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视频 | 姜吉安 把“现实”视为一种待定状态——“应物会影”

2016-10-20 李宁 凤凰艺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38xkn07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2016年10月16日,姜吉安最新个展“应物会影”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开幕,由凯撒世嘉文化与亚洲艺术中心共同主办。这是姜吉安继2009年“两居室-绘画装置”之后的首次个展。整个展览呈现了姜吉安从早期绢本绘画,到现成品绘画以及《两居室》绘画装置的三个重要创作部分,从而构成一条“在再现中思辨再现系统本身”的完整线索,这也正是在此次展览作品中所强调的“回文”关系。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最新现场报道。




▲ 艺术家姜吉安与嘉宾合影



▲ 策展人鲍栋为媒体导览


▲ 艺术家姜吉安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 策展人鲍栋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 回文算法 80x55,25x18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如果抛掉个体内心当中确切的“假想敌”来看人本身,那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日常”,并且“日常”也给予了他最大的受益。这种日常过程中的“回执关系”,所涵盖的是人的经验、社会共性,以及对经验的反思、更新,甚至是知识颠覆。假如用一种镜像的方式把这一“经验与反经验”的关系平置于视觉中,那它正是姜吉安所再现的艺术创作——用视觉去凝固日常悖论的语意状态。其中回环往复、“是”却“非意”的修辞方法回应了古典诗歌中的回文诗,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但这并非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如刘坡公在《学诗百法》所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这更是古人对“当下”所释然的一种“世界观”。


▲ 展览现场


姜吉安在最新个展“应物会影”中所抛出的问题,正是以当下的日常经验去回应古人的“世界观”,用绘画去反思绘画再存在的理由。通常绘画的呈现捆绑于视觉感官,谈及视觉势必要先承认作为一种既定秩序的“现实”的参照性,因为只有建构了主体的参照性,才能移错主体的逻辑进而找到新的主体,以示论点。这种既定秩序的“现实”在姜吉安的早期绢本绘画,现成品绘画以及《两居室》绘画装置的三个重要创作部分中,显现为西方绘画的光影结构、造像方法,亦或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疏密空间法,甚至是现成品绘画中“物”所承担的“补”——“缺”、“置”——“换”的镜像关系,这都可构成参照的前提,并且只有在这种既定秩序的参照、比对下,才能完整地勾勒出姜吉安从“再现中思辨再现系统本身”的线索,也直指“回文”的修辞关系。




▲ 两居室 展览现场


尽管姜吉安在早期就已经开始将中西不同的艺术方法论汇集在绢本绘画中,但这并不代表两者之间的文化诋毁,而是把它们嫁接在最基本的日常元素中找到其“待定状态”的艺术。相比2007—2009年创作的《两居室》,展场中不同矩形空间的《两居室》将光影的空间逻辑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果以前是将绘画中的“视错觉”进行再现,那现在就是用绘画中的“视错觉再现”把“现实”进行同化。鉴于姜吉安早期在北纬40度租的两居室房子中实施的作品,当个体在空间内部时,空间包裹着个体的视角,所有被观看的乱影关系,都以个体的视觉主线为依据的前提下,去发掘和校对某种光和影的素描关系,达到对“知识”与“现实”关系的新的认知;而在最新个展中,个体的视角在无时无刻指控并包裹着被呈现的矩形空间,在这种辨知过程中,我们似乎又被旁无察觉的光源所利用,成为整个空间游戏当中的另一个道具,使之产生多个“影”的关系——黄色光源的“影”、凝固在矩形空间中的灰“影”,以及这个“固态影”在无从下落的光线下产生的乱影。按照姜吉安的形容,这是在空间中增加的无限的“梗”。



▲ 两居室 展览现场



在这种语境下,经验是介于有效与无效之间的。经验的有效在于,按照物体所塑造的空间是具有真实性的、是存在的,并符合光影分析法的现象,而经验的无效是在以光影法为主线进行推理时,错综复杂的光影关系又有背其逻辑,而宏观的真实性与推理的虚假性,似乎既为某种强加的话语贴上了标签,又质疑了一种概念的文化经验,而姜吉安的这种发问显得更具“问题的揭示性”。



▲ 展览现场


▲ 寒木雪路雪木寒180x40,37x14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 茶叙铭 133x58,56x13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 松伴鹤影鹤伴松 120x26,28x13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5


▲ 梅开半树半开梅 199x51,46x14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 影弄竹枝竹弄影 83x52,79x5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5


如果说,作品《两居室》是用一种光影逻辑去控制整个空间,那在姜吉安的最新绢本作品中,则暗含了多重逻辑:丝绢被制作成墨,用墨把更为丰富传统的中国画题材形象以剪影的方式描绘在“似起似平”的绢面上,而制墨所剩的残渣则被用来制作所绘事物的模型,构成了一种诗学中的回文体。看起来,姜吉安把“再现”这个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处理的更加复杂,再现的材料是什么?再现的方式是光影的,还是剪影的?这些潜层在画面中的图示,使得再现物、再现的对象以及再现的环境都变成了再现的内容。


▲ 水沸逢雨鸣 28x28,27x16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 弄花香满堂 73x28,52x13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 堕涎 54x44,37x12cm,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 东窗会饮 28x19,19x8cm, 现成品绘画 姜吉安 2016


按姜吉安所说,“把所有再现的问题落实到绘画的问题上,正是用绘画去反思绘画再存在的理由,其实在这个方法论之下,作品可以没有媒介和形式限制,可以是装置、事件等任何形式。但重点是要去感通和体验事物动态变化之间的不可见部分,或者被忽略的信息。”

 

总的来说,姜吉安这样一次作品的集中展示,整体包含了从90年代初至今持续思考的方案所形成的作品,涉及现成品、绘画的概念,以及从整个艺术系统的框架和制度的角度对艺术日常性的关注,并将它们汇集在视觉的经验问题中,也为观众提供了反复探讨“再现”问题的特定例子。

 

关于艺术家

姜吉安



▲ 艺术家姜吉安



姜吉安,1967 生于山东烟台,1992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被美国纽瓦克博物馆、韩国釜山文化会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重要个展包括2016年凯撒世嘉文化传播与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联合主办“应物会影 - 姜吉安个展”,2009年望京北纬40°社区内“两居室个展”,2007年798K空间 “姜吉安绢本绘画个展”。重要联展包括2016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天下往来 - 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2015意大利卡斯格里亚艺术中心、希腊雅典艺术中心“意文本 - 中国当代艺术展”,2015年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中国式书写的维度”,2014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美国布罗德美术馆“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2013广州时代美术馆“脉冲反应:一个关于艺术实践的交流项目”等。2013 《库艺术》年度最具观念性水墨艺术家,《新京报》年度艺术家,2012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水墨提名奖,《艺术财经》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1998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丹青奖,1987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展,优秀奖。


关于策展人


鲍栋



▲ 策展人鲍栋


鲍栋是工作居住在北京的中国新一代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1979年生于安徽,2006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2005年至今,他在诸多艺术机构策划过大量的展览,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A4当代艺术中心等等;他曾受邀参加各种学术论坛及研究项目,并曾在中国多所艺术院校做短期讲学和客座讲座。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AA)艺术奖助金,同年入围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李宁 摄像:李凯 剪辑 :王俊婷 责编 Lee)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第一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 曾梵志最新个展“散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