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 | 史上规模最大、作品最多的雕塑艺术展,登陆中国美术馆
2017年9月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支持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中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雕塑展,也是世界单个雕塑展览史上展品最多的雕塑展。展览展出中国百年以来316位雕塑艺术家的590件精品力作,全面呈现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脉络与重要成就。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为开篇,金秋9月满载“中国梦”前行。2017年中国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标志着金砖合作进入“中国年”。“金砖+”合作模式将成为“中国梦”的助推器,人文艺术与经济、政治三者共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紧接着9月6日,“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揭幕。展览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讲话精神,以20世纪以来一百年历史中的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全面呈现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脉络与重要成就。
▲ 中国美术馆
雕塑作为文化的视觉载体,雕的是形,塑的是魂。中国百年雕塑史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继承,民族精神的强大和大国文化的自信。本次展览以雕塑为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和中国文化。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不忘初心,雕塑伟大时代”是本次展览主题,在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在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几代中国雕塑家用指纹和刻痕,将民族精神铸就为不朽的丰碑,成就了无数永恒的经典。这温度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316位雕塑艺术家,590件精品力作,分布于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及其户外空间中,构成了中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雕塑展,也是世界单个雕塑展览史上展品最多的雕塑展。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在展示中国雕塑百年历程的同时,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创作雕塑作品进行梳理、研究。本次展览展品由3个部分组成:中国美术馆馆藏;来自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中国美院以及广东美术馆、广州雕塑院、广州美术馆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院及香港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和机构外借展品;老中青艺术家征集作品。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其中,中国美术馆典藏和馆藏作品约300件,呈现了中国美术馆在雕塑领域收藏、典藏与学术研究的成果,这些藏品在中国美术馆历次重大展览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总主持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总主持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收藏有数千件历史以来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不同题材的雕塑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艺术家对民族,对国家,对党,对时代的情感创造出来的,是把国家的文化和自己的个性的创造融汇在一起的心血之作,全面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和追梦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这是世界文化当中独具魅力的,汇聚了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长河,而卓越的人文的精神、灵魂,其中的智慧以及精神、道德价值也是可以和全世界所共享和吸收的。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通过策展团队精心的排布,小至十几厘米的雕塑,大到几十米的城市雕塑的图像展示,以及大量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都在本次展览中有所呈现。并以名匠名作与新人新作的互动,各种风格不同的对话的形式,展现开放、多元的城市景观,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营造提供了极好的借鉴范本。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览户外空间
作为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敬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在发言中提到,从1996年开始,长春把城市雕塑作为文化和精神名片,一千六百件城市公共雕塑、一万多件雕塑收藏、四座雕塑艺术馆、十座雕塑主题公园、十七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四届被称为雕塑界奥林匹克的世界雕塑大会等,二十年的坚持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提升了城市品位,探索了雕塑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长春与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宣传了长春,提升了长春的国际知名度,对社会之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为长春建设东北亚雕塑文化名城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世界雕塑文化贡献长春的力量。