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有差异的记忆,和有区别的当代

2017-07-20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记忆与当代”  

2017年7月19日,第57届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记忆与当代”中国主题平行展于威尼斯军械库区重装开幕。这场因交通运输原因再次开幕的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派格传媒、九漆堂、第一意大利承办,由中方策展人王亚民、孙健君,意方策展人Davide Rampello、Gianfranco Maraniello共同策划,呈现了更为完整且清晰的主题脉络与18位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一场从传统出发,探究全球化下渊源深厚的中意两国当下创新性的当代艺术展,并于开幕前日7月18日举行了主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担任学术主持,“凤凰艺术”协办并独家报道本次活动,力求通过学术定位展现中国和意大利,以及中国的批判和意大利的批判间的差异性。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27cur3p1&width=500&height=375&auto=0

▲ 本次活动视频


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之首的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艺术的顶级盛会,作为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记忆与当代”中国主题平行展自然也属于当代艺术的展示范畴。此次展览涉及东西方当代艺术中不同的选择和方向,通过代表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主办方——故宫这一象征性符号,构建起传统与当代、东西方艺术对话的桥梁。展览通过多元展示梳理出一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线,也提出了关于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的关系问题。

 

▲ 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海报

▲ 2017第57届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记忆与当代”中国主题平行展外景


狭义上的记忆,是指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而在宏观层面中,记忆更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中所必须依赖却又必须扬弃的重要本体。在德国文化学者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一书中,他提出“文化记忆”理论,探讨了记忆(有关过去的知识)、身份认同(政治想象)、文化的连续性(传统的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不仅为认识不同文明成长的内部机制和兴衰根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澄清有关记忆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模糊概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并定义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

 

▲ 展览现场


记忆、或历史,是塑造人情感和知识的基础,由于每个个体的局限性,我们事实上只能依靠他人的阅历,丰富自己的情感与知识。所以,前人的经验——记忆/历史才显得如此重要,在情感而非理性的意义上,历史证明了它对人类特殊的价值。某种层面上,艺术同样是一种记忆,即对当下发生的记录。艺术家们从传统中汲取知识和文化,以现实社会为根基,创造出当代的艺术;在另一方面,这也为未来人提供了艺术发展的脉络与这一时代的价值记录。

 

▲ 意大利文化部高级顾问、本次展览意方策展人Davide Rampello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Viva Arte Viva,直译就是生活、艺术、生活,也就是艺术万岁。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主题的展览,我们和故宫合作,故宫是代表了中国文化历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博物馆。而我们的主题就叫“记忆与当代”。记忆以人为主,是一个人的文化条件。记忆这个东西可以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人或者一个社会、一个时间段历史的总结。同时,记忆又是对历史过去的一个解说,所以每个时间段里它对历史的记忆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一个人有历史、有今天还有将来,所以我们取的这个主题就是来反映个体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一个记忆当代和将来的过程。这个进程里面就涉及到整个社会,涉及到创意。


——Davide Rampello


在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看来,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必要因素,在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物质研究、宇宙探索、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正逐步用现代化的理性力量异化和压迫着人的存在,并对人的完整性进行着割裂。当此之际,当代艺术具有了重大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同时也有对文明的标示价值。其标示文明的方法主要是显现艺术所能显示的每个人类个体独立和平等的价值,也就是说人确实不可以被压迫和奴役,无论是被机器所限制,当然更不能被其他人或其他的人类利益集团所压迫,也不能被“文化”的强势和潮流所裹挟。

 

