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视频 | “萧条与供给”在背道而驰中相遇: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开幕

2016-11-13 Lee 凤凰艺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l0345s9xpxy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由吕澎领衔总策展,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Ragalia)联合策展,主题为“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得到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的广泛参与。在主题展单元,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5位艺术家参与,展出作品417件。在征集展单元,共有12个国家及地区的243位艺术家展出作品253件。这些作品分别亮相于百家湖美术馆的四个楼层,15000㎡的多元化展出空间合理规划展墙、展线,使大型架上绘画、当代装置、雕塑、影像等各类艺术作品完美得当地呈现,足以让观众最大程度地欣赏到展览的最佳效果。


同时,在11月11日,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学术奖评审会议在爱丁堡酒店三楼会议厅召开,根据第三届美术展展览制度,学术委员会在绘画、影像图片、综合材料三个作品类别里,分别评选出了10个学术奖项。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采访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0345ho16lj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0345owykdk


▲ 开幕现场



▲ 开幕式上,南京国际美术展组委会执行主席、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严陆根致辞



▲ 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总裁、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组委会副主席和秘书长黄炳良致辞



▲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总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吕澎致辞


▲ 中国侨联领导王永乐开幕致辞



▲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龚建忠致辞



▲ 艺术家张晓刚开幕致辞



▲ 主持人为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田彤


▲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开幕启动仪式



萧条与供给在背道而驰中相遇


在西方中产阶级的逐渐成长中,产生了新的消费主义;伴随着摄影术的出现,同时光学在物理学上的发展使人们对色彩的了解更加透彻;由于经济商品的供给,艺术内部的自我更新,也推翻了几个世纪西方绘画技巧的主要方向;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了躲避战乱的杜尚在1915年离开欧洲到达美国,由于战争所带来的对于个人价值的影响新生绝望,因此也诞生了对所有既定价值、道理或者美感标准失去意义的《泉》;1961年8月柏林墙的设立将整个德国上上下下处于一种对外承担着历史重责,对内饱受战争创伤的双重压力之下,而在二战中受伤侥幸存活的博伊斯,正是对这样一种德国现状的关切和反思,促使他尝试去建立一种元民主的社会来改变德国的现状,于是提出了具有“疗伤”功能的艺术概念。


▲ 开幕现场,左起:艺术家王友身、魏光庆、范勃、王广义、舒群等


▲ 杜曦云、高氏兄弟等嘉宾在作品前合影



▲ 开幕现场,艺术圈东北系艺术家大合影,左起:艺术家王易罡、张大力、李山、崔岫闻、舒群、任戬、王家增、王广义


▲开幕现场,左起:艺术家王广义、艺术家崔岫闻、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俞可、艺术家张大力、艺术家王易罡


▲开幕现场,左起:艺术家崔国泰、艺术家陈文令、艺术家杨劲松、艺术家范勃、美伦美术馆馆长陈荣义



▲ 开幕现场,艺术家岳敏君和艺评家殷双喜


▲ 开幕现场,艺术家汪建伟(中)和青年策展人王栋栋交谈


▲开幕式上,艺术家张晓刚和艺术家陈曦


▲ 开幕现场,艺术家杨少斌、摄影艺术家肖全


▲ 开幕现场,艺术家田晓磊、策展人付晓东、艺术家丁楠


开幕现场,左起:艺术家吴迪、艺术家钟飙、艺术家牟桓


▲ 开幕式上,左起:艺术家宋昱霖、艺术家陈文令、艺术家崔国泰、艺术家漆驭天


▲ 开幕式上,策展人、艺评家杜曦云(中)和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洪图)


▲ 开幕式上,左起:艺术家张大力、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艺术家范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艺术家王家增、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贺丹


▲ 开幕式上,左起:艺术家展望、艺术家崔岫闻、国际策展人米格尔·A.贝纳维兹(Miguel A. Benavides) 


▲ 开幕现场,左起:艺术家黄敏、艺术家杨千、艺术史学家、国际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艺术家栗子、艺术家吴迪


▲ 开幕式上,左起:艺术家管郁达、艺术家魏光庆、艺术家张小涛

 

那艺术是否扮演着使社会问题更加清晰的角色?艺术真的是具有批判性吗?它是否不仅仅针对着我们所生存的时代,也包括叙述和描写历史的方式?基于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总策展人吕澎所描述:萧条和供给,是两个与文化力量相互联系的经济学术语,可以看作历史上不同的两个阶段。一个是文化丰富和观念盛行的阶段,另一个是文化匮乏的阶段。希望从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将其比作一对背道而驰的行为,来介绍文明以及历史是如何定义当下的。



艺术以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 一楼展厅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之所以借用“萧条与供给”这样一个经济学领域的词汇,更多的是想表达一个主题:今天的艺术以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甚多,我们应该去关注和正视这些问题,并且它与艺术、艺术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在艺术家的世界中获得他们所准备面临的策略和反应。然而在艺术家准备接受这份考验时,他们势必要认清我们对世界理解的两个要素:一个是政治历史概念,另一个是文化历史概念。在整个展览的策展中,策展团队还准备了一部讲述从19世纪至今中国所面临的历史状况的纪录片。虽然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得以充分。尽管中国有了一个所谓全球化的概念,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甚至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殊性。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文化坎坷


