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退火:一种关于玻璃的无限可能性

李鹏 凤凰艺术 2019-04-29
  退火  

2018年11月5日上海玻璃博物馆本年度“退火”项目正式开幕。今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通过项目艺术总监李力邀请艺术家刘建华和孙逊以玻璃为媒介材料进行最新创作,同期呈现的“物镜——刘建华个展”和“塞上——孙逊个展”于博物馆最新改造的当代艺术空间中向公众开放。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现场报道。


▲ 上海玻璃博物馆本年度“退火”项目正式开幕


2018年11月5日,“物镜——刘建华个展”和“塞上——孙逊个展”在上海玻璃博物馆正式开幕。作为上海玻璃博物馆本年度的“退火”项目,艺术总监李力邀请了艺术家刘建华和孙逊以玻璃为媒介材料进行最新创作。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谈到,“退火”项目今年迎来了第五周年,玻璃正与当代艺术发生着更多延展及无限的可能性。


▲ 2018年“退火”项目新闻发布会现场,左起:艺术家刘建华,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项目艺术总监李力,艺术家孙逊,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

“退火”是玻璃制造工艺中极其重要的步骤,是玻璃塑形的决定因素,同时它承载着创作中让人期待的随机性与不可预知性。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始于2014年,五年来先后邀请到了张鼎、杨心广、廖斐、毕蓉蓉、林天苗、刘建华和孙逊共7位艺术家参与到这一项目。


▲ 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在2018年“退火”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上海玻璃博物馆

▲ 项目艺术总监李力在2018年“退火”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上海玻璃博物馆

▲ 艺术家刘建华在2018年“退火”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上海玻璃博物馆

▲ 艺术家孙逊在2018年“退火”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上海玻璃博物馆


对于“退火”项目的发展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表示:“未来我们会更加开放艺术家申请机制,希望更多有兴趣的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参与这个项目,推动项目在国际当代艺术界、玻璃艺术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玻璃这种材料的研究发展属于科学范畴,而当代艺术则是艺术范畴中最前卫、最善于思考社会未来和人类命运的。科学与艺术,在‘退火’项目中率先做了交融和结合。”

 

作为“退火”项目的艺术总监,李力自2014年来持续邀请对于不同材料创作感兴趣的艺术家,她并不为艺术家设置创作的规则和边界,而是鼓励他们利用相对不熟悉的玻璃材料大胆而自由的创作。五年来这一项目不断促发着艺术家进行更宽泛的尝试,这也支持李力继续以“积跬步,至千里”的态度持续推动这一项目的长期发展,就正如“退火”这一玻璃工艺本身包含着对于时间的敬畏感。


物镜——刘建华个展

  


▲ 艺术家刘建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作品《混合体》布展现场,2016年,The Asian Art Museum, San Francisco


艺术家刘建华的个展“物镜”,位于上海玻璃博物馆当代艺术空间的二楼。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参观者必须更换特殊的鞋子,才能登上二楼,不为其他,只为观众的安全,只为一种与玻璃的亲密接触。


▲ “物镜——刘建华个展”展览现场,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 


红与黑。刘建华此次根据玻璃材质所创作的作品的两大核心颜色,正如法国作家司汤达所写成的同名小说。在一开始,艺术家就采用了这两种颜色,对观众施加着来自潜意识深处,关于厚重的思想。正如司汤达笔下用此影射的神学与政治,当然,刘建华更期望于观众能够以此打开自己灵魂心扉的那两道属于自己的颜色之门。


▲ 艺术家刘建华在现场进行导览


话虽如此,颜色的运用,在艺术家的手上,确有其深远的想法,正如这些作品的名字《碑》、《黑色形体》、《呼吸的风景》。作为玻璃这种材质而言,红色与黑色正是最不常用的颜色之列,刘建华有意将玻璃的常规观感和刻板印象进行消除,甚至于转换,以达到冲破观众惯有感官思维经验。而这正是启示的一种方式,如禅师口中所吐出的“不知之云”,对心灵的启示,往往正是在语言的缝隙之中,换成艺术而言,就在于经验的缝隙之中,它造成惊奇和冲击,以冲破观者固有的思维牢笼,从而得以让外界的阳光进入,抵达心灵。


