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当艺术邂逅像素、机械与短波——“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现场回顾

2016-10-12 林睿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当代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新媒体艺术,和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同,新媒体艺术涉及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它和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紧密联系,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和直接的观看体验,其呈现方式丰富而多元。新媒体艺术以一种新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当代艺术更多的可能性。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就是在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态势下,在技术发展和艺术创新深度融合的任务面前所筹划的一个大型国际艺术展。本次活动聚焦“伦理技术”,围绕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展开对话,从而形成新的主体意识,除了特别展览“实验空间”,还呈现了“像素回声”,“人机共舞”,“短波”等现场表演。本次双年展希望与公众一同思考未来科技可能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新伦理问题,以及审视现有科技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导致的伦理危机。接下来“凤凰艺术”带您回顾精彩的展览现场。



01

展览

试验空间 "Lab Space"

特别展览



▲ “实验空间”开幕式现场


▲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开幕式致辞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主持开幕式


位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实验空间”特别展览板块在9月24日晚开幕,此板块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展示:盖里·希尔专题、VR专题、沉浸专题、电影专题、Experimenta 专题、B3获奖艺术家专题,以及演出专题,分别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技术伦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 德国黑森州科学与艺术部部长鲍里斯·莱茵先生开幕式致辞 


在开幕式上,德国黑森州科学与艺术部部长鲍里斯·莱茵(Boris Rhein),德国B3动态影像双年展总监、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德国奥芬巴赫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贝恩德 ·柯睿克(Bernd Kracke)教授,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恩瑞科·布朗特先生;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隋建国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王晓琳女士,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先生,策展团队中央美术学院特聘专家陈小文教授、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教授、设计学院费俊副教授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展览总策展人、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主持了当晚的开幕仪式。


▲ 德国黑森州科学与艺术部部长鲍里斯·莱茵先生开幕式致辞  

 

苏新平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媒体艺术是跨学科、跨领域、高技术的综合。作为中国重要的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在媒体艺术教学方面有着较长的历史,担负着媒体艺术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重任,力求站在全球科技艺术发展的前沿并着眼于媒体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

 

鲍里斯·莱茵部长向首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他认为,BMAB+B3系列艺术展览的合作,是中德双方在文化交流,特别是媒体艺术合作方面的一项重要里程碑。他高度赞扬了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令中国成为了媒体艺术的巨大市场和新兴力量,希望即将在2017年举行的以“欲望·诉求”为主题的德国B3双年展中,看到更多中国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 参展艺术家代表、美国著名艺术家盖里·希儿(Gary Hill)发言  


▲ 参展艺术家代表、美国艺术家费德里科·索尔米(Federico Solmi)发言


本届展览的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认为,媒体艺术是跨学科、跨领域、高技术的综合,作为中国重要的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在媒体艺术教学方面有着较长的历史,担负着媒体艺术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重任。我们力求站在全球科技艺术发展的前沿并着眼于媒体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正是在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态势下,在技术发展和艺术创新深度融合的任务面前所筹划的一个大型国际艺术展。以“技术伦理”为题,我们力求使艺术家、研究者和公众围绕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展开对话,从而形成新的主体意识。



▲ 技术伦理主题论坛现场


▲ 现场展览


▲ self 装置 Gary Hill


这是GaryHill的一件装置作品SELF. 透过黑色眼镜筒可以看见一部分的自己。不同的装置中可以看见自己不同的细节部位。Gary Hill表示,这是对自我另一种角度的认识和体验。如今的我们,看见的究竟是表面的我们,还是内在的我们?还是被毛发肉体外衣等物质包裹下的自己?



▲ 部分作品


▲ 展览现场


展出中的VR专题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对于VR作品的集中展示,以全新的叙事逻辑重新开始“讲故事”。


北京媒体双年展的主题叫技术伦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伦理和技术的关系辨析越来越成为各个领域的焦点。艺术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当每个领域都在极尽所能的阐释伦理与技术的辩证观,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野和艺术手法表达讲述伦理与技术的矛盾哲学。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短波的记忆里曾经是对外来文化的渴望和迷恋,车马和日子渐快的时代下,艺术家通过短波找寻湮没在文化盛事下日益丢失的传统古典乐的音韵;机械工业颠覆式发展的今天,机器人与人的关系依旧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议题,控制与服从,取代与转换,传统和认知都在不断更迭;像素的视觉是伴随年轻一代人长大的视觉符号,像素的回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光冲击下,是年轻人创造的属于自己时代的艺术。


▲ 理查德·莫斯《Enclave installation shot from Tom Powel》


▲ 特别单元 VR:《A long day》


▲ 特别单元 VR:田晓磊《角落》


▲ 伊夫·内茨哈默《在汤的倒影中寻找自己的嘴巴》



▲ 特别单元 盖里·希尔:作品《调节剂》


当编程与代码,色块与符号,钢铁与电光火石,邂逅笔墨和宣纸,音符与旋律,雕塑与五光十色。这场艺术和科技的碰撞间,中和了理智与情感,人性与自然,哲理与道义。是有温度的技术,也是有深度的艺术。