▲ 一楼展厅


▲ 二楼展厅


在不断夹杂着特殊性与全球资本的艺术浪潮中,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走过了种种历史、政治与文化的坎坷。当“推倒柏林墙——冷战的结束”,开启了全球化新的浪潮,东西方之间的冲突被有力的资本流动迅速稀释,曾经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发生冲突的各方改变了策略——新的历史形态产生了。在89美术大展之后中国的现代艺术几乎失去了任何的展览机会,此次展览似乎成为了中国现代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次狂欢,很快艺术家们很快就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严酷性;在85中非常活跃的批评家、艺术们陆陆续续离开国内将希望放在西方国家之上。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当经济的力量逐渐干预甚至控制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时,旧有意识形态的影响也相应减弱,当没有上帝判决的学术争论到了无休无止的时候,最为有效的判决就是金钱,仅限于形而上学地关注艺术发展的历史终于进入了尾声,中国的艺术开始全面走向市场。


▲ 展览现场

 

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开始了艺术与市场交融交融,市场已经不再简单是一个物物交换的空间,而是涉及政治、经济以及新闻媒体等所购成的一种新的制度关系,广州双年展所带来的新的评审机制提示了未来由策展人操作展览的历史开始了,1993年由香港汉雅轩的张颂仁与大陆批评家栗宪庭共同策划的“后89中国新艺术”,受到了更大的范围的追捧,展览利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中国背景通过西方艺术系统和画廊体制,将中国大陆前卫艺术推向了成熟的国际艺术环境,使90年代中国的“新艺术”的有效发展成为可能,这个展览引发了西方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从“新艺术”中看到了中国的现实状况,一些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参加了同年由奥利瓦主持的威尼斯双年展无论动力和原因来自何方,中国艺术家开始进入全球化的当代艺术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参与进了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知名展览,开始建立当代艺术市场这一课题的求证与解答。



伴随“全球化”到来的艺术



▲ 二楼展厅


1997年在英国伦敦,一场名为“感性”的展览引发了轩然大波,以达明·赫斯特、翠西·艾敏、马克·奎恩为代表的艺术家组成的英国青年艺术家小组,他们用直涉人心的视觉震撼和心理冲击试图揭露隐藏于社会和体制的真实,YBA迅速成为英国当代艺术中前卫的代名词,然而其成功也与搜藏家萨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将自己的财富押在一群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身上,用资本的力量子在英国艺术环境中掀起了一阵阵滔天巨浪,他提供赫斯特巨额资金,完成了其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赫斯特一举成名,一度成为作品成加价最高的当代艺术家,与赫斯特在中国艺术市场具有同等地位的杰夫·昆斯以准确精致的日用品的不断复制,可爱的卡通形象,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大众图像组合不断给世人带来一个有一个视觉冲击,艺术品商品化的浪潮,席卷而至,在这个资本泛滥的社会里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商品,这似乎也预示着全球艺术市场的全面打开,资本对于艺术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议题,全球艺术史的时代,彻底到来。


▲ 三楼展厅 现场行为表演


▲ 三楼展厅

 

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主题“萧条和供给”,正是从全球化的历史视野来审视今天的人类艺术,通过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来观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发生于今天的艺术总是直接与间接地展示这个世界的面貌,共同构成一个看上去互不相关但都能够不同程度地起着人类生活的结构支点的作用。而这一切都与过去有关。

 

为了警醒有先知的人们,我们今天活在全球化的世界,一切均受经济影响。或许在当今环境下已不适合讨论艺术的精神性,亦不适合探索自文艺复兴时期一直是文明基石的人道主义及知识。而是用“萧条”和“供给”等经济类词汇带出我们所处这个社会目前的问题,以及寻找到出路。是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策展团队


与往届相比,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更专注于专业性、学术性与国际化的提升,延续并强化了策展人机制,特邀著名艺术史学家、艺评家吕澎担任总策展人,意大利MUSEION当代美术馆馆长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Ragalia)任联合策展人。并考虑到展览的国际性质,展览组委会邀请了九位评审策展人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他们分别是:杜曦云(中国)、付晓东(中国)、顾丞峰(中国)、何桂彦(中国)、海蒂·芭莉Heidi Ballet(比利时)、凯蒂·戈哈Katie Geha(美国)、卢迎华(中国)、李章旭Lee Janguk(韩国)、申宝瑟Nathalie Boseul Shin(韩国)。他们分别提名了主题展参展艺术家,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5人(小组)会通过不同媒介形式就自己对本届美展的主题进行了阐释,共计展出作品417件。


