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视频 | 杭州宝龙开馆震撼:引爆未来的可能性

Aleph 凤凰艺术 2019-04-29
 杭州宝龙艺术中心 

在经过宝龙人近两年的紧张基础建设与各项展览筹备后,杭州宝龙艺术中心于2018年5月4日正式启幕。开幕展以“入侵未来”为主题,力邀全球百位艺术大咖为我们呈现五大单元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及演出,通过极富想象的艺术创作,与观众们一起探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类未来的多样生存形态、科技对当下生活的影响等发人深思的问题。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47kcgci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杭州宝龙艺术中心开馆展“入侵未来”正式开幕


2017年,上海宝龙美术馆正式开馆。这座具有探寻东方文脉学术定位的美术馆一经开馆,就引起了艺术圈的广泛关注。书藏楼珍藏展“百川汇流”及“寻脉造山”展现了宝龙文化的精神之梁,也让我们看到了宝龙关于收藏体系的主线和系统,令人眼前一亮。


2018年5月4日,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杭州宝龙艺术中心正式开馆。对于一个专注于传统与当代相结合,并从传统基因中生发出当代元素的宝龙文化而言,这次杭州宝龙艺术中心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以成为万众瞩目。


杭州宝龙艺术中心外景


“入侵未来”这一主题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曾经说过:“未来已经到来了,只是分配尚不平均而已。” 而正是这种不平均分配导致了同在但不共时的生存现实。作为杭州宝龙艺术中心的开馆展,以“九个明天”作为主展,以“旁听”、“游弋”、“幻象”、“穿行”作为分展,五大展览同台揭幕,展现了杭州宝龙艺术中心打造一个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型艺术中心。全球百位艺术大咖为我们呈现五大单元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及演出,通过极富想象的艺术创作,与观众们一起探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类未来的多样生存形态、科技对当下生活的影响等发人深思的问题。


▲ 杭州宝龙艺术中心及滨江艺珺酒店开幕仪式现场嘉宾合影,左起: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马海燕,宝龙酒店集团总经理夏国跃,滨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玮,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宝龙集团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兼酒店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人事中心总经理肖清平,宝龙集团董事兼文化集团执行董事许华琳 ,上海市国际文化传播协会副秘书长、亚太经济领袖联合会副主席陈利,国际媒体艺术人、策展人姚大钧,宝龙文化集团总经理裴今梅

▲ 杭州宝龙艺术中心“九个明天”展览现场


作为杭州宝龙艺术中心的开幕首展,本次展览的内容与体量巨大。“九个明天”主展呈现出互动激光、沉浸式影音、VR科幻艺术等丰富的艺术体验,以及开幕当晚二十余位国际知名媒体/声音艺术家带来的不容错过的动感声音影像、实时互动的炫目现场表演。作为“九个明天”的策展人姚大钧邀请了奥运“东京八分钟”主创者真锅大度(Daito Manabe)和他的团队 Rhizomatiks,澳洲/日本 AI 机器人艺术组合 Elena Knox + 渡边克巳,芬兰动态装置大师 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美国生物艺术先锋 Victoria Vesna,日本前卫电音艺术家宫下悠 Yaporigami,以及日本当红VJ表演团队 BRDG,中国新世代偶像艺术家陆扬,科技艺术先锋实验团队 OpenMedia Lab,中国科技艺术新星团体 RMBit,北京/台北视觉潮流电音组合 HowieLee + Thoiid,等等。


▲ 美国艺术家维多利亚·维斯纳的《噪音水族馆》

▲ 真锅大度的互动激光装置《时光褪色》

▲ Grönlund + Nisunen《开盘磁带》

▲ Grönlund + Nisunen《物质波》

▲ 中国艺术家组合“西湖客”《不可见的未来》图片来源:TANC

▲ 陆扬《脑制御士》

▲ “脑太空:科幻VR”

▲ Elena Knox和渡边克巳《御御签》


“九个明天”是科幻教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的经典科幻小说,书中通过九个故事,先知般地对人类未来进行大胆创想。科幻与科学犹如理智和狂想并驾的两辆马车,载驶奔赴莫测的明日世界。有趣的是,“九个明天”的叙事设置暗合《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传说,在此次展览中,数字“九”既代指复数的未来多样性,也暗示这些艺科狂想之下始终奠基于一个现实的明天,正如后羿射落九日,但留一日每日升起。策展人姚大钧希望打破未来与当下的界限,借由艺术的敏锐感知和创造,带观众进入瑰丽的时空隧道:


“让我们用手触摸、用眼观察、用耳聆听未来的神秘,并更清晰地感知当下,反思这失速般迅猛发展的数据和技术与我们每个个体的切肤相关。这个项目所要呈现的既是不同文明间的时空差序,更是个体在技术介质中自我分裂的时差。”


