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 银川“环保启示录”三展并观:一个巨大而未知的社会议题
2017年9月2日,由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策展、梅.艾尔迪布协同策展的“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和“非常建筑”——瓦尔·肖基个展,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环保、跨界、多元,三展并观,呈现一次非常展览,聆听艺术领域的价值观与“社会性”的共同价值体系碰撞时的探讨与对话。而这两个议题恰好构成了人与非人的非零和博弈的一体两面。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早些时候,在中国大地上有一部叫做《破碎山河》的纪录片开拍了。在片中,记录了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另一幅图景。在这样的图景中,我们看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水泥厂、平原深处的炼钢厂、冶金厂,还有无数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资源贡献的企业和工业园区。
我们的世界背后是什么?当我看到城市里高耸的钢筋水泥丛林时,看到一望无际,远到天边的高速公路时,当我们看到紫红灯绿的喧嚣而嘈杂的世界时,看到人潮的涌来和退去时,我们是否在思考着这背后的一切?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在资本经济的浪潮下,一场关于文明的自省,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
▲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和“非常建筑”——瓦尔·肖基个展,开幕式现场
▲ 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及本次展览策展人谢素贞
▲ 埃及艺术家瓦尔·肖基致辞
▲ 参展艺术家沈少民致辞
▲ 参展艺术家与策展团队合影
▲ 环保服装走秀合照
“艺术为社会带来什么?”是多数人隐藏而不言喻的疑问,没有人规定艺术家必须隐恶扬善,或是保有文以载道的正统姿势,“视野”是思想高度的所在,句号却不是结论。而什么是艺术家时代的关注?又是人类跨国界、跨民族共同持续关注的话题?当代艺术思想体系本应讨论的存在问题,在一次次的展览中沦为幕后现场木作的大量资源浪费及长途运输的二氧化碳的增递。
此次展览包括中国、埃及、瑞士、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4位(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在其领域的文本观念,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创作包括摄影、绘画、装置、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关注于寻常物及废弃物的再使用、环境保护议题、及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探讨,企图表达在全球化的巨变中,人类文明的反省姿态。
▲ 沈少民展场图
▲ 陈妮娜与尤纳斯.麦瑞恩作品展场图
▲ 方伟文展场图
▲ 豪华朗机工作品展场图
▲ 艺术家雷蕾与张耿华合影
▲ 李洪波作品展场图
环保和艺术的紧密结合是一件颇有趣味、颇有价值的事情,可以进行很多的尝试,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此展通过讨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艺术创作材料的再利用、建筑跨界的凝视等议题,尝试探讨在消费主义盛行下的今天,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可能性。当代艺术的晦涩是一片有趣的领域,不仅仅是艺术家、艺评家,社会学家提出了已知领域的考验与探讨,也对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社会不断学习的问号提出了挑战,特别是这个多变且多元化共存的环境里。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的“支配效应“(博览会及双年展)、”强加的合法性”(拍卖会拍卖纪录),这些问题是全球化以经济资本作为主体而延生到文化状态,市场史替代艺术史成为全球艺术界的特有现象。