本次展览仅长春雕塑公园就有近三十件雕塑参加了展览,作为一个重要窗口,这次也展示了长春二十年来的雕塑建设成就。更令人高兴的是本届大展幸逢长春市第五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形成了互动、互补之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共同彰显雕塑艺术之魅力,可谓在不同空间、不同地域的同样的文化表达。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展览还与时俱进,借助3D扫描和打印技术,在展厅内重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的历史性的或者说表现历史重大题材的作品。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法得以与观众面对面。并通过创意性的展陈方式,使得观众可以与作品合影留念。
▲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出通过3D扫描和打印技术复制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更为难得的是,主办方还从西藏自治区征集到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著名泥塑《农奴愤》残存的全部30余件头像,并加以精心修复,成为本次雕塑大展的又一亮点。
▲ 《农奴愤》泥塑
中国美术馆配合此次大型展览,安排了丰富的公共教育项目,包括一部展示中国百年雕塑史的宣传片,一场由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总主持吴为山针对本次展览的主题学术报告,美术馆之夜等等。
▲ 在展览开幕前一天,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文明互鉴 雕塑艺术高端学术论坛》,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德国等众多著名的艺术家、学者和美术馆馆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类雕塑艺术的发展,共谋繁荣和平与发展
同时,主办方还培训了大量志愿者,在为期12天的展期中,为到场观众详细导览本次展览七大篇章: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
▲ 志愿者为观众讲解展览
“砥砺铭史”主要展现国家重大题材的主题雕塑,通过对民族苦难历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表现,唤醒民众,勿忘国耻,缅怀先辈,为民族伟大复兴而振奋力量。尤其是对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表现,站在人类的立场,并以发展的眼光回顾、前瞻,创造耸立于世界的精神纪念碑。代表作品有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孙中山总理铜像》(江小鹣)、《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刘开渠),表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以及近年来的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大型组雕创作等一系列全国不同风格雕塑家的精品力作和建国以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现实题材创作,为先贤塑像,为文化立碑,为未来树典范,不仅以艺术雕刻了历史,也展现了中国雕塑家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拳拳之心。
▲ 滑田友,《轰炸》,36x89x109cm,1946,中国美术馆藏
▲ 王朝闻,《刘胡兰》,31x36x11cm,1951,中国美术馆藏
▲ 潘鹤,《艰苦岁月》67.5×26.5×83cm,1957,中国美术馆藏
▲ 刘连海,《我是一个兵》,40×35.5×87cm,1964,中国美术馆藏
▲ 贾濯非,《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中国美术馆藏
▲ 陈健,《铁骑》 铸铜,91.3×76×84.5cm,2015,中国美术馆藏
▲ 彭汉钦,《踏歌行》,2017,中国美术馆藏
“塑魂立人”聚焦肖像人物雕塑,深度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探索雕塑艺术本体层面的现代转型。以“人”为中心的塑造是人类美术史上永恒的主题,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历史、自然的反思和心灵的表达。从民国时期留学欧洲的雕塑家们在上海、杭州、北京和广州等重要城市开展的教学活动建立了中国最初的雕塑教学体系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苏联雕塑教学体系的普及;再到新时期雕塑艺术家重新面向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阐释。人物雕塑在艺术语言、创作理念、雕塑材质、展陈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变革与融合,特别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引进人物雕塑创作,以达到人物个性、文化属性、造型形式与表现方式的同构,为人物雕塑开拓新境。
▲ 司徒杰,《白求恩像》,1956,中国美术馆藏
▲ 刘开渠,《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1956,中国美术馆藏
▲ 程亚男,《夏天》27.7×23.8×56.5cm,1979,中国美术馆藏
▲ 熊秉明,《鲁迅》,2000,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 李一夫,《日光之城》,2013,中国美术馆藏
“时代丰碑”探索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变迁。中国几代优秀雕塑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他们以炽热的民族情感和艺术家的良知,塑就了一座座时代丰碑。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引领下,中国雕塑家们深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代中国城市雕塑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更成为公众心中的精神地标。
▲ 王临乙,《焦裕禄》,1956,中国美术馆藏
▲ 王克庆,《朱自清像》,中国美术馆藏
▲ 鲍海宁,《升华的征程》,50×102×138.5cm,2011,中国美术馆藏
