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征兆:从远古传来的呼喊

2016-11-04 王家北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2016年11月4日,由巫鸿策划的《征兆:邬建安新作展》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邬建安最新四组不同形态与媒介的艺术作品。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征兆,即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兆,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征兆思想,源自于古代的“天人感应”学说,主要表现为“瑞应”嘉许和“灾异”谴告。这是儒家希望统治者以德治理天下而作的比附,认为祥瑞的出现,是统治者德之所至,如出现木连理、凤凰、麒麟等,是上天对帝王的嘉奖和政治开明、太平盛世等的回报;失德将会遭致灾异的警告和惩罚,如发生山崩、地裂、虫灾、洪水等。因而,天意和王道就蕴含在自然界某些现象中,以天道阐释王道,以王道比附于天道。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将见。物固以类相召也。”


征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征兆的性质是好坏不一的

征兆的后续是好或坏的

征兆的原因是多方多面的

征兆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它可以左右人的想法,也可以为人所用

征兆可以突然出现 也可以慢慢发生


 “征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东西,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天人感应’的重要讯息,也可以被认定为推动权力运作和制度革新的有力工具;它们既是对未来的预警或祝福,也是集体意愿凝聚幻化的现实景观。在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岁月之中,征兆的故事此起彼伏,数不胜数,它们的生命力寄存在我们的血脉里,在今人执着的念想或不经意的呼唤中闪烁、现身,成为眼前的实在,并将对似乎写定的未来构成颠覆的威胁,或者在未来身上撕扯出一条分叉的歧路。征兆是人的选择。”

—— 邬建安


在本次展览中,邬建安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层带来了四组作品:从历时4年所作的“标志性”的大型彩色剪纸拼贴作品《大河的诞生》,到从内容上与剪纸作品发生互文关系的装置作品《三王冢》;从运用黄铜镂刻的语言对10年前的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白日梦>的树林》,再到最新的“跨界”艺术实验——由9件仿真动物标本组成的互动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征兆》。其中,《大河的诞生》与《三王冢》互临、互文,且互相呼应,而在另一大厅中,观众则是在《<白日梦>的树林》中聆听《征兆》的呼喊。


▲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邬建安在现场导览


艺术家延续了其过往对于神话故事,尤其是对于《山海经》的钻研解读。就像邬建安曾经所说:“山海经所占得比重比较大,因为它相当于一部辞典。对很多人来说志怪故事只属于童年,但我觉得其中包含了太多比童话深刻得多的寓意和指涉。但需要翻译和转换,一旦解读出来其中的智慧,就会觉得今天很多看似严肃的事情都比神怪故事要幼稚,有点假正经。而神怪故事是装出离奇的样子,其中蕴含的全是血泪。人们今天总把它解读为耸人听闻的异谈,其实是害怕其中包含的能量。”《山海经》作为保留古代神话最多的先秦古籍,分为五藏山经、海经、荒经三部分,是三个不同民族保留的地理书,但是来源都是大禹治水后给虞舜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的光怪陆离、庞博纷杂,极具研究特色,虽然征兆内容在山海经中不占主要地位,但是由于想象丰富,奇诞无比,富有原始思维特性,具有极大的思想和文化价值。


在邬建安早期的作品中,他通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中西方神话和哲学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和当代文化想象的诠释。而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其最为熟稔的创作媒材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他也将主题和媒材涉猎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巫鸿介绍道:“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游走于文字和图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他摆脱单纯的视觉和观看,因此引入了声音和演出。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本次作品《大河的诞生》为由12幅2.5mx1.8m的剪纸拼贴画组成的连绵群山。这些连绵的山形有些像桂林山水,能够引发象形的联想,而组成群山的形象是无头的“刑天”和其他来自《山海经》中的神祗,刑天与这些神祗形象似乎都在群山间疯狂的呼喊或舞蹈,试图找回其失落的头颅。



▲ 《大河的诞生》局部


在《大河的诞生》最后,无数的人、或者神走进了深山中。这一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在艺术家抽离了具体形象后,以密密麻麻的剪纸残像组合出的图案就像电影或动画中的“无面人”一般,让人在感到有趣的同时,也不免背后生成一股寒意,就像与这件作品相呼应的《三王冢》一般:这个出自由鲁迅改《列异传》所得小说《铸剑》的装置作品,直直地将三个撕咬着头发的人头摆在了观者面前,这是谁的头?是刑天的吗?早已彼此融合于一起、但却是敌对关系的三头白骨让人无法分清历史的真相,“就像人们一直试图找到刑天那颗藏于群山中的头颅,想要借它去证明曾经存在的理想世界”,然而,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所书写,传说中的美好故事也许从未真正发生。