▲  “九个明天”策展人姚大钧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策展人姚大钧表示,对于未来,科技艺术的方向其实大家是比较清楚的,过去叫做新媒体,或跨媒体艺术,而科技艺术这个词更能把这种未来的艺术趋势表达得更清楚一些。当代艺术里永远跟科技是分不开的,只不过科技艺术在科技层面上更加凸显而已,它是一种前景,而不是一种背景:


“我们强调的是未来,而未来是一种态度,它并不是真的时间上的未来。所有号称未来艺术的作品其实都是当下,所有今天看到的作品都是当下创作的,但为什么说未来呢?未来是一种态度,一种导向。”


▲  “九个明天”展览现场

▲  “九个明天”展览现场


对于如何选择艺术家以及如何设计展陈,姚大钧认为,对艺术家的考量就是他的作品必须非常优秀、非常突出,同时与他个人的风格有关,要在情绪上和情感上达到强有力的力度:“现在太多当代艺术,大家是不关心的,没法打动人心,过度强调所谓的观念,但这些观念却并不见得是真正的非常新鲜的,或有创造性的。我一直强调的面向是这件作品能否打动人心。”


▲ “九个明天”展览现场


姚大钧表示此次展览与其他展览的不同之处和特色在于现场表演,而这是在其他类似展览中不容易见到的。姚大钧认为现场演出是科技艺术的展览呈现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场演出其实是来自于音乐传统的做法,表演家,音乐家对台下观众的直接互动。现场演出放到科技艺术后,延续了创造者和受众处在同一个时空的,这种面对面的对峙。让人激动、亢奋,这也是我追求的特色。”



▲ 杭州宝龙艺术中心“入侵未来”表演现场


“九个明天”国际科技艺术展览与演出包含以下几大区块:“设计未来”,“线上中国”,“科幻 VR”,“我机器人”,“万物波行”,“脑波控制”,“电光石火”等。展览及现场演出作品的类型跨度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书写,远程机器人互动,中国科幻 VR,微生物噪音,互动激光,未来城市,社交网络数据,未来山水,动态机械装置,实时身体捕捉表演,实时编程动态视觉电音,等等。



四大分展



除了精彩纷呈和火力十足的主展及演出之外,四个分展也各具特色:当代青年学者、艺术评论人许晟为学术展“旁听”的策展人,新锐独立设计师杨钧为国际当代家居设计展“穿行”的策展人,值得期待的还有艺术中心的策展团队打造的“幻象”国际版画摄影展及“游弋”中国青年当代艺术家群展两大单元,共同组成一场缤纷多彩的艺术盛宴。在这四个分展中,参展艺术家还包括安迪·沃霍尔、村上隆、荒木经惟、梁铨、郭工、李秀勤、申凡等近百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 设计,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态。



 旁听 


▲ “旁听”展览海报

▲ “旁听”展览现场


“旁听”策展人许晟认为“旁听”首先是针对策展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每位艺术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策展人只能旁听之。既然这些艺术家能够组成一个展览,就必然有什么共同点。


参展艺术家的共同点就在于,这些艺术家并不是在表达或者勾画自己的那个世界,因为他们的世界都非常丰富而完整,他们不需要面对那个世界,而是一直身在其中,生活在那里,感受在那里。他们的作品仅仅是那个世界的蛛丝马迹,甚至作品本身已经不太重要了。


▲ “旁听”策展人许晟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关于此次分展的标题“旁听”,许晟表示它有很多层的意思。艺术家进入一种思考的状态后,他其实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但同时又可以说它又和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又保持了一种距离感,又像在旁听一样,它是一种进入以后抽离的东西:


“比如这里面有很多条线索,关于生命的,关于自我的,也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因为它不是一个小的自我,同时也有关于我们生活现实的。简单来说有三个这样的线索穿插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里,有的作品可能更偏向其中的一个,但是他们里面都包含了这三个东西的交织,但是最后出来的东西好像就说比较隐晦的,比较晦涩的,比较简约的东西,但我觉得他们进入表达的状态以后,千言万语都会汇聚成越来越简单的表达方式。”


▲  “旁听”展览现场


对于艺术家的作品,许晟举出一个例子:“有点像古代的文人写了一首诗,写一个月亮,或者一朵花,他们写这个力量和花的时候,其实想说非常非常多的事,但是他们最后不知道怎么说了,就只好写了一个月亮。”


像画画的人也是,他画了一座山,或者画了一朵花,画了一幅山水也好,但是其实他们背后想说很多东西,绝对不仅仅是像喊口号一样的天人合一,但是你看到的是一幅很清静的山水。


