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裴秀:地图学鼻祖原是两朝不倒翁

2016-12-05 魏德勇 勘测联合网



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几乎都知道电子地图,因为它不但提供了公交换乘、驾车导航等搜索功能,还能随时进行位置共享。电子地图是地图学的重要运用。所谓地图学,是指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主要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与、地理学和数学联系非常密切。除电子地图外,地图学还广泛运用于军事、航海、教育等领域。

  地图学有两千多年历史。西方人把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称为“西方地图学之父”;而科学家李约瑟则把1700多年前的一个两朝不倒翁官员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这个官名叫裴秀。他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就是组织门客绘制了一套全国地形图……

  

  裴秀画像


醉心地图学的副宰相

  公元268年夏,深夜。西晋国都洛阳的司空府里灯火通明。一群门客趴在桌上赶制着地图。当朝司空(相当于主管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的副宰相)裴秀来回穿棱,时不时指点一二。

  “大人,目前共完成十八幅全国地图的初稿,其中包括一幅总图,一幅‘古九州’图,十六幅‘十六州郡国’图。除了总图的比例是一分为二十里(即1∶900000,编者注)外,其它都是一分为十里。”门客首领京相璠轻轻走到裴秀面前,细声报告。京相璠复姓京相,名璠,对地图学颇有研究,绘过《春秋土地名》地图一册。他投奔裴秀,主要是听闻其不但地理学功底浓厚,还掌管全国工程、水利等,可借此平台做一番成绩。

  

  《禹贡》九州图

  “全部都按一分为十里的比例。你仔细研究那幅根据《禹贡》绘的古九州图。毕竟《禹贡》很久远,山川地名变化很大。后人或牵强附会,或以讹传讹,参考价值越来越低。”已过不惑之年裴秀语重心长地说。

  裴秀口中的《禹贡》,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的区域地理书籍,也是第一部系统的地理学论著,其成书年代不可考,有人说是夏朝时完成的,有人说是西周时完成的,也有人说是春秋时完成的。《禹贡》的最大特色,就是把全国分为九州,这对几千年的地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人们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是,我抓紧研究‘古九州’的具体区域。”京相璠理解主人的深意,“大人此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京相璠这话没有半点恭维之意。他深知,十几个门客熬更守夜半年多,主人不眠不休,可见此地图集的重要性。为了做到更精确,裴秀交待门客们,在地图内容中添加州以下的郡、国、县、邑及它们间的界线,古国及历史上重大政治活动的发生地,水陆交通路线等,以及山脉、山岭、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

  

  《禹贡》山川图

  “这是我的职掌所在,”裴秀微笑,“也是我多年的追求。”

  “大人,名不正则言不顺。您为这批地图想好名字了吗?”京相璠问道。

  “一直在想。毕竟这些地图不能藏在府中,要敬献皇上,名字不能马虎。”裴秀顿了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想,这些图是从研究《禹贡》开始的,又绘有现在的各区域地形,两方面结合起来吧。”京相璠缓缓地说。

  “有道理,不妨叫做《禹贡地域图》吧!”裴秀捋捋胡须,“如果你有更好的名字,可以告诉我。”

  后来,京相璠忙于地图的研究,估计也忘记再为这批地图想名字了。

  在裴秀和京相璠的带领下,十八张地图修订工作先后完成,它们均为一丈见方大小,比例为“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裴秀正式将地图集命名为《禹贡地域图》。

  裴秀知道的是,《禹贡地域图》在当时是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地图集;他没料到的是,这部地图集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无法估量。后人谈中国古代地理,不可能逾越《禹贡地域图》;专家绘制中国地图,都参照此图集及记载的理论知识,直至目前全民皆知的百度地图!

  那么,裴秀整理《禹贡地域图》时,到底记入了什么理论?这些理论有什么重要作用?他花多少时间才研究出来的?这与他两朝不倒又有什么关系呢?


