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明明是口缸,为啥被叫做“红军锅”——李璐

旗帜内大 2023-04-09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云巨变。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军队奋战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军民之间深情厚谊的印记。一口缸、一罐盐、一床被子……这些历史文物背后,是民拥军情意绵长,军爱民初心永驻。今天,让我们与法学院团总支负责人李璐老师一起,去了解被叫做“红军锅”的缸。





向上滑动阅览

明明是口缸,为啥被叫做“红军锅”


明明是口缸,为啥被叫做红军锅?这事得从中央红军到陕北说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当天傍晚,一堆红军战士驻扎在张宪杰所在的村子——倒水湾村。张宪杰,倒水湾村村民,却又不是一个普通村民,他还是刘志丹游击队的秘密联络员。灯火摇曳,映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安营扎寨,整理装备,护理伤员,整顿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人是铁,饭是钢,又累又饿的红军战士急需补充能量。但一个致命问题如炸雷般出现了——锅不够了!可是能借的都借了,这可怎么办呢?就在红军战士都饥肠辘辘,饿得肚子咕咕直叫的时候,张宪杰慷慨地将自家宝贝粮缸拿了出来,让战士们支个简易的灶,放上缸,倒上水,添上粮,就这样,缸摇身一变成了“锅”。然而,缸毕竟是缸,一顿饭还没煮好,就被灶火烧裂了。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红军的纪律之一。红军离开吴起镇后,虽然得到了赔偿的新粮缸,但张宪杰舍不得扔掉这口被烧裂的缸。张宪杰看着那口烧坏了的破缸说:“扔掉可惜了,箍一下还能放粮食。”于是他请来了箍缸匠人,匠人用竹条箍了3道。“红军锅”就这样重生了。吴起革命纪念馆建成后,张宪杰将这口缸捐给了吴起革命纪念馆。1992年,陕西省文物鉴定小组认定此缸为国家二级文物。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珍贵啊!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红军锅”仍然是当年的模样,还在纪念馆中静静地讲述着当年红军和老百姓的故事。




NEWS


每一次回眸历史,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红军锅”做为一件珍贵历史文物背后,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学习“红军锅”背后的故事,领会“红军锅”精神,有助于军民同气连枝,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


往期推荐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新华书店——屈涵

青马学党史|青马班成员参观乌兰夫纪念馆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 | 战时领导人怎么过中秋——张晓楠

我为群众办实事|学工部开展“同心向党 勇担使命 圆梦微心愿 携手暖童心”六一主题活动暨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三方协议签订仪式

策划:吴杲星

撰稿:杨玲

图片:白冬妍

编辑:谭露

责编:刘人嘉

校对:刘人嘉

审核:周琳娟

     本公众号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向所有原创作者致敬。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包括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