相较于上个世纪帝国主义动机性明确,全球化时代各个区域缺乏明显动机,各个区域因为E化而相互联结,相互模仿,支离破碎,形成文化主体是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因为多元,所以呈现多彩;追逐不同特色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所有在地文化的国族文化,结合资本主义的市场及消费文化的传媒,所谓“现代性的带原者”,在“发展及开发”的政治经济的叙事下,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地产生种种客观变化及结构变化,这些变迁,由艺术家娓娓道来。表现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每种材质都取自于生活,理性与美学并存,开启了全球性对话。
▲ 威尔·肖奇《阿拉巴·马德富纳》尺寸可变 2017石头、沙子、视频装置,展场图
▲ 艺术家瓦尔·肖基在展场
“阿拉巴·马德富纳"——瓦尔·肖基个展,作为2017年中阿博览会埃及主宾国特展。银川肩负着中阿博览会的责任,是与伊斯兰文化交流的门户,而银川当代美术馆是唯一定位为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交流的当代美术馆,故举办此展。埃及艺术家瓦尔·肖基此次参展作品为大型装置,他的电影三部曲《Al Araba Al Madfuna》,通过独特的浸入式设计,将沙丘、石头融入展厅,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进入艺术家所讲述的故事中去。影片灵感源自肖基前往埃及Al Araba Al Madfuna一个村子的经历。在那里,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民众挖地三尺以期寻到古代宝藏。影片体现了一种现代派戏剧和电影风格:一群身着传统服装、黏着假胡子、打扮得像成年人的男孩子,用大人的腔调在复述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穆斯塔盖博(Mohamed Mustagab)的埃及作家所写的故事集《DairoutalSharif》(1983)。
▲ 《阿拉巴·马德富纳》视频截图
瓦尔·肖基(Wael Shawky)在创造社会认同的过程中,对形而上学、神话以及真实叙事手法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出了持久的兴趣。
《阿拉巴•马德富纳》(Al Araba Al Madfuna)的创作基于艺术家2004年走访埃及阿拉巴•马德富纳村的个人经历。在阿拉巴•马德富纳村,他遇到的当地村民在想办法寻找其祖先的秘密,并通过使用各种形而上的手段来挖掘古埃及法老王时期的器物。
八年之后,肖基决定通过拍摄电影三部曲来转述他的这次旅程。他从不同的埃及村落中雇用了大量儿童演员。在电影中,这些儿童背诵着埃及作家穆罕默德·穆斯塔格布(Mohamed Mustajab)的短篇小说,同时参与着看似与之毫不相干的仪式活动。
在第一部影片中,一群男孩讲述着《The J-B-Rs》这则令人不安的故事。该故事是关于一座小村庄,在蓄养了一批新的牲畜之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二部影片中,一组更庞大的演员阵容在探寻一座埃及废弃村落中的鸽棚遗迹时,背诵《骑士爱香水》( Horsemen Adore Perfumes)和《献祭》(The Offering)两则故事中的片段。
最后一部影片拍摄于考古之城阿拜多斯(Abydos)中的塞提一世(Seti the first)神庙以及俄赛里斯(Osirion)神庙——阿拜多斯就是如今的阿拉巴•马德富纳村落。影片中,当孩子们正在讲述穆斯塔格布的《向日葵》(Sunflower)时,色彩和照明被进行了反转处理。故事中的向日葵是创造变化并接纳新观念的一种隐喻。该村落使这一植物的意义从毫无价值转变为唯一值钱的宝藏。
肖基所制定的空间戏剧效果和怪异的氛围,应和着影片本身那迷惑的基调,使观者浸入预示的征兆、被诅咒村庄的传说以及世界末日般的幻象之中。
▲ 曾志伟《象形茶屋》1 32 48585 32 15533 0 0 1817 0 0:00:26 0:00:08 0:00:18 3435800x350x350cm 2017 宁夏当地鸡蛋盒回收再生纸
▲ 象形茶屋内部图
▲ 象形茶屋局部图
▲ 艺术家曾志伟在布展
▲ 策展人谢素贞在茶屋
“非常建筑”则邀请了3组关注生态建筑的建筑师,这是一个持续建筑中的展览,台湾曾志伟老师的自然洋行建筑设计团已经建成的“象形茶屋”,通过回收银川当地鸡蛋包装纸盒溶解后重新打浆再泡制成的容器空间,希望借这种日常短暂存在的软性细微脆弱的纸纤材料思考建筑硬件空间形成的可能性,由此打破人的固定思维方式,凭借自然的原始感觉和无限想象去理解它