两朝不倒只为地理研究

  裴秀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完成《禹贡地域图》,可谓奇迹。因为他生活在风云激荡的后三国时期,还经历了魏朝与晋朝的权力更替。只有正确处理与曹氏、司马氏集团当权者的关系,两边都不得罪,才有可能静下心来研究地理。否则,性命都难保全。裴秀的一帮同僚,如超级帅哥何晏、“智囊”桓范、忠臣王经等,都因为没处理好这个关系被诛杀;贾充虽一味讨好司马氏,一生富贵,但只留臭名于青史。

  裴秀全身而退,并且在地理学在颇有建树,这足可见他的情商之高。一方面,他交往的人,都是诸如皇亲曹爽、权臣司马昭、皇帝曹髦等人,哪个都不好惹;另一方面,世人很认可裴秀,甚至包容他的缺点,比如他曾当面嘲弄口吃的发明家马钧,但人们只是一笑置之。

  两朝不倒的首要原因,是裴秀出身高贵。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时期,出身很大程度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大族“河东裴氏”,在曹魏建国初年就显赫无比。大将军曹爽掌权,延聘裴秀为下属,世袭清阳亭侯。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爽是个糊涂蛋。心知肚明的裴秀在大将军府整日表面无所事事,私底下一门心思钻研地理。他的地理基础知识,都是这段时间学习的。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杀,裴秀受牵连被免职。毕竟是大族,司马懿可不想树下这个大敌。

  不到两年,安东将军司马昭(司马懿的次子)聘请裴秀为司马,借此拉拢裴氏一族。与此同时,少年天子曹髦也常常请裴秀到皇宫东堂谈论学问,切磋文章,还尊其为儒林文人。

  

  魏帝讨司马昭(连环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裴秀怎会不清楚曹髦对司马昭恨之如骨?这种情况下,裴秀夹在中间,做起两面派:在东堂只谈文学和地理,绝口不言政治;在安东将军府则反之。公元257年,魏国皇亲诸葛诞发动叛乱,司马昭亲自率军讨伐,裴秀当随从,一直献谋献策。平叛后,裴秀升任尚书,封鲁阳乡侯。

  公元260年,曹髦被司马昭暗派的贾充所杀,少年曹奂被立为皇帝。裴秀看到魏国大厦将倾,便彻底与曹氏决裂,投奔司马氏。后来,朝廷改制度,裴秀负责修改官制,主持恢复五等爵制。他因功被封为济川侯。那些年,裴秀陷于政治斗争中,几乎没时间研究地理;偶尔空闲,也只是把有关制图理论的心得略作记录。

  看惯世俗人情的裴秀,像一只盘旋的雄鹰,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食物。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266年,司马炎称帝,代魏建立西晋。裴秀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次年,他升为司空,位列三公,主管工程、水利等。这下,他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研究地理了。

  
  正在绘图的裴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裴秀把前些年研究的理论知识总结起来,归纳为著名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经检验合格后,他又把此理论运用到《禹贡地域图》中,流传后世。

  “制图六体”的影响力比《禹贡地域图》更大。所谓“制图六体”,即地图制图的六项原则,具体包括六方面:一是“分率”,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现在的比例尺;二是“准望”,确定地貌、地形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是“道里”,用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是“高下”,即相对的高程;五是“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是“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制图六体”的前三条法则,阐述了地图的比例、方位和距离,是现代地图绘制不可缺少的数理元素。后三项原则论述如何正确表达两点距离的方法,即由于方向偏斜和将曲线变为直线产生的误差,将斜距化为水平距的改正(高下),方位偏差的改正(方邪)和曲线改正(迂直,即曲直),最后才能得到不带或少带误差的“飞鸟直达”距离。

  “制图六体”是汉魏制图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的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理论一直应用到明朝末年,达1400多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由此可见,裴秀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可谓名至实归。(文/蝌蚪五线谱)


推荐阅读

从小笔尖时代到信息化制图,看我国地图制作的发展历程

【发现】为什么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图里没有中国?

中国首张全国测绘地图如今流落日本!

如何用航拍测绘无人机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