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站仪测量高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2016-08-10 新闻组 勘测联合网


 

  全站仪是测量人员常用的设备,测量高程是全站仪功能之一。在实际测量高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方法,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全站仪测量高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方法一:经典方法,全站仪在已知坐标(含高程)点上设站;

  方法二:后方交会,全站仪在任意点上设站;

  方法三:对边测量,全站仪测两点高差

方法一:经典方法

  说这个方法是经典方法,是因为:

  1.其测量原理我们在学习经纬仪视距测量时就学习过,每种测量教材中都有;

  2.测量教材中有关全站仪高程测量原理,都按此原理进行阐述;

  3.全站仪高程测量的相关设置,都按此原理进行的。

  到底什么测量原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看下图:

  

  我们从(1)式中可以发现,全站仪一旦设站完成,测站高程和仪器高度均为定值,若测量过程中不改变棱镜高度,则除了Ssina(即实测参数)外,等式右侧其它各参数之和均为恒等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全站仪一旦设定,同时不再改变棱镜高度的话,全站仪对各点的测量高差,其实质是每个三角高差dZ的差值。  

  这个结论我们先记住,它将是后面方法二和方法三的理论基础。

方法二:后方交会

  “后方交会”一般是指:在全站仪平面测量时,全站仪自由设站,通过测量并输入测站外两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从而完成设站的工作。

  而这里是指全站仪在高程测量前,全站仪自由设站,通过测量测站外一个已知高程点,再通过全站仪相关的设置,从而完成全站仪高程测量设站的工作。

  我们还是继续对照着这张老图进行分析:

  

方法三:对边测量

  这是一个纯粹的高差测量,操作也相当简单:全站仪架设在任意位置,不做任何高程测量的设置(即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使用仪器内存值),分别对两个点测量其三角高差dZ(要保证棱镜高度不变),两者之差即为两点之高差,跟水准测量的后视减前视相反,这里应该是前视减后视。

三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方法一是经典方法,原理明确,地球人都知道,而且全站仪的高程测量设置也是据此设置和计算,操作时按部就班,不容易出错,很多人都喜欢用它。缺点正如很多网友所说,仪器高度量取时误差较大,因此比较适用于初学者(按原理操作),以及对高程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比如路基填挖施工)。改进的方法也有,正如很多网友说的,设置完成后,对后视已知高程点进行检验的时候,根据测量值和已知值的差异情况,调整仪器高度,直至差异小到满足要求为止。

  方法二的优点是能在任意点上设站,不需要知道测站点高程而进行高程的测量,这个非常适用于进行三维测量时,平面也同时自由设站的情况,因此使用非常灵活,适应性强。缺点是设置的时候,不是按照参数的原意进行设置,比如输入测站高程,需要输入后视点高程,输入仪器高度时,输入测量三角高差的反号值等等。根据“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为恒等值的原理,实际操作中参数输入有无数种组合,比如:

  1.后视点高程—>测站高程,后视点三角高差反号—>仪器高,0—>棱镜高

  2.后视点高程-后视点三角高差—>测站高程,0—>仪器高,0—>棱镜高

  3.后视点高程—>测站高程,0—>仪器高,后视点三角高差—>棱镜高

  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共同点,就是通过测量能直接获得测点的高程,因此适用于在一个测站上获取若干多个点高程的情况,比如地形碎部点测量、路基施工放样等。

  方法三的特点是,避免了全站仪高程测量设置,神马都不用,只在距离测量模式中读取各点的三角高差dZ,通过各点dZ之差计算各点高差,跟水准测量类似,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水准测量的记录表格。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直接测量获取各测点高程,还得象水准测量计算那样进行下一步的推算。因此,方法三如果用于地形碎部点测量、路基施工放样等情形就麻烦多了,但方法三可适用于水准路线的测量,以及在一个测站不需测量多个测点的情形。

  最简单的办法:随意设站,当然要整平好。如果不需要平面位置,连后视对准也不需要了。看任意一个已知高程的点,比如点A,它的高程为3.00米(这时你没有输入仪高和棱镜高,可能仪器上有之前的仪高输入和棱镜高,先不要管仪高,棱镜高在棱镜杆上有尺度,可以直接读取,输入棱镜高;也可以不修改棱镜高,但后面就不能随意拔长棱镜杆),好了,对准A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会显示一个不准确的坐标和高程,坐标不要去管它,因为不需要平面位置。这时显示的A点的高程为一不准确值,比如为4.05米,也可能为其他值,总之,用这个值减去A点实际高程,比如4.05-3.00=1.05米,好了,现在把测站的高程,也就是Z值减去1.05米,重新输入。对准A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这时显示的就是A点的准确高程3.00米。再测任意其他点,测出的就是较为准确的高程。这个误差就是仪器的水准测量误差了,还减少了钢尺量测仪高的误差。


整理:陈柳林

审核:高冲、黄家伟

更多阅读

工程测量技术常见问题与对策

这货,专治勘测人各种疑难杂症

RTK技术的优缺点与应对方法

盘点整周模糊度的确定方法,你值得收藏!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