▲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著名艺评家、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朱青生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因此,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三种重要的力量(积极的和消极的)互相纠缠交织,共同构成了对于现代化的反省和批判、对人的异化的拯救与护卫。首先,一个国家越处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那么对于妨碍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压迫的反抗就越迫切,其当代艺术主要以社会和现实的批判为主要特征。国家发展到了某一特定阶段,就会出现文化自觉和 “文艺复兴”的诉求,当代艺术会强调与自我民族独特性的结合和发挥,着重探讨传统中的合理因素如何现代化。国家再往前发展一个阶段,会比较强调对人的理解和人的自觉,以及对关于人本身的解释上的全新的创造性。在这一次的展览中,意大利和中国的策展人其实主要是将上述的第二个问题作为突出问题,同时也具备某种程度上的当代全面性,因此才会有故宫所代表的这一象征性符号来作为展览和艺术馆的开始,用绘画、漆画、装置和光影作为其技术的引子,以中国艺术的核心审美价值和创作方法——如书法,利用线条,主要不是为了造型,而是包含情绪和意味来彰显本身的形态和动态的痕迹——作为艺术的普遍方式的一种,并将之作为人类艺术的不同途径的一种。


▲ 承办方九漆堂文化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周全艺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九漆堂文化投资集团作为企业,本次参与举办这一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当代艺术展,也是源于其自身的文化冲动与担当需求。本次展览呈现了诸多中国顶级当代艺术家对于自身及现实的思考与表达。这些艺术家或是对社会事件及问题发声,表达自身的关照;或是对于传统文化、生活、思想或技法的再造;亦或是对当代生活痕迹的记录与思考,都呈现出艺术家对于“当代性”的创作脉络,而观者更可以以此来一探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状态。在本次展览意大利方策展人Gianfranco Maraniello看来,“记忆与当代”展是对于中国这些重要的杰出艺术家的调查报告,但它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重要艺术家联展,而是一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以何种方式在当代存在的研究。

 

▲ 本次展览意方策展人、意大利国家MART当代艺术馆馆长Gianfranco Maraniello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还是当代,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关系史漫长悠久,在文化学者、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看来,当代最为显著的特点——全球化,正是起源于威尼斯的《马可波罗游记》带给意大利人哥伦布对于东方的美好想象,及之后的商业冒险活动;继而,利玛窦与郎世宁等意大利艺术家来到中国,为中国皇室宫廷及艺术带来西方的技法与理念。而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并由朱青生担任轮值主席的世界艺术史大会,明年也将来到佛罗伦萨;更不用提中国艺术界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重视与关注。而在更为宏观的全球艺术史的层面来看,意大利和中国之间又存在着某种真正的分歧,确切地说,这是发生在同时代意大利文艺复兴和中国元(1271—1368)、明(1368-1644)的艺术自觉之间的分歧。这个区别实际上奠定了后来所谓的东方和西方艺术的差别之根本所在。

 

▲ 文化学者、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而本次的主办方故宫,是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和文化记忆中最为显著的象征性符号,并具有两个性质的传统。第一个是西方文化和科技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有它自身的特质性。而这种特质性此次展现于意大利的重要之处在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乔托·迪邦多内(Giotto,约1266—1337)与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早在13-14世纪,就已然为当下产生了对话的理由——在西方发生文艺复兴、产生剧烈的艺术变化同时,宋末元初(13—14世纪),中国的艺术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即开始注重在作品的痕迹和构成中反复融入创作者对世界和人性的认识和理解,把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长期的修养、虔诚的信念留在书写绘画的笔迹中,并称之为笔墨。这种传统得自“以书入画”,这是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潮流,即用书法(独特的中国艺术)来画画——与之相对的,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承袭希腊的艺术传统,把对事物形象和表象的复制、模仿作为艺术,并在基督教和希伯来精神的鼓励之下,一直寻找着隐蔽和清晰的意义。


▲ 本次展览海报

▲ 布展现场,艺术家尚扬与凤凰艺术CEO黄晓燕在进行讨论


此次展览还特邀5位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参与创作,这些设计师以故宫传统为主题,加以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设计出同时具备厚重感和当代感的家居作品。而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同样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交相辉映,各领风骚。而意大利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也在不断探寻着他国古老传统给予的营养与灵感。


▲ 但丁设计公司总裁、阿玛尼家具主设计师Dante Benini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主题研讨会


