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夏季风、朱朱、戴卓群谈“作为窄门的绘画”

2016-08-26 Lee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继“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大型群展(2015)之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于2016年8月26日再度推出以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家作为考察对象的系列项目“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本次展览邀请三十位年轻艺术家参展,由夏季风担纲总策划并特别邀请鲍栋、戴卓群、鲁明军、卢迎华、夏季风、朱朱六位艺术策展人、评论家为参展艺术家撰文评述。展览展出至9月24日。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最新现场报道。


▲ 开幕式合影


在《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章13-14节中写道:“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耶稣给予众人启示;在法国作家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的作品《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而在当下新媒体崛起的时代,绘画也庞若走向了“窄门”的境地,但仿佛这不仅预示着“灭亡”,也预示着“永生”。



▲ 展览现场


虽然“绘画已死”的宣称早已自达盖尔发明摄影后不绝于耳,但在今天它又重新成为了一个问号。或许绘画作为一种纯粹的传播、纪录手段和方法,看似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但这随着摄影带来的图像文化的迅猛发展,非但没有让绘画消失,反倒促进了架上绘画的多样性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泛滥在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无限图像,既让人震撼又让人绝望,利用照片还是完全依赖照片,似乎才是现在艺术家所面临的难题。


▲ 展览现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绘画趋于终结或者式微,不如当代艺术的逻辑进入了一个新的系统这种说法更准确,尤其是一些传统的针对绘画的价值评判原则和标准正在发生改变。在摄影术和新媒体之后的绘画艺术,不仅材质与手法空前丰富,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模式,进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之道。


换言之,装置、影像等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也并未对绘画构成严重的挑战,至少到现在为止,只是在众多已有的创作媒介和手法中,增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的选择而已。绘画艺术仿佛具备某种惊人的自我疗伤和再生能力,在意识到自身的疆域和功能受到挤压,反而进一步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无形中拓展了绘画的固有边界。


▲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试图以“窄”的形式呈现绘画自身的“宽”,虽然艺术家受邀参展的作品都是架上绘画,但在“80后”这一代艺术家身上,我们看到,他们在掌握图像文化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有效地消弭不期而至的负面效应;他们承受着绘画步入“窄门”的可能,事实上却拓展了绘画本身蕴含着的无限宽广和丰饶。


众谈“窄门”



夏季风


以“窄”的形式呈现绘画自身的“宽”



▲ 展览现场



通常大家了解比较多的“窄门”是圣经《新约》里提到的基督教的一种概念,实际上它还包括法国纪德的小说也叫《窄门》。在这个展览里,谈“窄门”的概念实际上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的媒介变得越来越丰富,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过去以绘画为主体的格局被打破了,绘画成为了众多创作的媒介之一。再往前推进,我们会发现是摄影术的出现,把绘画的格局打破了,从而绘画承载的纪实功能逐步在削弱。这里看似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绘画变得越来越狭窄;同时我们发现它虽然窄,但绘画当中又吸取了很多图像的文化,也使得新媒体的崛起又和绘画越来越有关联了。


所以,虽然“窄门”的概念窄了,但它内部的宽广度变得越来越丰饶。此次展览试图从这个角度切入,讨论在众多媒介崛起的语境中绘画的可能性。



▲ 展览现场

 

有几个东西我试图在这个展览中去探讨解决,一方面是艺术家的群体构成;二是艺术家的身份构成,你会在这个展览中发现女性艺术家比较多,还有很多海龟的艺术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不管画得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他们对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都十分关注,尤其是自我身份的文化属性。像海外回来的艺术家从绘画的技法上虽然同步于西方当代艺术的步伐,但他们始终表达的东西和自身从小成长的土壤有很大的关系。这可能是一种趋势,一方面他们看清楚了需强调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视野放的很开阔,把自己的创作放在了全球的格局内去考量。在这个展览中我们也试图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探讨。



朱朱

经过观念的思考重新建构平面


▲ 展览现场


看这些80后艺术家的作品,发掘像政治、现实等叙事性表达的批判性图像逐渐在消失,可以看到偏向抽象、极简的图像慢慢变成一个很有力的部分。整体来看,绘画当中的叙事图像性在弱化,这批艺术家在运用绘画这一媒介时,又包含了对其他媒介的吸收和内化。而现在他们首先回应的是一种观念——虽然使用了绘画这一媒介,但这一媒介一定是引入了观念,或是在经过观念的思考之后重新构成了一个平面,甚至这一平面是和装置、雕塑、空间进行结合的。