当代艺术在每个时代都有,许晟认为这些艺术家,让他想起宋元的一些最优秀的山书画家,如果来到当代,他们也会做这样的作品。但是他们在那个时代,他们就是那个时代当时的当代艺术,用当时的水墨,去做当时的东西:


“到现在我觉得是同样的心境,同样的状态,当然这个同样里面,其实每个人也不同,每个人也不一样,所以说这个‘旁听’,你也可以说跟这个时代是一种旁听的关系,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好的艺术家既跟古代不一样,他也跟当代不一样,他也跟未来想象的不一样,然后最后谁都不一样,他只能在那旁听。我觉得这是好的当代艺术的状态,我觉得当代艺术反而就是这样子。”


▲ 艺术家照片合集


本次展览邀请了经验丰富的,或者完全没有经验的艺术家,再次以一种实验的姿态,尝试在创作和展示中突出“感知”的存在,并唤醒一种更加深刻的,与内心有关的观看方式,以及对内心的重新关照。基于此,展览希望开启以具体的作品形式为起点的,可见的“形式”与内在的“本体”合二为一的观看。对艺术来说,最可见的表面即是最深刻的本质。“感知”的核心在于“自我”,而“自我”的核心在于“心”;心是一切的源起和结束。当代艺术所需要的因素很多,才华,知识,信息,历史,现场,材料,观众,金钱,创造欲……这一切都不缺乏,可艺术依然头绪纷乱,也许就是忽略了居于一切的中心的“心”,和由心而生的方法。


标题的所谓“旁听”是相互的,它是一种既“在场”,又“不在场”的情境,就像我们与自己的心的关系。当“旁听”不再是“旁听”时,也许我们的知与行都会更加明了。那么就试着先从旁听开始。


▲ “旁听”展览现场



 穿行 


▲ “穿行”展览海报

▲ “穿行”展览现场


单点可以构成无数条射线,两点可以构成一条最短的直线,线由点运动形成,运动成为线的重要特征,有形的事物就有线条的存在,无形的线由运动及情感连接产生。本次展览在三个物理空间内运用了不同的点线面结合,以线条为语言,将空间,物,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多维度的线性思考,绘画以平面的线条表达艺术,家具以立体的线条表达设计,人穿行的运动轨迹形成的不确定线,改变空间的可能性,与周边事物形成精神的联系。动与静的结合意味着能够无限放射,由此延伸出无限的空间可能性,以此在设计,艺术,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这里将唤起人们对家居和艺术重新定义的思考,传递精神性格,也是想对于观众自我精神世界的一次触碰,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不需要什么。


▲  “穿行”策展人杨钧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穿行”策展人杨钧向“凤凰艺术”指出这里总共分成的三个空间。三个空间有三个不同的主题,以表达家具跟绘画艺术在空间里面的一些关系,展览通过一些点、线、面的运用,做有一点概念化的效果:


“所以说,我们在这三个空间是有不同的装置类的手法体现在里面,也是想人在这个空间里面通过看绘画艺术的时候,然后会把家具的概念,让人们思考家具文化里面现在人对于艺术的关注度。”


▲  “穿行”展览现场


“穿行”作为此次五个展览中唯一跟设计有关的展览,策展人杨钧在挑选家具的时候,都是有着特别的考量。一些比较经典的欧美家具,20世纪50、60年代的一批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设计的产品:


“我们想让更多观众能够了解和重视家具设计的文化,在室内设计当中的一些运用,通过高低不同的层次,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家具,想让更多观众有认知度,一些不同的因素也好,不同的符号也好,我们是想传递一些好的家具文化。这个空间里面所看到的,通过几何体的穿插,通过绘画和家具所来表达这个空间,可能未来在我们家具文化当中是否能多一些更加简洁和更加具有艺术感的空间,能够让人在自己的使用空间里面更加抛开繁琐的东西,然后让艺术回归到人本身的生活当中。”


▲ “穿行”展览现场


在谈到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时,杨钧表示,设计跟艺术本来就是相关联的,因为我们在设计当中,随着人精神层面,或者精神生活的需求,大众艺术应该回归到家庭当中,或者回归到人本身当中,这个展览其实在考虑如何把艺术性的东西带给大众:


“这里所有绘画也都是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大众来说,它的接受度和它的需求,还是蛮符合现在人生活的一些需求。我们在做这次展览的时候也是尽量的让大众能够看得懂,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让每个人进来有一个直观地体验,能够亲身地感受这个艺术跟家具,或者跟这个空间,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让他们产生一些共鸣。”