由郭旭原和黄惠美组合的大尺设计建筑师事务所带来的“川上”、“相望”两座茶亭(持续建筑中),分别伫立于桥的两端,春夏秋冬四季四分将相遇于桥中央。入茶室者,皆需抬腿拾阶,而后小心翼翼开门弯腰曲膝,始乃入座饮茶。这样的姿态,是希望每位进入茶室的人,可以感觉自己肢体异于日常的动作,将身体五感藉由戒慎之缓慢,使之敏感于纤毫,而后入座时陡然放大,恍若存在于银川苍茫天地之间,与川流、天地成为一色、一味、一气;
日本的山下保博始终用一些核心议题引导自己与工作人员的思路,如反重力、环境与造价透明化等,此次在银川参展,他利用当地的土壤制造的环保砖来盖茶屋(持续建筑中),旨在与当地人的生活环境相契合,他关怀的层面是从更大的社会架构着手,而非仅限于建筑。
这3组团队不同程度上都利用了当地的材料,因地制宜建造茶屋,借由茶道的视觉、茶汤的味觉,茶室的触觉,茶香的嗅觉,情境的感觉——这五觉共存于方寸之间,展现另一种生活美学。世间的数学、戏剧、舞蹈、音乐的规律都可以编写成文本,而真正欣赏这些美的形式,我们必须借由视觉、听觉、思维、经验值去感受,文字无法取代。
▲ 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策展人谢素贞
▲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展览现场
参与策划展览近30年,始终游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扮演感性与理性的协调者。从策划一个展览到整体实践,我始终在尝试,展览嫁接在不同城市、不同场域中,与个人、主体、文本、集体性、普世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当牵涉到艺术领域的价值观与“社会性”的共同价值体系相对话时,是身为一个知识分子对所处环境一直亏欠的议题。
纯粹的视觉艺术在这个世纪的初期变得难以与其他多媒体一较长短,即使没有必要峥嵘彼此。什么是艺术家时代的关注?什么是这个世纪美术馆无关乎的话题,又是人类跨国界、跨民族共同持续关注的?当代艺术思想体系本应讨论的存在问题,在一次次的展览中沦为幕后现场木作的大量资源浪费及长途运输的二氧化碳的增递。鉴于此,特策划一个以环境保护为文本,永续发展为议题的展览,期望将艺术审美与当代艺术对物料的极致追求结合,探讨消费主义盛行下,对话的另一种可能性。银川当代美术馆特别邀请了国际当代艺术家、建筑师以各自在其领域的文本观念,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创作,关注于寻常物及废弃物的再使用、环境保护议题、及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探讨,企图表达在全球化的巨变中,人类文明的反省姿态。
▲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展览现场
慢手创法则
一只螃蟹,一只蝴蝶,铸型了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一枚金币图案,象征领导者应具备的双重修为,演绎了奥古斯都的拉丁文座右铭:“FESTINALENTE”(慢慢地,速进)。旨在传递这种悠远的哲学隐喻:轻则重;或,快则缓。轻,则重;喻蝴蝶之灵动蔓延,文字之力量。快,则缓;喻螃蟹之栖息大地,土地之依托,恰似文化土壤之慢酿。
全球化、电子化讲求速度的同时,当代欧美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名家和思想大师正分享西方学者认知与解读经典作品的深刻思考呈现哲学、历史、艺术、文学领域最新观点:轻与重;快与慢。这种似乎悖论的哲学弥漫在经典的人文观,成为历久而弥新的思想承袭。不约而同地在东方思潮中,这种带有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的普世观,呈现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即是以缓慢节奏的手工制作,创作出积淀与转化的、慢酿的装置作品。这种耐心沉潜与深耕,是这次展览参展艺术家多数具有的态度。
▲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展览现场
价值与责任
说到这个议题,像是老生常谈,但是鲜有展览谈,只有艺术家谈。全球化在文化议题上被论及是一个灾难,导致强者利用拥有的资源越强,贫者越匮乏;福柯说到的“作者已死”在22世纪资本主义横行及资讯泛滥的今朝,人人可以出版,艺术史的光环似乎付出对等代价就可以名留青“史”。
