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不知道的西安 | 中国最早的“官方语言”竟是......

2018-04-08 西安发布


陕西的方言

可是大有来头!



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

历史最久的省份

其方言也是各具特色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 博大精深


新一期

《你不知道的西安》

小布就和你谝谝陕西话



实际上

古朴的关西秦声

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

是国人交流的通用工具

  陕西方言大致分为3个地区:关中话、陕南话和陕北话。而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陕西话”指关中话,也是小布今天着重介绍的内容。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


西周 陕西话—中国最早的“官方语言”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

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


  《封神榜》大家肯定看过,写的是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西岐,就是陕西今天的岐山县。不过《封神榜》毕竟是本小说,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更为出彩的人其实是周公,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周公解梦》里的周公。


  假如说周文王、武王是西周的创立者,那么周公不仅是西周早期的治理者,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奠基者。周公不仅提出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井田,更是构建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架构的雏形。这么牛逼的人,他不仅说的是陕西话,还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

|周公庙|

  周武王灭商纣之后,中国最早的“官方语言”就是以西岐所在的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


  《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条强力的结论

陕西话

正是中国最早的“官方语言”



春秋 陕西话—孔子以雅言授业

  在中国被所有古代读书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只有孔子一人,孔子更是被列为“世界10大名人”之首。而孔子,读书的时候用的就是陕西话,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用的还是陕西话。

  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他老人家虽然平时说的是鲁国的方言,但是读诗、书和礼赞的时候,说的却是雅言,也就是当时的陕西话。


秦汉 陕西话—汉人的通用语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而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甚至可以说秦汉的大一统时代,奠定了汉民族早期的势力范围,不仅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中华文化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是汉民族称谓的来源。


  历史的变迁带来语言的变化,在如此牛逼的时代,他们不但政治中心在陕西,说的也都是陕西话。



  说到陕西文化,少不了的自然还有秦腔。秦腔在秦代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在汉代已经为很多达官贵人喜爱。而在戏曲文艺的诸多剧种里,秦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鼻祖。陕西话不够上档次?小布只能说,不存在的。


  汉朝数百年的历史里,陕西话随着汉朝幅员不断传播,可以说,陕西话真正的奠定了汉人普遍通用语的形成。


唐朝 陕西话—隐藏在唐诗之中的语言

  在隋唐时代,由于经历了“五胡乱华”的漫长历史,整个中国北方可以说民族结构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陕西话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的产生属于语言本身的变化,可以说隋唐时代的陕西话已经大大不同于秦汉时代。


  但是在唐诗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陕西话的影响力。

诗圣杜甫《梦李白》正是如此: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

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


  读完以后,是不是觉得有那么一丝违和感?

  为什么以押韵为主的诗歌,却没有韵脚?

  因为,语言的发音,会受当时方言的影响,这首诗中,按陕西话将“测”读cěi,“色”读sěi,“得”读děi,全诗才能押韵。

白居易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黑”押韵。


高适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按陕西方言,“色”念sěi,才押韵。


  陕西方言版的《醉长安》上了央视。来一起听听陕西方言是如何演绎出大唐的磅礴气象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618pi3u8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元朝到明朝 陕西话—古老语言的衰落与变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朝代变迁,雅言并没能始终保持强势。蒙元灭宋后,“雅言”便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强烈冲击。元朝法定蒙古语为国语,后以元大都的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汉族的上层阶段严重的“蒙古化“,不少汉人不但剃发留蒙古式辫子,服饰也主动改成了蒙古式的左衽袍衫,连汉人的口语也带有明显的汉蒙混合语色彩,常常采用俗词意译外族语的词来代替汉语中的固有词,如“肚皮”表示“贿赂”,“先生”代替“道士”,“根脚”表示“官员出身”等等。


  口语语法,也因混有蒙古语语法而变得似胡而非胡、似汉又非汉。《中原音韵》是元代反映方言即说话音的,真实记载了蒙元式汉语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没有了入声。



  直到朱元璋灭元,下令禁辫发,禁胡姓,胡服和胡语,反复颁布该指令,才基本清除了蒙古人留下的影响。为了恢复汉族语音的正统性,祛除蒙元时期对汉族正统语音的影响,明朝颁布了《洪武正韵》。《洪武正韵》基本如实地记录了自隋唐至明初变化的读书音的现状,并根据中原雅音,对旧韵的韵部进行了大胆改革。


  最终,雅言再一次推行到全国各地,但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已经不再是原本的样子。

  从西汉到北魏近八个世纪里,关中与晋西南、豫西同属司州,北宋又同为治所在京兆府长安城的永兴路所辖,这三个地区方言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在这两个时期漫长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关中西部与甘肃东南、宁夏固原东南的联系自宋代就开始了,元明两代它们又同属陕西行省。随着行政地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趋于一体化,关中方言沉淀出了自己的个性,逐渐形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陕西方言。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陕西方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是活着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流逝

建筑古迹会灰飞烟灭

但方言会在黄土地上

一代一代的由人们传承

成为伟大的中华文化遗产



你不知道的西安

还有很多冷知识等着你去发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

参与投稿

 说不定下一期《你不知道的西安》 

就有你的作品哦!


文:许山

来源:中国网等

编辑:宽宽丨审核:何砾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猜!中国最早的厕所在哪?世界厕所工作大会,“西安样板”让厕所更文明!

●大西安首届农民节,永康书记和你一块儿过!

●永康书记专门邀请了90名“70、80、90后”年轻干部座谈,释放什么信号?

●永康书记调研市属媒体并看望慰问新闻人,还在西安发布发现了惊喜,快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