▲ 《碑》,2018年,玻璃、碳钎维、钢,多个尺寸,“物镜——刘建华个展”展览现场,上海玻璃博物馆

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碑”,这种心灵之碑,更仿佛是一种关于世界观、认识论的信念。它构建于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由无数生活之经验,所垒成的基石,由现实的土壤所滋养,而又超脱于现实,形成某种形而上的信念之实体,正如神庙或神殿的石柱所阐释的那般。如同一种影射,当观众步入二楼展厅,第一眼所望见的,正是这投向心灵之镜的碑石,它既是一种自省,也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


▲ “物镜——刘建华个展”展览开幕现场,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

在进入玻璃之屋时,观众将被整体空间所散发出的某种不可名状的压迫和冰冷所慑住。这种冰冷和压迫,一来自于脚下如破裂的冰面般玻璃碎渣的声响,二来自于中间和四周墙上的黑色玻璃作品,它们是《黑色形体》和《呼吸的风景》,以及空洞的画框所灌入展厅的寒风。


《黑色形体》是采用玻璃所制成的竖垒的黑色书籍背脊,而《呼吸的风景》则是墙上用玻璃制成的黑色画框,它们一些中空,一些被水泥封住。观众若不仔细留意,难以发现那砌入墙体的黑色物体乃是书籍的形体,这正是艺术家的内敛,营造出的某种神秘境遇。


▲ 《黑色形体》,2018年,玻璃、碳钎维、钢,多个尺寸,“物镜——刘建华个展”展览现场,上海玻璃博物馆


为何使用书籍的形体,刘建华认为,这是一种关于知识的隐喻,它展现了知识本身的不可道德标准性的某种命题,换言之,书籍并不一定能带给人们更好,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坏。正如哈佛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在他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课程中所说出的那样:


“一定不要对哲学抱这样的期待:阅读和学习它,一定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好。恰恰相反,它也有可能让人变得更坏,或者是让一个人变好之前,先使其变坏。总归一言,学习哲学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黑色形体》展现的,正是这样的一道关于知识的深刻洞察,也正是它为黑色的原因所在。它所带来的厚重,往往使人压迫于其中,只有具有某种火眼金睛,才能在这些黑色之物中,游刃有余。而这种游刃有余又从何而来呢?这场展览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 《呼吸的风景》,2018年,玻璃、水泥,可变尺寸,“物镜——刘建华个展”展览现场,上海玻璃博物馆

▲ 《呼吸的风景》在加工完成前


消除刻板印象,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之碑,在这里,玻璃是石头的幻觉,而二氧化硅才是两者的本质。在《呼吸的风景》中,艺术家消除了关于架上艺术的框架,它使得自然风景进入画框之中,也使得沉闷的水泥墙,遮挡其上,这种虚实之间,一种冲突,一种经验之缝隙,无不在呼唤观者,应当如何重新审视我们周遭的世界,正如在此展览中,重新审视我们对玻璃的固有印象。


▲ 《碑》,2018年,玻璃、碳钎维、钢,350 x 75 x 60 cm,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而艺术家所要向观众告诫的是,我们如何带着这种重新审视的眼光,走出展厅,回到现实。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一切,正如刘建华所说的,我们如何去保有我们的独立思考,我们如何去目视我们社会的政治与历史,如何去反省我们自身的谬误和视线中的盲区。


而“物镜”,正如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内心,与我们如何面对外部的世界。


塞上——孙逊个展

  


▲ 艺术家孙逊,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作为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2018年度的受邀艺术家,孙逊带来的展览“塞上——孙逊个展”共分为上集和下集,上集于此次开幕,而下集将在2019年3月与公众见面。


作为中国知名的,涉及动画影像的艺术家孙逊,其“塞上——孙逊个展”的展览标题引自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试图探讨意向的转换和时空的属性,开拓图像维度的更多可能。展览上集展出孙逊系列手稿、绘画、动画影像以呈现艺术家对于新创作的思考脉络,而玻璃材质的大型装置新作则将在明年3月的展览下集揭开神秘的外衣。展览的上集与下集遥相呼应,作品形态上迥异却又在内在的艺术线索上保持着一致性。



