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武大测绘学院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7-02-14 纹身特Vincent 勘测联合网

  

  大概每一个来武大读测绘的孩子都是偶然。

  虽然测绘学院有着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的旗号,但是冲着这份名来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三年高中苦读,一朝高考出分,望着成绩单上尴尬的分数,来武大算是勉勉强强。只好找一个测绘冷门小众专业保保底,估摸着再怎么不甚,总不至于连武大的门都摸不着。

  就这么过着,三年就没了。一只脚跨进毕业的大门,总会有点想法。

  回头看看,总觉得背后的风景刹那万变,一瞬间来不及眨眼,一瞬间只能够怀念。

  2012年的时候,单枪匹马闯过学霸江苏省凶残高考独木桥的我,拿着最后的尴尬成绩,眼巴巴对着各个高校的招生手册看了一下午,不甘心留在省内熟悉的环境,便填下了武汉大学的第一志愿。

  那时候老师教我们填专业,要“冲一冲,正正好,保保底”。

  于是便填了一直心心念念的建筑学为第一专业,多方打听后,填了测绘工程做了保底专业。

  想想也是造化,那年武大在江苏的分数线比历年暴涨10分。于是,马马虎虎可以进个不错专业的我,最后以压录取线一分的惊险被测绘工程录取。

  以此,开始了四年的工科生生活。

  在我每次和别人介绍我是读测绘院的时候,他们都会有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配着嘴里说出来“哦哦哦,就是那个测绘嘛!”。

  可是,其实大部分人对测绘院的了解都局限在每年测绘院大一新生绕着珞珈山做课程实习时扛着的那个水准仪。当然在别人嘴里,那只是一个“黄色的东西”。

  其实,水准仪这一类的仪器只是最基础的基本功,就像学建筑需要先学点素描,学数学你至少会按计算器吧。

  除了水准仪,我们还有经纬仪,重力仪,GPS,各种台站,天文观测站,你没事走在武大的路上,都可能被我们的水准点硌到脚。

  到了大二下的时候,测绘大类就会开始分方向。

  四个方向分别是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跟地球和卫星打交道比较多,向来被称为学霸方向,因为没事就要用球谐函数分解个公式,然后再去编个程序算出刚刚头顶那颗卫星以多大的角度掠过地球赤道平面。

  工程测量方向,向来是男生的专场,因为以后的从业方向会比较辛苦,带着仪器从海南岛跑到漠河看极光,从这个山头爬到那个山头测一下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过,听说现在的仪器配备了MP3功能,大概也不会很寂寞吧。但是,我这一届有四位女生最后也选择了这个方向,敬你们是条汉子。

  摄影测量方向算是最近热门的领域,很多灾害的情况评估都需要用到诸如遥感技术之类的前沿科学,就像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张遥感图像就是武大率先发布的。当然,我们和兄弟院系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关系还是很好的,不分彼此。值得一提的是,遥感院的李德仁院士是武汉大学唯一一个中科院工程院双院士。

  最后一个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方向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将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到大数据,并可以用于几乎任何一个领域。而且,基本所有的女生都会选择这个方向,轻松。

  这样说出来,测绘的形象应该会更鲜明一点。当然,逼格也高了好多。

  不想过多说武大测绘院的专业实力,毕竟如开头所说,亚洲第一的名号不是吹出来的。

  记得大一的时候有一门专业课叫“测绘学概论”,这样名叫概论的课,要么是超级大牛来跟学生分享前沿科学成果,要么就是刚刚教学的讲师来练练手。

  可是在测绘学院,十章的测绘学概论一共安排了五位院士以及五位资深教授授课,这样的大手笔,放眼神州,估计也只有武大测绘院可以。

宁津生院士讲授《测绘学概论》

  有时候,你可以默不做声在朋友圈晒一张“近地航天器轨道原理”,等着下面一圈人用跪拜的表情看着你。也可以没事去星湖园食堂吃个饭,就会发现隔壁那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的手提袋里有一本你都看不懂名字的全英文教材。

