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测绘人物】百年中国十大测绘人物之王之卓

2016-07-02 新闻组 勘测联合网

       中国测绘发展历程久远而又灿烂,古代、近现代、当代都涌现出无数测绘巨人,推动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测绘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他们为测绘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谱写出了一道道美丽震撼的测绘篇章。本期我们将走进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王之卓

王之卓(1909—2002)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他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1934年赴英国留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专家。1939年回国后,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陆地测量局技术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院长、校长、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

  王之卓教授是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指导学科的发展方向,奠定其理论基础,并以卓有成效的研究,拓宽学科的服务领域。

1959年11月,国家测绘总局首长与出席全国群英会的测绘系统代表合影。

前排右三为王之卓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他就提出了航空摄影测量中微分关系公式,使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得到充实和发展。50年代,他在题为《起伏地区航空摄影像片相对定向元素解算公式的研究》论文中,推导了精度较高的定向公式。60年代初,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析法加密理论与实施方案,推导了有关解算的基本公式,提出了区域网平差方案。70年代,他指导制定了“航带法”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方案。70年代末,他根据计算机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科学地预见到数字化技术是摄影测量由模拟与解析向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的构想。随后该项目经论证通过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其研究成果实现了对摄影测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荣获国家教科委科技进步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


  王之卓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测绘教育家、实践家,是新中国测绘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解放前,他与夏坚白、陈永龄合作,撰写了《航空摄影测量》、《测量平差法》、《大地测量学》、《实用天文学》4部专著,结束了我国高等测绘教育依靠外国教科书的历史。建国后,他编著了《平面测量程》、《测量实习》、《航测新技术》、《航空摄影测量学》等。1979年,年逾古稀的他又撰写了《摄影测量原理》一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此后该书又出版了英文版,他又编著了《摄影测量原理续编》。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测绘精英,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欧亚科学院院士张祖勋等。

  1989年2月,在王之卓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他“金博士”证书,他的名字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1998年,89岁的王之卓荣获中国科学最高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素材来源于人人网,仅供信息传播之用

主编:陈柳林

审核:高冲、黄家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