▲ 研讨会现场及会后的Gala晚宴


这种自古有之且决定世界两大艺术走向的区别与对话,终于借循着如今全球网络化的便利,在威尼斯再次产生。在开幕式前一天的研讨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家、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尚扬,文化学者、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中国当代艺术家、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冷冰川,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作家、纪录片导演祝勇,中国当代艺术家、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张琪凯,中国当代艺术家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周润达,承办方九漆堂文化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周全艺,承办方九漆堂文化投资集团CEO白金庚,承办方第一意大利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萃明,凤凰艺术副总裁、艺术总监、主编肖戈,以及意大利政商及文化界代表,他们是威尼斯市议会主席Luca Battistella,威尼斯大学副校长Tiziana Lippiello,意大利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Stefano Cecchetto,威尼斯大学教授、Bevilacqua La Masa基金会主席Bruno Bernardi,威尼斯美院教授Luca Bendini,威尼斯美院教授Saverio Simi De Burgis,威尼斯大学基金会执行官Tommaso Santini...共同针对“历史记忆”、“全球化”、“文化差异”、“传统与当代”、“交流与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对展览进行多维度阐述与讨论,并由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著名艺评家、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朱青生进行专业评议,从学术的角度对展览进行更为深入的梳理、剖析与诠释。



▲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著名艺评家、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朱青生主持并作主题演讲


中国在近代现代化的过程中,侧重于向西方学习,特别推崇意大利文艺复兴。当今世界,可能只有中国和少数国家现在还以文艺复兴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教授每一个学艺术的学生最基本的方式,中国的美院现在的入学考试和训练课程基本保持着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Accademia delle Arti del Disegno 1563创建)的某些方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方式在中国是唯一的,更不意味着对这样的方式没有反省和批判,否则就看不到现在这个展览!这个展览将呈示两点:中国和意大利的差异,以及中国的批判和意大利的批判间的差异。而差别就在于对“艺术”本体和功能的理解。


现在展出的中国这一批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们从特殊的文化背景中间,以特殊的眼光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在未来的世界上,当虚拟世界逐步地把人统一为同一背景之下被异化的产物的时候,如何通过一个手工的活动把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和身体的关系变为一种凝固的形式,这个身体并不是一个生物性的身体,而是一个精神对生物性的身体的拒斥和独立的存在。而这种凝固的形式就是我们要展出的艺术的总体方式,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称为抽象,只不过它既不是跟康定斯基一样的抽象,也不是和波洛克一样的抽象,而是一种新的抽象,每一件作品主要是通过笔下的痕迹来表达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它并不是集体的、抽象统一的,而是每一个人在具体的时间里对自我的呈现。在自己的行为的痕迹中,这是可以被观照和欣赏的。这个呈现如果能够成立,它在机械摄制的时代就能够使人类摆脱整个物质世界和科技的限制,使每一个人重新回复为独一无二的、自由的、自觉的人。


——朱青生


▲ 承办方九漆堂文化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周全艺发言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人类主要以文字与图像这两种物质方式保存自己的历史记忆。经史子集以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和行为的痕迹,而艺术则以图像形式留存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与审美趣味的变化脉络。事实上,艺术的图像和符号一直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人认知世界、表达思想的主要智性手段。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当代艺术家针对传统基因的挖掘和转换、对传统文脉的传承和梳理、对传统精神的推进和彰显,充分体现了自身历史图像记忆和文化身份的尊重和认同。展望将来,许多代表中国自身文化原创精神的IP将以全新姿态介入国际展览文化机制和网络,这一现象也许会改变全球知识生产和当代艺术的生态。

 

