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知识点整理:测绘案例分析--地籍测绘

2017-01-18 新闻组 勘测联合网

测绘案例分析--地籍测绘

第1节 5.1 地籍测绘

知识点一、地籍测绘基本精度要求[掌握]:1.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

  (1) 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 1/45000。

  (2) 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1)解析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表5 解析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2)图解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图解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3.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见下表

  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表  


  知识点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熟悉]: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根据调查区域已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情况,可采用

  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三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2.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知识点三、界址点测量[熟悉]:1.界址点测量方法

  (1)解析法。解析法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测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方法。

  (2)图解法。

  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2.日常地籍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

  检查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如果对原测量数据有把握肯定是明显错误的,或经分析这是由于原测量精度低造成的,则以新测量数据为准。

  (2)界址点编号

  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

  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

  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

  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

  知识点四、地籍图测绘[熟悉]: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1.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

  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

  2.地籍图的测绘方法

  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全野外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和编绘法成图等。

  3.宗地图制作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以宗地为单位根据实地调查的地籍数据编绘而成。宗地图与地籍图上的内容必须统一。

  宗地图的内容:①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代码;

  ②宗地权利人名称、宗地面积及地类号;

  ③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界址边长;

  ④宗地内的图斑界线、建筑物、构筑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⑤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线;

  ⑥相邻宗地权利人、道路、街巷名称;

  ⑦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⑧宗地图的制图者、制图日期、审核者、审核日期。

  知识点五、面积量算与汇总[掌握]:面积量算是指水平投影面积量算或椭球面面积量算。

  水平投影面积的量算与汇总按照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标准执行,

  椭球面面积的量算与汇总按照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标准执行。

  1.面积量算的项目

  县级行政区面积、乡级行政区面积、行政村面积、

  地籍区面积、地籍子区面积、

  宗地面积、地类图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

  2. 面积量算方法

  (1) 解析法。解析法是根据直接在实地量测得到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求得土地面积的一种方法。解析法面积量算包括坐标解析法和几何图形计算法。这是目前地籍测绘普遍采取的方法。

  (2) 图解法。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上(地形图、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和方法,量算地块的图上面积,然后换算成实地面积的方法称为图解法。

  凡是直接在图上测算面积(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和方法),均属于图解法面积量算。

  3. 宗地面积计算与变更

  (1)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坐标法或几何要素法计算宗地面积。

  (2)面积变更采取高精度代替低精度的原则,即用高精度的面积值取代低精度的面积值;原面积计算有误的,在确认重新量算的面积值正确后,须以新面积值取代原面积值。

  (3)变更前后均为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如原界址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满足精度要求,则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

  (4)变更前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用变更后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取代原宗地面积。

  (5)变更前后均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两次面积量算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两次面积差值超限的,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6)对宗地进行分割,分割后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的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如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4.面积汇总统计

  面积量算完成之后,要对面积量算的有关资料加以整理、汇总。面积计算与汇总的结果均以表格的形式提供,报表的类型包括:

  (1)界址点成果表。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输出范围为宗地、地籍子区。

  (2)宗地面积计算表。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边长,以及宗地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输出范围为宗地、地籍子区。

  (3)宗地面积汇总表。内容包括地籍号、地类代码、面积。输出范围为地籍子区、地籍区。

  (4)地类面积统计表。内容包括输出范围内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的各类面积及汇总结果。

  输出范围为地籍子区、地籍区、区(县)、市。

  面积统计汇总是在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建库工作的基础上,以县级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各级数据汇总,数据汇总分为地市级汇总、省级汇总、全国汇总。

  通过汇总获得市(地)级、省级和国家级不重不漏的各级行政区域面积和各土地分类面积。

  [$endsection$]

  655294

  知识点六、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掌握]:地籍总调查成果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

  三检即: 作业员的自检、

  作业队(组)的互检、

  作业单位的专检

  一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验收。

  1.地籍总调查成果的内容

  地籍总调查成果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等。

  文字资料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

  图件资料包括地籍工作底图、地籍图、宗地图等;

  簿册资料包括地籍调查外业记录手簿、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与平差资料、地籍测量原始记录、地籍调查表册、各级质量控制检查记录资料等;

  2.检查验收的内容 6条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验收的内容有:

  (1)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是否正确。

  (2)权源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合法。

  (3)权属调查确认的权利人、权属性质、用途、年限等信息与权源材料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指界手续和材料是否齐备,界址点位和界址线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实地有无设立界标。

  (5)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齐全、规范、准确,与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错漏。

  (6)宗地草图与实地是否相符,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四邻关系是否清楚、正确,注记是否清晰合理。

  地籍控制测量检查验收的内容有:

  (1)坐标系统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

  (2)控制网点布设是否合理,埋石是否符合要求。

  (3)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4)施测方法是否正确,各项误差有无超限。

  (5)各种观测记录手簿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6)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7)资料是否齐全。

  界址测量与地籍图测绘检查验收的内容有:10条

  (1)地籍、地形要素有无错漏;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籍要素与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一致。