“匠心着意”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雕塑。以“惠山泥塑”“泥人张”为代表的民间雕塑,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以夸张的形与色塑造了喜闻乐见的形象,充分展现了民间智慧的创造力。一代一代的艺人、匠师便是在手艺的传承中延展着民族的审美和智慧。而今,中国雕塑艺术家沿袭传统而不囿于陈法,重传统而求索创新,融诸家而别开生面,开创了民族雕塑艺术的新气象。譬如,德化白瓷中的佛像丰颐秀目、宁静安详,观音像质感温润凝洁、动静相宜;檀香木雕气势恢宏、构思独特、工艺精湛,尤其强调线与面的结合与变化,洋溢着浪漫的欢愉。这些闪现于指尖上的灵动,是最有温度的、最感人的作品。这些生发于本土的、内心的艺术,也为学院教学、当代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透过每件光彩夺目的民间雕塑艺术佳作,观众可以领略到呼之欲出的生命跃动,感受其承载的民族记忆与文化内涵。
▲ 喻湘莲、王南仙,《大阿福》,彩塑,中国美术馆藏
“多元交响”放眼改革开放以来雕塑领域的多元创造。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雕塑界在艺术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表达方式上发生了转变,逐渐由审美追求走向文化追索,从纯语言形式的探索转变为对观念的探讨。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大众媒介融入雕塑创作,多元的形式语言与观念创新在变换的展示空间中为雕塑艺术建构了多重阐释维度,拓展了雕塑艺术本体的内涵。新时代的雕塑家多从微观的视角对各种材料进行混编、重组、延拓,在“物”的视野中重新定位“人”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中的位置。雕塑也更多地与建筑、绘画、表演等艺术相互融合,强调与大众交流的更多可能性,借助大众文化的资源展现更具当代文化特征的生活样貌。新一代雕塑艺术家们对于过去的具象、抽象争论不再纠结,而是更加重视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元的手段来传达思想与观念。
▲ 王合内,《鹿》,33.5×26.4×10.5cm,1962,中国美术馆藏
▲ 司徒兆光,《牦牛》, 木,12.5×22×17.5cm,1976,中国美术馆藏
▲ 杨冬白,《饮水的熊》,1984,中国美术馆藏
▲ 韩美林《马》,84×17×67cm,2001
“文心写意”熔铸写意雕塑的核心精神。写意雕塑洋溢着对孕育自身文化的礼敬,闪耀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之光。具体表现为“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气韵生动”的内在生命、“游观洞察”的观照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法则、“境生象外”的审美生成、“澄怀味象”的生命体验、“妙悟自然”的欣赏特征和“高明中和”的最高理想。写意雕塑还一直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焕发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生命气象!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写意雕塑正在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激发出艺术家的弘道理想,集聚起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回应现实的精神力量,又以真诚的创作理念,提炼成全人类的情感符号,成为走向世界、通行世界、浸润世界的艺术语言。
▲ 文楼,《风竹》,21×20×35.2cm,1983,中国美术馆藏
▲ 梁明诚,《钢琴》,铜,45×80×50cm,1990,中国美术馆藏
“溯源追梦”展示的是从1915年到2017年出版的与雕塑相关的部分杂志、书籍、画册,汇集了《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等刊物,展现了百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中外雕塑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传播,也整理了王济远、张澄江、熊松泉、叶绍钧等编纂的一系列雕塑著作。就中国百年雕塑的视觉呈现而言,雕塑实物是最好的造型载体。然而,由于许多雕塑的原作没能得到有效的保存,遗失、损坏现象严重,因此以文献与图像的形式来呈现上世纪初期以来的雕塑脉络与艺术实例就显得尤为必要,也成为本次展览的学术特色。观众们可以走进那逝去的文化时空感知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历程,感悟中国百年雕塑的心路轨迹。
▲ 刘开渠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
刘开渠、滑田友、萧传玖、曾竹韶、傅天仇、张松鹤、王丙召、王临乙等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由“胜利渡长江”等八个题材共十幅作品构成,概括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艰苦历程。周恩来总理提名刘开渠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美工组组长。在刘开渠主持工作期间,他以行政领导和雕塑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带领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统一认识,对协调整体风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浮雕的创作与制作历时9年,1958年竣工。其风格写实,手法朴素,构图虚实结合、张弛有度。作品并未以伟人、领袖作为表现对象,而是刻画了大小近于真人的人民形象,其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各具特征。整件浮雕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凝结着激动人心的历史,彰显着民族史诗的气息。可贵的是,其内容表现了时代而艺术水平则超越了时代,直至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不但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博大的胸怀与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成为新中国里程碑式的雕塑。“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使用3D扫描技术复制全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展示于中国美术馆圆厅,成为大展亮点。
