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卫星与遥感,中国古代是怎么绘制地图的?

2015-11-12 中国勘测联合网 勘测联合网

  地图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我们所能认知的年代,地图已经实现了从纸质到电子的跨越,现在我们使用手机里的导航地图已经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我们都基本了解,现在的地图是靠着卫星、遥感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绘制的,那么,在没有卫星与遥感的古代,人们是怎么绘制地图的呢?


汉代之前:左准绳,右规矩

  《山海经》中提到,夏禹派大章和竖亥两位徒弟步量世界大小(大范围测绘),可见当时步量(踏勘)是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之一。

  那么难道古人除了步量就没有其他工具了么?当然不是!

  相传大禹治水时,就有「左准绳,右规矩」,其中「准」、「绳」是测定物体平、直的工具,「规」是矫正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形的曲尺。这就是人们最早期的测量工具。

  禹治水成功,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夏朝进入盛世,各部族和九州首领向大禹进贡图画、金属等物品,禹命工匠铸成九鼎,并刻上图,图上有九州的山川、草木、道路以及禽兽的分布情况,这就是古代的原始地图,供人们外出交往沟通、狩猎时参考。

  而《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证明,最迟到西汉,人们已经能使用多种方法测量山高、谷深、距离,这是地图测绘的理论基础。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最迟在汉代已经出现,这为大规模、长距离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甘肃天水放马滩的战国地图


汉至南北朝时期: “制图六体”出现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汉代,地图的绘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地图的运用更加普遍,地图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文献记载的主要有地形图、疆域图、政区图、城市图、宫殿图等。这里就直接上图,比较出名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


  这一时期值得大家记住的一个人就是裴秀,他的“制图六体”该是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制图六体: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隋唐至宋时期:计里画方

  “计里画方”始自西晋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原则,这成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数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地图独立发展的重要标志。这种地图的绘制方法是,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

  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是《禹迹图》,其采用「计里画方」的方法,横方70,竖方73,共计5110方,每方折百里,大约相当于1:150万的地图,绘制的已经相当精密。


《禹迹图》


元明时期:测量仪器出现,西方地图投影方法传入

  这一时期主要提两个重要的人物:郭守敬 和 利玛窦

  郭守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当他受命编制新历后,就认识到「历之事,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他首先致力于创制仪表,简仪、高表、仰仪、立运仪、景符等十几种专用仪器,还为野外观测设计了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仪器。

  利玛窦在中国待了28年,绘制了10多种世界地图,将西方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了中国,测定了中国许大城市的经纬度坐标,翻译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地名,有的甚至沿用至今,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地理知识。


清朝:与西方测绘的水平逐渐拉大

  到了清朝,东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开始拉大了,中国的测图技术也远远地落在了西方人的后面,暂且看看清朝的版图吧。



  好啦!关于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以及测绘技术,我们就暂时说道这里,虽然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我们的技术和西方拉开了一段距离,不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大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如今我们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赶上世界测绘先进水平,就是我们当代测绘人的责任与梦想了!(中国勘测联合网 综合编撰)


来源|中国勘测联合网 综合编撰


精品内容推荐


近现代海洋科学考察的变迁:从海洋探索到深海考察

倾斜摄影成测绘航拍新秀 直观还原真实世界

GIS+大数据 助力2015“双十一”物流运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