  (2)观测记录及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3)界址点成果表有无错漏。

  (4)界址点、界址边和地物点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5)地籍图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6)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

  (7)宗地号编列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重、漏。

  (8)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

  (9)房屋及地类号、结构、层数、坐落地址等有无错漏。

  (10)图廓整饰及图幅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地籍索引图的绘制是否正确;面积量算方法及结果、分类面积汇总是否正确等。

  3.检查

  (1)自检。自检比例为100%。

  (2)互检。互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可根据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但实际操作的检查比例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比例不得低于70%。

  (3)专检。专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的检查比例不低于20%,巡视检查比例不低于40%;

  专检除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检查全检记录、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工作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

  4.验收

  (1)验收组先进行成果抽检和质量评定。

  内业随机抽检5%~10%,

  外业实际操作的抽检比例视内业抽检情况决定,但不得低于5%,根据抽检情况进行质量评定。

  如果问题较多或较严重,质量评定为不合格的,要求作业单位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评定为不合格,不予验收,退回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①作业中有伪造成果行为的;

  ②实地界址点设定不正确比例超过5%的;

  ③控制网点布局严重不合理,或起算数据有错误,或控制测量主要精度指标达不到要求的;

  ④界址点点位中误差或间距中误差超限或误差大于2倍中误差的个数超过5%的;

  ⑤面积量算错误的宗地数超过5%的。

  (3)验收组应出具验收报告和存在问题的书面处理意见。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可靠

  验收报告一份交被检单位,

  一份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存档。

  案例样题

  背景:我国某县为了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本次地籍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同时,做好日常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日常土地权属调查;二是日常地籍测量。本案例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日常地籍测量工作。

  该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要求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日常地籍测量时,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该地籍调查区总面积约734km2。全测区的地形类别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86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该地区各级行政界线资料。

  (2)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3)该地区最新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

  (4)年度变更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统计台账。

  (5)该地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6)该地区城镇地籍调查的调查档案。

  (7)各个时期的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8)其他相关资料。

  5.比例尺及分幅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

  地籍图采用1∶500比例尺,图形分幅为50cm×50 cm 矩形分幅。


  [问题]

  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

  2.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

  3.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参考答案]

  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

  界址点的检查方法一般有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两种。

  检查结果满足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的,保留原测量数据。

  (2)界址点编号。日常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2.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

  日常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有:界址点坐标册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宗地面积变更、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等。

  3.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地籍测绘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提交共七项工作。

  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

  (1)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及其加密、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主要工作。

  (2)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两项主要工作。

  (3)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的编制两项主要工作。

  (4)宗地图编制。宗地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

  (5)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

  (6)成果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

  (7)成果整理与提交。

  ①技术设计书;

  ②地籍平面控制成果

  ③基本地籍图;④宗地图;

  ⑤界址点成果表;

  ⑥宗地面积计算成果和面积汇总表;

  ⑦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第2节 5.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知识点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内容 [熟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路线与内外业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

  其工作内容包括:

  资料准备、

  正射影像数据制作、内业解译判读、

  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内业编辑、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

  成果整理与提交等。

  知识点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基本要求[熟悉]: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基本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是以完成被调查区域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为前提的,

  因此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工作,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条件。

  2.对航空摄影的要求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中,不同比例尺dom与摄影比例尺的对应关系表

  表5.2.1 不同比例尺dom与摄影比例尺对应关系


  3.对dom精度的要求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中,不同地形下的dom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表


  4.对调查数据精度的要求

  以明显地物为界线的,界线与同名地物在dom上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

  不以明显地物为界线的,界线与同名地物在dom上的移位不得大于图上1.0mm。

  知识点三、资料准备[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资料准备工作,主要需要准备的专业资料如下:

  (1)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5)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6)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7)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

  知识点四、正射影像数据制作[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采用的基本工作底图一般以dom为主。相关比例尺的要求:

  农村:比例尺以1∶1万为主,

  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以1∶5万为主,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采用1∶2000或1∶5000,

  城镇土地调查1∶500。

  知识点五、内业解译判读[掌握]:内业解译判读:根据dom影像纹理、空间和色彩特征对影像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信息进行判读、判译和判绘,最终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内业原图。

  土地利用现状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

  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和内业解译判读主要有以下3项(地类 线状 图斑 )基本技术要求

  1.地类判别基本原则

  (1)地类判定应在该区域土地权属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2)地类唯一性,即不允许同一图斑同一时点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地类。

  (3)空间垂直交叉重叠的,应只能按某一层地类认定。

  (4)平面交叉分布,按主要地类认定。

  2.线状地物调查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公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和田坎等。

  线状地物宽度不小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

  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现状地物,并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精确至0.1m;

  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量测宽度。

  3.图斑调查

  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现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为图斑。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指城镇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mm2,耕地、园地为图上6 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一般为图上15 mm2。

  零星地物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零星地物一般可不调查。

  知识点六、外业实地核实测量[掌握]:外业实地核实测量:4项工作

  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 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 地类核实确认 数据整理。