  测绘院的老师算是所有测绘学院学生的福利。

  你所用的每一本教材的编写者每天都站在讲台前给你授课;除了院长太忙,别的所有的科研大牛们都是本科生的课程导师,你想要听什么,他们就给你们讲什么。

  记得大三上张小红老师的GPS原理,他在课上讲他去南极北极进行GPS测量的故事。还有教平差的孙海燕老师,每次他点起一支烟,烟雾中眯起眼,讲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去外业寄宿在农户家里,没地方睡只能睡在棺材里。许才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把他发在各种国际杂志上的论文拿出来说道一遍。

  太多太多的故事,多得快从老师的眼色里漫出来。

  要说测绘院学生和别的学院学生最大的不同,大概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为期两周的课程实习。

  大学四年,测绘学子对珞珈山的感情应该是最深的,绕着珞珈山测量就不知道绕了几多圈,坐在半山腰吃饭,被蚊子咬,扛着仪器流下的汗水,都是属于测绘学生的回忆。

  还有老贵老贵的GPS仪器,拿在手里,就像服侍着爷一样,一个不慎,十几万就没了。

  重力仪实习的时候,由于在地球的另一端发生了一个小地震,仪器感受到了震荡,当天实习全部报废。抱着二十多斤重的仪器一路从信息学部测到工学部操场然后测回来,对于大三老学长来说,也就是一个下午的事。

  当然,也有轻松的实习,从早上八点到机房打卡上机实习,一直到下午五点才放出来。两周,觉得人生在那段时间特别充实。

  除了专业方面的事情,在信息学部生活也是值得乐道的。

  向来住在信息学部的学生被称为后妈养的。

  测绘学院建院58周年庆典的时候,前武测校友,前国家地理信息局局长在庆典上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改善信息学部学生的学生生活质量和硬件设施。

  我记得那天,我鼓掌把巴掌都拍红了。

  停水,断电,楼破。大概是信部大部分宿舍楼的共性。

  今早起床还停了个水,害我拿着牙刷出门去永和刷了个牙。

  楼管大爷每次都超级准时在11点半熄灯断电,哪怕你LOL打得正high,开着台灯学习到兴起。

  第一次住在14舍,搬着超重的行李箱到了六楼发现并没有独卫阳台,只有走道的尽头有着公共浴室,没事还停热水,秋天也只能洗冷水澡。心都凉了。

  当然,也有好事。

  信部巴掌大的地方,不用走几步就到了食堂,不用走几步就到了楼下打印店,只是,这个好处来的也有点心酸。

  据非信部的人说,信部的食堂可好吃了,又便宜又好吃。可能我已经习惯了,不敏感,只好木讷地点点头,说“你说得对”。其实,2012年的烧鹅饭还蛮不错。

  每年樱花节的时候,总是本部同学怨声载道的时候,抢食堂资源,生活环境被破坏,每天都是挤着人潮出门上学。但是,一条街之隔的信部一片宁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偶尔遇到迷路在信部问路樱花大道在哪的路人,我总会好心在他们的地图上指向医学部,还善意提醒一下可以选择打个车方便点。

  在武大读测绘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为一个生活了三年的学生,还有一年就要离开。

  虽然每每对身边的一切怨声载道,埋怨生活质量差;埋怨同学只懂宅,活得不像大学生;埋怨为什么这个专业让我变得这么黑。

  但是我真的没法去客观评价这种体验。

  我爱她,我爱这个地方,我爱她的四季不分明,爱她的包容与友善。

  我一直告诉自己,每一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

  我在这里学到的,虽然以后可能不会用到,但是我感谢它,感谢它组成了我的大学生活,感谢在我人生如此重要的阶段,在我的价值观孕育的时刻,它来了。

  大家都说,母校,就是你每天骂他八百遍,却不能别人骂他一句的地方。

  测绘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武大读测绘是怎样一种体验?

  一场深入骨髓的爱情。


推荐阅读

视频教学:宁津生《测绘学概论》

视频教学:陈俊勇《大地测量学》上

视频教学:陈俊勇《大地测量学》下

武大测绘学科60年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之路

倾斜摄影测量原理与关键技术(很全很细)

60年峥嵘岁月 成就武大测绘学科世界一流地位

六大院士眼中的武大测绘文化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