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逝者 | 狄培理是如何以讹传讹成“狄百瑞”的?

2017-07-17 活字文化

他的中文名字應該是「狄培理」,名字是來自前國學大師錢穆的手筆;狄培理年輕時曾到訪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前身),和錢穆一同學習。錢穆當時以英文名字(de Bary)音譯,取了接近又富有哲思的中文名字「培理」。

活字君按


当地时间7月14日上午,美国著名汉学家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1919-2017)教授于纽约家中去世,享年97岁。据悉,葬礼将于7月18日上午在纽约举行。



狄培理先生生前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杰出贡献教授(Special Service Professor)、美国文理学院院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主任、副校长,美国亚洲协会主席等职。尤以主持编纂《中国传统典籍》(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系列,十年生聚,嘉惠学林,功德无竟。


狄培理教授素为中国知识界所熟知,氏著《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儒家的困境》《亚洲价值与人权》等皆已以中文问世,最近一本著作《中国的自由传统》年初刚刚由“活字文化”引进、中华书局出版。活字文化也在昨日上午第一时间获悉狄先生去世的“小道消息”后(彼时尚未有官方信源),通过权威渠道进行确认,并向相关媒体作了通报。



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的封面上约定俗成使用了“狄百瑞”的写法,而前文使用的是“狄培理”一名。究竟哪个名字是这位著名汉学家的真实姓名呢?我们通过以下文章了解。



本文引自台湾“中央通讯社”网站(www.cna.com.tw),记者許秩維,原题《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過世 陳振川震驚與不捨》。



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傳出在美國自宅安詳過世,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獲悉後,表達了震驚與不捨,他也再度表彰一位西方人士,對漢學傑出貢獻的推崇,更重要是由唐獎活動過程中,幫他正名狄培理。

陳振川說,熟悉國際漢學都知道「狄百瑞」的名號,從1953年開始在美國教授中國思想,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化所必讀。

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傳出在美國自宅安詳辭世,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 振川獲悉後,表達震驚與不捨。 



去年6月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成為唐獎獲獎人後,狄百瑞透過清大教授向唐獎基金會指出,他的中文名字被出版社弄錯30多年,其實應是「狄培理」,由國學大師錢穆所取,希望藉由這次機會,向華人社會正名。

當時已經97歲的漢學大師,中文名字應該是「狄培理」,名字是來自前國學大師錢穆的手筆;狄培理年輕時曾到訪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前身),和錢穆一同學習。錢穆當時以英文名字(de Bary)音譯,取了接近又富有哲思的中文名字「培理」。


燕京大学正门(今北京大学西门)



錢穆是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的恩師,狄培理也曾多次公開說,錢穆是他最敬重的人物之一。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狄百瑞」應是香港新亞書院在1980年代出版著作時,不小心譯錯。華文圈就這樣弄錯了30多年,直到去年開始透過唐獎完成「正名」。


目前能够见到最早以“狄百瑞”署名的著作

《中国的自由传统》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陳振川說,狄培理「正名」非常有意義,唐獎基金即配合更正,讓華文圈和媒體,重新開始使用「狄培理」。

陳振川表示,狄培理去年得獎時已經97歲高齡,無法來台領獎,他的女兒和徒弟代表參加頒獎典禮,並在台灣各地舉辦座談會,與民眾、青年學子,一同分享狄培理的學術理念,本來計劃率唐獎人員,今年下半年親訪狄培理,再與他交流與請益,傳出他的過世,令人萬分遺憾,這個世界又痛失一位令人敬仰的漢學專家,有人稱他為「西方孔子」,是有其意義的。

近日去世的國際漢學權威狄培理研究儒學多年,曾主持東方經典翻譯計畫,為美國的亞洲研究奠定良好基礎,畢生致力史學研究,搭起儒家與當代世界的橋樑。

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的漢學研究,是西方學子認識儒學的窗口,他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化所必讀,他還曾主持哥倫比亞大學東方經典翻譯計畫,翻譯逾150本典籍,為美國的亞洲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學問相當嚴謹的狄培理,儒學研究始自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他的博士論文經過長達40年的增修,才正式出版,可見他作學問的態度。他也常廣邀學者交換意見,切磋有關新儒家的見解,引領東、西方學術的焦點和潮流。

雖然1970年代因「屆齡」退休,但他從未真正退休,熱愛教學的他持續授課,同時指導學生碩博士論文,繼續將其對亞洲文化、漢史學的愛傳遞給下一世代。他關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自由、民主觀念,對儒學有闡揚之功,也不乏誠懇的批評。

狄培理認為,儒學傳統並未將自由等概念轉化為法律制度,保護基本的公民權益,儒家君子不像西方的先知,沒有上帝賦予的感召力,儒學也未具備西方教會般的權力。除此之外,最關鍵的還是「君子」與人民脫節,社會影響有限。

生前獲獎無數的狄培理,2014年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在白宮接受美國總統接見,表彰其對人文學術研究的傑出貢獻,去年再榮獲第二屆唐獎「漢學獎」殊榮。

唐獎基金會去年公布「唐獎」漢學獎得主時,仍沿用過去華文圈使用的「狄百瑞」譯名,但後來狄培理透過友人向唐獎基金會表達,希望藉此機會在華人社會將「狄百瑞」正名為「狄培理」。

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楊自平也表示,還好去年唐獎基金會在狄培理教授生前幫他正名,彌補了狄培理教授的遺憾。


END


这本让狄培理教授的名字讹传了数十年的著作

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中国的自由传统》

狄百瑞(狄培理)著  李弘祺 译


活字文化策划

“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系列

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狄百瑞就中國宋明理學的傳統討論中國思想中的自由主義特質。書中論及新儒學“學以為己”的個人自發色彩,其強調自得,相互激勵等價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識份子自任于天下的責任感,認為黃宗羲正代表了這種自由主義特質的新綜合。在最後一章中,狄百瑞並討論這種自由思想在當代中國所遭遇的困境。






长按关注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微信ID:mtype-c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转载请联系后台 |  入群请加微信:daskapital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大师遗作《中国的自由传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