▲ 《塞上》展览概念手稿

▲ “塞上——孙逊个展”(上集)展览现场,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

作为中国当代新媒体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孙逊长期以来致力于在绘画和影像领域的艺术实践,近年来其创作系统的触角不断延展,在不同媒介上尝试多元的叙事效果。在本次展览中,孙逊打破外界对于其艺术身份的框定,首次尝试创作大规模的装置作品,并以玻璃这一于他而言相对陌生的材料继续突破其艺术探索的边界。



▲ 《鸱吻之泪》 2017 

▲ 《21克》 2010

▲ 《魔术师党与死乌鸦》2013

▲ 《偷时间的人》2016


人类的近代文明发端于玻璃,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十大伟大科学实验中,其中就有八个涉及到玻璃仪器。没有玻璃的诞生,人类科技的文明将被严重滞后,甚至有可能不复存在。


这并不是诳语,而是来自人类史学家对西方科学史研究的一重大发现,以此为根据,东方科技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对玻璃应用的滞后,它仅仅被局限于生活器皿的功能所需,而在西方,它们诞生出了望远镜、显微镜、烧杯、量杯、试管、六分仪、气压计甚至于温度计等。


如果说,作为动画影像的艺术家孙逊与玻璃有何渊源,那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些影像设备的内部,我们所见的电子元件,二极管、显像管等,都与玻璃无不关系。可以说,没有玻璃,就没有孙逊的影像动画艺术。


▲ “塞上——孙逊个展”(上集)展览现场,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


尽管玻璃与孙逊的渊源甚大,但使用该材质,跳出艺术家惯有创作,仍然对他有着相当的挑战性。在展览下集展出的玻璃装置作品同时将成为孙逊目前正在进行的动画长片大电影项目中来自真实世界中的灵感之物,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在这一长片电影中,孙逊过往短片影像中的图像叙事模式将结合长片剧情模式,并置于更完整的电影镜头逻辑之中。长片动画电影《万国舆图》(暂定名)计划在2020年公映,这一以当代艺术家身份介入商业院线的尝试,并将重构和讨论视觉艺术语言被展示和被观看的多元可能性,也是当代艺术创作与更广领域的生活触碰的一种尝试。



▲ 《万国舆图》分镜头木刻绘画  2017-2018

▲ 左:《万国舆图》角色设计之一  ,右:《万国舆图》角色设计之二,2017-2018

▲ 《万国舆图》玄田国徽章及臂章设计 2017-2018

▲ 《万国舆图》玄田国国徽设计 2017-2018

▲ 左:《万国舆图》玄田国国旗设计方案之一,右:《万国舆图》玄田国国旗设计方案之二 2017-2018


可以说,孙逊的下集是值得期待的,正如上海玻璃博物馆的馆长张琳所说,“退火”项目所选择的艺术家,大多都是非玻璃艺术家出身,在如此的跨材界的冲突中,往往更能诞生出让人意料之外的惊奇作品。


而对于上海玻璃博物馆而言,追问个体与日常的联系,重置和打破习以为常的既定概念。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创作不但延展了玻璃这一材质的无限可能性,更拓宽了当代艺术被创作和被接受的外延。继续模糊科学与艺术的边界,融入多学科视角,也许在未来科学家、哲学家、社会研究者也可以加入到这个有趣的项目之中。


展览信息



上海玻璃博物馆2018年“退火”项目

“塞上——孙逊个展” & “物镜——刘建华个展”


艺术家:孙逊、刘建华

项目艺术总监:李力

展期:2018年11月5日-2019年5月31日

地点:上海玻璃博物馆 当代艺术空间(上海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李鹏 责编李鹏 )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阳关三叠·李可染画院——唐双宁百幅作品捐赠展

▲ 十X三十——丁乙作品展

    

▲  “传统是一种发明”——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教师作品展 

▲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特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