这个世纪需要更多的关怀与付出,而当代艺术早已不是墙壁的装饰品,思想的精华与萃取才是艺术史书写的必要性,如果艺术史还有客观书写的可能性。即使这个世纪初,中国的崛起象征着人类与环境社会巨大的、未知的的社会议题,人还是城市中最珍贵的议题;而人与人类之间、人与城市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才是知识分子的关注所在——生命的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对话。如何以文化的灵动力唤起社会民众的良知及人文素养,展现民胞物与的胸怀,不仅仅倾斜于普世的价值观,是现今艺术家偶尔展现的小幽默。
“艺术为社会带来什么”?是多数人隐藏而不言喻的问号,没有人规定艺术家必须隐恶扬善,或是文以载道的正统姿势,而“视野”是思想高度的所在,句号不是结论。
▲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展览现场
跨界的凝视
建筑与心灵的跨界,多以永恒存在的价值体系存在,如宗教堂庙、音乐戏剧厅、博美术馆等以美学制高点来感悟其人类精神里程碑。茶室在近几年颇蔚成风,在熙熙攘攘的社会变迁中,不约而同地寻求“灵动美”,而茶道所隐藏的东方美学及生活哲学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冈仓天心曰: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冀。这种“宽和求静”的澄净境界,正是现今烦嚣的人们追求精神自由的谦和场域;这种跨领域的创造力-----精神环保才能永续的延续人类的智慧。
美术馆经营与观众互动需要怀抱着永续发展的规划及视野,展览讨论这样的文本,不是渲染主义,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传达当代艺术家如何在新的世纪提出疑问及实验,进而反省人类自身与客观环境、心灵环境的自觉;唯有如此,文明的力量才得以延续其意义。
▲ 松本秋则《松本秋则在银川》400 x 500cm 2017 竹子,日本纸,马达,声音和光影
30年前开始创造“声音对象”,目前已创作出300种物件。在装置艺术中,艺术家用这些物件来组成会场,使声音和视觉艺术(有时是行为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松本秋则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曾研习过不同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松本秋则周游亚洲各国的那段时间里,对艺术家影响最深的就是民族民间艺术。艺术家在许多村庄里停留,参加他们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将视觉艺术、音乐和行为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而艺术家则现在的作品正是由那些经历塑造而成。松本秋则的装置艺术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娱乐艺术,使不同类型的娱乐方式融为一体。
▲ 陈妮娜《窗外消失的风景》材质:旧窗户、LED光、使用透明显示的胶卷的爱普生数字印刷
本系列创作基于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变迁的清醒认知与感受,并从抽离出她对客观世界发展的思考。创作从2009年持续至今。Nina用极具感受力的敏锐视角,呈现出关于超级都市快速发展的多层肌理,新旧更迭的强烈反差扑⾯而来。观者可以通过一扇扇透光的斑驳旧窗窥觊上海老城区的变迁。每个人对破旧斑驳,被反复涂刷,经风吹日晒而裂纹变形的旧木窗户都不陌生。而现代社会里这种被视为破败贫穷的旧物的命运大多是被拆除抛弃,伴随它们曾经寄附的主体——老城区的拆迁,一起销声匿迹。作品用再生的方式将摄影和装置结合,尝试封存她居留的都市里曾经存活过,正在消失的风景。LED的光源让照片有了了景深和荒诞的真实感,让人恍然置身于都市某个熟悉的街角。
▲ 崔素荣《感受季节 - 春、夏、秋》53x45.5x5cm 2017 牛仔布
▲ 崔素荣《地球》150X179.5cm 2017 牛仔布
▲ 周代焌《我们到底还能承受多少》95x145cm 2017 亚克力彩、画布
▲ 周代焌《隔离之境》145x95cm 2017 亚克力彩、画布
▲ 林纪桦《食物残渣的书写笔》尺寸可变 2012 约 1/3 食物残渣,2/3 热固性树脂
读了一篇由联合国粮食组织的 2013年度 ,全球的食品损耗报告 . 现时约有 1/3 的食品在不同情况下被浪费了 . 不单是先进国家 , 就是发展中及第三世界更加严重 .
艺术家团队在 2012年度已完成了 ; 用食物残渣的原子笔 . 但当时只有咖啡渣 , 茶叶渣 , 鸡蛋壳及 苹果渣四种 , 看过报告后 , 马上着手去发掘残渣来源 .当时目标是 30 种成为一个系列 . 但最后找了 45 种才收手 . 为了將来的扩张打个牆下缺口 , 行个方便 ; 就按原有的名称 。当中有如福尔摩斯的侦查探究 ,有些艺术家看来是鸡毛蒜皮 , 但到那裡找呢 ?
咖啡渣是来自太平洋咖啡店 . 啤酒渣 , 红酒葡萄渣当然是酒厂 .