——周全艺


 文化学者、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发言


可以说20世纪以来,中国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全面地向西方学习。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科学技术,甚至是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都最早溯源来自于意大利,包括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持续30多年的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和当代艺术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向西方学习和追赶。但是明天即将要开幕的这样一个记忆和当代的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将会改变这20世纪一百年以来所形成的这样一个印象。在这里,无论是从题材、创意还是色彩等方面,包括细微的工艺流程,都是中国的。这个展览让观者回到了中国文化的空间,而紫禁城在这样一个平行展览中,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进入展厅后,让人看到更多的则是来自中国今天的另外一种力量——当代艺术,及它所正在进行的一种努力。这股力量由这一批艺术家所代表,就是要在全球化当代的艺术的全球语境中寻找一种中国艺术家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存在感。

 

不管他们每个人的个人面貌有多么样的不同,都有一个共同文化身份,进入这个展览观者都能感觉到。甚至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故宫、紫禁城所带有的红色和金色是一个国家色彩,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这个颜色代表着最高的权力。但是还有一个色彩——灰色,水磨的色彩,它属于文人。所以当人们从红色大门走进来后,真正进入展览现场,会发现色彩的转换——从代表最高权力的国家的金、红两个色彩,突然变成了代表文人的灰色世界。而更为巧合的是,这一次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都是灰色的,即使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威尼斯。

 

——王鲁湘

 

▲ 意大利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Stefano Cecchetto并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首先我觉得应该分清楚什么是当代艺术家、什么是当代艺术?我认为“当代艺术家”是完全合理的定义,无论如何,现在当代的艺术家就是当代艺术家。但是当人们讨论当代艺术时,本身应具有一种语境,比如我们今天可以发现,有很多当代艺术家他们有一些非常陈旧的表达方法,反而古代 47 41258 47 19549 0 0 6006 0 0:00:06 0:00:03 0:00:03 6007师的一些非常先进的艺术,目前还具有非常新颖的价值。“记忆和当代”这个对话一开始是一种相遇,最后变成一种争议。只有通过过去主题的分析,艺术才能将传统发扬创新。通过这一个对话,艺术家会变成艺术品概念和艺术品的拯救者。上个世纪重要的转变是艺术从写实变成表达内心的工具。但是21世纪的艺术,变成一种境界。而且艺术家所创造的符号,变成一种调音的工具。艺术是一个镜子,从它可以看到我们以前是什么、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而现在则是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刹那——既有过去,也有未来。


所以艺术家是创造记忆的,他能够把自己的瞬间变成一个不会被抹灭的记录。上个世纪所有的前卫艺术运动,主要贡献在于让艺术脱离造型和写实的困扰。但是,很多艺术家发现,没有继承过去,就不会有未来。所以,艺术家们认为,需要在一个成就的基础上造出一些新的内容,每个艺术家创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和时间,把自己当做这个变化的主人。

 

——Stefano Cecchetto

 

▲ 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作家、纪录片导演祝勇发言


在历史进程中,东西方都有学习对方的阶段出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觉得任何文明都是有它的自我限定性的,就是它都有它的极限,任何文明都有它的限制,它的极限。如果没有一个其他文明作为一个参照性的话,那么这种极限是不能被发现的。实际上,不管是西方学习东方,还是东方学习西方,都是在通过对方发现了自己的限定性。

 

此外,如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非常的明显,那全球化的结果将是什么呢?比如中国很多的大城市已经越来越没有特色了,很像西方国家的大都市。那全球化的结果会不会成为模板?实际上,我本人并没有反对全球化,但是如果让我来预估一下全球化的结果,我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全球化不仅仅是不同文明的特色,而是不同种类的文明将不可能发现自己的限定性,不可能发现自己的极限范围。我们回顾历史世界发展的话,会发现东方的进步和西方的进步都是在参照对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两种文明就像一艘船,如果说人类文明是一艘大船的话,那么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就是这条船的两只浆,只有这两只浆同时存在,人类才能进步。

 

——祝勇

 

