浑浊。痛定思痛,余村人决定关停水泥厂和石灰矿,求还绿水青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高度评价这一做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如今,靠着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每年吸引各地的游客,村民靠“卖风景”过上红火的好日子。



03

绿色的未来

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2020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绿色点亮

中国人民的生活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作为新兴的“车轮上的国家”,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不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生活垃圾分类都正在成为生活新风尚。少用一张纸巾、少用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蹬一次自行车出行,制止一次“宁剩勿光”聚餐、力行一次“光盘行动”……更多绿色,点亮中国人民的生活。


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河乡一处风电场(2020年9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众人植树

树成林


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真谛:“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就是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如今,人们踊跃参与义务植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也扩展到抚育管护等八大类50多种,“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随时、随处、随愿尽责逐步变为现实。


3月1日,在重庆市璧山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志愿者在植树。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END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亿万中国人正以更加深刻的历史主动和接续拼搏的奋斗姿态,呵护培育绿水青山,建设更加美丽的绿色家园







往期回顾



每周微党课|踔厉奋发向未来
“寝”有独钟|解密寝室人际关系
图说党史 |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图文:来源于学习强国

编辑:叶葳

责编:袁子文 罗晓晓

一审一校:余希田

二审二校:占紫薇 陈义忠

三审三校:郝海旺


长按二维码

关注景德镇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领风者

更多精彩属于你




觉得不错你就赞赞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