▲ 三楼展厅


总策展人吕澎先生对本届国际美展的学术主题阐释道:“本展览的主题阐释并不试图提倡一个单一的艺术方向,而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艺术有关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提示。总策展人仅仅是通过‘审视今天的历史背景’和‘HISTORICODE’两个部分的探讨和个人意见,为展览评委和希望参展艺术家提供思考的路径HISTORICODE关涉价值取向与目标,是人类继续存在与发展的理由,使用经济学术语‘萧条’和‘供给’不过是希望将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提示出来。总之,如下的文字是有关本次展览主题的开放性阐释,可以概括为:如果历史的创造仍然是我们的任务,甄别与分析人类面临的当代问题并挖掘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是本次展览希望提示的艺术动机和主题。”


▲ 罗丹 《思想者》


《思想者》一共有5具石膏模子,前面4具已浇铸出了21尊《思想者》,现分布在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丹麦、瑞典等国家。第5具模子根据法国方面1981年的法令要求,限量制作25件,由法国罗丹博物馆授权监制,本次展览的这件《思想者》原作是第24件,原版翻模全青铜铸造,高182cm,长147cm,宽100.5cm,重573kg,由罗丹美术馆授权证书与信息。


谈及收藏经历,严陆根博士坦言:“这是我一生收藏周期最长的伟大作品。十多年前我访问罗丹博物馆,看到了《思想者》的原版大雕,极为震撼,发誓一定要收藏一件。经过漫长的全球搜索,并与多个收藏机构磋商,最终于两年前进入了实质性洽谈,又经过了两年的谈判,终于有了今天的结果。”


今年的“向大师致敬”只有一件作品,但是我们相信,这件作品足以打动你的心!可以触摸的罗丹雕塑原作,绝对不容错过哦!


在全球征集单元,经过多轮评选,共有12个国家及地区的243位艺术家入围,共计展出作品253件。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国内外非常著名的艺术家以及众多新锐艺术家都将参与到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盛会中,例如中国艺术家张晓刚、王广义、岳敏君等。在一个集中的主题下由众多艺术家围绕主题呈现对展览的诠释。在前两届美展中都呈现了“向大师致敬”系列,并且得到了观众的青睐。第三届美展推出了“向大师致敬Ⅲ”,由严陆根博士带来的一件令人惊喜的作品——罗丹雕塑《思想者》原作。


美展图集(部分)

主题展单元




幸鑫



▲ 金玉满堂春富贵


任戬


艺术家以图像方式书写世界的寓言:通过九个故事 :一、“资本”二、“坟”三、“羊”四、“原子”五、“东西”六、“十字”七、“潘多拉”八、“斯芬克斯”九、“八仙过海”隐喻人类社会的问题,把历史中的人、事、物重新混合编码,预示新人类的创世开始。


▲ 纪元


何工


看到人们被带进各种雄心勃勃而没有崇高感的梦里;看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威权主义频繁地而非偶然地畅行无阻令人非常不安。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在表达这种不安。


▲午后诀别—玛丽·乔·邦式哀歌


Teresa Margolles


介绍: 作品《调查》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那些毫无声息地从这个世界失踪的女性,它探索暴力和遗忘之间的联系,以及为这些失踪女性发声的必要。从她们遗留在各个地区的痕迹出发,Margolles将观者引领至华雷斯城寻人海报创造出的叙事中。系列作品《目击者》展现的是一棵树,在这课树前曾经有人被暗杀。树是幸存的“人证”,树皮上的子弹痕迹证明且警示着人们惨案的发生。 Margolles的影像作品《你能有多支持一个城市?》记录了他在博尔扎诺和卡塞尔以及艺术家本地的所有表演。表演者们穿着用三种语言印有“一个城市能够承担多少?”和“一个城市可以承受多少痛苦?”字样的黑色T恤衫。Margolles将合作表演者们作为艺术家声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将T恤上煽动性的问句作为一种信息通过表演者们散播到城市的各处。 


▲ 调查系列


朱玺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城市的经济迅猛发展,吸引各个农村劳动力放下务农事务,纷纷涌入城市。成为一线城市的发展出了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北上广”基础发展减缓,低层次劳动力需求减少,再加上大城市房价物价的迅速飙升,农村生活改善当年的劳动主力——农民工再一次掀起“回乡潮”。 迁徙是人类的动物性的体现,追随水草而居,追求更好的生活。印象中,从一开始那种车顶上架着行李架,捆扎着满满行李与包裹的“中巴车”,就承载着农民工对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幻想,每天驰骋在三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之间;直到现在,依然是大人们回去“建设家乡”和孩子们“出去闯荡”理想的承载。 


▲迁徒


Rä di Martino


Rä di Martino 创作的木制雕塑《不可见之事的真实报道》(一个虚拟的坦克模型)是一个根据老式风格复制的假坦克造型。多年来,军事战略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包括引进的仿生手段(或称之为伪装)。这个术语不仅涵盖了服装,也包括军用车辆,尤其是虚拟坦克,现如今,以战术欺骗和训练为目的仍然使用。艺术家将它与自己的习惯做法相关联,通过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元素进行短接,具体探讨了这种机制的欺骗性。