▲ 威尼斯美院教授、艺术家Saverio Simi De Burgi发言


通过今天的发言,我理解到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矛盾,所谓的当代,是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现的一种现象,所以基本上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而每个艺术家都是为未来而存在、而创新的角色。今天提到的一个最关键的概念是,互相学习、互相模仿的进程具有一种交替性。利玛窦在中国教授一些技巧,而这个技巧也是利玛窦从古罗马的时代所学习继承的,在中国也普及这些东西。所以应该说互相的贡献非常多。但是,通过今天的发言,我最大的收获是可以找一些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全球化,全球化可能现在已经非常可怕了,一些人认为可以将全球化、地方化相协调,但我认为,对话还是最好的全球化方法。此外,我听说上海有一些国际化美术馆,如果这种对话可以在那里举行,那也会是非常好的状态。

 

——Saverio Simi De Burgi

 

▲ 威尼斯大学教授、Bevilacqua La Masa基金会主席Bruno Bernardi发言并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今天我比较关注的重点,是经济生产和文化生产的对比比较。大家都知道,管理学可以教艺术某一些展示的方式,比如表演艺术,经济产业对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但一般大家感觉不到另一个方向的影响——文化产业、文化的创造在经济和物质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正好我们今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经济和文化相连接的方法,希望可以与大家合作。

 

——Bruno Bernardi

 

▲ 威尼斯市议会主席Luca Battistella发言并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刚才听到的这些发言都非常有意思,关于祝勇先生所说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并且是人目前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的——时间。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艺术家们的时间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接触、学习另外一个时间观的话,这个影响不止是创作艺术的过程,也会影响人的生活。


我通过这些作品,第一个感觉是一个平衡、和谐的概念,这是我在别的地方没有看到的一个新的感受。不管怎么样,我知道这些艺术品全都是在中国生产的,然后从中国运过来,所以目前是把某一个展品运到这里来展示的交流方法。我在想,如果能够有艺术家在不同的地方直接创造自己的作品会怎么样呢。所以我觉得,另外一个可以探索的路是艺术家在不同的场地生产艺术。

 

——Luca Battistella

 

▲ 威尼斯大学副校长Tiziana Lippiello发言


中国有一种循环性的时间观,这是非常宝贵的,我非常欣赏祝勇先生的发言。另外祝勇先生提到的非常有意思的是文人在中国艺术里面的角色,不管怎么样,现在当代艺术的文人的角色,也是从过去的继承过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分,就是在中国文人不止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艺术家,所以也是一个中国独特的一个,说起来。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用《论语》的和而不同这句话可以完全的概括祝先生的发言。关于中国学习模仿西方,我觉得已经基本上开始脱离这个阶段了。十年以来,我觉得中国艺术家不只是模仿西方的一些艺术,而是已经开始逐渐地寻找自己的身份,这一次的展览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但中国艺术家还能保持对西方的好奇同样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也觉得威尼斯非常适合做文化交流,因为威尼斯就属于丝绸之路,所以也希望当地市政府以后有合作的机会。

 

——Tiziana Lippiello

 

▲ 威尼斯大学基金会执行官Tommaso Santini发言


关于全球化,我的看法一点都不乐观,因为我觉得目前的方向是没有对比、没有比较。我认为差异是非常宝贵的成分,而且需要能够在差异中找到一种平衡。所以我觉得目前在当代艺术中,还是看不到一个真正非常独特的艺术家,恐怕当代艺术变成了一个非常单调和统一的事情。但我觉得你们举办的这个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很有力量、很坚持的历史和传统上,才能做新的创新。

 

很多年前,在威尼斯有曾有一场非常隆重的中国文物展,在当时不只艺术界前去观看,老百姓们也非常感兴趣。其实在西方18世纪末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艺术家在学习、模仿中国的一些绘画,所以艺术上已经有过西方学习东方的阶段了。所以,西方都有去探索、了解东方艺术的愿望,但不只是一分钟看一件艺术品,而是要多次地进行比较、交流,才能真正的有对话。所以你们在走的这条路,恢复中国的传统、记忆的与身份是非常正确,但是更应该让人知道你们在走这条路。所以,这样的展览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欢迎来做这样的一些活动,也非常欢迎有艺术家来这里把威尼斯作为他们的基地。几年前在古根海姆博物馆有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展,叫做“威尼斯纽约”,把一些纽约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展示,希望下一个展就是威尼斯北京,或是威尼斯上海。

