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昨日凯旋归来 科考成果丰硕
2015年11月10日上午10点,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徐徐返回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码头。
中国地调局副局长王学龙在凯旋仪式上宣读《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表扬“海洋六号”调查航次单位和个人的通知》。
广州海洋局局长温宁在凯旋仪式上致欢迎词,祝贺“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中国地调局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36航次科考任务!欢迎全体科考队员凯旋而归!
“海六”凯旋
2015大洋科考
一声汽笛响,万里踏浪归。历时197天,航程近6万公里,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胜利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第36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于11月10日上午10时,在鲜花和掌声中,返抵位于广东东莞市的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
“海洋六号”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考船。2009年10月入列以来,已先后执行了5个大洋科学考察航次,开展了3次深海资源调查任务以及一批国内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航次任务,成果显著,功勋卓越。
今年4月28日,“海洋六号”船从广州启航,横跨西、中、东太平洋,经受10个台风袭扰,在深海稀土资源调查、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与环境考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以及“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胜利完成深海资源调查航次,首次发现高含量稀土富集层段
2015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航次共分两个航段,历时77天,科考队员们克服了持续恶劣海况、航渡距离长、作业工区跨度大、卫星通讯覆盖盲区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多道地震测量、海底热流探测、深海沉积物柱状取样、多波束地形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温盐深测量等调查任务。取得了两项成果:
一是继续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首次发现高含量稀土富集层段,并对深海沉积物稀土富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下一步开展成矿机制和资源评价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是首次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多道地震为主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初步查明调查区的地层和构造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胜利完成大洋科考,“海马”号首秀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矿区
中国大洋第36航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具体分为三个航段。航次历时120天。在位于太平洋的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采薇海山和维嘉海山及其周边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和生物调查,全面完成了科考任务,为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提供了重要保障。航次取得四项成果:
——继续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资料。今年是勘探合同签订的第二年,先后采用ROV、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温盐深测量、深海浅钻、深海摄像、箱式取样、多管取样、地质拖网、锚系和现场分析等技术和手段,开展资源和环境调查,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
——首次成功将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应用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调查,填补了我国在海山区资源和环境调查手段方面的一项空白,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成功获取了高清海底视像资料和精确水下定位的实物样品,首次利用最新研制的小型钻机和切割机对海山富钴结壳进行了原位钻取和切割试验,为进一步研制高精度定点取样特殊工具积累了经验。
——实现了多波束回波勘探新技术在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领域的推广应用。完成了采薇海山多波束回波探测全覆盖测量,拓展了海洋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完善了多波束测量的野外采集规程,为圈定资源远景区和富集区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扩展富钴结壳合同区环境调查范围,深化深海环境认知水平。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本航次调查的维嘉海山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特征与北部的采薇海山基本一致,该海域为典型的寡营养低生产力海域。采薇海山3年锚系观测结果表明,近底层流场以半日潮为主,海山地形对潮流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克服重重困难,践行“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海六精神
在航次之初,由于第一航段部分人员的美国签证无法按时获取,缺员多达10人,船上及时采取紧急培训、代岗顶岗、一人多岗等多项措施,顺利度过难关。
今年是“海洋六号”入列以来航次时间最长、参航和轮换人数最多、作业区跨度最大的大洋航次,也是遭遇恶劣海况时间最长、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程度最大的一次,给海上工作造成直接影响的台风达10个之多。国庆期间,“海洋六号”经历了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风浪航行。4米浪高、阵风9级,“海洋六号”成功克服了恶劣天气和不利海况,安全驶向工区。
突发的设备故障也考验着科考团队:两台深海浅钻先后出现过载保护故障,厂家技术人员因签证却未能随船,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大家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连续奋战两天,恢复设备全部功能;在深海资源航次第二航段,一台主发电机高压油泵发生故障,轮机部全员上阵,在高温、噪音、油污的环境中奋战8个多小时,成功排除故障。
在深海资源航次第一航段,作业区位于卫星信号覆盖盲区,船上经历了无网络时代,也经历了无通讯时代,犹如“失联”一般,这时,大部分调查人员已连续在太平洋颠簸了5个月,但大家坚守岗位,与风浪搏斗,克服了身体疲惫,心理烦躁的痛苦,发扬艰苦奋斗、“地质三光荣”精神,安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海洋六号”永远是中国地调系统的一面旗帜
“海洋六号”船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地调局党组精神,争创服务一流、成果一流、科技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 “六个一流”,大力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调查模式和海洋文化:一是坚持实施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二是培养和锻造了一支敢于拼搏、敢打硬仗的大洋科考团队,包括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和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员队伍。三是淬炼出 “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海洋六号”精神。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坚持在“海洋六号”船实施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航次中,临时党委坚决贯彻地调局党组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两天一次例会制度,全力支持并保障调查任务顺利完成,为航次实施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障。在临时党委的全力支持下,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航次调查任务的组织实施。
在临时党委组织领导下,“海洋六号”争创“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青年突击队”,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开辟“海六学术讲堂”,创新“英语课堂”,开展“大洋之星”评选,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船舶调查管理制度,积极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促进科技人员成长。
1986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完成了15个航次的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活动,为我国在国际海底矿区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和富钴结壳矿区申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具有“海洋六号”特色的大洋调查模式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胜利完成中国大洋协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两大科考项目,人才梯队进一步发展,获得地质科技与队伍建设双丰收,成长为中国深海大洋科考的主力军,被誉为“地调系统的一面旗帜”,为海洋强国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感谢祖国人民,给予海洋地质工作大展宏图的舞台
航次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大洋协会对船上工作非常关心,以多种形式慰问一线将士,特别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两次视频慰问和检查工作,给全体科考队员极大的鼓舞。
今年深海大洋航次工作已经画上圆满句号,在此向在航次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参航人员、对航次工作给予指导和关怀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后方给予有力支持的家属以及其他相关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何高文 陈惠玲 邓希光 方黎明 蓝明华)
原标题:“海洋六号”完成科考任务胜利返航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精品内容推荐
※ 海洋勘测装备新秀:2015 OI中国人气新品奖top5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