▲ 不可见之物的真实报道


爱默杨


这个系列的作品均拍摄于北京的拆迁房。艺术家特意选择阳光明媚、空气通透的上午,并非因为技术原因,而是在其看来,阳光和破败之间,隐形的、控制我们的鬼魅才得以显现。是美好的阳光让我们意识到某些东西正在疯狂的生长。


▲乙未7号


西京人


欢迎来到西京——西京奥运会/ Welcome to Xijing-Xijing Olympics (427号)已获得1票当前第57名介绍:西京人这个团体基于一个虚构的城市概念,西京——想象中的东亚政体,对应真实世界中的北京,南京与东京。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该作品以一种幽默而嘲讽的态度去看中国的奥运热。在北京市郊,西京人举办了他们自己的奥运,亲自扮演了运动员和亲友。作品展现了对像奥运会这一类的国际性过于庞大的项目批判的态度。



▲ 欢迎来到南京——西京博览会


张晓刚


重生2号:重生之礼 Rebirth No. 2: The Rite of Rebirth (347号)已获得0票当前第58名介绍:艺术家张晓刚参展作品《重生2 号:重生之礼》相比较其过去 的作品而言,降低了情绪性和叙事性。艺术家用清晰的描绘, 在画面中寻找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得整个画面带有魔幻意 味的色彩,暗含了对历史、时间以及生命观的认知。


▲ 重生2号:重升之礼


汪建伟


汪建伟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之一,也 是中国当代最具跨学科思考和实践的艺术家,研究领域涉猎哲 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此次参展作品没有具体指向 的命名,希望借此探讨在抛弃作品附加的意义之外,作品本身 是否还具有自身的意义。 



▲ 汪建伟 信使No.7


Dimitri Kosire


此部作品意在强调我们所处社会病态的一面,它在暴力、不幸和死亡的美学滋养下成长。我们人类本身苦痛所产生的幻觉增进了各类产品的销售动力;我们所处的色欲社会在病态和他人不幸的滋养下疯狂生长。这一类的现代艺术则是通过这一形象来体现我们所创造的带有其印记的病态和物品。因此,艺术家是在建议尝试去净化这不可能被净化的病态:或在最后,强调性欲和自我毁灭的欲望是现代社会的动力。


▲ 射穿


Lee Leenam


蒙娜丽莎·虚空/ Mona Risa Vanitas (485号)已获得2票当前第56名介绍: 他自称新媒体艺术家,他利用影像技术为经典名画注入现代元素,赋予新的形象。他利用媒体艺术的形式,把视觉能源的光加以数字形象化做成了一种信号,将东方与西方在文化与历史领域能够交流更多样的内容。然而,李二男自己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变成一种信号与观者试图建立沟通。这种方式给数字予以更创新的概念,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创造新的意义的积极的角色。 


▲ 蒙娜丽莎·虚空


刘建华


物体系列1》作品为2013年开始创作,持续至今。在把人们熟悉的一些自然中、生活中及自身的物体转换视觉方式后,希望对社会现实之中的问题带来深度的感受和思考。材料的易碎、脆弱等特性使生命的不可预测得到很好的呈现。 


▲  物体系列


Siwa Mgoboza


▲ 非洲安珊提王国


宋永红


风景灿烂 Beautiful Landscape (208号)已获得2票当前第56名介绍:社会现实即是影响思考的重要部分。艺术家不可能无视生存现 场去创作所谓的美。即然是绘画又不可能离开形式和色彩的组 合,艺术家刻意使用线和色彩的“平面性”来区别“现实主义” 作品。用鲜艳轻快色彩反讽现实的沉重和无奈,让混乱的风景 看上去很“美”。


▲ 风景灿烂


高氏兄弟


2010年6月的一天广西78岁老人王庆柏被碾死于挖掘机的履带之下,至今真相不明。此三联油画以写实、模拟电子荧屏像素条纹、隐喻粉饰太平的缤纷狂欢三种手法重现了这一悲剧事件。 


▲ 盲人的寓言—过河


黄敏


▲ 垃圾场


李山



▲ 重组


邓碧文


蛇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是生殖图腾的一种重要代表。此作品以中国历史长河这张蛇形历史图为基础,制作一个盘踞在展厅中央的巨蛇地毯,并在每一个王朝更迭处用红色来显示这种累进的另类文明发展。


▲ 蛇形杀戮图


Josef Acbrer


三幅作品分别来自三个分离的周期,但是它们都有同一个主题。纯粹风景的剪辑,城市解决方案的计划,从宇宙的角度拍摄公共空间,将个人和社会利益与洁净的自然联系相比较,从宇宙角度充分展示了我们在地球表面的足迹。


▲ 地球学5


▲ 已损坏信息 5



▲ 领域16(泛古大陆系列)


张小涛



▲ 迷雾剧照 No.4


王广义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姜杰


▲ 小于一吨半


老麦


▲ 老麦系列作品


陈文令


▲ 世外桃源No.4


崔白


▲ 哀悼他的一生


邱黯雄


▲ 山河梦影


李琳琳


一只狗在撕咬着涂抹了肉汁的摄像头,产生一个影像作品投影在墙上。 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永恒动力。这个作品通过影像的方式来探索欲望这种动物本性所产生的力量.