 

——Tommaso Santini

 

开幕式及部分艺术家作品


▲ 开幕现场,意方策展人Davide Rampello和Gianfranco Maraniello主持并致辞

▲ 开幕现场,参展艺术家和主办方、承办方发言嘉宾合影

▲ 开幕现场合影



▲ 尚扬,剩水图,综合材质,2015


艺术本身其实有时候很无力,是无用之用,没有任何功利上的实用价值,但是它可以被做成记载,它可以说一些话。我把它留下来让以后人看,今天这个时代的人还在记载这个东西,希望它还能够给后世一些记录和交代,恐怕这个作用也就是如此了。今天理解的人来看作品,或者能够更引起共鸣,而不理解的人就擦肩而过了。但我想社会艺术家们都来做这个事情,相信这还是会有用处,而且这种批判,我觉得是当代艺术、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他的工作就应该是批判的,就应该将最重要的话题生发出来,让大家能够关注,这就是他应该起的作用,应该说的话。


▲ 艺术家尚扬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作为这个文化的部分,每个人还是要把自身的文化根性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生长,它生长的结果应该会是整个世界文化的最好补充。如果说没有这种文化根性的生长,可能大家都完全趋同,对这世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在这里,尽管不要特别刻意去把东方和西方拉扯开,但是也应该明确自身的文化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加入整个全球文化推进,将一些必须保存的文化记忆,让它成为今天最好的一种样式。而且这个样式里,必须是一种从扎根最深的地方吸取营养,所形成的主干——我将这称为东方文化根性的当代生长。


——尚扬


▲ 冷冰川,四季

▲ 冷冰川,刻墨系列(部分),2012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以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进行创作,对我来说,我喜欢朴素美,而这种美甚至在艺术之上,所以我一直对它认真;但有时候我也痛恨这种朴素的深情,它让我又有另外的局限。但没办法,这就是我坚持的道路,坚持最朴素、最简单、最真挚的表达,就不再想其它的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我反而认为即兴就是记忆,能变成不灭的记忆的,我通通把它归到记忆里。而当代,则是身边所有的东西,需要在创作中寻找。


▲ 艺术家冷冰川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信息量和阅读量太大,万物千变万化,但我只想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进行创作,天然和朴素对我来说是联在一起的,甚至只有天然和朴素。常常开始会有个很单一的构思,但创作过程中有时候这种构思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或是变异成别的东西。我觉得在过程中有寻找、有意外、有流失、有变化更为吸引我,如果我是为了仅仅一个意境、一个小目标可能就很容易厌倦。


——冷冰川


▲ 周润达,无极,装置,2016


古代中国人在研究世界的时候,其实也分成两大系统。第一是五行学说,第二是阴阳学。五行学说是认为整个世界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它既相生又相克。阴阳学是五行学的一个延续,认为世界万物都有正反矛盾这两种关系,矛盾一方它是以另一方的生存为条件的,两者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所以世界万物实际上是没有绝对的,到一定的时间它都会互相转换。中国人是很注重传统的观念,但这种传统可能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从我看来,传统指的是古人留下的最精髓的东西,它其实是有生命,被不断地被创造的,所以才慢慢演化成当代创作。


▲ 艺术家周润达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我这一件作品叫做《无极》,讲的是文化没有边界,艺术是没有边界。作品应用的大漆在中国是有8000多年的历史,大漆有很强的耐腐浊、抗酸碱的特性,有很强的包容心,它可以在任何的材质上可以附着,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大度的气质。我想通过五行里面的阴阳变化在有限的空间上再重新分割重组,并借助中国象形文字,表现出辉煌与质朴的协调,借助古老的哲学思想与当代艺术产生对话与重建。