 幻象 


▲ “幻象”展览海报

▲ “幻象”展览现场


在“幻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比如安迪沃霍尔、村上隆、荒木经惟、元永定正。


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异于常人的丰富与多变,他们独特的创作作品正是献给现实世界的幻象乌托邦,作品或以漫画式的夸大,或以少年二次元的精神,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呈现了不同艺术家的精神风貌。


▲ “幻象”展览现场

▲ 安迪沃霍尔作品图


美国画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他采取照相版丝网漏印技术,让画面象一张刚从印刷厂取来的未完成样张一般,这一幅《玛丽莲·梦露》是最典型的代表作。沃霍尔大规模复制流行明星梦露的图像,折射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潮。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在60年代的波普艺术中,作为对美国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的善意讽刺,是最令人发笑的了。他把凡是成为社会崇拜的偶像以及时髦事物,如世界名人、电影明星、美钞、电椅、花束、竞赛场上的骚动、"蒙娜·丽莎"摄影,等等,作为重复宣传的题材,用丝网印技术或其他方法,重复50 次地印制在一个画面上。


▲ 村上隆作品图


村上隆(むらかみたかし)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日本艺术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在日本不仅是一位受到广泛的喜爱的艺术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村上隆他强烈意识到——西方的当代艺术与日本的艺术创作是截然不同的,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如何不依靠任何固有的文化体系而创造出最本质的东西;因而他的作品既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对立元素,同时又保留了其作品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是一种结合了日本当代流行卡通艺术与传统日本绘画风格特点的产物;


▲ 荒木经惟作品图


荒木经惟究其一生,所拍绕不开情欲、生活、生命和死亡。他以拍摄捆绑女性和将花朵色情化的方式,把情欲无公害化,在他的镜头下情欲无处不在并非洪水猛兽。他以拍摄挚爱之妻的一生、挚爱之猫的一生和东京日常,以及不断变化的云朵,诠释什么是生活,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永恒的另一种延续。我们看到的是,摄影让荒木经惟感受到极致的快乐。即使直到现在,他依然是全球最受争议的摄影师之一。


▲ 元永定正作品图


元永定正1922出生于三重县的元永定正,就读在伊贺的上野商业高中,毕业后搬去大坂且在1955年参加了鼎鼎有名的 “具体美术协会”的前卫美术集团。他的油画作品融入了“滴入法”,用铁桶等容器钻洞将颜料滴在画布上,可见受了杰克逊·波洛克的影响,独特的创作方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欧美也获得很高的评价。不同于当时在日本战后盛行的超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画风,在60年代元永定正在美国所创的抽象绘画色彩变得明亮并带有圆形组合;他把自己幽默的称为“傻瓜派”,把自己的作品叫做“滑稽艺术”。1986年,元永定正获得了日本兵库县文化奖。1991年在大坂市民的见证下接受了日本政府紫褒章的荣誉,隔年1992年荣获大坂艺术奖。1993年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在神户市举办的神户双年展上也展出了他的新作。元永定正生前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创作领域,包括了版画、舞台设计、和儿童书,也不断的专研他对抽象绘画的探讨。



 游弋 


▲ “游弋”展览海报

▲ “游弋”展览现场

作为宝龙艺术中心青年艺术家群展,“游弋”是一种无目的的兜游、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少了些许凡俗的诱惑、博取功名的压力,多了些曲径通幽、不期而遇的邂逅与乐趣。


但身处在崇尚消费的时代中,社会变成了极具物欲的、被异化了的景观。一切都标准化、范式量化,作为个体艺术家如何保持一种游弋的自由状态,探讨艺术创作如何避免被环境所控制和物化,是当代艺术家的一种可贵的姿态和行动。


▲ “游弋”展览现场


游弋的是身体感知和自我意识的开启,如何用这样一种内在真实的状态来避免艺术创作被观念和技术绑架,使艺术成为一种观念的图解,去寻找只属于人类生命中的自我感知与意识,创造出契合当下时代背景的新语言与艺术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艺术家再一次使用巫术向我们展示出一种新的预言,来证明人类之所以继续存在的价值,如一缕微光给人以希望。



展览信息




“入侵未来”


“九个明天”策展人:姚大钧

“旁听”策展人:许晟

“游弋”策展人:彭忠明

“幻象”策展人:丁勃

“穿行”策展人:杨钧

展览地点:杭州滨江区宝龙城五层宝龙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8年5月4日——8月4日


(凤凰艺术 杭州报道 撰文/Aleph  采访/Aleph  摄影、剪辑/缪越 责编/Aleph)

(部分图片出自网络)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忆所》

▲ 江宏伟:工笔花鸟十二幅

▲ 程昕东当代雕塑艺术作品收藏展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道隐无名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