▲ 欲


Michi Meko


Michi Meko是一个有超凡创作力进行跨学科创作以及丰富的个人特点的艺术家。他以不可思议的能力在灵感中挑战,思考,然后带入都市化的美感。其作品对生理及心理都有涉及,是力量,毅力以及回忆的代名词。“来时的船消失了”体现了一种存在于过去和将来夹缝中的理念,“套件”则利用背包表现了向未知的探险旅程行进的概念。


▲ 套件


曹晖


曹晖的创作有丰富的路径,譬如在具像的语言表达中,追求一种视觉的惊颤效果;或者以解构的手法,对既有的雕塑范式予以拆解,使其生成一种新的视觉逻辑;或者利用现成品,通过观念的转换,赋予作品一种新的观看关系。 


▲ 黏糊糊概念


王华祥


▲ 天合地系列作品


Pascale Marthine —Tayou


他的作品采用惊人多样的材料和现成品,有一种积聚的美感。艺术家用这种美学来表明当今后殖民主义背景下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探讨地球村的概念。Favela指的是巴西的贫民窟。作品对大量鸟窝的使用是为了提出住房和社区是人类普遍的需求。与此同时,作品还指出贫困和机会之间的失衡正困扰着全球人民。


▲ 贫民窟 A


Michi Meko


来时的船消失了/ The Ship I Came Here on Vanished, We Auto (367号)已获得0票当前第58名介绍:Michi Meko是一个有超凡创作力进行跨学科创作以及丰富的个人特点的艺术家。他以不可思议的能力在灵感中挑战,思考,然后带入都市化的美感。其作品对生理及心理都有涉及,是力量,毅力以及回忆的代名词。“来时的船消失了”体现了一种存在于过去和将来夹缝中的理念,“套件”则利用背包表现了向未知的探险旅程行进的概念。 


▲ 来时的船消失了





岳敏君


作品《琐碎》对于岳敏君来说是新的尝试。由于其创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很难完全保持展出状态。通过对于图像的选取和裁剪,岳敏君通过一种立体的方式对图像进行拼贴,看似波普的图像平层被所有形象的独立立体支撑进一步丰富,被截取的图像个体在脱离了原本语言环境的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琐碎系列


毛同强


秩序 Order (168号)已获得5票当前第53名介绍:在《秩序》这件作品中子弹和镜面不锈钢猛烈撞击后生成的奇异形态和氛围,尽可能调动起观者的复杂感受,扩张体悟的层次和空间。此时柔软和坚硬、静止和运动、完整和碎裂等截然对立的差异,正被视觉化转换。


▲ 秩序


任民


▲ 乌托邦


杨光南


▲ 动作1号


吕山川


▲ 维多利亚港


孟煌



▲ 远方—4号


尹朝阳


▲ 峡谷


金峰


▲ 简书


毛旭辉


▲ 剪刀丛林·失乐园


Cboi Daejin


▲ 操作的智慧


林雄珪


▲ 一念系列


吕楠


▲ 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Janek Simon


▲  狗头人身像


Brandon Andrew


▲ 瑞秋·道扎尔


Yesmine Ben Khelil


▲女人,老虎和笼子


杨冕



▲ M·A·M


王朝


夭- 青蛇白蛇Die-Madam White Snake (218号)已获得0票当前第58名介绍:当遭遇生存的实际问题时,真实的生命与文化塑造的虚拟形象 的生命会否产生存在的危机感?我们会如何抉择?作品《夭- 青蛇白蛇》、《夭- 天使》通过绘画与写实雕塑营造出的虚拟 情景将传统故事、传说中的人物与英雄形象的受难状态描绘为 一种真实,试图引发大家对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重新思考。 朴素写实的黑白油画表现了白蛇青蛇被劳动的人们捕杀的场景, 写实的雕塑表现青蛇白蛇与天使的尸体被装在裹尸袋中的状态。



▲ 夭—青蛇白蛇





崔岫闻


《真空妙有》系列似乎是艺术家精神结构初步定型后状态的呈现,心理的方向开始自觉进入精神领域和空间。虽然画面依然延续了学生模样的形式,但只是形式的延续而已,本质上探究的问题已经转换和跳离了物质层面,画面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多维精神张力。


▲ “真空妙有”系列


舒群


这幅作品的原画叫做《延安火炬》,当时毛主席有句话叫“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炬也有“星火燎原”的味道。“人民” 是个大家庭, 而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从而“万众一心, 一 呼百应”。艺术家舒群表示虽然这是个虚构, 但是作为一个剧 场效应, 像个大合唱一般, 这种感觉非常能够感染他。他觉得 “人”还是要有人类性, 虽然人是个体, 但不是绝对的个体, 人 一定要有个普遍的剧本, 叫做人性或者人道主义. 今天我们脱离 了宏大叙事那种过于唱高调的人道主义, 但是最低限度的人道 主义不能消失, 消失了就会出事, 他认为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偏离 这个人道主义太远了。