——周润达


▲ 张琪凯,日晷,综合材质,2017


历史也好,记忆也好,我觉得绕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时间,只有在时间的框架里我们才能去谈历史、去谈记忆,所以这个作品其实还是在时间上做的一个思考。日晷本身是记录时间的载体,而我在其上做一个变体——上面有一个树枝,树枝上有一只鸟,这个鸟实际上是三维的八大山人创作的鸟,而树枝和鸟的生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时间的概念,作品正是通过时间的载体跟时间本身的结合来对时间概念的一个思考。


▲ 艺术家张琪凯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程,一段记忆。在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种类的艺术家会通过对这种人类历史的思考和理解在这个时间大框架下去寻找他们所要表扬的想法和语言,并记录历史发展的进程。而时间一定是客观的,任何人类的发展最终都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包括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我们现在所评判的标准,只有在时间的考验下,才能最终呈现它对与错、是与否的概念,检验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状况。


——张琪凯


▲ 耿雪,海公子,陶瓷、影像,2014


尝试了诸多创作材料后,陶瓷是我一直坚持的,但我发现它有一个问题——不管是中国还是国际上,会把陶艺家专门归到一类,或是陶艺作品很容易变成工艺品。但关键在于一个分寸的把握,如何在创作陶瓷的过程中,不是之沦为陶艺,而是真正做成一个艺术作品,我觉得它可能是有一个尺度。


▲ 艺术家耿雪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这件《海公子》是将我创作的陶瓷作品拍成一部影片。影片必然是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没有内容,但也需要有一个结构,我想这个作品还是应该能让很多人有感受。所以我选了《聊斋》中的一段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都非常熟悉,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桥梁。而且《聊斋》这种志怪志异的故事气息,是中国一直存在的一股文脉,探讨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想象中的、或是死去的、或是惊怪的世界,这也是中国的文化里非常有魅力的一部分,而这种特质也正可以与陶瓷完美融合在一起。


——耿雪


▲ 徐冰,背景的故事——美景,综合材质,2014

▲ 邱志杰,记忆是不可靠的(局部),纸上水墨,2016

▲ 谷文达,联合国-人与空间,头发,1993

▲ 隋建国,布林德#12,铸青铜,2009

▲ 宋冬,同床异梦,综合材料,2017

▲ 冯良鸿,抽象16-3-16,油画,2016

▲ 李松松,北海,亚克力板,2016

▲ 李洪波,无题,纸,2016

▲ 李明威,时间的照片,照片,2015

▲ 彭薇,遥远的信件,丝绸,2012-2017

▲ 姜吉安,暖茶粗焙,(白茶)现成品绘画,2016

▲ 宋陵,仿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宣纸,2012

▲ 朱炳仁,宋画迷宫,铜,2016

▲ Antonio Citterio作品

▲ Michele De Lucchi作品

▲ Italo Rota与Stefano Giovannoni作品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2017第57届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记忆与当代”中国主题平行展

主办方:故宫博物院

承办方:派格传媒、九漆堂、第一意大利

策展人:王亚民,孙健君,Davide Rampello,Gianfranco Maraniello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区99-100号(AEROBUS 4·1号线 在Bacini Arsenale Nord 站下,也可以从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区的中国馆坐摆渡船到对岸参观)

开馆时间:2017年5月11日-11月26日,10:00-18:00

艺术家:耿雪、宋陵、冷冰川、姜吉安、徐冰、彭薇、宋冬、谷文达、邱志杰、冯良鸿、隋建国、李松松、尚扬、朱炳仁、李明威、李洪波、张琪凯、周润达;多媒体艺术联合团队:孙健君、沙晓岚、李少白、梅生、祝勇、王志鸥



(凤凰艺术 威尼斯报道  撰文、采访/王家北  编导、剪辑/刘慧 摄像、摄影/周全  责编/dbk)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锡人的心脏

▲ 钟汉良视觉艺术展

▲ 全球定位

▲ 格哈德·里希特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 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