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高铁照片事件,刘先林院士竟如此回应!

2017-06-14 澎湃新闻 勘测联合网

来    源:人民日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

原标题:78岁院士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曾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6月13日消息,6月12日,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该场景被边上乘客恰巧记录下来,照片由微博博主@机工战略 一经发布,在网络上立刻引起广泛关注,网友通过微博、朋友圈纷纷进行转载,刘先林院士的“扫地僧”形象瞬间红遍网络。许多媒体想进一步联系刘先林院士进行采访报道,6月13日晚,@机工战略 发布微博称,刘先林院士婉拒了采访报道要求,并表示,国家给他的奖励和荣誉已经够多了,现在想把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谢谢大家对他的关心!

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微博@人民日报图

  资料显示,刘先林,1939年4月出身于桂林,是中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刘先林说,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使用的地图,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急需1:10000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刘先林主动请缨,短短一年便研究出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原来图解式平面加密方法精度低的难题。之后的几十年,刘先林用很少的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刘先林笑称自己是被“保送”的院士,因为他几乎不写论文,也不太注重申专利。他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我搞的研究都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也这样形容他:“每当国内的测绘业发展到瓶颈阶段,老刘就会跳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几十年来,刘先林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经费,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刘先林始终不渝的自主创新实践,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将中国测绘仪器研制水平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

  刘先林从事测绘行业50余年,致力于高端测绘设备的自主研发,近年来总是遇到令人费解的事:国内一些高端测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不比国外大品牌差,价格只卖国外十分之一,可恰恰因为价低卖不动,只能走国际市场。“长此以往,浪费国家大量的资金,打击我国科研人员研发高科技设备的积极性,对国家的自主创新很不利。”

  刘先林曾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1962年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后,刘先林一直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亲历了中国测绘设备的更新换代。他介绍,“现在全国测绘单位每年通过政府采购的国外高端设备金额至少10亿元,移动测量车、航空数码相机、高端GPS接收机等设备动辄上千万元一台”。刘先林说,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测绘仪器生产技术,国产设备价格比国外便宜得多,性能也不差,“但一些单位采购时还是大手大脚,只买贵的、国外的”。

  “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发展也是一日千里,以武汉大学为例,测绘学科被业界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相关采购单位,要破除对国外高端设备的迷信。对于高端设备国产化,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多扶一扶。”

  在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刘先林说。他表示,只要国产设备能够替代国外设备,采购和使用国产设备节约宝贵资金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并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政府招标要优先采购国货,特别是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还需要制度设计,堵住‘回扣’等灰色利益”。


刘先林院士的“扫地僧”形象瞬间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影响,网友纷纷点赞:


推荐阅读

【高考志愿】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附详表)

中国首部遥感绿皮书正式发布

许厚泽院士:关于高程系统的思考

宁津生院士--《我与测绘》第三集

中国军事测量之父---黄慕松

专访两院院士李德仁--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就充满活力

《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首发式在穗举行

第一、二批“全国勘察设计行业诚信单位”名单揭晓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