戴卓群

中西不同的当代艺术境况



▲ 展现现场


欧美现在的艺术体系已过于完善,使得它也产生了自身的弊端,其显现出的缜密性反而会导致某种生气的缺失。从某种角度来说,艺术和社会不一定是处于同步的,或许是对抗性的。此次展览体现出了中国不同阶段的东西,相互在激荡,相对欧美的艺术系统是处在相互延续的进程当中,十分明确,恰恰中国处在观念断层十分严重的境地中。从艺术的聚焦性来看,欧洲的很多艺术家不是处在一个首都式的艺术区之中,他们分散在很多小城市、城镇和村庄之中,但在中国如果艺术家呆在偏僻、孤僻的环境之中,你是很难展开艺术工作的。



部分参照作品



▲ 龚辰宇 陈列物-尝草 2016 布面油画 280×540cm 


▲ 高露迪 煎蛋 2015-2016 布面丙烯、喷漆 120×150cm


▲ 顾亮 线索-08 2016 布面油画 100×90cm


▲ 鞠婷 无题 052716 Untitled 052716 2016 木板丙烯 Acrylic on Board 206×190cm


▲ 陈飞 不合作 Non-cooperation 2015 亚麻布面丙烯 180×240cm


▲ 陈朗慕 杀死十二面体 2016 布面油画 210×326cm


▲ 陆超 森林艺术博览会 Forest Art Fair 2014 布面油画 190×250cm


▲ 闫珩 珩河 2015-2016 布面油画装置 216×320×8cm


▲ 钱佳华 天天蓝 2016 布面丙烯 120×90cm


▲ 郝量  结庐二 绢本重彩 175×88.5cm 2015


▲ 赵新宇 临时空间 2016 布面油画 220×180cm


蔡磊  20160801 2016 水泥 99×56×3cm


▲ 肖旭 潜行记 2013 纸本水墨 100×360cm


▲ 臧坤坤 容器-根系”(II) 2016 画框、亚麻布、丙烯、车位锁 166×236.5cm


▲ 简策 蜘蛛 2015 布面丙烯、油漆、马克笔、粉笔 185×130cm


▲ 王一 重叠2016-13 2016 铝板上综合材料 60×60cm


▲ 杨伯都 无题 Untitled 2016 布面油画 25×37cm


▲ 李青 互毁而同一的像·爱 Images of Mutual Undoing and Unity·Love 2015 照片、布面油画 照片:80×80cm×2,布面油画:80×80cm×2


▲ 李平  “新物质”系列 2016 木板油画 40×40cm×2


▲ 李文光 5 2016 布面宣纸拼贴、油彩、树脂胶、中性水笔 140×200cm


▲ 宋朋 新教徒 2016 布面丙烯 155×137cm


▲ 宋易格 猛犸象的171根骨头 2015 布面油画 61×91cm


▲ 季鑫流沙 2016 布面油画 116×60cm


▲ 夏禹 窗外有大风雨 2016 木板坦培拉 180×200cm


▲ 周思维 雪人Snowman 2011-2012 布面油画 180×200cm


▲ 冷广敏 竹 2016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120cm


▲ 吕松 夜间篝火 Bonfire Night 2015 布面丙烯与油画 150×120cm


▲ 倪有鱼 无声 Silent 2016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38×55cm


▲ 侯虹旭 讲座 1  2012 布面油画 100×120cm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艺术家:蔡磊、陈飞、陈朗慕、高露迪、龚辰宇、顾亮、郝量、侯虹旭、季鑫、简策、鞠婷、冷广敏、李平、李青、李文光、陆超、吕松、倪有鱼、钱佳华、宋朋、宋易格、王一、夏禹、肖旭、闫珩、杨伯都、臧坤坤、翟倞、赵新宇、周思维(按姓氏拼音排列)

策展人:夏季风

特邀评论家:鲍栋、戴卓群、鲁明军、卢迎华、夏季风、朱朱

展览时间: 8.26- 9.24.2016

展览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采访Lee  责编 Lee)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比特宫-乌洛波洛斯 次元穿越者吴珏辉


▲ 时装艺术国际展

▲ 《 》Bill个展


▲ 另一种风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