▲ 吴为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组雕(家破人亡)》
吴为山创作的《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部分组成。其中很多形象均有现实原型,作者曾亲自访问大屠杀幸存者,通过与他们交谈激发艺术灵感。组雕中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侵略者形象,皆表现我遇难同胞。遇难者群像的惨烈,足以佐证侵略者反人类行径的凶残。在此,重要的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雕塑家以自己真诚的声音和激越的情感,唤醒了沉睡的灵魂,唤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是新时期以大构成以及写意雕塑的方式建构民族苦难历程纪念碑的扛鼎之作,2014年成为国家公祭纪念碑。
▲ 张文新,《鲁迅坐像》,194×142×203cm,1961,中国美术馆藏
张文新创作的《鲁迅坐像》(中国美术馆馆藏),塑造了一个硬朗坚毅的鲁迅形象,他目光朝向远方,自信从容,表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鲁迅是文化的自觉者、审美的觉醒者。他以深刻的思想,以文字的透彻和锐利,揭示了社会真实。在民族危难的20世纪上半叶,他以悲剧与崇高,斗争与反思为基调,以大众的艺术引领青年艺术家,启迪了一个时代。因此,“鲁迅形象”始终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刻骨”的存在。《鲁迅坐像》是刀刻的鲁迅,是铜铸的鲁迅,它是鲁迅精神的凝固,是形神俱佳的雕像,更是民族魂的象征。
▲ 田金铎,《走向世界》,34×18×58.8cm,1985,中国美术馆藏
田金铎创作的《走向世界》(中国美术馆馆藏),以坚实的造型功力,洗练概括地强调大的结构运动,准确地把握住竞走者出脚的瞬间姿态,节奏鲜明有力,孕育着饱满的青春活力。作者有意把底座处理成“〇”字圈,既暗示竞走姑娘步履的轻灵敏捷,又象征着中国在奥运赛场上“零的突破”。在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更象征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和谐与包容。《走向世界》主题明确、意味深长,受到普遍欢迎。《走向世界》用体育竞技这一世界性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懂我们的声音,“看”懂我们的形象,体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 钱绍武,《阿炳》 ,青铜,50×29×56cm,2004
钱绍武创作的《阿炳》,表现的是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本名华彦钧)。他身前异常凄苦,死后备极荣耀,其创作存世的六首乐曲皆为民乐瑰宝,尤其是《二泉映月》已经成为蜚声世界的经典名曲。这件阿炳塑像没有表现音乐家磨难的面容,而是选取他沉醉于演奏的瞬间,旨在传递其内心的情感。对作品凝视良久,仿佛能听见琴弦流泻出的美妙旋律,体会到阿炳辛酸难言的无奈和长歌当哭的悲愤。事实上,阿炳尽管双目失明,但无尽的黑暗反而让他远离了豁然的放浪,可以敞开心扉去感受神启的光芒。这尊塑像中的阿炳身姿瘦弱,衣衫褴褛,虽然他的眼睛看不到映月的二泉,心里却在为自己争取灵魂的绝响,在宁静的月夜,恣肆宣泄。这,是落拓中的高雅,更是卑微中的伟大!
▲ 潘鹤,《开荒牛》,99×24×34.5cm,1984,中国美术馆藏
潘鹤创作的《开荒牛》(中国美术馆馆藏),是深圳的标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象。过去,我们往往用牛来喻指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人。但在此语境中,它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涵:拱背曲腿、步履维艰却毫不妥协、倔强向前的开荒牛,正在拔掉盘根错节的树根,拔掉腐朽的封闭思想,拔掉落后的城市形象,成为迈向美好未来的探路者。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但我们依然需要开荒牛精神。在并不如烟的历史镜像中,那些面对荒芜且无可依傍,以极大勇气和使命感完成超越与重构的开拓者,已经凝炼为开荒牛的符号被我们铭记。而他们的精神亦将被我们传承——那些曾经的冲突与转变、困境与出路、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落,无不映照着当下,成为我们理解所处时代的线索和启迪未来发展的灵感。
▲ 滑田友,《出浴身段》,32×47×99cm,1940,中国美术馆藏
滑田友创作的《出浴身段》(中国美术馆馆藏),脱胎于西方古典造型艺术,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下,在抗击侵略的硝烟中,一切理想化的静穆之美终将归于幻灭,代之以残缺的、羸弱的、拖沓而又痛苦的体验。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身处异国,却不能忘怀祖国危难。沉重的现实不断击打着艺术的魂灵。滑田友意识到战争不仅击碎了古典艺术的神殿,更给人们的肉体、精神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苦楚。战争击碎了一切美好,毁坏了一切人类的文明,使得理想残缺、生活支离、精神萎靡,人们不能安宁地生活,痛苦而彷徨。《出浴身段》宛如在古典主义废墟上站立起来,虽然承受着现实的重压,身体不再挺拔,但并非绝无希望。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激发着新的文明重新屹立,就如同这遭受创伤,仍然站立着渴望新生的《出浴身段》。
▲ 贺中令,《白山魂》,石雕,65×101×68.5cm,1984,中国美术馆藏
贺中令创作的《白山魂》(中国美术馆馆藏)。“绕白山十数日,跋涉数百里”,只为寻访英雄的灵魂,白山的儿子——杨靖宇。一声爆破,炸裂的巨响,深入白山的血肉,喷薄出英雄的心脏。这是一颗烈日般的鲜红的中国心。这块浸染过英雄鲜血、长眠了英雄身躯,凝聚了中华儿女无穷巨力的石头从白山最深处的地心炸裂开来,其势如燎原之薪火。作者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把抗日英雄杨靖宇坚定的目光、不屈的脸庞永恒凿入这白山之心,随即使得厚重的灵石成为永恒的交响。凝视“白山魂”,回望“中国梦”。千万个“杨靖宇”长眠了,他们并没有死。他们浑然浩荡的灵魂沉入大地的心脏,与白山黑水、长江黄河一道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耸立、流淌。白山魂就是中国魂,《白山魂》就是纪念碑,见证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永恒的理想。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elsa 责编/elsa)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