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关于文献展的文献展:我们要记住作品,记住展览,记住那个时代

2017-03-01 凤凰艺术


  文献展的神话  

2017年3月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展览“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历经一年多的准备,展出有关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和文献近三百组,包括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阿尔诺德·博德的艺术创作、概念手稿与家具设计,以及历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与重要艺术家的原始手稿、草图和部分珍贵原作。

 

本次展览是第一次专门面向中国观众而策划的关于卡塞尔文献展60多年发展历史的展览,并且是中德两国建交45周年的首个重要文化活动。同时,这也为中央美术学院与卡塞尔文献展组织方的一系列战略合作揭开序幕,包括卡塞尔文献展官方网站与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的合作暨共同开发“卡塞尔文献展中文网”,以及在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卡塞尔文献展研究中心”等。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开幕式现场。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兴起以来,政治性与艺术性始终并行于这一领域,无可避免地存在于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展览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如今是超脱社会性与政治性而存在的,也没有一名艺术家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般的“与世隔绝”。而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最富有名气的文献展,位于德国的卡塞尔文献展自然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使命感——无论是1955年的第一届,还是将于今年举办的第十四届,亦或是今日其在中国所举办的世界第一大型回顾展。

 

▲ 新闻发布会现场。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开幕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方策展人余丁教授主持发言。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开幕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发言。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开幕式现场,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郝志强(Enrico Brandt)代德国外交部欧洲事务国务部长、德国联邦议院议员米夏埃尔·罗特(Michael Roth)致辞。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开幕式现场,文献展公共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安妮特·库伦坎普夫(Annette Kulenkampff)发言。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开幕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宣布中央美术学院与文献展公共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开幕式现场,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德方策展人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发言。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1955年夏天在卡塞尔举行的第一届文献展,却不必然被认为是这一系列的开端:它仅仅被称作“文献展:二十世纪的艺术”(而不被称作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而这个标题本身,就涵盖了这一系列计划的抱负:它举办于一年的中点、十年的中期、世纪的中期,把自身定位为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个支点,并有意识地使当代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化,并与此同时,对此后的所有此类展览产生影响。激发第一届文献展的那种“紧急的刺激和迫切感”,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为战后德国艺术的新情景做出一个确定陈述的时机成熟了。在见证了1954年夏天威尼斯双年展的成功,并在哈夫特曼第一部研究现代艺术的著作《二十世纪的绘画》(Painting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这本书后来成为第一届文献展计划的纲要)在同一年出版之后,第一届文献展的主要组织者阿诺德·博德(Arnold Bode)和维尔纳·哈夫特曼(Werner Haftmann)提出了文献展的构想。这一历史机遇是在这样的时机中到来的:这时,一些政治和美学的潮流,需要得到某种公共的呈现,即一个有利于人们做出判断的公共论坛。(华莱士)

 

▲ 阿尔诺德·博德,1972,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弗洛瑞斯·诺伊胥斯


▲ 2017年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团队,照片前中为总策展人波兰籍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亚当·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他于2003至2014年担任瑞士巴塞尔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和策展人


在盟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与精神文化的惨烈现状后,借助一个花园展的支持,在用鲜花为废墟上的卡塞尔市带来美好和色彩的同时,博德和他的团队希望在那个欧洲第一家公众博物馆(从第五届起扩大到整个卡塞尔城)中实现以下目标:恢复曾在德国纳粹统治期间遭到毁谤和禁止的现代主义艺术(即从20世纪早期到当时德国年轻与中年艺术家的创作);恢复和记录现代主义和新的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在传统的(西)欧洲,重塑德国文化之国的形象;发展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和展览理念;以及建立抽象主义的新美学范式。Documenta由此得名,它在拉丁语中也有“传道授业”和“精神思想”的含义。

 

▲ 第一届文献展团队,1955,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瓦尔特·波普


▲ 被摧毁的卡塞尔城,1947,版权归属卡塞尔市档案馆,0.004.111,蒂姆



▲ 弗里德里齐阿鲁门博物馆,1955,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君特·贝克


▲ 国家花园展,1955,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塞尔地区图片社


从本次“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展览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在创立之初,文献展的重心还是经典现代主义的大师们,后来逐渐转向西欧和美国的战后现代主义艺术,最后走向全球范围的语境中。在形式上,也是从前三届的20世纪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作品到波普艺术和极简主义艺术,并从第五届起引入装置、观念、行为等艺术形式,强调理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和社会、个人的关系。同时,由于从第五届起的策展人各不相同,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从展览标题、作品风格与内容指向上感受到不同时代对于艺术、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态度,甚至可以在其历史中看到观念完全相悖的两届文献展。