▲ 红色经典系列11号


左小祖咒


▲ 错版系列


金阳平


被打者 The Beaten Man (112号)已获得1票当前第56名介绍:金阳平在社会语境的范畴内,提出个体身份与自我,社会公共权利的多重关系。他在主题上更多的关注社会性与绘画的关系,在手法上较为明确的将绘画从西方透视学推向东方线性的实验之中。金阳平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关注点从对社会群体共性特征的塑造转向了对社会群体特性特征的塑造中,生成一种“社群化”的新意识形态。


▲ 被打者


方璐


方璐是录像局的共同创始人之一,这是位于北京和广州的独立录像档案机构。参展作品《没有世界》也是一件影像作品。在一栋空荡荡的房子里,六个年轻人居住在这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重复和游戏着暴力而无冲突的行为,演练着各种游行抵抗的动作。他们的行动产生于过度媒体化和充满未知的今天。这些自我的训练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反应与存在的方式。


▲ 没有世界


Lee Changwon


平行世界——穿越时光的手/ Parallel World Hands across Time (371号)已获得1票当前第56名介绍:从2011年起,Lee Changwon发表《平行世界》系列。 他将整个灰暗空间成为了装置作品,这就是平行世界。他的平行世界也许说明现实世界蔓延着暴力和痛苦,而媒体的介入使这种世界具有新的意思、新的形象;平行世界或者是由媒体改变的公共现实世界,以及李昌原故意对形象结构和细节进行艺术性改造的形象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影像和图片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虽然两者有因果关系,但形象的来源和现实中的作用是毫无关系的。李昌原认为两个世界存在着紧张关系,也存在相互包蕴、并存的关系。



▲ 平行世界——穿越时光的手


栗子


艺术家栗子此次参展作品延续其一贯的黑白单色系调式,《普罗米修斯》画中石刻雕像的残片形象符号化并且充满诗化,极具强烈的感染力。《第五类森林》(26)画面大面积的户外黑色森林,使得画面充满着神秘、冷静以及戏剧感,似乎暗喻当代人类文明面临的问题,引发人们对文明的思考和探寻。


▲ 第五类森林


邓大非


▲ 黑暗乌托邦2


Lee Wan


泰国制造(丝质西装)/Made in Thailand(silk suit) (417号)已获得0票当前第57名介绍:“Made in”系列影像作为以相同手法所进行的项目,从殖民主义者的视点来看现在的世界。某一天,艺术家突然看到早晨的饭桌,出现想要亲自制作桌子上所有东西的想法后,开始了“Made in”的创作。去柬埔寨种大米,在泰国制作绸缎,在缅甸加工黄金。在台湾周边的麦芽糖农场滞留2个多月后制造出1勺白糖。通过亲自去了解个人消费的东西是怎样生产出来,又怎么样进行流通而开始进行的看似有些愚钝和荒唐的项目,李莞让我们了解了直到现在留在第三世界的殖民主义者的残余们在如今新自由主义经济结构内是如何运行的。


▲ 泰国制作(丝质西装)


田晓磊


创造 Create (215号)已获得4票当前第53名介绍:人类与科技的关系是这个作品的主题。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后人类 的形象,用MV 的形式展现他是如何存在的。艺术家想让现有的 文化,科技,身体,充分做爱,诞生出未来创新的事物。


▲ 创造


Ramírez Enrique


Ramírez的作品可以被描述为对当代反乌托邦中的人性化进行的诗意入侵。如《海洋33°02′47″S/51°04′00″N》,他的电影装置和摄影主要针对的是流亡的政治和记忆的不连续。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广袤风景象征了用以想象、眺望和漫步的诗意地理空间。《翻越一堵墙》的灵感来源于人权,即人们有离开任何国家,包括祖国,并有权回到自己的国家。《魔鬼》描绘了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代表了生与死之间的未知和不确定的旅程。 



▲ 海洋33°02’47”S/51°04’00”N


马军


四尺宣》 Feet Art Paper 一张宣纸被揉搓成纸团,小心展开,宣纸表面布满山峦起伏般的折痕。传统中国画所追求的空间,层次,在这揉搓的行为里得到解决。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就像这张展开的纸团,也是一种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揉搓后的结果? 


▲ 四尺泥金宣


叶甫纳


涂指甲是女性的一种日常生活化的自我身体的美化与装饰,是自然身体延伸的末端之上进行人为改造的痕迹。做为古而有之的身体实践美学,叶甫纳如何将其转化为具有现代性的生命权利的政治塑造?


