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策略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从出现至今有着很快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成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多新技术也在岩土工程勘察得到不断应用。然而,对于不同地质条件,在勘察过程中仍有不同问题存在。在对复杂地质进行勘察时,要分析其做存在的问题,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及策略,从而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得以提高。本文就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策略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在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策略也不相同。对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进行勘察过程中,要使用科学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高效性及高质性,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下面就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有效策略。
1.1 野外勘察工作中的问题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未明确了解勘察区域内的地层、建筑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有一些问题出现,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勘察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深度
对于勘察点之间的距离而言,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对复杂地质进行勘察时要将勘察点加密,不可由于时间以及金钱等因素限制而使用原方案进行勘探,从而造成在今后工程勘察中出现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勘察工作人员仍然根据之前要求要进行;现场编录的工作人员工作马虎,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导致两个相邻的勘察点之间的地层有很大差距;另外,未充分了解勘察区域内岩土特性,随意以某一地基等级为依据来实施勘察工作,然而在室内对所采集岩土做试样分析时,往往会发现一些特殊性质岩土,比如湿性岩土以及盐渍土,导致地基等级因此而出现变化,从而造成各个勘察点之间出现不合理间距。
对于勘察深度而言,一般来说,若为5―6层砖混结构住宅,只要能够达到15m的孔深就能够满足要求,但是若有软土层存在,则15m深度就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相对而言,对于存在碎石土的区域,在对2―3层建筑物进行勘察时,若也按照15m深度来进行勘察,也就会导致资源浪费。
1.1.2 原位测试
在进行原位测试时要根据相关规范严格执行,若调零时未进行规范操作,则所采取数据将会不准确;尤其是在夏季及冬季,地湿与气候有比较大的差距,将会出现差别更明显的触探指标;在实施标准贯入试验时,在校正孔深与杆长时往往与规定不相符合,当孔底存在残留及缩径时,标贯器未落到测试位置,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标贯器数严重失真。
1.1.3 测量地下水位及采取试样
在测量地下水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对钻孔水位进行量测时,未注意周围是否存在陡壁以及抽水机会滋出地下水,导致在测量地下水位时不准确,从而引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必要麻烦出现。在采取试样时,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导致有原状样密封不到位、高度不足以及数量不够等情况出现,引起散失含水量。
1.2 分析评价岩土工程中所存在问题
1.2.1 评价地基均匀性
在对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时,对于不同建筑物要按照不同要求进行评价,也就是说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其评价要求与规范是不同的,但是对于该方面的评价,国家并未给出相应方法,有些单位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于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都根据同样方法及规范要求来对其进行评价,也即是将高层建筑的评价方法用于一般建筑。而这种评价方式无是缺乏合理性。
1.2.2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以及选择基础方案
虽然在有关规定中将地基土的承载力值确定方法取消,但是在很多地区内仍然使用该方法,但是因为经验不足,无法将与自身条件比较适合的成熟有效经验建立起来。在不同的勘察单位,其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有些单位内甚至是以所谓经验为依据要将承载力值降低。
在对基础方案进行选择时,必须结合场地的地层情况以及地区经验,从而对这两者做出综合分析。在对基础方案进行选择时,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要共同进行研究分析,然后选择出经济、合理的可行方案。
2.1 利用及创新勘察技术
要将实用性高以及针对性强作为基本原则,为能够对岩土层评价指标以及相关参数进行有效测量,在对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时,所采用的技术以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程地质测绘、地质钻探与静探、地质勘察取样、波速测试以及室内试验。
2.1.1 地质测绘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而言,在对其进行地质测绘时,主要目的包括对所属地区地形进行细致调查及分析,对该地区之内的地质构造、地貌特点以及地层与不良地基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能够对地貌单元、岩土形成原因及年代、岩土分布情况以及其性质进行更好地划分,从而完成对岩土层风化程度的鉴定。
2.1.2 岩层钻探
对岩层进行钻探时可以使用100A-D型钻机以及KY-250型钻机,钻探方法主要全部采芯、泥浆护壁以及回转钻。对于砂土层岩芯以及粘土层岩芯,其采取率分别在75%及90%之上,对于各个土层的宏观特点要进行仔细观察及描述。为能够对地层结构的分布特点进行更好地研究,在对不同深度底层做好采样工作之后,要将分析工作认真做好,对于各个土层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所出现变化要进行详细记录,最终将工程勘察中的相关指标确定下来。
2.2 处理复杂工程地基的相关技术
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所存在的沉积地层,其土壤颗粒的构成在分类上都属于细砂以及粉细砂,其直径大部分都在1.6mm―2.2mm,特别是在有些地区内,其表层砂子含水量比较低,粉细砂大多数呈现松散状,所以不适应作为天然地基,需要进行一定处理。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2.1 垫层法
垫层法是处理浅层地基的主要方法,在对松散粉细砂层进行处理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实施过程中,对基坑进行开挖到达设计处理深度,在基坑的两侧设置好样桩,铺设砂子,将铺砂层的厚度控制在0.25mm;在将砂子铺好之后,对其进行注水,到达与砂子面相平齐位置,将钢叉插入砂子之中,并且摇匀。
2.2.2 强夯法
强夯法多用于软土层的加固中。该方法所具有的优点就是速度快、成本低以及施工简单,因此在处理地基过程中其也有着广泛应用。通过夯锤在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以及能量对地基土进行撞击,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地基土层夯实,能够有效降低沙土振动液化现象、地基压缩性以及土地湿陷性,从而使地基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得以实现。
2.2.3 振冲法
该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即振冲法与振密法。振冲法需要添加材料,而振密法不需要添加材料。在黄土地区,大部分都是利用振冲法,而对于中等砂砾地基或者较粗砂砾地基,大多数都是使用振密法。振冲法主要是利用水冲以及振动来将土壤加固。该方法是利用振动器的冲力所产生的强大振动,使松散饱和砂层在经过液化之后,通过振动而重新排列砂粒,从而使其孔隙度减小,同时向其中加入回填料,利用振动力使砂层得以被挤压而加密。
对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在进行勘察时不能与一般岩土工程的勘察相同,要注意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要采取有效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岩土工程勘察有更好的效果以及质量。
文/《华东科技:学术版》,唐桢强, 2014(7):440-440
整理:陈柳林
审核:高冲
更多阅读
【焦点】10月20日起,修订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正式实施
---------------- 推 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