  1.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

  图斑范围核实确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内业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图,对内业判读的各个图斑的范围进行核实和确认。其中:

  内业已认定、直接标绘上图的图斑界线,需经外业核实确认;

  内业不能够确定的图斑界线,需经外业实地调绘上图。

  2.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

  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就是在外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实地与dom影像不一致的地方,确定为新增或变化地物,并对其进行补测和判绘。

  对新增变化地物的补测可采用gps、全站仪等全野外测绘的方法进行实地补测,补测的原始数据需保存,补测的内容应做好记录。

  对新增变化地物的判绘是根据相关地物的位置关系,确定新增及变化地物的图上位置,并判绘上图。

  补测和判绘的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地物点距离限差: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图上0.5mm,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0mm。

  3.地类核实确认

  地类核实确认就是对所有经外业核实或补测判绘后的图斑进行地类调绘,

  4.数据整理

  外业调查结束后,调查底图应完整标绘全部调查信息,主要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及其界线、线状地物及宽度、补测地物及补测图斑以及编号和注记等。

  知识点七、内业编辑[熟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内业编辑工作包括四项工作

  数据编辑 图形编辑 数据接边 图幅整饰

  1.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的要求就是确保数字化采集的各类地物和图斑的精度符合要求;所有线状地物和面状要素的边界线要连续;面状要素的面要封闭,不允许有重叠和裂缝;各要素图层编码符合要求。

  2.图形编辑

  图形编辑的要求就是要使所有线状地物、面状要素的线型、符号填充、颜色表达等符合要求;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颜色等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数据接边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不同图幅之间的图形应严格进行全要素图形与属性数据的接边。当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0.6mm,不明显地物接边误差小于图上2.0mm时,直接按照影像接边,否则到实地核实后再接边。

  4.图幅整饰

  图幅整饰要求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相关规定进行图幅图廓整饰,形成最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成果图。

  知识点八、面积计算[掌握]:1.图斑面积及图斑地类面积计算

  根据图斑的拐点坐标,采用坐标解析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斑面积,图斑地类面积按下式计算

  图斑地类面积=图斑面积-(实测线状地物面积+田坎面积+应该扣除的其他面积)

  2.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线状地物面积=线状地物长度×外业测量的宽度

  3.田坎面积计算

  实测的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

  按系数扣除的田坎面积=田坎系数×(耕地图斑面积-图斑内实测的线状地物面积)

  知识点九、数据成果检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数据成果检查内容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检查等。

  1.空间参考系

  空间参考系主要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共三个方面。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采用的地图投影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成果图分幅是否正确。

  2.精度与完整性检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精度与完整性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采集、补测的线状地物和图斑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相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成果数据的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各个要素是否齐全无错漏。

  3.逻辑一致性检查

  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内容有: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是否符合要求,线的连续、面的封闭是否满足要求,空间拓扑关系、各个要素图层是否符合要求等。

  4.表征质量检查

  (1)注记检查。权属单位、行政区域、具有方位作用的主要地理名称是否标注。

  (2)图幅整饰检查。内容包括图幅比例尺、图幅编号、内外图廓及经纬度注记、公里坐标格网、影像日期、坐标系、高程系、地图投影及分带、接图表、调查人及日期、检查人及日期等是否齐全完整。

  5.附件质量检查

  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元数据、原始调查图件及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检验)报告、技术总结等。

  知识点十、成果整理与提交 [了解]:(1)技术设计书。

  (2)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

  (3)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5)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6)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

  (7)元数据文件。

  (8)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验报告。

  案例样题

  土地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土地权属调查;二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目前,该地区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现已基本结束,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主要技术依据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成果资料

  (1)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2)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3)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成果。

  (4)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5)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

  (6)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问题]

  1.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

  2.根据案例,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整体工作主要包括

  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制作、

  内业解译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内业编辑、面积计算、

  数据成果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共八个环节,其流程如图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八个环节:

  (1)资料准备

  需要的资料包括:①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②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③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资料;④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⑤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⑥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⑦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

  (2)正射影像数据制作

  该环节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准备工作底图。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的基本工作底图一般以dom为主。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万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可根据需要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宜采用1∶500比例尺。

  (3)内业解译判读

  内业解译判读是指根据dom影像纹理、空间和色彩特征对影像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信息进行判读、判译和判绘,最终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内业原图。

  (4)外业实地核实测量

  主要工作包括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地类核实确认和数据整理。

  (5)内业编辑

  主要包括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和图幅整饰。

  (6)面积计算

  主要是完成各种图斑与图斑地类面积的计算工作。

  (7)数据成果检查

  数据成果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等检查。

  (8)成果整理与提交

  须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

  ①技术设计书;②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

  ③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④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⑤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⑥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

  ⑦元数据文件;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验报告。

 

推荐阅读

2017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知识点整理:测绘案例分析--大地测量

2017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知识点整理: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上)

2017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知识点整理:测绘案例分析--工程测量(下)

2017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知识点整理:测绘案例分析--海洋测绘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