当艺术遇见像素,机械与短波——一场浓郁又浪漫的邂逅。


02

短波

"Short Wave"

短波声视觉艺术表演



▲ 演出开场


《短波》的灵感来源于冯梦波的童年经历—关于一台老旧的短波收音机,关于斑驳古老的西洋乐。从某一天起纷繁多样的文化涌入我们的视野,在文化交融的同时,我们老旧的文化—书法,绘画,音乐,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似乎快要被淹没在噪杂的现代流行文化中。


▲ 演出现场


《短波》的初衷,正是反其道而行之,希望在电子音乐繁复的音景中,浮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光辉。仿佛时光倒流,但这次是从嘈杂的短波讯号中惊喜地搜到熟悉的古琴声,微弱但是更加刻骨铭心。


▲ 演出现场


《短波》像在表演一场技术的停滞甚至倒退。是温和而怀旧的倒退。尽管信号微弱,声源嘈杂,繁杂各异的声音里,依然有我们最初的旋律--科技的发展迅猛而飞快,有一种文化永远不会丢失讯号。


03

机械

"Inferno" 

人机共舞



▲ 表演现场


《Inferno:人机共舞》是由菲利普·德摩斯和比尔·沃恩共同制作的机器人表演。这场演出创造性地将机械装置穿戴在观众身上,人的肢体在机器的控制下舞动。一场名副其实的“人机共舞”。


▲ 人机共舞艺术家 Bill Vorn LP Demers


▲ 人机对话


▲ 表演现场


现场绚丽耀眼的灯光和动感的背景音乐交织,更加渲染了热情奔放的现场气氛。艺术家菲利普·德摩斯和比尔·沃恩在控制台操控机器手柄,使之做出不同的动作指令,机器再将动作施加于观众,从而实现人与机器的互动。


04

像素

"Pixel Echo"

声视觉艺术表演



▲ 活动现场


▲ 正式演出


《像素回响》是由Bwave厂牌策划的有关声音、音乐和影像的实验性现场系列演出,也是国内唯一每月都会发声的视听艺 术现场(Audiovisual performance)。


作品以音轨为基础,运用精确简约的结构对强烈的低频能量与脉冲声响进架构,并通过与视觉部分光和阴影的相互作用塑造空间,作品整体深邃而集中,通过完全实时的方式完成声音,光与空间之间的控制与联系,以完整合一的视听体验构成整个现场。


对话

凤凰

艺术


(为了方便您的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对话冯梦波 

《短波》艺术家



▲ 冯梦波


Q:您如何看待古典音乐遭受冲击的现状?短波作品寄托了您怎样的愿景吗?

 

冯梦波:我觉得很正常,这个年代里无论中西方的古典音乐都是受冲击的。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变化太快了,比如说古琴,是在某个特定年代演奏给特定的人听,而现如今根本没有这种人了,所以自然古琴,没有受众。这场演出我为我自己所兴趣而做,我很喜欢古琴,这是我对心爱的文化和音乐的一种追逐方式,并无所谓让大众接纳它喜爱它。我想把我感受得到的古琴的美表现出来,就这么简单。


对话甘健 洪启乐 毛嗡嗡 

《像素回响》艺术家



▲ 甘健 洪启乐 毛嗡嗡 


Q:像素回响这个作品源于什么样的创作灵感?

 

甘健 洪启乐 毛嗡嗡:这是一种通感关系吧。我们是沉浸在像素堆叠和声乐冲击下长大的一代,影视电视广播音乐互联网,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充满明亮色彩和律动的音乐的时代里,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成长至今自然而然的创作表达,我们只是在创造我们的所见所闻。用一种现场感的张力和感染力传递给观众。


对话胡章权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单元策展人



▲ 胡章权 (左)


Q:您如何看待本次周年展的主题—伦理和技术这二者的辩证关系?

 

胡章权:人们无需惧怕科技。而应该接纳、包容和自然而然的顺应。其实伦理和道德无所谓先后与从属,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我们生存在一个自我生态修复的过程里,通过这些艺术科技结合的东西,我们想告诉大家的不仅仅是未来科技的发展,而是一种思考方式的更迭和完善。




 活动信息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主要活动日程-


“技术伦理”主题展览

开幕时间:2016.09.25 / 21:00

展览时间:2016.09.25-10.09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实验空间”特别展览

开幕时间:2016.09.24 / 19:00

展览时间:2016.09.24-10.3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技术伦理”主题论坛

论坛时间:2016.09.27-28 / 9:30-18:30

论坛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VR+ART”专题沙龙

论坛时间:2016.09.27 / 20:00-22:00

论坛地点:歌德学院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摄影 林睿 责编 林睿 Grace)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6——喻红——游园惊梦”


“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作为一种价值共同体的宋庄艺术精神溯源”


胡介鸣个展——《共时》


“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俄罗斯巡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