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森:新型基础测绘调研报告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维森
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地理信息产业构成的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5+1”服务格局,全面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基础测绘服务成为“五大业务”体系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并促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6年调研计划安排,李维森副局长牵头组成了由局国土测绘司、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基础测绘调研工作组,紧紧围绕基础测绘转型发展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工作,旨在摸清当前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发展的方向、提出应对的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现将调研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经过几代测绘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基础测绘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壮大,测绘人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现代化的测绘基准,积淀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为数字中国乃至智慧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础测绘保障服务面临巨大的挑战,亟需深入开展新型基础测绘调查研究,加快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适应新常态的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开展好此次新型基础测绘专题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调研组制定了调研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安排,明确了调研任务的具体分工和侧重点,聚焦基础测绘建设面临的形势以及新型基础测绘的提出背景、应用需求、建设思路和发展对策等,采取访问座谈、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对当前基础测绘建设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取得经验的总结,提出新型基础测绘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对策。此外,拟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系统研究,编写出版一本新型基础测绘相关书籍,以期能为尚处于探索期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启发。
调研组通过与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座谈调研,广泛听取相关行业部门当前使用基础测绘成果情况以及对新型基础测绘的应用需求;选择赴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北省地理信息局、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上海市测绘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重庆测绘院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行基础测绘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体系、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做好新时期基础测绘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收集各省(区、市)已经印发和即将印发的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资料以及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研讨文章,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文献,分析研究各方对有关新型基础测绘的认识理解、存在问题、建设思路以及措施建议,采纳其中具有建设性的理念、建议,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为推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基础测绘建设现状
基础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型工作,是测绘地理信息立业之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基础测绘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重要成果,支撑和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一是通过实施现代测绘基准工程和建立CGCS2000国家坐标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测绘基准现代化进程,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基本建成了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形成了由2000多个基准站组成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可向全国提供分米级、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和毫米级事后定位服务,提升了国家高程控制网精度、现势性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务能力,测绘基准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全国一个网、开创协同共享应用的现代基准服务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通过实施西部测图工程和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项目,填补了我国西部200万平方千米的1:5万地形图空白区,实现了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我国陆地国土的全覆盖,构建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体系,形成了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面更新以及1:25万、1:100万数据库快速联动更新机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大幅提升。三是通过实施927一期工程,摸清了我国主张管辖范围内海岛(礁)家底,完成了我国重点岛屿地形图测绘,丰富了我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发展陆海统筹、全国覆盖的新型基础测绘提供了重要条件。四是通过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主动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建立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30多个领域、众多专业部门以及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推进城市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效率、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时期基础测绘提供深层次多样化服务、实现按需服务的发展理念积累了丰富经验。
基础测绘建设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从没有停止过探索与开拓。正因为如此,基础测绘全面完成了从模拟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跨越,形成了以“4D”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测绘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基础测绘产品形式,显著提升了基础测绘保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的建设过程,不仅是根据任务目标组织实施的控制过程,也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积累过程,同时更是基础测绘建设自我变革与自我完善的发展历程。现代测绘基准工程的实施,形成了全国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能力,建立了区域间协同服务模式,提出了差分服务方式以及速度场、精密星历、钟差、电离层模型等产品形式;927一期工程的实施,将基础测绘的工作范围延伸到海洋,实现了我国陆海基准统一;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项目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图幅作业的限制,建立了基于行政区域的作业方式,实现了1:1万和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一致和内容协调,形成了基于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缩编更新和基于影像判调的变量更新等更新方式以及国省市联动更新的作业模式,推出了数字表面模型(DSM)、地图制图数据、影像地图等新产品形式,建立了“图数分离”制图综合数据模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提供数据产品的服务思路,形成了地理信息实时在线的服务模式和基于地理实体的数据采集方式,探索建立了国省市共同投入、协同服务的新机制。可以看出,随着基础测绘项目建设的实施,基础测绘建设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征,逐步显露出一些新的工作范围、新的成果形式、新的服务模式、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组织方式以及新的投入机制,形成了新型基础测绘的萌芽和基础。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测绘作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以增强保障服务为目的,大力推动基础测绘成果的深入应用,基础测绘成果应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积极主动、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但也要看到,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应用需求的日益膨胀,当前的基础测绘建设乃至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仍难以满足各方面的应用要求,在研究探索、能力建设、统筹协调、供需对接、技术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探索不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各方面对基础测绘的应用需求日益旺盛,也对基础测绘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型基础测绘这一概念提出以后,迅速得到系统内的广泛关注。当前,针对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构建各地先期开展了研究与探索工作,但由于传统基础测绘工作思路的局限,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系统,大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能从其内涵与实质进行深究分析,导致对具体建设思路和实现路径仍然比较模糊。国家局印发的《2016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研究制定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改革方案”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予以落实,但由于新型基础测绘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支持与配合,以至于造成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型发展推进缓慢、成效不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对新型基础测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强化新型基础测绘的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前期探索和试点试验,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2、基础能力不足
