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齐心协力建包钢(上)——刘雪峰

旗帜内大 2023-04-09


包钢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在党中央“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个支援包钢的热潮。“齐心协力建包钢”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今天,计算机学院团总支书记刘雪峰老师将带我们初步了解“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齐心协力建包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15.8万吨钢就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全部。工业无钢,就如人无粮一样,建立并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件头等大事。

1954年,在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指导下,包钢建厂了。当时整个包钢厂区还是一片荒漠,荒原风沙漫天,环境艰苦,资源匮乏,包钢建设者们只能挤在一个帐篷里。但是当时包钢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要建设成一个牢固的工业基础谈何容易。令包钢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党中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下,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8万多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前来支援包钢建设。就这样,在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高炉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烟囱高耸入云,包钢的建设者们冒着严寒,顶着酷暑,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终于在荒滩上筑起了钢城。

英勇的包钢建设者们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仅仅用了17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当时我国最大容积的高炉——包钢一号高炉,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这比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这标志着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结束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钢冲破重重困难,始终重视钢铁前沿技术的引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今的包钢,年产1650万吨钢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稀土产品生产企业,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钢铁建设输出着自己的力量。




NEWS


每一次回眸历史,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包钢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支援,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汗水和泪水,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谱写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和谐乐章。我们要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精神血脉,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往期推荐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中央搬家:北平“赶考”的前前后后——管文荻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延安时期的全民健身 ——李妮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啦!——吴岩

听老师们讲党史小故事|火烧脚趾不知痛——杨文超


   

策划:吴杲星

撰稿:隋梦雪

编辑:韩宇星

责编:刘人嘉

校对:刘人嘉

审核:周琳娟

     本公众号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向所有原创作者致敬。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包括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