那么……. 蒜头衣 ? 鸡骨 ? 做酱油的粕 ? 蟹壳 ?魚骨 ?红菜头皮 ? 可可壳 ? 龙虾壳 ? 墨鱼骨 ? …………………
▲ 方伟文《野野村》
方伟文的艺术,善于采集、吸纳,并为手边的事物赋予新的生命。不同的物件,无论来自手绘,抑或来自工业机器,或着来自自然环境或生活空间,均能被他创造性的融入一个相互应合、对话的整体中。这些似手本质上毫无关联的元素,在此时似乎成为符号和音节,融入他行旅笔记中的不同章节。方伟文也惯于采取纯然手工的方式,透过身体的劳动和身体的介入,点点滴滴将媒材「缝织」入他自己的世界中;自己所身处的地方便是家。他的作品风格常排除厚重、稳定的肌理,而以流动、堆栈、反覆刻划及不确定的结构经营出独特的艺术场域。他的作品如《野野村》等系列,不以批判、再现为主体,取而代之的是安静、韵及充满个人感静的自我观照。在众生喧哗的现时代,益发凸显出方伟文特立独行的温润音声。
▲ 哈尼·拉希德《1993 年 5 月的阿布·奥瑞什儿科医院》60x50cm 纸上亚克力和塑料
▲ 哈尼·拉希德《推土机》系列 2015 纸上亚克力和塑料
艺术家于2014年中旬开始准备创作《推土机》这一参展作品,它是艺术家上一件使用塑料条的展出作品——“玩具”的系列延伸。
被毁坏且扭曲变形的推土机有时出现在哈尼·拉希德的画中,有时则不在场,但却以一种愤世嫉俗的尖锐方式对人们产生破坏性影响,而另一方面,则通过残留的缤纷色彩达到这种效果。
这件展品用到了三种不同的技巧:第一种为随意涂鸦,第二种是图片拼贴与绘画的结合,第三种则依赖于画面失真。
哈尼·拉希德的艺术作品立足于嘲讽人类关系与人的行为。他所使用的图片除了艺术家自己拍摄的,其余均源自社交网络。
▲ 何崇岳《碎事》系列 2007 摄影、铝板输出
▲ 黄小鹏《你是我的实现的梦》数码输出 1400x900cm 2008 - 2017
▲ 蒋亮《风吹又生》240x240x450cm 2017 古建筑老房梁、老柱子、老檩条
▲ 尤纳斯·麦瑞恩《饼干盒台灯》2017 中国老饼干罐,不锈钢,触摸感应器,爱迪生灯泡
尤纳斯设计专注于利用与上海历史有关的各种回收材料和旧产品进行再设计,每件产品都像是融合奇思妙想与上海风情的工艺品。品牌负责人尤纳斯.马瑞恩是来自瑞士的自由家具设计师,但在过去的17年里,他的工作其实是专业假肢修复与矫形。2009年,为了专注于喜爱的家具设计,尤纳斯决定告退他矫形师的职业生涯。2010年他和他的搭档在上海找到了一个旧工厂并改造成了他们的工作室。纳斯设计)专注于利用与上海历史有关的各种回收材料和旧产品进行再设计,每件产品都像是融合奇思妙想与上海风情的工艺品。品牌负责人尤纳斯.马瑞恩是来自瑞士的自由家具设计师,但在过去的17年里,他的工作其实是专业假肢修复与矫形。2009年,为了专注于喜爱的家具设计,尤纳斯决定告退他矫形师的职业生涯。2010年他和他的搭档在上海找到了一个旧工厂并改造成了他们的工作室。
也许是之前所受的教育和矫形师的各种工作经验,尤纳斯的产品充分体现出他对各种材料的运用,如木料、金属、树脂、有机硅、碳纤维、面料、塑料等等。从上海老城区拆迁弄堂回收的旧木头、古玩和旧货市场淘来的旧中式家具和旧日用品都是他理想的制作材料。Jonas' Design试图通过再生设计的过程,延续上海过去某段已流失的历史。
▲ 泷健太郎《对症城市# 2 头痛结构》尺寸可变 2017 电子废弃物,视频投影,电脑,音箱
来自网上的垃圾图片被随意投影至物质实体上(电子垃圾、旧电脑等等)。该作品是由两种不同类型垃圾拼贴而成:一种来自网络空间,一种来自现实世界。它们组合、混合在一起,展现了我们挥霍浪费的全新升级。而这半物体、半放映屏幕嘲弄着我们该如何辨识它:是将它看作纯物理问题还是虚拟问题。
标题中的“Bild: Muell”原为德语,意为“图片:垃圾”。该系列作品旨在向德国艺术家库尔特·施维特斯致敬——这位艺术家曾在20世纪30年代在自己的公寓中剪取垃圾并将之粘贴成立体物。
▲ 《疒瓦-1》(青花瓷的)尺寸:30X29.5X50cm 绵白糖,萝卜,糯米纸;颜色为自然媒材;透明屏展示柜 2017