由于测量技术手段和财政经费投入的限制,我国基础测绘能力建设仍有多方面不足,导致难以全面有效地满足各行业部门应用需求。我国重力基准空白区依然存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山区、无人区、海岸带及远海独立岛屿等大面积的困难区域存在着重力空白区或者少点区的状况,不符合我国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中构建全国重力场和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要求;高程基准复测维护力度不够,国家高等级高程基准复测周期较长,没能建立成果复测维护机制,多年未统一组织二等水准复测,其现势性不能满足社会各行业实际需求;高精度的地理信息覆盖不完整、现势性不够,1:1万及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没有实现对国土的必要覆盖,陆地水下、城市地下空间以及海洋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基础测绘保障作用的发挥。这就这就需要加强基础测绘能力建设,补齐制约基础测绘保障作用发挥的短板,实现基础测绘建设对我国国土的全面覆盖。
3、统筹协调不力
当前,我国基础测绘主要采用分级管理模式,采用比例尺或者是精度等级的概念来划分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部门的基础测绘事权。纵向上,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国家、省、市、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按照不同的比例尺负责所在地域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应用,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投入,缺乏上下贯通的基础测绘规划计划联动机制,难以实现各级基础测绘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测绘、重复建设的问题,影响了基础测绘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横向上,与水利、国土、交通等专业部门之间合作共享不够深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涉及水利、国土、交通、管线、地名、境界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共享机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往往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但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无法得到专业部门的认可,数据的权威性无法保障;此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往往与专业部门的业务工作存在部分重复测绘,造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效率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管理体系进行变革,构建起适应新型基础测绘的管理体制。
4、供需对接不深
基础测绘的价值在于应用服务,而应用服务效果则体现在基础测绘产品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契合程度。目前,基础测绘生产服务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基础测绘产品的形式固定、单一,对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需求的变化重视和响应不够,服务方式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没有跟上需求变化的节奏,导致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不断优化,对基础测绘服务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也对基础测绘建设供给侧结构适应需求变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以调整,充分对接各部门各行业应用需求,变革并丰富基础测绘产品形式,发挥地理空间数据精确定位和深层次统计分析等作用,满足各行业部门的专业应用需要。
5、技术体系滞后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基础测绘已跨越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阶段,正向信息化测绘迈进,但从根本上说基础测绘的基本架构、成果形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特别是基础测绘建设的技术指标体系、数据组织表达形式、生产组织方式仍禁锢在传统的模拟测绘时代,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标准规范主要还是延续了模拟测绘地形图图式规范的要求,精度还是按照不同比例尺生产和综合取舍的原则来限定,主要考虑了图面的负载信息量、要素表达的合理性和美观性等因素,与数字化和信息化测绘条件下地理信息生产和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实体化采集、对象化表达以及数字化作业的技术要求。此外,相关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标准规范与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标准规范在要素分类、数据结构、地理实体表达、数据应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致使基础测绘数据往往是作为背景参考底图、难以满足各行业部门分析决策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基础测绘建设的价值和效益无法充分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的技术体系进行创新与升级,建立起以信息化测绘为支撑的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
四新时期基础测绘形势分析与发展思路
1、形势分析
自2002年《测绘法》修订后,确立了基础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定地位,基础测绘的业务体系、管理制度趋于成熟。基础测绘发展到今天,其所处的需求环境、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应用需求上,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更加重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海洋强国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与举措,需要基础测绘在发展重点、发 52 30211 52 15756 0 0 3289 0 0:00:09 0:00:04 0:00:05 3289方向、发展方式上也做出相应调整,进一步拓展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尽快掌握我国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全方位做好基础测绘支撑保障,充分发挥基础测绘的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更加凸显出地理信息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地位,这也对基础测绘为国家安全管理提供服务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调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事业布局,加快基础测绘转型发展,对外则面临为其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服务的重要使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治理、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等均需要加快提升基础测绘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更为全面有效的基础支撑,并要求其在思想理念、职责定位、组织结构、力量布局、技术架构、产品结构、服务模式方面实现变革和创新。
宏观政策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开展了一系列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政策,极大地优化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环境,也对基础测绘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基本要求,基础测绘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也要求基础测绘按照国家的要求调整单位布局。这些都大大影响基础测绘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技术发展上,新技术的集成融合成为新的趋势。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众多高新技术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随着这些高新技术逐渐从概念向应用的转变,以及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组网运行、高分系列卫星持续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覆盖亚太向覆盖全球等加快推进,这些技术手段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自主能力,为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无限可能,从而带来基础测绘生产组织体系和产品服务的全面变革和升级调整,为基础测绘供给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网络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和深入应用,必将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新产品、新内容,推动基础测绘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知识化方向发展,将大大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战略转型发展,为应对基础测绘所处的技术、政策和需求环境的变化,针对基础测绘从技术、管理、应用等各方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迫切需要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新需求,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尽快转变基础测绘工作理念和思路,围绕现阶段基础测绘所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深入研究基础测绘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新流程,逐步推进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型升级发展。
2、发展思路