此次参展作品的构架依托了“五指山”、“巨石阵”的东西方的神话模式,对世界不同文明的传统与历史进行了一次现代性的重建。崇高而恢宏的山石形象,被日常的通俗审美所演义。叶甫纳用指甲进行了对各种创世神话的模仿,对神圣性的起源进行了创造性的庸俗版颠覆,这种不协调和不一致性所产生的荒诞和嘲讽的笑声不绝于耳。叶甫纳对日常生活的再发现以及再阐述,模拟了一种反神话和反仪式的秩序,建立了一个叶甫纳自己的关于宇宙世界的判断。


▲ 甲天下


杨茂源


▲ 曼陀罗—骆驼 No.1


▲ 形状


李青


▲ 左:十八颗松鼠 右:放大·香港的早晨


何汶玦


权力 情欲 死亡 Power Lust Death (87号)已获得0票当前第57名介绍:《权力 情欲 死亡》将九个螺丝钉放大成50到160公分左右,它们高低不同、形状各异,但无疑都将力量集中在尖端的一点之上,直立的螺丝钉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就像是为了国家强权人们树立的纪念碑,它们在世界各地笔直地指向天空,顶尖之上凝固着人类的文明、秩序,以及人类对于权力的追求,生活的一切都和权力有关,权力关乎性,螺丝钉具有性以及生殖层面的意义,权力关乎死亡,过度膨胀的权力导致死亡。


▲ 权利 情欲 死亡


张钊赢


张钊瀛的作品呈现了机械化大生产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不过,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既有的场景,抑或说既有的视觉记忆进行了破坏,甚至对原图像进行了篡改,使其显得破碎而不完整。同时,图像的模糊化处理在视觉上也让人与之产生了距离。这种距离与其说是视觉的,毋宁说是文化心理上的,因为这些破败的场景暗示着一个时代的远去。



▲ 大赢家


韦天瑜


作品采用雕塑装置形式语言,有三个雕塑组合,和墙面黑白摄 影形成场域空间。作品视觉的展现了人为了生存,在和命运的 博弈中一次又一次的错位、栽倒、挑战、挫折…,在飞翔的理 想与坠落的现实中体味着最终折翅的悲剧和生死轮回的宿命。 有着壮硕身体的鸟人,满怀理想但是蒙着脸仿佛预示着他最终 从天载落的命运,巨大的马蹄和不祥的乌鸦,半浮的老树和野 兽的骷髅…女人的美丽的裸体, 透着隐隐的骸骨,昏暗的乌鸦 漫天遮挡着希望的阳光。



▲ 飞


朱久洋


陕北说书是一种最古老的说唱艺术,它以一种接近生命本源的状态进行表演,其过去说唱都是一些民间故事和段子,而这个作品是用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最边缘的人,表演了一个公共话语,将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转化成当代艺术语言, 又和当下的社会及人产生关系,使声音,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一个纯粹的表达,是一种说唱式的呐喊,作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人对真理和自由的绝对渴望。 



▲ 盲人宣言



征集展单元






▲ 展览现场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学术奖获奖名单


影像图片类

1.    Adrian Paci   (阿尔巴尼亚)

2.    BarisDogrusoz (土耳其)

3.    Fang Lu 方璐  (中国)

4.    JianGuoxiongdi坚果兄弟 (中国)

5.    Kim Jin Hee(韩国)

6.    Lee Lee Nam李二男 (韩国)

7.    Li Yu & Liu Bo  李郁& 刘波 (中国)

8.    MeggyRustamova(比利时)

9.    Xijing Men (西京人) 

小泽刚(日本)、陈绍雄(中国)、金鸿锡(韩国)

10.Yao Qingmei 姚清妹  (中国)

绘画类

11.Brian Wondergem(美国)

12.Huang Min 黄敏 (中国)

13.Jing Kewen 景柯文 (中国)

14.Li Dafang 李大方 (中国)

15.Li Qing 李青 (中国)

16.Ma Yanhong 马延红  (中国)

17.Meng Huang 孟煌 (中国)

18.RenJian 任戬 (中国)

19.XieXiaoze 谢晓泽 (中国)

20.Yang Fan 杨帆 (中国)

综合材料类

21.Dan Halter (津巴布韦)

22.Francesco Arena (意大利)

23.Jia Chun 贾淳  (中国)

24.Li Zhanyang 李占洋  (中国)

25.Mao Tongqiang 毛同强  (中国)

26.Martino  (意大利)

27.Sean Se Hwan Roh. (韩国)

28.Wang Guangyi 王广义  (中国)

29.Wang Zheng 王挣  (中国)

30.Wu Xiaojun吴小军  (中国)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主题:“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

出品人:严陆根

总策展人:吕澎

联合策展人:Letizia Ragaglia

展期:2016.11.12-2017.2.12

展馆:百家湖美术馆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利源中路33号


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排名按首字母A-Z排序)

Adel Abdessemed、Adrian Paci、Alek O.、Alison Kuo、Allison Gibbs、Amol K. Patil、Anastasios Logothetis、Andres Serrano、Anna Ådahl、Anna Maria Maiolino、AnneDukHee Jordan、Armando Lulaj、Aurora Sander、艾松、爱默杨


BaharNoorizadeh、BarışDoğrusöz, BartoszFraezek、BatSheva Ross、Beak Jungki (白仲基)、BernarVenet、Brandon Andrew 、Brian Wondergem