▲ 《三王冢》


就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讲到的,邬建安的创作一直以来关注本质主义问题,在一方面,常常超越了具象的表达,去追寻一种形而上的道感;但在另一方面,艺术家却又常常以具体的方式进行创作,如运用多种媒介和与朋友合作的方式,以一个个点子般的奇思妙想引起人们具体的思考,并带来未知、远知的遐想。就像本次展览最为引人注目、侧耳的当属邬建安与音乐人小河通过演奏安装在现场动物标本身上的打击垫、吹管、琴弦等乐器,操纵多类型声音的组合与变幻,以呈现某种沟通过去、当下与未来寓意的综合声音作品《兆》。


▲ 开幕现场,左起: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吕胜中,前波画廊总经理茅为清,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邬建安,著名音乐人小河



▲ 策展人巫鸿录像发言


看邬建安的作品,不自觉会瞪大眼。我猜,邬老师炯炯的大眼珠,就是在做这些作品时成就的吧。感谢他和这些壮观地作品,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界”与“皮”。这个名为“征兆”的展览,我们作为声音设计参与其中,当我置身这些标本中演奏它们时,跨越、模糊“皮”与“界”的行为本身,便成了“征兆”的实相。

——小  河


兆,可以是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也可以指代“巨量”,甚至也可以是祭坛或墓地的界域。在原形象创作于2003年的十七颗黄铜雕镂的“摇钱树”林中,有大象、犀牛、虎、马、梅花鹿、山羊、绵羊、鹅与公鸡等动物,也有小河团队所创作的仿佛来自远古的呜咽声。“这九只动物就像是《山海经》中记述的动物征兆,它们因身体的异常而承载了窥见未来的神秘信息。”同时,这九件标本也是乐器,在各自发声时,就像是兼具形态与声音的完整“征兆”。




▲ 展览与声音现场,图片:王家北、卢方园


肢体异质的动物,与作品伴随的声音,早已是邬建安熟悉的拿手好戏:曾经在纽约与波士顿的过往展览,以及“猴王无忌”等创作元素,都蕴含着创造——拆解——组合,最终原本寻常的图像变为某种富含精神性的图腾,又或者从普通动物一下子“被改装成”上古奇兽。这些上古奇兽在古书中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征兆:火灾之兆的毕方,洪水之兆的胜遇,以及大风之兆的山犭军等。同时,史学家们认为山海经先有画,后有文字,并曾有“山海图”流传于世。但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认为,像《山经》这种保罗万象,甚至描述了一些动物的声音,是不可能根据图画来展现的。但这些在邬建安这里全然不是问题:在“林中”,演奏的乐器同时发声时,就像是因“征兆”的聚集而意外产生的某种群体现象,甚至也可以被认为是诸多“征兆”发生后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哀鸣与呜咽。




▲ 展览现场,图片:王家北、卢方园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者后果的原因的时候,高估倾向性因素,低估情境性因素。而面对“征兆”时,人们也许也是如此:上古初民所居住的环境并不安逸,周边充斥着各种危害,这使初民对外界产生了恐惧,并且,危机的不确定性让初民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要提前预知危机,就像今日通过老鼠、狗的行为变化预知地震一样,初民在灾难来临的时候都会纪录下出现的异常的事物,再经过多次的统计,归纳出可能作为预兆的灵怪。而如今艺术家再次将古时人们朴素的世界观想象充满幻觉拼贴但又极其具象地摆在每一个当代人的眼前时,也是在追问每个人过往故事(神话、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



征兆是神秘的:一些奇异现象出现了,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大事件,或是天降灾祸或是朝代变换,甚至是人类和地球的终结。‘征兆’的思维逻辑超越文化和地域的分野,隐藏在古人的科学推理和政治哲学之中。但无论怎样它总是对未知和对将来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征兆与艺术——特别是与当代艺术有着值得思考的内在关系,因为艺术总是有关想象的,而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为了通向未知和未来而创作。

——巫  鸿



《大河的诞生》图集













▲ 《大河的诞生》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征兆:邬建安新作展

策展人:巫鸿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4日-2016年12月11日

展览地点:北京现代民生美术馆一层展厅(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 王家北 责编 dbk)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2016年新加坡双年展(SB2016)


▲ “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


▲ “平行”范勃个展

▲ 第一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