《疒瓦》作品,将瓷器的文化“精神”符号与瓷器的物质“精品”呈现相结合,用“食品”取代“神品”,体现了生命不可抗力的“生衰”全过程。陶坯瘫软变形在未烧制前是容易的,是陶艺本身的可控范围。要通过自然媒材、媒介来实现“仿陶瓷"的应力变形,就比较困难了,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材料转换,也是一次材料上的自我突破。需要伴随着多次、大量的实验失败而建立起来必要经验。在材质的隐喻、借喻、转喻的过程中不断打破规则、非常规的使用自然材料强化了“拟真花瓶”实验的可行性。胎体制作打磨、器皿手绘图案、釉面视觉呈现,一个个“假设”从无序到程序并不简单,最后得到“拟真花瓶”的视错觉使自然媒材运用成为可行性,形成人力不可控的自然软化效果。
▲ 李洪波《自然系列--石头》2014-2017 报纸、胶、丙烯
看似自然状态下的普通物体——木头、木块、石头、砖等通过变形拉伸的方式挑战了观者的认知常识,同时展现出纸的伸缩性与柔软性,以此关注到纸作为一种物质的“物性”。利用纸的伸缩性,变形的物体所增加的体量与空间形成一种生成与制衡关系,这种变异的体形与未变形的物体也有着时空对比关系的存在。艺术家通过用纸模仿自然形态的物体,又用纸改变自然物体的形态,来探究自然事物在人类日常思考之外的不可预知性。
▲ 李鑫宇《养生馆》2017 铸铜雕塑
压抑,折磨,拘束还是养生?动物园是个充满争议的存在,人们以满足保护动物的所谓责任心,饿了喂食,病了治病,剥夺野生动物的自由,压抑而折磨重复上蹦下跳的动作,直至死亡。借此作品讽刺人类自身的社会现状。
▲ 洛鹏《垂直的地平线》可变尺寸 2017 不锈钢线、生活现成品等
这件作品里的物件,浓缩了艺术家个人极深的情感记忆:外婆的缝纫机、折尺;父亲的车铃、公文包、中午带回来的热饭盒;母亲化妆时的镜子;外公的老花眼镜,手电筒;我的储钱罐,肚痛和退烧药...
▲ 豪华朗机工《雨霾》依展出空间而定 2017 复合材料(回收塑料片、输送带、马达、吊扇、格栅、木作)
豪华朗机工成立于2010年1月,由四位1980年左右出生的艺术家陈志建、林昆颖、张耿豪及张耿华组成。
豪华朗机工以混种跨界为创作概念,作品风格走向则是以简洁干净形式表现出轻松异境,他们取材于自然环境,讨论奇观社会中的人性思维,希望在极度科技以及极度人文这两个极端中取得和谐并激发创意,利用音乐、视觉、装置、文本共陈手法来呈现作品。作品面向千变万化,跨界戏剧、电影、舞蹈、建筑、流行音乐、经济行为,正因为不断地彻底融合,豪华朗机工这个艺术品种,于焉诞生。
▲ 孟柏伸《黑瓦》尺寸可变 2017 竹片、铅笔、鱼线
▲ 莫娜·马尔祖克《她邪恶的力量正剥削着新娘》循环动画,244 秒 2008 现地创作绘画
《新娘在能源之恶下原形毕露》这件作品由一件室内壁画附带一部单一频道的动画视频组成。该项目象征性地探讨了关于能源作为力量与生命之流通介质的问题。随着对能源消耗、浪费、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的讨论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白热化阶段,马尔祖克的作品超越了当前的僵局,进入到一个诙谐荒诞却也有些阴森的区域——在那里,燃料、生产设备、动物甚至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都成了隐喻的融合体。动画中,一头类似哺乳动物且有着鲸鱼显著特征的杂交动物被冲到了一片陌生的海岸上,观者会觉得与一种潜在的未来事物离得太近,以至于对这头笨重的孤独生物的叫声所散布出的幻灭氛围感到极为不适。在别处,一只罕见的多足爬虫似乎在效仿当代建筑中的桥梁那般背部隆起。有部分生物存栖居在马尔祖克对患病的大自然母亲那高度戏剧性的夸张模仿作品之中。
▲ 赛伊德·卡迈勒《鹰》2016 废弃金属
▲ 申保华《相向》280x180x280cm 2017 装置、动画、综合材料绘画
曾经,父亲推着婴儿车中的申保华,走向人生的旅程;曾经,申保华也推着轮椅上的他,缓缓前行。车轮依然在旋转,闪动在艺术家的记忆,他的时光,他的生命中。
▲ 沈少民《我睡在我自己的身上》尺寸可变 2017 硅胶、工业盐