▲ 展览现场


同样的,卡塞尔文献展的展览场地变迁同样是一条有关政治性的线索。从一家博物馆,到整个卡塞尔市,再到第十一届文献展选取了世界4座其他城市举办论坛,以对抗欧洲本位主义。上届的文献展则首次有了外围展区,分布在伊拉克喀布尔,埃及开罗和亚历山大城,以及加拿大班夫。而于今年举办的文献展主题为“以雅典为鉴”,则将在希腊雅典设立第二展区。这无疑是对身处欧洲一体化危机的欧洲,和成为众矢之的的希腊的直面回应。卡塞尔市市长贝尔特拉姆·希尔根(Bertram Hilgen)对此决定满怀憧憬:“作为全球当代艺术界最为重要的展览,卡塞尔文献展不仅要展示当前艺术的发展,艺术策展更要着眼于政治和社会语境。雅典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辉煌文明的发源地,如今也因为面临全球政治和社会挑战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 卡塞尔市市长贝尔特拉姆·希尔根(Bertram Hilgen)发言,并捐赠博伊斯橡树石与种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回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石头。照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众多文献展,然而部分展览的学术性与历史价值却存在缺失,甚至只是借用“文献展”之壳而无其魂。今日,这场关于展览的展览,这场关于文献展的文献展来到了中国,得以让中国的观众很直观且不费力地以艺术史的眼光看待过去,反观当下。对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一个鲜活的外国史;对于策展人来说,可以学习、对话国外顶尖的学术态度与艺术理念;对艺术家来说,则可以更为生动地体会那些生存于同样复杂环境中的先行者们在创作艺术时所受的社会性影响;而对于中国来说,在中德建交四十五周年的今天,与这个欧美美学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史的风向标相遇相交,同样是一个对于社会发展与文化创造进行思考的重要机会。


部分展出文献图片


▲ 城市文献展1972,阿尔诺德·博德,纸本素描,60x42 cm,1969,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塞尔市永久借予)


▲ 跳跃的石头,威利·包梅斯特,硬纤维板上油画,85,3 x 104,3 cm,1951,版权归属威利·包梅斯特基金会


▲ 第四届文献展,克里斯托作品“5600立方米包裹”设计手稿,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尔·奥斯卡·布拉泽


▲ 第四届文献展,克里斯托作品“5600立方米包裹”设计手稿,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尔·奥斯卡·布拉泽



▲ 第四届文献展,克里斯托作品“5600立方米包裹”设计手稿,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尔·奥斯卡·布拉泽



▲ 第六届文献展,布展现场:弗里德里希广场上有瓦尔特·德·玛利亚“地下一千米”手稿,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



▲ 第六届文献展,布展现场:弗里德里希广场上有瓦尔特·德·玛利亚“地下一千米”的钻孔塔和理查德·塞拉的雕塑“候机楼”,1977,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尔·艾伯特



▲ 第六届文献展,约瑟夫·博伊斯等人作品“自由国际大学/FIU”,1977,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迪特·施维特勒



▲ 第六届文献展,约瑟夫·博伊斯等人作品“自由国际大学/FIU”,1977,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迪特·施维特勒



▲ 第六届文献展,约瑟夫·博伊斯等人作品“自由国际大学/FIU”,1977,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迪特·施维特勒



▲ 第七届文献展,约瑟夫·博伊斯-“7000棵橡树-以城市绿化代替城市管理,1982,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

▲ 第七届文献展,约瑟夫·博伊斯-“7000棵橡树-以城市绿化代替城市管理,1982,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


▲ 第十届文献展,弗朗茨·魏斯特作品“文献展椅子”,1997,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迪特·施维特勒


▲ 第十一届文献展,“巴塔耶纪念碑”的概念稿,托马斯・赫尔施宏,21 x 29,7 cm,2002,版权归属文献展资料馆(卡塞尔市永久借予)



▲ 第十三届文献展,高什卡-马库加作品“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那就不是什么”,2012,版权归属斯蒂芬·达姆


历届卡塞尔文献展海报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

主办: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

承办: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中国圣佳曦和集团·大千当代艺术中心

特别支持:卡塞尔文献展资料库

策展人:克劳斯·西本哈尔,余丁

展览时间:2017年3月1日-3月31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责编/dbk)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兴之所至——廖慧兰艺术作品展


 “理性审美主义”当代水墨联展


▲ 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


▲ 何翔宇同名个展


▲ 可见与固定机位的声音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qinh@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