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凤凰艺术 视频 | 预热:“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将于日本开幕

2017-09-04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190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何香凝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众多中国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她的绘画作品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


何香凝的艺术生涯与她的革命生涯一样,都是起始于日本。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而明年,则是中日和平条约缔结40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由何香凝美术馆、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女子美术大学共同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共同支持的“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将于2017年9月5日至29日分别在东京的上野之森美术馆、神奈川县的女子美术大学美术馆举办巡展,回顾和呈现何香凝的艺术人生。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视频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45waeq6b&width=500&height=375&auto=0

 

▲ 1928年,何香凝在上海 

▲ 何香凝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何香凝往往以其与丈夫廖仲恺革命斗士的身份为人熟知。这或许是由于其政治上的影响力过于强大,乃至遮掩住了她艺术家身份的光芒;亦或许是其较为复杂和充满气魄的绘画风格,让她难以被归类——2004年7月出版的《中国名画家全集——何香凝》,是迄今为止极少有关何香凝绘画艺术的专著。但无论如何不应该忘记的是,除却何香凝的政治影响,其艺术家的身份始终是贯穿其才华洋溢生命的重要线索,就如著名画家张仃曾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所言:何香凝一生投身于美术。

 

▲ 1951年,毛泽东与何香凝交谈。

▲ 1961年,周恩来向何香凝问好。后立者为董必武


历数中国艺术史,文人画作常常是各个时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们对于时事现实和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而在西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史观,还是脱胎于此的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T·J ·克拉克所提出的“艺术社会学”,社会阶级和时代的变化同样是除艺术家自身天赋外,塑造艺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原因。而对于这位在1972年9月1日以94岁高龄去世的老人来讲,如果我们将目光仔细地投入到何香凝一生的创作细节中,会更为震撼地发现,她学画之原因、之过程、之变化、之风格、之结果,无不与时代的历程一一对照,而她所经历的种种风云变幻,和她自身面对一切苦难时的勇敢与激情,无不体现在她不同时期的画作中。在历次的革命浪涛中,何香凝的画风以及内涵,也经历着厚重岁月的千锤百炼——在当下,当代艺术最为关注社会当下,并与之发生关联。而在一百年前,何香凝同样在社会巨变前选择通过不断的社会及艺术实践介入其中。同时,她也并没有沉迷于艺术语言上进行推进,她画作的每一处变化,无不应和着时代的变迁。

 


何香凝与日本的渊源深远,她的艺术生涯正是兴起于此地,东京。在时代潮流的驱动下,廖仲恺从香港皇仁书院完成学业后,就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何香凝支持并决定随夫一同赴日。当时,廖仲恺因家道中落,学资难筹,深明大义的何香凝苦口婆心地说服母亲和亲友,毅然卖掉陪嫁的首饰和所有细软、家具,资助夫君完成赴日的愿望。1903年1月,廖仲恺暂别何香凝,东渡扶桑留学。两个多月后,何香凝把遗留家中的所有杂物卖掉,追随夫君赴东京留学——据统计,当时漂洋过海赴日留学的中国女青年总数不足10人,何香凝跻身其间。她和廖仲恺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萌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

 

▲ 1909年,廖仲恺、何香凝携女儿廖梦醒(前右一)、儿子廖承志(前左一)在东京时合影


1904年初,身怀六甲的何香凝返回香港,2月4日生下女儿廖梦醒,并再次回到日本。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加盟仪式,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1908年,廖何夫妇之子廖承志出生于东京。1909年4月10日,已有两个孩子的何香凝考入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专攻绘画。其间,她除与美术老师端馆紫川学习绘山水、花卉外,还跟随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璋学画动物。这也使得何香凝早期画作中充满了日本风格。据廖承志介绍,何香凝艺术初学期,由于在日本学画的缘故,不可避免地染上浓厚的日本画风格。这样的画风,一直连贯到1920年前后。其特点是喜爱明艳色彩、艺术形象生动,“反映了她虽然经过多次亡命的奔波,还能同父亲一起过革命生活的愉悦,心情是开朗舒畅的”。经过4年学习,她初步掌握了日本画的基本技法,熟练地描绘动物、花卉、风景等,突出的代表作有狮、虎、鹿、猴和菊、兰等,尤其常以雄狮猛虎来表现中华民族的觉醒。其终生挚友、诗人柳亚子曾题诗赞道:“国魂招得雄狮醒,绝技金闺妙铸型”。

 