▲ 金氏彻平《白色释放(堆积物体) #23》152 x 192 x 43cm 2012 木,塑料,铁,树脂
金氏徹平的一个核心创作理念即是:“让事物脱离原本的意义、目的和内涵,并探索对其进行重塑的可能”。在《白色释放》(2002至今)系列中,他在创作之初收集适合作为立柱或框架的物品,而后用树脂浇盖在完成的建筑结构之上,从而为观者从新认识日常事物提供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奇幻语境。而这一系列作品的灵感却来自于平凡的瞬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他偶然遇到了一辆被停放在一坨狗屎边的奔驰轿车。那使他惊诧于“雪”抹平个体差异的能力——一个是奢侈品,一个是排泄物,却有了相同的、平等的处境。从此,他开始对这个有关于存在的场景进行再次创造,并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版本。他指出:“在我看来,事物的意义可能会被突然打乱,这恰恰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童昆鸟《失灵的魔诱场》尺寸可变 2017 综合材料
这组作品是国外做完其他展览回到北京回到工作室坐地上发呆且一个一个去扫视和观察我看到的每一个东西的幻觉。万物有灵,艺术家想相信它并以此为开端,从现实模样到光荣形象再到罪恶的出场且陷入对混乱迷恋和意淫过程。 作品是以物为合体矛盾化的一种构建,试图寻找物的存在和光荣之后滞怠的下场。信息与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披着朽烂淫乱外壳的队伍正缓缓靠近,我们假装看不见它,正享受着失灵的快感。
“非常持续——环保启示录”
策展人:谢素贞
展览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1、5、6号展厅
展览时间:2017/09/03——12/17
参展艺术家:(按英文首字母排序)
AkinoriMatsumoto松本秋则、Chen Nina 陈妮娜、ChoiSo Young 崔素荣、CHOU Tai-Chun 周代焌、CL Lam 林纪桦、Fang Wei-Wen 方伟文、HanyRashed 哈尼.拉希德、He Chongyue 何崇岳、Huang Xiaopeng 黄小鹏、JiangLiang 蒋亮、Jonas Merian 尤纳斯.麦瑞恩、Kentaro Taki 泷健太郎、Lei Lei 雷蕾、LiHongbo 李洪波、Li Xinyu 李鑫宇、Luo Peng 洛鹏、Luxury Logico 豪华朗机工、Meng Baishen 孟柏伸、MonaMarzouk 莫娜.马尔祖克、Said Kamel 赛伊德.卡迈勒、Shen Baohua 申保华、ShenShaomin 沈少民、Teppei Kaneuji 金氏彻平、Tong Kunniao 童昆鸟、WangHaichuan 王海川、Wang Lei 王雷、Wang Lichen 王立臣、Wu Gaozhong 吴高钟、YasmineElmeleegy 亚斯明.埃尔默丽盖、Yeonsoon Chang 张莲洵
“非常建筑”
展览时间:2017/09/03——持续建筑中
策展人:谢素贞
建筑师:
山下保博——天工人建筑设计事务所
郭旭原、黃惠美——大尺设计+郭旭原建筑师事务所
曾志伟——自然洋行建筑设计团队
“阿拉巴·马德富纳——瓦尔·肖基个展”
中阿博览会埃及主宾国特展
策展人:谢素贞
协同策展人:梅.艾尔迪布
展览时间:2017/09/03——12/17
展览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1号展厅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李鹏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