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抗疫 | 临危不惧 抗疫青年身,“疫”往无前 浓浓师者情

旗帜内大 2023-10-05

他们曾是内蒙古大学的学生干部

是学长学姐

是青年党员

是一批刚毕业的优秀青年

在过去的五十余天

他们组成了一支年轻的队伍

常与深深夜色和空旷的校园相伴

他们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挺身而出

有序加入抗疫战斗

他们是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助管老师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不畏艰难,把咬牙坚持的身影藏在防护服里,把坚定不移的目光留给每位学生!

北校区5号楼董红丽、郑志茹

疫情的到来猝不及防,学校的核酸检测力量一时间严重不足,作为助管老师,我们立即响应学校号召,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后穿上防护服开始工作。在封控的几十天里,从操场采样到入户采样,单人累计已完成了上万名师生的核酸检测。

印象最深的是入户检测核酸,缺乏经验、睡眠不足、喝水不便、背着大包小包在楼层之间来回穿梭,是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考验。面对戴上橡胶手套的麻木感、涂上手消和酒精的冰冷感、还有与病毒擦肩的恐惧感,我们也曾想过退却,但是当认真看过同学们贴在宿舍门上的每一幅海报图画、听到核酸结束后大家轻轻道出每一声感谢的时候,我们深受感动,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是同学们对“大白”的理解与配合给了我们更多动力。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坚持了一天又一天,尽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采样效率。我们深知,采集越快,试剂送检就越早;检测结果出来越早,对于异常管追踪就越早,相关措施采取也就更快;这对尽早把病毒圈住扑死极其重要,对社会大局稳定也十分必要。

现在回想起封闭伊始,我们和同学们一样迷茫。但作为一名内大人,我们始终对内大充满信心,相信学校的举措是合情合理合规的,事实也证明了内大没有让我们失望。正因为我们的背后凝聚着强大的内大力量,我们才能抱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用青春的岁月书写岁月的青春。现如今春山在望,暖阳可期,只愿寒冬不寒,天涯咫尺,尽皆平安!

核酸检测工作组 张博

看着大部分同学平安返乡的消息,我长舒一口气,在继续守护留校师生的时间里也终于能有空闲回首过去的四十多天。

清楚记得10月3日那天,我们入驻校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十月的清晨天气渐凉,医用防护面罩上不一会就布满了水珠,视线模糊不清,手指也冻得冰凉,但我们需要在寒风中坚持完成北校区教职工及桃李湖隔离学生的核酸检测任务,这对我们来说已是稀松平常。随着疫情形势进一步严峻,工作地点从寒冷的操场转到了闷热的宿舍,我的工作也从辅助信息录入到上手实操核酸采样。我们五组十人负责着东区五千余名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每一层走不到头的回型走廊仿佛是抗疫的赛道,我们日日夜夜与病毒赛跑。后来为保证按时交样,检测时间从白天改到凌晨,又从凌晨改到午夜,昼夜颠倒成为了生活的日常。我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脱下密闭的防护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双手也泡起了褶皱,手臂因多次抬起落下而隐隐作痛……

现在回想起这段日子,更添了几分感慨。这是一次意志品质的自我磨砺,也是一次青年党员的自我检验。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我对毛主席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写到的“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有了更深的体会,入党初心也愈发坚定,我将继续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相信青城一定能迅速彻底地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守得云开见月明!

东校区2号楼 乔中信

10月2日,北校区东院2号楼开始封闭管理,我作为楼内的助管老师,在宋鹏程和赵天一两位驻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抗疫工作。10月18日,楼内两位老师开始带队转运,在数学科学学院胡利春书记、计算机学院黄翔书记和团委周琳娟书记的协调下,我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干部霍金辰同学一起开始负责统筹楼内的志愿服务工作。

协调安排志愿者的具体工作并不容易,楼内1600名学生的三餐和必需物资需要志愿者穿防护服无接触送到,12位志愿者同学每天的分餐工作要四五个小时,工作完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但最难的并不是体力的消耗,严峻的疫情形势和手机里爆炸的消息曾给我带来太多迷茫与无力,每天一边和负责对接的领导、老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一边还要去安抚身边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志愿者,桥梁式的角色并不好扮演。但我最能体会同学们的心情,今年七月毕业于数学科学学院的我也曾和他们一样,伴随着疫情的大学四年给我留下太多遗憾,我很希望抗疫早日胜利,希望学弟学妹们的大学四年多些美好回忆,想到这儿,再苦再累我也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弟弟妹妹积极报名志愿者工作,任劳任怨地冲在最前,学生会的很多孩子们都成长为了优秀的、敢于担当的学生干部,我们并肩作战、相互鼓励,让我觉得困难似乎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可战胜。