加快推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为服务国计民生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测绘保障,是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测绘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抉择。新时期基础测绘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应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以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目标,牢固树立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推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大力加强基础测绘能力建设,着力丰富基础测绘产品体系,改进提升基础测绘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完善基础测绘组织管理模式,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相适应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推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重点是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一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治理、公众服务的新需求,开发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扩大有效及中高端供给。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测绘服务模式,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要以信息化测绘为技术支撑,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满足新型基础测绘生产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要求。四是要根据新时期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流程和技术体系的业务要求,优化基础测绘组织架构和生产分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与新型基础测绘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模式。
五有关工作建议
新的发展形势对基础测绘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基础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思路,建议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构筑基础测绘发展的新优势。
1、加大研究力度
新型基础测绘是对基础测绘的继承与发展,改革和创新发展基础测绘是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主要途径。同传统基础测绘相比,新型基础测绘在成果形式、服务方式、技术体系、业务流程、生产方式等多个方面必将出现重大的创新变革,这些改变必将涉及到基础测绘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模式的变化。建议重点从成果形式、服务方式、技术体系、组织模式等方面着手,以各行业部门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深入开展新型基础测绘成果、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系统性研究,尽快形成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的顶层设计方案,为测绘地理信息全行业全系统统一认识、指明方向、规划路径,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力量布局和体制机制,确定产品形式、服务模式、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任务,以指导推动全国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2、加强能力建设
针对基础测绘保障服务的薄弱环节,强化基础测绘能力建设,着力补齐基础测绘保障服务的短板,全方位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一是开展重力空白区测量,实施我国国土(含海洋国土)的重力空白区测量,以提高地面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加快建成全国高精度重力场。构建新一代高分辨率全国似大地水准面,提高成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二是建立测绘基准体系定期更新机制。统筹国家、省、市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基准站维护与整网平差、一等水准与二等水准定期复测、重力基准点和基本点定期复测与加密等建设工作,提高测绘基准现势性和稳定性,提升测绘基准服务保障能力。三是扩大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加快空白区的1:1万及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开展陆地水下地形测绘、城市地下空间测绘以及海洋测绘,推动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实现对我国国土和地下空间的必要覆盖,构建全国融合的多精度基础地理信息“一张图”,提升协同保障服务能力。
3、强化统筹协调
一是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内的统筹协调,建立统筹协调、分级投入、合作共建机制。在现有经费分级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全国范围基础测绘建设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按精度等级和地域明确国家、省、市、县各级在基础测绘建设中的分工和权责,做好国家与地方基础测绘建设规划衔接与计划对接,提供政策、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础测绘建设,逐步形成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分级投入、合作共建、上下配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整体合力。二是加快建立测绘地理信息与专业部门间的共建共享机制,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共建共享,形成专业部门定期提供相关资料、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时更新并提供最新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更好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4、完善成果形式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是基础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有效的保障服务主要体现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内容形式及服务方式上。建议在建设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初期,应深入思考基础测绘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契合点,以需求为牵引探究构建新的成果内容形式、服务方式,将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合理地划定两者之间的界限,基础测绘提供符合专业应用需求的空间框架,专业部门在此基础上丰富业务专题信息,促进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的深度融合,实现“服务需求”和“有效供给”的自然对接,保证基础测绘成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以基础测绘建设内容形式、服务方式创新发展为抓手,全面带动基础测绘管理体制、组织模式、技术体系等方面的变革,稳步推进以应用服务为主线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5、创新技术体系
一是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手段要求改造基础测绘技术体系,大力开展数字化、信息化测绘的精度指标体系研究与试验,逐步将基于传统模拟的基础测绘技术体系升级转变为适合数字化、信息化测绘及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技术体系,构建适应新型基础测绘发展的技术体系。二是改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表达、组织方式,突破传统比例尺的限制和模拟测绘地形图图式规范的约束,摒弃传统数据生产采集过程中的综合取舍的做法,实现基于地理实体的数据采集与对象化表达,更好地满足地理空间数据精确定位和深层次统计分析等应用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和现代测绘装备自主化,加大影像自动解译、多源数据融合、时空大数据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力度,重点支持优于1米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高精度重力测量等现代测绘技术装备的自主化研发,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基础测绘建设能力提升,加快推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全面建设,更好地为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深化试验探索
在现有基础测绘条件下,有计划地开展升级改造工作,逐步实现向新型基础测绘的平稳过渡。建议选取若干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试验工作,组织开展基准框架动态维持、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地理信息云服务等方面的试验,提炼形成有效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推动建设与服务的创新发展。围绕陆海及水下基准一体化、水下地形测绘、地下空间测绘等方面的组织试点,逐步拓展基础测绘建设内容。组织开展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融合建库、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试点试验,探索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地理信息产品,丰富基础测绘产品形式。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海洋强国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等重大战略保障服务,深入探索新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推动基础测绘服务的转型升级。强化对试点试验工作的总结、完善和推广,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将试点试验的普适性成果推广到更多的地区,最终形成全国性的推广方案,为全面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奠定基础。
调研组人员名单
组长
李维森副局长
成员
局国土测绘司 田海波、严荣华
局发展研究中心 陈常松、阮于洲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王东华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陈建国、楼燕敏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温宗勇
推荐阅读
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结果公布 地学领域29人
全国创新争先奖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出炉 测绘地信、遥感领域均有入选
---------------- 推 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