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国里没有比杜甫更会唱的

2016-10-14 活字文化 活字文化


张光宇绘杜甫观公孙大娘剑器舞图

简直不敢想象,若是在唐睿宗先天元年,这个叫杜甫的婴孩没能降生到在巩县窑湾村,如同英国没有莎士比亚,西班牙没有塞万提斯,俄罗斯同时失去了陀翁、托翁与契诃夫,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和品格的养成,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天从人愿,杜甫这位命定为中国文明而歌唱的诗人能在全盛时的开元年间成长与游历,幼年便已“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象征着他将在这个民族所享有的持久尊崇与光辉。难怪“包着一团火”的闻一多先生会将最炙热的赞美献给杜甫:“禽族里再没有比凤凰善鸣的,诗国里也没有比杜甫更会唱的。凤凰是禽中之王,杜甫是诗中之圣,咏凤凰简直是诗人自占的预言。”

一般来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自中唐以来,杜甫就是众望所归,首屈一指的大诗人,历经千载地位未变。但杜诗不好讲,最大原因是因其复杂,音律复杂,语言也复杂,情感更为复杂,欢喜中有凄凉,凄凉中有安慰,不易表演。但杜诗中生而禀有那种极为难得的健全的才性——博大、均衡与正常,却又是每一位需要从古诗词汲取养分与力量的读者所亟需的。如何将杜诗的感动与伟大灌注于孩子的成长之中,是每一位诗词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叶嘉莹先生迎难而上,从“有集六十卷”的近1500首杜诗中,择出最适合孩子接近、欣赏、理解的十几首,冀此传达这位“感情最正常,最合乎伦理道德”伟大诗人的健全人格的力量。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叶先生讲解


这两首绝句诗是杜甫在四川的时候写的。这时杜甫离开长安很久了,羁留在四川,于是写了这两首怀念故乡的作品。

李商隐有一首绝句《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也是写身在外地,怀念故乡。李商隐一生在各地的幕府中做秘书,他跟他的妻子、儿女年年都在分别之中,所以他在诗里说,春天的时候,我在天涯,一天一天过去,今天的太阳又落山了,我离开家人、妻子又多了一天。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莺啼如有泪”,啼本是啼叫的意思,但也有啼哭的意思,所以“莺啼”的“啼”既是啼叫,也是啼哭。“为湿最高花”真是无理之词,却是李商隐绝好的一句诗。“湿”字是入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黄莺鸟在叫,如果它会啼哭,一定会啼出泪来,我希望它把眼泪滴在树上最高的那朵花上,因为我最悲哀、最忧伤的眼泪,也是我最美丽的感情。同样是怀乡,杜甫的诗说得何等明白,这就是李商隐跟杜甫的不同。李商隐之所以跟许多诗人不同,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想象,常常说一些用理性不能理解的话,但却是特别好的诗。这本书没有选这首《天涯》,因为这是他写得很悲哀的一首诗,诗里的感情孩子不能理解,我们选的是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无妨将这首“无理”的诗先做一个垫底,说明在李商隐那些说不清楚明白的诗中,同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和痛苦。

叶先生尝言,声音是诗歌的生命。杜甫的一个重要贡献便是将格律、平仄运用得非常好,为了讲清楚这点,叶先生特意选取下面这首诗举例: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叶先生讲解

这个题目有一组诗,一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杜甫是一个将格律、平仄运用得非常好的诗人。这首诗的前两句按照格律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可“千朵万朵压枝低”是平仄仄仄仄平平,并不合乎格律。所以,真正的大家是不受格律约束的,但他也不是随便破坏格律,而是在破坏之中,掌握了诗歌的一份感情,在把格律破坏以后,表达了自己更真切的一份感情。杜甫写《江畔独步寻花》时在成都,他的年岁已比较大了,所以对于春天的到来就有很多感慨。因为春天是这么美好,而人却很快就会衰老。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一口气读下来,就能感受到他那种人在衰老时,对于春天的欣赏、留恋,和感慨、悲凉。因此他用这种破坏格律的方式,才能将花的繁重,将他投注的感情的份量表现出来。

儒家谈到人伦之情时,往往会引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杜甫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甚至对动物也会表示出深厚的感情。《给孩子古诗词》中选了两首《房兵曹胡马》与《缚鸡行》。作为一个伟大的记录者,这两首诗一首刻画奔腾千里的骏马,一首怜惜无辜受过的家禽,对象不一,却都充分表露了诗人对人间万物所葆有的好奇、怜悯之情。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叶先生讲解

兵曹是军队里的一个官员,姓房,所以称房兵曹。这个房兵曹最近得到一匹好马,是胡马。丝路文化的交流从汉武帝派遣张骞去通西域的时候开始,当时货物的交流,中国输送出去的是茶跟丝,外国输送进来的主要是胡地的马,即北方的马。而当时在北方有一个国家,叫大宛,大约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那里的马非常有名,所以杜甫就写了一首诗给房兵曹,赞美他新得到的那匹胡马。

唐朝的韩干画马,画的都是很胖的马,但杜甫这首诗写的是匹瘦马,“锋棱瘦骨成”。他赞美这匹马“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将一截竹子斜着削一刀,它的侧面看过去有一个很尖的角,就像马的尖耳朵。这匹马不仅样子好,体力也好,“风入四蹄轻”,而且还有品德,“所向无空阔”,这匹马眼中没有辽远空阔的观念,这和人们说字典里没有难字一样,说的是在它眼中,没有什么遥远的地方是不能去的。不光如此,这匹马还“真堪托死生”,骑在这匹马上,可以把生命交给它,它一定能克服险阻,并且保护主人。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好的马值得称赞的不只是它的体力,而且是它的品德。所以,尊重一个人,除了知识才能之外,更要看他的品格德行。

杜甫写了不少咏物的诗歌,这些咏物诗里都有他的一份感情、人格的体会和寄托。

“胡马大宛名”的“宛”一般念wǎn ,这里作为国名念yuān,平声。


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

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

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

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

注目寒江倚山阁。

 叶嘉莹先生讲解

这是一首古体诗。缚是捆绑的意思。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杜甫家里养了鸡,鸡把昆虫都吃掉了,家里人以为这是伤害了弱小的生命,把鸡捆起来,不要养这鸡了。杜甫于是就写了这首诗,说家里人慈悲为怀,认为鸡吃了虫蚁,可是把鸡卖了,鸡被人杀了,不也是一条生命吗?“鸡虫得失无了时”,讲的是一个人眼光短浅,顾此失彼。


除叶嘉莹先生的著作外,本文还参考了闻一多、顾随等关于杜甫的相关著述,特此说明。

更多讲解音频请链接至

https://m.douban.com/page/djacyj5?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AD369D659148A6493608ED479712DE414DF04AB726CF3548&dt_dapp=1&dt_platform=com.douban.activity.wechat_moment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长按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