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独家 | “清流”不浊,重申美之品与格

2017-04-08 肖冰 凤凰艺术


  “清流”  

2017年4月8日,N3 Gallery推出新展“清流:品格镜鉴与美学的重申”。展览由戴卓群策划,展出来自段建伟、冯良鸿、马树青、邵帆、谭平五位艺术家的作品。旨在回望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清流”传统。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世说新语》载道,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谈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才女谢道韫将大雪比作柳絮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周末,整个四九城被柳絮所扰,不知几人面对此状,还能认为欣赏“柳絮因风起”是一件有品格的事?

 

▲ 展览现场


古时则不然。自先秦至明清,中国文人始终贯穿一脉“清流”传统,犹以在魏晋风骨与宋明士人艺术大昌时期,陶潜、王维、苏轼……动仗名义,清流雅望。


在策展人戴卓群看来,品与格从先秦哲学发展至今,融合以老庄、墨子,杂之以儒、释、道,一贯是古人审视自身的高尚标准,尤其体现在士大夫文化被强化至顶峰。


▲ 策展人戴卓群媒体导览


▲ 艺术家邵帆在展览现场


▲ 艺术家冯良鸿在展览现场


▲ 左起:策展人戴卓群、艺术家谭平、艺术家冯良鸿、艺术家马树青及友人


品与格,是中国古代美学语境中的核心语素,在古典审美理论中,品与格均包含两重基本词义,做为动词,其与鉴别、辨析、评判审美对象有关,《易经》中“品物流形”,朱熹讲“格物致知”,都是重要的法门。而当其用在与名词有关的范畴中时,品与格又成为划分事物的品质、格量等更深层特质的标准,此时的品与格则被做为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评断,并进一步上升为统辖古今的基本美学概念。品与格的定义又以名词最为重要,是创作者下笔、为人、处世的二字箴言。


▲ 开幕现场


随着两宋士人书画的兴起,“逸、神、妙、能”四品中,以逸最高。此次又以“清流”为题,“品”、“格”镜鉴,邀请段建伟、冯良鸿、马树青、邵帆、谭平五位艺术家共同构建展览,置身当下语境,是策展人戴卓群在目光所及里,以清流标准臻选。在他看来,所谓“清流”,和创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关系并不大,主要指向的是作品和对待艺术的状态。


▲ 靠墙少年,布面油画,135×100cm,2015 段建伟

▲ 少年,布面油画,135×110cm,2015 段建伟


▲ 14-10-8,布面油画,200x190cm,2014 冯良鸿


▲ 作品红13-2,布面油画,250x200cm,2013 冯良鸿

▲ 无题17-6,油画模板布面,96X86cm,2016-2017 马树青

▲ 无题17-7,油画模板布面,96X86cm,2016-2017 马树青


▲ 老人像,宣纸上水墨,75x60cm,2016 邵帆

▲ 水,宣纸上水墨,55x40cm,2015 邵帆

▲ 兔肖像_癸巳七,宣纸上水墨,卷轴400x150cm,2013 邵帆


西方油画技巧和笔触,亦可以表现东方古典传统。画面中的人物面部与南北朝石窟的佛像类似,佛眼细长,五官神圣。同样,线条和叠加充满画面,而透视和比例的不在场,都佐证了品与格并不固化,且二者随时代而细化、具体。美学的重申,不是一味仿古拟古,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再习,敬仰于先哲,致敬那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时代。


▲ 无题, 布面丙烯,120x150cm,2014 谭平


▲ 无题,布面丙烯 ,120x150cm ,2014 谭平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清流:品格镜鉴与美学的重申

策展人:戴卓群

艺术家:段建伟、冯良鸿、马树青、邵帆、谭平

开幕:2017年4月8日 15:00

展期:2017年4月8日——2017年5月30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N3 Gallery




__(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责编/BingHsiao)__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梅香—滕菲 ∙ 当代首饰展


▲ 张培力芝加哥个展“记录。重复。”


▲ 郑闻卿个展“如是我闻”


▲ 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


▲ 纸遁:来自劳森伯格的礼物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