写到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数学科学学院胡利春书记、计算机学院黄翔书记和团委周琳娟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团委娜仁其其格老师的认真耐心,宋鹏程、赵天一两位老师及各学院驻校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努力配合,希望疫情早日结束,2023年一定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东校区3号楼 娜恩丁

面对突如其来、形势严峻的疫情,我校实行静默管理。我身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助管老师,成为北校区东院3号楼的负责人,主要负责餐食分发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安排,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宿舍静默管理期间,我校各部门、各学院的领导、老师都奔走在一线,加入到疫情防控的行列中去。我们3号楼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做到不交叉、无接触地与各楼层负责人进行沟通,确保每个学生都拿到物资,努力保证高效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在这其中,餐食分发是个大难题,通过一次次开会总结、优化分餐流程,召集志愿者和负责人们化身冲锋“小白”,在保障各楼层志愿者与楼道志愿者之间无接触工作的同时,尽量按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同学们手里。

回想起这段与各位老师一起驻守校园、与同学们齐心抗疫的难忘日子,我感触很多。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个个扛起责任和担当的逆行身影,一句句“我愿意”“我能干”“我可以”的坚定话语,筑起一座座坚不可摧的防护堡垒,护好了从全国各地到呼和浩特求学的孩子们。也正因参与其中,我更加相信在内大这个富有温度的大家庭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败疫情,齐聚青城,共盼春来!

东校区4号楼 刘乙显

10月9日凌晨4点,北校区东院4号楼收到了封闭管理的消息。早上8点左右,驻楼老师白云波与我们十名助管老师接到发放防疫物资任务后,迅速穿上防护服穿梭在各个楼层,为同学们发放N95口罩并统计人数。由于封闭管理太过突然,我们发放泡面时,一名同学问道,“咱们还有午饭吗?”我那时候是这样回复的,“午餐会有的,相信学校一定不会让咱们饿肚子!”。

如果说前三天是身体上的疲劳,那么接下来几天的经历让我觉得可能这辈子都难以忘怀,那是一段痛苦却又光荣的时光。10月11日,白老师与助管老师马菲凡带队转运,临走前白老师把4号楼的担子托付给了我,我深感责任重大。在白老师和团委周琳娟书记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各楼层学院负责人与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并建立了群聊,给楼层长们分配了所负责的宿舍,由他们建立宿舍长群,及时反馈餐食和物资发放时出现的问题,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后来,4号楼突发疫情,全体志愿者仍然坚守一线,冒着风险,穿着整套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10月31日,范伟强老师作为驻楼老师进入楼内,在范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更加具体的餐食统计,尽可能避免了大量浪费。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团委周琳娟书记、刘永梅老师、娜仁老师、张利军老师对四号楼工作的支持,我们餐食和物资都依靠几位老师的运送,也感谢各位老师们对4号楼学生的爱护和对我们工作中偶有失误的包容。

到现在,在范老师和各位助管老师的努力下,4号楼的学生已经应返尽返和转运隔离,我们也完成了自己使命。在这里,我想真心地和医护人员们、各位老师们和后勤工作人员们说一声:幸好有你们,谢谢有你们!

左图为我和白老师的合影,尽管他已经累的靠在墙上了,但还仍然坚持要看着镜头。右图为我与范老师的合影,他坚持要做个手势。遗憾的是,我没有和其他9名助管老师以及各位志愿者们的合影;高兴的是,防护服下是一颗颗甘于奉献的青年炽热的心。

他们刚刚褪去学生的身份

在教师岗位上战斗到现在

敢啃硬骨头

勇挑重担子

真·内大学子

真·值得骄傲


往期推荐


IMU研支团|十年故事·记忆:忆得旧时携手处

IMU研支团 | 十年·心声:薪火接力,砥砺前行

看过世界的人,最想回家

策划:共青团内蒙古大学委员会

图文:董红丽 郑志茹 张博 乔中信 娜恩丁 刘乙显 张景惠 刘家宝

编辑:王雪林 罗冉

责编:刘畅 杜江华

校对:赵静 乌日娜 宋靓 雷莹 李娜

审核:娜仁其其格

本公众号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向所有原创作者致敬。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包括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