Carla Zaccagnini、ChimPom、ChoiDeajin、ClaireFontaine(Collective of artists)、Clara Sukyoung Jo、Craig Havens、蔡士弘、苍鑫、曹晖、曹恺、陈陈陈、陈晗 、陈卫闽、陈文令、陈曦、程大鹏、从瓴萁、崔白、崔国泰、崔岫闻


Dan Halter、Dan Perjovschi、David M. Stein、DeimantasNarkevič、DimitriKosiré、邓碧文、邓春儒和王亭、邓大非、邓玉峰、丁楠、董钧、董文胜


EléonoreSaintagnan、EnriqueRamírez


FloMaak、Francesco Arena、Francesco Vezzoli、FrancoVaccari、范勃、方璐、冯立


Goldschmied&Chiari、GordonMatta-Clark、高海戈、高雷、高氏兄弟、顾翔、郭涛


Ham YangAh、HyewonKeum、韩建宇、韩磊、郝敬班、何工、何杰、何森、何汶玦、何翔宇、贺丹、洪磊、胡为一、胡昀、黄峻、黄蓝、黄敏


Janek Simon、Jennifer Allora&Guillermo Calzadilla、John Smith、Jon Cohrs、Josef Achrer、Joseph Beuys、Jun Sojung、JungYeondoo、计文于和朱卫兵、贾淳、坚果兄弟、江书军、姜杰、蒋立、金锋、金阳平、景柯文


Kader Attia、Keith Wilson、Kim Jin Hee、KimUnzi、Kota Ezawa、孔千、


Lao Mai (老麦)、Laurie Charles、LaurynYouden、Lee Changwon(李昌原)、Lee Leenam(李二男)、Lee Wan、Lee Yongbaek(李庸白)、Lee Yonghwan、Lida Abdul、Lim Minouk、Luca Vitone、李宝玖、李昌龙、李大方、李琳琳、李明铸、李青、李山、李暐、李小彬、李勇政、李郁+刘波、李占洋、栗子、林恩迎、林文、林致言、刘鼎、刘建华、刘建明、刘野夫、刘彧文、刘展、卢征远、罗荃木、吕楠、吕山川、MaciejToporowicz


ManitSriwanichpoom、MarcBeaufrere、Marie Reinert、MarniShindelman&Nate Larson、Marthe Elise Stramrud、Mary Mattingly、MeggyRustamova、MichiMeko、Minerva Cuevas、Mira Sanders、Miranda Maynard、MirceaCantor、MiroslawBalka、马军、马延红、毛同强、毛旭辉、孟煌、莫俊峰、牟桓


NareshKumar、NicolòDegiorgis、NiklasGoldbach


Okin Collective、ÖyvindFahlström


Park Woongkyu(朴雄珪)、Pascal Martin-Tayou、Philipp Messner、PrabhakarPachpute、PratchayaPhinthong、庞茂琨、彭祖强


乔相伟、覃超、秦晋、琴嘎、邱黯雄、邱炯炯、邱军


Rä di Martino、Rachel Cox、RossellaBiscotti、Ryubiho、任戬、任民


SalwaAleryani、Sanaa Hamid、Santiago Mostyn、Santiago Sierra、SantuMofokeng、SaschaPohle、 Sean Se Hwan ROH、ShoshShalm、Siim-Tanel Annus 、SiwaMgoboza、Sophia Pompéry、SUPERFLEX、单飞达、申亮、沈勤、沈晓彤、石峻、史金淞、舒群、双飞艺术中心、宋永红、宋永平、宋永兴、苏新平、孙少坤


Teresa Margolles、Theo Prodromidis、Thomas Eller、田晓磊、铁木尔斯琴、仝天庆


VlassisCaniaris


WalidRaad /The Atlas Group、王朝、汪建伟、王风华、王广义、王华祥、王家增、王俊艺、王强、王庆松、王旺、王小双、王雪、王易罡、王轶琼、王友身、王郁洋、王挣、韦天瑜、魏光庆、翁奋、乌托邦小组(邓大非+何海)、吴迪、吴高钟、吴翦、吴思骏、吳家潁、 吴小军 


Xijingmen(project)、谢南星、谢晓泽、忻海洲、幸鑫、徐一晖、薛超


Yael Bartana、Yesmine BenKhelil、Yorkson、Yuval Shaul、颜磊、杨春晖、杨帆、杨光南、杨宏伟、杨劲松、杨茂源、杨冕、杨千、杨少斌、杨深、杨淞、杨圆圆、姚璐、姚朋、姚清妹、耶苏、叶甫纳、叶凌瀚、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洪图 )、尹朝阳、于向溟、于瀛、禹露、岳敏君 


ZaneleMuholi、臧坤坤、曾梵志、曾令香、曾群凯、曾扬、张春华、张大力、张克立(张文强)、张巍、张文荣、张小涛、张钊瀛、章燕紫、張峻碩、赵华、赵能智、郑得恩、郑宏祥、钟飙、周行 、周伟华、朱久洋、朱玺、左小祖咒


(凤凰艺术 南京报道 撰文\采访 Lee 摄像 李尚昀 责编 Lee)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后感性:恐惧与意志”


▲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


▲ 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


▲ NEW ORDER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