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说北京|震惊!老北京曾经竟有一支滑冰特战队!

2018-01-29 首都之窗
点击“首都之窗”可以订阅哦!




嗨,大家好,又到了一周一次《趣说北京》的时间啦~小编今天跟大家聊聊古代滑冰的那些小事儿。


俗话说的好,“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北京这几天冷的简直要冻掉耳朵,正是“冰上走”的好时候。


1月24日,陈吉宁代市长代表北京市政府作政府报告。报告中指出,实施“共享冬奥”公众参与计划,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推广普及群众冰雪运动。作为冰雪运动最普及的项目之一——滑冰,几乎人人都爱。是不是没有想到自己滑个冰竟也是2018年北京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妈妈再也不能说我滑冰是不务正业啦啦啦啦


滑冰在古代被称为“冰嬉”

《冰嬉图》局部


滑冰,在古代称为“冰嬉”,亦称“冰戏”(这个两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有雅趣?),是冰上活动的总称。具体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宋代时已存在。明朝成为宫廷体育活动,清朝时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包括走冰鞋、抢等、抢球、转龙射球、打滑挞等多种游艺。


你造吗?滑冰曾是“国俗”

北海公园的清代皇家冰嬉表演(程宝纪拍摄)


满族入主中原之后,也把北方常见的冰上游戏带进北京,并与中原北方较寒冷地区的冰上活动结合,久而久之,形成一系列冰上嬉戏项目。北京是这种文化的交合点,北京地区的冰嬉可以作为清代冰上活动的代表。


清朝初年,冰上活动被视为军事训练,设冰鞋处专门管辖。时间久了,军事训练的目的逐渐变淡,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每年到12月,冰结得很厚实,冰上活动就开始。皇帝也经常来观看。今北京北海漪漾堂,就是乾隆皇帝和后来的慈禧太后观赏冰戏的地方。按清代规定,每年冬至到三九,于太液池即北京之三海校阅八旗溜冰。冬至节后,皇帝就到瀛台等地方看表演冰戏。


作为皇家冬季的重要消遣活动,“冰嬉”一度被乾隆皇帝定为“国俗”。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习国俗云。”而乾隆皇帝的《冰嬉赋序》也记载,“国俗有冰嬉者。”您看看,清代的“冰嬉”已经上升到了“国俗”的高度,足可见清代人对这项运动的喜爱。


清军也有“特种部队”:八旗冰鞋营


为皇帝在御苑内进行“冰嬉”表演的“演员”,主要是清军里的“特种部队”:八旗冰鞋营


这支冰鞋营的历史,甚至比大清朝的历史还长。满族未在沈阳建立政权前,叫“后金”。后金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黑龙江、吉林高寒地带,那里冰雪覆盖期较长。为了适应这种天气,后金培养了一支善于冰上作战的特种部队——“八旗冰鞋营”,这支部队为后金建立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清军入关后,这支部队在北京和南方这种温暖地方作用就不大了,即使这样,每年冬天“八旗冰鞋营”还是要保持传统的训练。据史料记载,“八旗冰鞋营”隶属于御林军中的健锐营,编制为1600 人。到嘉庆年间,这支部队隶属于精捷营,编制缩减为500人。


冰鞋虽简陋,动作技术难度却不缩水

清朝时受检阅的士兵冰鞋其实很简陋,在一块木板的底部固定铁条或铁片,再将木板扎紧在鞋上。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述乌拉滑子的式样说: 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


装备虽然简陋,但动作技术难度一点都不逊色于现在。皇帝观看的“冰嬉”表演,兵丁分为两翼,每翼头目12名,穿红黄马褂,其余的人穿红黄齐肩褂,射球兵丁160名,幼童40名,也都穿马褂,背插小旗,按八旗各色,依次走冰。然后奖励优胜者。除了一般滑冰之外,还有在冰上表演射箭、打球和单人、双人的表演。这种表演有点像花样滑冰。当时单人和双人表演的形式很多,技术也很高。有金鸡独立、蜻蜒点水、紫燕穿波、凤凰展翅、哪吒探海、双燕飞、朝天蹬等项目。还有一种叫打滑挞,先打水池,做成冰山,高约三四丈,冰山的外表莹滑无比。勇健的从冰山上向下飞驰,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后不扑倒者为胜。



怎么样,看完是不是也想马上出门滑冰去?


走吧,在这个“冰上走”的最好时节,让我们走出家门滑冰去喽!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网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