▲ 何香凝 虎 1910年

▲ 何香凝 狮 1914年

▲ 1962年,何香凝会见日本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


本是革命先驱,又已为人母,何香凝为何偏偏几乎从零开始学画?除了何香凝当时体弱多病适合安静绘画外,廖承志后来在回忆文章《我母亲的画》中写道:“我的妈妈原来没有想到她竟然会画起画来的……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同时我的父亲也怂恿她好好去学绘画。她就真正地学起来了……画起画来了。”何香凝在其自述中也说到,“自此以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我在孙先生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在此时,时代的浪潮已然裹挟到每个人,浪花或将他们向前推进,或将他们推到了另一个方向和领域。而何香凝的艺术家身份,也因时代的革命而浮现。

 

▲ 何香凝 菊 1913年


1910年秋,何香凝从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毕业。1911年2月,她从日本学成归国,带着一双儿女回到香港。辛亥革命以后,何香凝一家定居广州,从这段时间开始,何香凝开始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画风由原先的注重色彩,逐渐转向注重笔墨和韵味。在她这一段时期的作品里,画面开始出现大量留白,形象主题也更加突出,体现出何香凝正在实践向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转变。而没有改变的,则是何香凝画作中所呈现的自立自强之浩然正气——这也是社会名流争相在她的画作上题诗题字的主要原因。

 

▲ 何香凝 马 1914年



1913年7月,廖仲恺遭到袁世凯的通缉,夫妇二人亡命日本,在日本一呆三年。其后又回国在国民党中担任要职。1925年,孙中山病危,何香凝代表廖仲恺北上,守在孙中山病榻前直至孙先生溘然长逝。几个月后,廖仲恺遭到国民党右派杀手狙击去世。时局多变,再加上丧夫之痛,二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何香凝一直无心作画。但即便如此,何香凝仍向国民党红十字会捐献了六十多幅字画,以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从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少数画作看,何香凝的画风冷峻了许多,题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狮虎已经罕见,代之入画的是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花,以及长青不枯的松柏。

 

▲  何香凝 一枝梅讯陇头春 1929年

▲  何香凝 枫 1929年

▲  何香凝 山水 1929年


▲ 何香凝 山水 1920年代


1928年,因国民党右派壮大,并公然破坏孙中山遗留的政治方针,何香凝正式退出国民党,只保留了她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校长一职,并开始大量作画,用来为学校筹措经费。在把一双儿女分别送往法德留学之后,她会同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一帮好友,终日在沪杭一带吟诗作画——在20年代的晚期开始,何香凝迷上了与好友合作绘画的方式,常常是何香凝画梅,经亨颐画竹,陈树人画松,于右任题诗,有岁寒三友之名。这种与人合作绘画的习惯,何香凝一直保持到了晚年。在合作中,于右任反复题写“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一诗,也印证了何香凝在那时把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

 

▲ 何香凝 经亨颐 陈树人 松·竹·梅 1928年


1929年秋,何香凝携带自己和友人的画作共200余幅,由上海出发,经香港转到南洋各地巡游卖画。一以筹备仲恺农工学校资金,二以宣扬祖国文化。同年11月,何香凝离开新加坡远赴欧洲,客居法国巴黎,靠卖画度日。1931年的巨幅创作《松·菊》图正是何香凝在巴黎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由于此图充分展现了何香凝早期的绘画成就,柳亚子为其做题时,竟洋洋洒洒写下近300字的诗文。近观此画,可见何香凝这时的心态,已恢复了往日的乐观与和谐。

 

▲ 1931年,何香凝在法国巴黎

▲ 何香凝 松·菊 1931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何香凝无法在外静养下去,决定立刻回国,并定居上海。由于愤怒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何香凝曾寄给蒋介石一条女裙,并附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抗战时期,何香凝曾在上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展卖自己与其他名家的书画两千多件,并召集老朋友们组成“寒之友社”,作画题诗,排遣胸中愤气。

 

▲ 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给何香凝的信

▲ 何香凝 为谁来补破河山 1934年

▲ 何香凝 石头城下卖梅花 1934年

▲ 何香凝 虎 1934年

▲ 何香凝 菊 1934年


1937年“七七事变”后,除了勉励爱子“汝须努力奋斗御敌,以竟汝父遗志”,抗战期间何香凝还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向海外华侨募捐筹款。画作的题材仍以她所擅长的松、竹、梅为主体,偶尔也画些山水。从这一时期留存的画作看,她的绘画技巧更加成熟,尤其是她的梅图,梅枝挺立向上,体现出师法自然,而又不拘泥于自然的艺术至境。人在香港之时,何香凝经常以个人的名义,号召海外的华侨支援抗战,而海外华侨每捐一笔钱,她就以自己的画作回赠。抗战八年她卖画无数,但是自己却一直过着质朴清淡的生活。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香港也告沦陷,何香凝举家与柳亚子夫妇等一批文化人,辗转来到广西桂林。面对桂林如画的山水,何香凝的画作开始清秀淡雅起来,并与其早在三十年代初期所接触到《故宫书画集》、《宋画集锦》和《神州大观》等印刷画册相呼应。这些作品在展现其高超审美的情趣同时,也表露出何香凝在险恶的形势下的乐观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憧憬。

