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从一座城、一间屋到一个人:改革时代下的留念地

2016-08-23 铁大胡子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2016年8月19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呈现“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追溯1970年代末及1980年代作为文化与建筑现象的中国国际饭店的兴起与发展。本展览由香港大学专攻建筑史与理论的副教授罗坤(Cole Roskam)策划,首次集中呈现与7个位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的饭店建设项目相关的模型、图纸、照片、文献及艺术作品,反映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人们在艺术与思想方面的探索。“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展评报道。


一座城,一间屋,一首歌,一段回忆;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那么,在70年代后,90年代前的那些国际饭店,


就是新中国华美乐章的第一次美妙滑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23mrhsc0&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78年,邓小平首倡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政策,而国际饭店正是中国在抑制潜在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尝试。在中国刚刚敞开国门的那时,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飘着独特香味的西餐与咖啡、与汉字完全不同的蝌蚪字母,都带给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好奇,这种精神上的影响不只是如策展人罗坤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所说的带来宏观上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如果深入到个人,带给他/她的则是一生满满的记忆。



▲ 展览现场,北京饭店单元


以本次展览中呈现之一的北京饭店为例,其始建于1900年,最初由两个法国人创立,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北京饭店,并改为有限公司,法国人经营时期是北京饭店的最初辉煌期,从建筑风格到内部设施都标志着饭店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随着抗战胜利,北京饭店由国民党北平政府接收管理,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1954年与1974年北京饭店经历两次扩建,是重要国事活动和会议的首选场所,它在承载着酒店功能性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饭店全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 1954年北京饭店全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今的北京饭店A座外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那时就住在北京饭店的老北京们来说,北京饭店带给他们的记忆集中于在那里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的外国人,并且这些异国来客们很多都是非常友善,甚至要比许多人都要提早很多品尝与见识到西式的海派生活。土生土长的小孩子在附近打闹,金发碧眼的老奶奶有时也会拿出一盒蜡笔来供他们玩乐。



▲吴印咸  北京饭店——东楼大餐厅  1975。非展览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览文献


而在那时,甚至有个更为传奇的故事,1978年,一位刚刚出狱名为李春平的男子常常在北京饭店闲逛,想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外国人愿意帮他出国。一天,一个美国老太太走上前来,通过翻译告诉他,自己做过一个梦,梦里的天主说,她在中国会遇上她的情人。她愿意带他到美国去,条件是他不能拥有别的女人。李春平没有同意,他去了英国,倒霉的是遇上了车祸,无奈只能回到国内治疗。这时他才知道,这位化名“丽斯”的老太太一直派人等着他,无条件送他去美国。按照李春平的描述,这位老太太是一位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年龄至少比他大30岁以上。她继承了前夫的巨额遗产,其中包括毕加索和凡·高的油画。李春平一到美国,在她准备的欢迎宴会上,就看到了施瓦辛格和史泰隆。从1981年起,女影星身患癌症,李春平照顾了她十几年,在她死前几天,他们办理了结婚手续,李春平继承了她90%的遗产。1991年,李春平回到国内,至今未婚,这也许是当初的约定之一。



▲克里斯托弗·马科斯 安迪·沃霍尔在北京饭店  纸基纤维银盐照片 50.8 x 60.96 cm  1982



▲克里斯托弗·马科斯  安迪·沃霍尔在北京饭店  1982


北京饭店不只是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艺术和艺术家们来说,那里同样也是个梦开始的地方。一套皮尔·卡丹的印花裙装让人回忆起当年在北京饭店举办的新中国第一场公开的时装秀。由克里斯托弗·马科斯拍摄的安迪·沃霍尔照片及沃霍尔本人创作的照片均记录了其年的北京之旅,以艺术家极具个人特色的冷幽默坦诚地刻画了这一时代的面貌。事实上,北京饭店曾是艺术圣殿,这里留下过许多中外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盖利—库契曾在这里献歌;小提琴大师海非茨曾在这里演奏;俄国“低音歌王”夏里亚宾也在这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的音乐家马思聪、刘天华也曾在这里献技,中国的民族音乐从这里走向世界;聂耳、李德伦曾在这里观摩过中外音乐家的表演;萧伯纳曾在这里下榻;马连良、张君秋是这里的老顾客、老朋友;这里见证了国歌、国旗的诞生,梁思成、马叙伦、郑振铎、徐悲鸿、田汉……而这一时代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快速成长的时代,许多的当代艺术品展示与交易发生在这一家家的国际酒店里,带给这些文化人士的,如今也该是较普通人更为美妙与真切的回忆。

 

▲ 1981年皮尔·卡丹在新中国的饭店空间中举办的第一场时装秀的服装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摄影:应非儿


这次展览的意义不只是在于给如今的人们展现曾经那一段人们的生活细节、权贵交流以及那个社会剧烈前进变革的时代,在同时,也给了曾经经历过那一切的人,一个回味与怀旧的机会。在如今,小时候基本没有中国人的北京饭店,已经成为了过去悠久西式历史逝去的标志,在那些见证者们看来,那里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北京饭店了。


▲ 安迪 ·沃霍尔 香山饭店,1982


▲ 金陵饭店前厅,1986年


▲ 刘香成 陈宣远在建国饭店,1980


除了北京饭店东楼,本次展览同时呈现了7个均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几座重要都市的国际饭店项目,1982年由陈宣远建筑事务所设计并完成的北京建国饭店,由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贝聿铭设计、于同年竣工的北京香山饭店,1983年由美国贝克特国际公司设计并建成的北京长城饭店,1983年由广州设计院设计并建造的广州白天鹅宾馆,1983年基于香港建筑公司巴马丹拿集团的设计而建造的南京金陵饭店,以及由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1990年竣工的上海商城。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 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冰心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关于策展人





罗坤(Cole Roskam )是香港大学建筑系的副教授,专攻建筑史,拥有哈佛大学授予的艺术与建筑史硕士、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聚焦于建筑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跨国互动、交流中所扮演的中介性角色。罗坤的文章刊载于《建筑史》、《灰房间》、《建筑教育期刊》、《北美建筑史学家学会期刊》等学术刊物中。罗坤近期完成著作《即兴的城市:上海的建筑与治外法权 》。目前,他正在研究中国在 年至 年间的建筑文化,并计划出版相关著作。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

展览时间:2016.8.19-2016.10.23

策展人:由香港大学专攻建筑史与理论的副教授罗坤,以及助理策展人潘彦霖联合策划,由岳超和赵刚提供展览设计。

展览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 铁大胡子  摄像 郭维谦  责编 dbk)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比特宫-乌洛波洛斯 次元穿越者吴珏辉


▲ 时装艺术国际展

▲ 《 》Bill个展


▲ 另一种风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