 

▲ 何香凝 王一亭 青山瀑布 1934年

▲ 何香凝 青松瀑布 1938年



日本投降后,何香凝回到香港,由于心情愉悦,她开始频繁作画。1949年以后,进入古稀之年的何香凝仍然完成了不少巨幅画作,她经常邀约众多国画名家联手作画,这些合作画也因此具有了国画博览的意味。人们从中不仅可以感受何香凝愈老弥坚的凝重画风,还可以观赏到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等众多名家的不同笔调和艺术风格。比如1951年,何香凝就与徐悲鸿合作过《倚松读书图》。


▲ 1960年代初,何香凝在杭州与傅抱石、潘天寿合作绘画。 

▲ 何香凝 廖承志 徐悲鸿 倚松读书图 1951年

▲ 何香凝 廖承志 胡佩衡 王雪涛 周元亮 溥雪斋 把酒当歌 1950年代

▲ 何香凝 廖承志 胡佩衡 陈半丁 踏歌图 1951年

▲ 何香凝 李秋君 张聿光 李祖韩 钱瘦铁 贺天健 青山红树 1954年

▲ 何香凝 廖承志 胡佩衡 王雪涛 溥松窗 周元亮 潘素 山林雾霭 1951年

▲ 何香凝 潘天寿 江淹浦畔 1958年

▲ 何香凝 傅抱石 赏雪图 1962年


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之余,游笔丹青成为已然身居国家领导人地位的何香凝老人最钟爱的精神调节法。她曾说“平生作画,现在是最愉快的时刻”。刘少奇、陈毅、董必武等也曾都应邀在何香凝的画作上题过词。在1960年的《高松立海隅》中,陈毅元帅更是题诗到“绿竹更悠然,岁寒挺如故,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同年,齐白石去世,何香凝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的先河。此外,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爱子廖承志的痛苦守候终告结束,廖承志虽社会活动繁杂,但一有机会,他就去荣宝斋为母亲选购她惯常使用的丹青笔墨。这时,母亲画山水,儿子画人物这样的合作,也成了何香凝最喜欢的一件事。

 

▲ 何香凝、廖承志母子在家合作绘画

▲ 何香凝 廖承志 邵逸轩 溪山童叟 1950年代

▲ 何香凝 廖承志 邵逸轩 山涧清风 1950年代

▲ 何香凝 廖承志 烹茶论诗 1950年代


1972年7月1日,94岁高龄的何香凝在北京去世。1995年5月,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7年4月建成开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 何香凝与家人合影

▲ 何香凝 冰雪暖于棉 1951年

▲ 何香凝 祖国山河 1951年

▲ 何香凝 梅 1953年

▲ 何香凝 花寒不落墨常新 1958年

▲ 何香凝 高松立海隅 1960年


何香凝在创作中,十分注意自己的笔墨留存的时间与传播。在她看来,“有颜色的画能保存的时间是一定的,但是用中国墨画的中国画,就得以长久保存。此外,如果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画,那也是好的。”而如今,曾开启其艺术和革命生涯的日本东京,即将于明日迎来何香凝的艺术精品展。在此时此地,我们回望何香凝,看到的除了她的作品,还有过去的时代,和那一代人昂扬的精神......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本次巡展从何香凝美术馆藏品中精选了何香凝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40件,以及她的12幅历史图片同时展出,以庄重、典雅的气氛呈现出何香凝艺术和人格的清正之气。展览作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何香凝早年在日本创作的画作;2.何香凝与廖承志母子的合作画;3.何香凝与同时代艺术家、政治家的合作画。


展览名称: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

主办:何香凝美术馆、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女子美术大学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后援: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一财)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一社)日中协会、(一财)日中经济协会、(公财)日中友好会馆、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相模原市、相模原市教育委员会

媒体支持:凤凰卫视

展期:2017年9月5日—9月15日(自9月6日起对外开放)

开幕:2017年9月5日14:00

地点:上野之森美术馆,女子美术大学美术馆



(凤凰艺术 东京报道 撰文/王家北 视频剪辑/刘慧 责编/dbk)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移动靶——新算法下的实体、叙事与秩序生产”

▲ “王冬龄:竹径”

▲ “王璜生:边界/空间”

▲ “范沧桑 | 蒋志个展”(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